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消瘰疠丸方出清代医家顾世澄所著《疡医大全》。方药组成:夏枯草800克,玄参500克,海藻100克,浙贝母100克,天花粉100克,连翘100克,熟大黄100克,白蔹100克,枳壳100克,玄明粉100克,蛤壳(煅)100克,薄荷冰0.5克,当归100克,大青盐500克,桔梗100克,地黄100克,甘草100克,计17味组成。上药研为细末,制成糊丸剂型,瓶装,每瓶装100克。用时口服,每日3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下。内消瘰疠丸气微香,味咸苦,具有软坚散结的功能,适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或肿或痛。注意孕妇忌用,大便稀溏者慎用。瘰疬、痰核多由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痰火结聚而成,治宜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方用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海藻消散痰结、软坚,共为主药;辅以白敛、天花粉、连翘清热解毒,消痈肿,熟大黄、玄明粉清热泻火,引热下行,煅蛤壳软坚散结,大青盐、枳壳消痰积,破气,软坚散结,共为辅药;桔梗、薄荷疏风清热,引邪外出,地黄、当归、玄参、甘草滋阴解毒,托毒,共为佐使药。全方力坚效雄,可以猛烈之势,荡涤聚积核痰。内消瘰疬丸药方名称内消瘰疬丸 处方夏枯草240克 玄参 青盐各150克 海藻 川贝母 薄荷叶 天花粉 海蛤粉 白蔹 连翘(去心)熟大黄 生甘草 生地黄 桔梗 枳壳 当归 消石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痰凝气滞所致的瘰疬痰核,颈项瘿瘤,皮色不变,或肿或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临卧用白汤送下。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医学启蒙》卷三 《医学心悟》卷四:消瘰丸药方名称消瘰丸 别名消疠丸(《疡医大全》卷十八)。 处方元参(蒸)牡蛎(煅,醋研)贝母(去心,蒸)各120克 制法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滋阴,化痰散结。治肝肾阴号所致的瘰疠。 用法用量每服9克,开水下,日二服。 备注本方所治瘰疠,是由肝肾阴亏,肝火郁结,灼津为痰而成。方中玄参清热滋阴,凉血散结;牡蛎软坚散结;贝母清热化痰。三药合用,可使阴复热除,痰化结散,使瘰疠自消。亦可用于痰核,瘿瘤属痰火结聚者。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消瘰丸药方名称消瘰丸 处方牡蛎(煅)300克 生黄耆120克 三棱60克 莪术60克 朱血竭30克 生明乳香30克 生明没药30克 龙胆草60克 玄参90克 浙贝母60克 制法上药十味,共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软坚,健脾清肝,通气活血。治肝胆椰火与痰涎凝结而成之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海带15克,洗净切丝,煎汤送下,日再服。 备注此方重用牡蛎、海带以消痰软坚,为治瘰疬之主药。恐脾胃弱者,久服有碍,故用黄耆、三棱、莪术以开胃健脾,使脾胃强壮,自能运化药力,以达病所。且此证之根在于肝胆,而三棱、莪术善理肝胆之郁。此证之成,坚如铁石,三棱、莪术善开至坚之结。又佐以血竭、乳香、没药,以通气活血,使气血毫无滞碍,瘰疬自易消散也。而犹恐少阳之火炽盛,加胆草直入肝胆以泻之,玄参、贝母清肃肺金以镇之。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紫花地丁。味苦、辛、寒。归心、肺经。存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药学里丰其为痈疮疔之要药。去蒲公英合称两丁。配伍医治急性乳腺炎结果好。 蒲公英 黄花地丁,是一味可贵的中草药,性味甘、苦、寒,存在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消炎、凉血、利尿、利胆、轻泻、健胃、防癌等多种功能。主治:急性乳腺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疗毒疮肿、急性结膜炎、咽炎、伤风发热、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枢纽关头炎、胃炎、肝炎、 肺炎、胆囊炎、急慢性阑尾炎、泌尿体系沾染、 盆腔炎、十两指溃疡、痤疮、粉刺、结石症、和多种癌症等数十种病症。本品尚有抗胃溃疡、利胆、保肝等作用。药学里将其奉为乳痈之要药。乳痈即急性乳腺炎。 泽漆治肝癌泽漆为大戟科草本植物的全草,味辛,小苦,性寒。入肺,大肠,小肠经、功能行水,消痰,散结,杀虫,解毒。主治瘰疠(淋巴结核),痈肿疮毒,痰饮喘咳、结核性漏管,骨髓炎,神经性皮炎,癣疥湿疹,细菌性痢疾,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胃癌,食道癌等多种肿块,肿瘤。常用量,干药为6到30克。鲜药健康人可用至60到100克.某男,成人,患肝癌晚期,已卧床不起,:白毛鸭子一只,饿几天排空粪便,去净毛,不去肠杂(如怕脏,肠杂可去,但肝脏要保留)。再取鲜泽漆一斤洗净切粹,同入砂锅内小火慢炖,煮至肉烂,锅内存汤2000mL左右。频吃肉喝汤,约一周内服完。初服时,每次服一汤匙肉汤和3到5克鸭肉。服2到3周适应后,再慢慢加量,以保证每天24小时内,大便两到3次,无恶心、呕吐症状最为适宜。如大便次数太多,汤稍减服,如大便次数太少,汤稍加服。病人服半个月时,,已经可以下床活动,食欲增加,大便每日3到4次,稀臭,杂有少量烂肉样物。服6周后,可自行散步。服8个月后,症状消失。又服4个月治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