相伴左右 后面我会更新一期彩蛋,说一个特别特别宏大的问题,当做《未来简史》的拓展阅读吧! 你有没有想过?生命这个东西对于我们个人而言那绝对是最最重要的。但是当我们把自己的这个生命样本放入历史的时间长河中,或者是站在宇宙的高度再来看她的时候,自己变得如同尘埃一样的渺小,耗尽此生创造自己看来无比辉煌的成就似乎也不再有意义。 我们生命对于历史,对于浩瀚广袤空间来说到底有啥意义呢? 还是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探讨蛮有意思的话,我们下期彩蛋见。 《未来简史》2、快乐的永生 来自晓书童频道 00:00 25:05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上方绿色标示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 ◆ ◆ 长按左侧二维码 打赏晓书童 晓书童感激一路陪伴的是这样慷慨的您! 您的打赏对我极其重要! 解读《未来简史》2、快乐的永生将不再是幻想 前情回顾 上一期节目我们说了我们的人类老祖宗们在过去一直受三大问题的困扰,甚至是折磨,终究没有办法解决。那就是瘟疫、饥荒和战争。甚至他们都已经放弃了抵抗,认为这三座大山就是与人类伴随而生的,是造物主对人类的顶层设计的结果。我们除了向上帝祈祷保佑之外,没有别的任何办法。 但是就在过去的几百年间,特别是上个世纪。困扰了人类生生世世的问题已经被我们基本拿下了,最起码如果在发生类似的问题,我们不会在把他归结到上帝头上,不会觉得这是造物主的戏弄。现在的我们会迎难而上,直面挑战,而且人类已经有能力把这些问题解决的更好。我们也在期待着饥荒、瘟疫和战争从地球上彻底清除时刻的到来。 人类的新议题 上期节目结尾的时候我说,历史是从来不会允许真空的存在的!既然这三大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那么我们人类必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议题上去。那么代替饥荒瘟疫战争成为头号问题的事件是什么呢? 赫拉利给我们揭示的答案也是三个:
这三个议题听起来都蛮玄的,我们一个一个的来拆解。 死亡的末日 首先死亡的末日,也就是克服死亡的问题。我相信在听节目的你肯定也在不止一个时候幻想过自己可以永远的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那么会有多好。我说的没错吧? 之前我做过一期彩蛋节目探讨关于死亡和意义的问题,结论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就是源于生命的有限性。就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是这趟人生旅途的乘客,我们都知道就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上,必然是要下车,要结束这段旅程的,所以我们才珍惜沿途的所有风景。 当时在这期节目的后面就有一位同学给我留言:人生的意义来源于生命的有限,这是基于我们现在每个人终有一死这个维度上进行的思考,而当我们的生命真的可以无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跨越到了更高级的维度上,根本就犯不上做这种无聊的纠结。 确实也是,如果有选择,你是更想要这所谓的充满意义的80年的人生,还是愿意选择先永远活着,再去给自己无限的生命寻找新的意义归宿呢?反正我是选择后者。 我在网上搜到一个视频,是赫拉利参加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就这个“永生”问题问赫拉利,你在书里面说,人类对于生的渴望,让我们永远都无法接受生命终将消亡这件事情,真的吗?我们为什么会在享受生命的这一刻,还是希望消除死亡呢?真的有这么多的人都渴求永生吗?比如说你,你现在这么有名,你的书被放到了无数家庭的书架上,你的思想可以说被传播到了全世界的每个地方。甚至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拿起你的书向大家推荐。这对于你来说难道不比永生更加有意义吗? 赫拉利笑笑说,现在有很多的思想家,艺术家,或者电影导演。他们有非常非常优秀的作品流传于世,你可以去问问他们,你是不是觉得你的思想、你的艺术或者你的作品可以一直流传下去对你个人而言就是一种极大的意义,甚至比永生更加的有意义呢?你得到的回答肯定是:相比于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我更愿意永远活在自己的家里。 我们对于人生的旅程总有结束的一天这个定论就从来没有满意过。到了现在对死亡的克服将是21世纪人类面前的最最重大的议题。 欢迎死亡 其实我们回头看看历史,主流的意识形态对死亡是很开放的,甚至是欢迎死亡的。比如说基督教的天堂,佛教的轮回。现在在世的人生只不过是我们整个生命的前奏而已,死亡是伟大并且神圣的。因为这一刻的到来,才是一个人拥抱他宇宙中真正角色的开始。 您可能觉得这样很愚昧无知,但是您还真不用笑,我们中国人信奉唯物主义摒弃宗教信仰也就是这短短的几代人的事情。而且在我看来这还真未必是一件好事。毕竟像是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最后都拥抱了宗教。难道他们也是愚昧无知么?还是这恰恰才是莫大的智慧呢?这个话题就争议太大了,而且和我们现在的主流意识形态不相符,就先不说了,以后有机会再聊吧。 死亡是技术问题 那我们现在面对死亡的这个问题信奉的是什么呢?那当然是信奉科学喽。但是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并没有延长人类的自然寿命。我们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确实是把人类的平均寿命从40岁延长到了80岁。但是这样的成功只是让我们免于早死,能够完整的享受人生而已。 其实早在几百年前能活到七八十岁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比如说伽利略77岁、牛顿84岁,米开朗基罗88岁。那时候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一个原因是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因为没有抗生素这类药物。另一个就是婴儿的死亡率实在太高,所以把平均年龄拉低了。所以到今天我们平均寿命80岁。只不过是没有早死而已,不是生物的自然寿命被现代医学延长了。 而赫拉利所说的克服死亡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延长生命极限的问题。现在死亡对我们来说,不过就是一堆复杂的技术问题。 总有个死亡原因吧?心脏不跳了?肝脏硬化了?癌细胞在肺里扩散了?或者是脂肪把血管堵塞了?那既然是技术问题,我们一个一个的找技术上的解决办法不就好了吗?心再不跳了?给你换一个行不行?肝脏硬化了?给你换一个行不行?癌细胞扩散了?血管堵塞了?给你来点纳米机器人跑到你身体里给你清除掉行不行?如果你的整个身体都不行了,我把你的大脑拿出来换到另一个人造的身体里面,甚至大脑坏了我把你的记忆提取出来放到一个电脑里面。这样行不行呢?总之只要是技术问题,就一定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存在,只是我们还没找到罢了。 Google在2013年的时候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做Calico。就专门干这件事情,就像解决网络搜索一样的来解决死亡的问题。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在2015年的时候高调的说,“如果今天有人问我,人能不能活到500岁,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与死亡的这场竞赛,我们不是要领先几个比分,而是要最终拿下整场比赛!”这样豪言壮语的背后那可是google数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所以说,不用给我整那些什么死神来了,黑白无常来索命了之类的。现在就算是牧师生病了也会到医院问大夫我身体哪里出问题了,而不是说我感觉有死神跟着我。我们不要去什么天堂,我们不要轮回。我们就要在现在的地球上建立一个天堂出来。 不过赫拉利也并没有尽说大话,他说现在就考虑永远不死可能还为时过早,但是我们可以先意淫一下先把寿命再翻一倍的事情。之前100年,40岁翻了一倍翻到80岁。我们这个世纪能不能再翻一倍,到150岁呢?就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非常有可能。为什么? 刚才google的做法已经很说明问题了,现在的投资前沿最热不仅仅只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是在投资生物科技。科技突破其实就是基于两点嘛,一个就是有大量的科学家往里砸时间,另一个就是有足够的资本投入,就是砸钱。而现在这两点已经完全具备了。所以在我们有生之年活到150岁,在赫拉利看来希望大大的有。 长寿带来的冲击 那我们的生命再翻一番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可比我们现在想得要复杂得多。 首先,家庭结构肯定不是现在这样了。我们现在一夫一妻,50金婚,了不起,幸福,大家都很羡慕。但是能活150岁呢?我们现在大多数30岁结婚,与自己的另一半要共度120年,金婚也才过了一半都不到。到那时还能像现在一样维持比较稳定的婚姻状态吗?这个愿望真的实际吗? 再有,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养育孩子算他20岁成年,30岁结婚,那时候我们才50岁,我们自己都还属于青少年呢,后面还有100年的亲子关系,还能如同现在一样牢固吗?子不养,儿不孝这些现在看来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的问题,那未来又会怎么样呢?还能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吗?估计怕是不行了吧。 再说工作问题,现在我们在20多岁的时候学会一门手艺,然后再用三十多年的时间投身到这个领域上,奉献一生,65岁退休养老。但是我们能活到150岁呢?退休后还有85年的生命,怎么办呢?之前的这套职业规划模式明显不再适用了。
所以学习自然就变成了一件终生的事情。很有可能我们100岁的时候再去读个什么学校,120岁的时候再出来创个业。一生人只投入一份事业,掌握一门手艺,只干一份工作,单一线性的职业规划放在现在来说,都已经不可能。更不用说我们能活到150岁的时候了。那么面对超过100年的工作生涯,我们要怎么才能确保自己不被社会淘汰呢? 而在政治领域就更有意思了,我们可以想想看,普金还能继续在位90年,感觉如何?你再想想看如果人本来就可以活到150岁的话,那么现在执掌莫斯科的是139岁的斯大林,老当益壮啊!我们敬爱的毛主席现在124岁,年富力强。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简直就还是一位青春少女,她的儿子查尔斯王子想要继位的话需要等到2076年。那些都太远了,想想近一点的,你的公司上司,现在可能40多岁,还有100年的时间,他才会让出他的位置。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意识版本来思考这些事情,还是蛮绝望的。 所以,其实每一次重大科学的进步,所带来的都是对原有理论体系的巨大冲击。结果终究如何?赫拉利没有说清楚,我知道他也不可能说得清楚。但是能延长人类的寿命,哪怕就是几年甚至几天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不是么? 那么这就是第一个问题,死亡的末日。 永恒的幸福、快乐 第二个问题是追求永恒的幸福与快乐。 关于这个话题,我在解读《人类简史》的时候,专门用了两期节目来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如果您现在是在微信公众号上收听的话,我把链接放在了本期图文的最下面。如果您是在音频平台收听这期节目的话可以到“晓书童频道”微信公众号上,或者就在音频平台的专辑里面找到解读《人类简史》的第13期和第14期节目,喜马拉雅专辑里的编号是4.13和4.14。标题是不断的追寻的上下两期节目,您可以去听一下,这两期节目对于幸福和快乐的探讨非常的详尽! 在未来简史中赫拉利告诉我们,想要永恒的幸福和快乐,这可一点都不比永生来得简单。如果现在、立即、马上就要给一个解决方案的话,那么答案是直接嗑药。呵呵,是的。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我们比古人幸福吗?并没有! 我简单的说一下,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的进步,今天我们所能享受的和所拥有的相比于我们的前人那绝对是要多得多的!但是我们个人的幸福快乐程度也随之增长了吗?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我们习惯每天洗澡,换衣服。对比中世纪的时候,那时候的人可是好几个月都不会洗一次澡,换衣服就更不用说了。我光是想想那样的生活都觉得臭得要命、脏到要死。但是人家中世纪的人可一点都不介意啊。这种长时间不洗澡不换衣服他们早已习惯,他们觉得经常洗澡反而对身体是有害的,所以并不是因为太穷而无法承受换洗衣服的负担,是压根就没有这种需求。所以对于这件事情来说,他们本来就很满足的。我们在主观上并没有比他们更加幸福。 你可能会说洗澡这个东西太片面了,我们现在就算没有衣食无忧,但是吃口饱饭,在家里睡个安稳觉没啥问题吧?难道我们不比那些饥肠辘辘,上无片瓦遮身的古人感觉到更多的幸福吗? 其实就算我们已经克服了这许许多多昨日的苦难,但是如果我们还想继续获得快乐,这可比消除苦难要困难的多的多啊! 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来说,一块面包就能够让他非常的快乐。那一块面包还能让你如此快乐吗?但是如果是一位衣食无忧、物质丰裕但是百无聊赖的现代工程师。我们要怎么才能让他感受到这般的快乐呢? 赫拉利说,从1950年到2000年,美国GDP从2万亿美元增长到12万亿美元。人均实际收入增加了一倍。新发明的避孕药让性爱变得前所未有的无拘无束。便宜的汽车、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话、电视和计算机如潮水般涌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彻底变了样。但是呢?研究显示,美国人在20世纪90年代的主观幸福感,与20世纪50年代的调查结果居然基本是一样的。 神秘的玻璃天花板 我们感觉说幸福和快乐似乎是有一个神秘的玻璃天花板,无论我们取得了什么样前所未有的成就,幸福感都不会同步不断提升。原因是这个天花板拥有两大支柱,一个是心理层面的,另一个是生物层面的。 心理层面是快乐幸福与否完全在于个人主观预期和客观条件之间是否相符,怎么理解呢?如果你的预期是每个月拿到2000块钱,那么你拿到3000就会很开心。如果你的预期是一个月拿到10万,而你只拿到了9万也会不开心。还有,更进一步来说,就算真的这个月拿到10万满足了,你的欲望马上也会膨胀,下个月就要20万甚至更多。所以无论我们得到的再多,我们还是永远不会真正的满足。 生物层面是说决定我们个人的幸福感和期望值的。根本就不是又什么我们现在表面上看到的经济,社会或者是政治因素,不是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这些都是表象。究其根本幸福快乐由我们身体内的生物化学系统所决定的。而我们的生物化学系统最底层代码的编写压根就不是是为了让我们幸福和快乐的,而是要让我们生存和繁衍。 如果说有利于我们生存和繁衍的行为,生化系统就会给我们短暂的快乐来奖励我们,我们努力去的食物,追求伴侣享受进食的愉悦和性爱的高潮。但是这些奖励转瞬即逝,为了是让我们再去寻找更多的食物和伴侣。 你想啊,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吃了一块牛肉,或者进行了一次性爱,从此就可以获得永不消退的愉悦感。那会怎么样?他就根本不会去寻找更多的食物和伴侣,所以即便几万年前真的出现了这样一个人,他的基因也传递不下去。就是这么简单。所以说我们就是来到这个世界上受苦的,而不是享乐的就是这个道理。 “嗑药”那是不行滴! 所以赫拉利现在能给出的答案就直接用生物化学的方式来追求幸福和快乐,那现在能做的就是嗑药嘛。但是这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很好理解,因为药物泛滥使用,所有人都变成那个吃了一块牛肉就幸福一辈子的人,这只会将全人类置之死地。 大部分人都需要凭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或养家才得到的快乐,另一些人只要吃颗药就能轻松的得到。这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秩序都是致命的威胁,所以,全世界才会坚持对毒品发动一场血腥而无望的战争。 国家希望管控用生物化学追求快乐幸福的手段,定出“好”与“坏”的标准。这里的原则很清楚:如果有利于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和经济增长,那就不但允许,而且还要大力支持!,比方说能让多动的学龄儿童平静下来,或是能让士兵迫不及待投身战役。但是如果威胁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像是毒品这样的,那肯定是要被禁止的。 不过呢,嗑药只是个开始而已啊。随着我们使用生化手段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脚步逐渐加速,真的有人能够阻挡得住吗?比如说,现在实验室里的专家已经在想其他的办法,像是将电流刺激直接送至大脑特定部位,或是用基因工程控制人类身体的蓝图,这就涉及到要重新打造我们人类的问题。 但是不论确切方法是什么,想要通过生物化学的方式得到幸福快乐并不容易,因为这其实改变了我们生命最底层的模式。不过呢?话又说回来,战胜饥荒、瘟疫和战争,在几百年前看来也是如此的艰难?不是么? 拓展内容【直接点击收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