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兰花市场黑幕

 星河异彩 2017-05-07

揭开兰花市场黑幕

□文/本报记者 谭娜

对于云南保山市兰花村的村长李子平来说,每天清晨的一件事就是去他的兰花温室里细细呵护每一盆花苗。在这间只有十几平方米大小的温室中,配备着专业的温度控制系统和湿度调节系统。

李子平和妻子都是原保山市汽车总站的下岗职工。2000年下岗后开始做起了兰花生意。如今,他占地一亩多的兰苑在兰花村中属于中等规模,而规模较大的一般都可以达到两三亩,有些村民甚至会在自己居住的两层小楼上再加盖一层,用以种植兰花。

坐落在保山市中的兰花村更像个花鸟市场,村中40几户人家绝大数都以养殖贩卖兰花为生。虽然李子平不愿透露兰花生意丰厚的年收入,但他对记者表示,村中不少人依靠做兰花生意,已经在当地买了房、买了车,而他自己的香槟色尼桑轿车就停在兰苑门口。在这个村中,兰花的数量并不是财富的象征,名贵品种才是致富的关键。就拿一盆名为“奔驰牡丹”的兰花来说,2008年的市价为180万元人民币。

而像李子平这样的兰户,不仅仅是在云南保山市,文山、腾冲、大理、玉溪等等都大有人在。而在广东、浙江、江苏、四川更是存在着更多、更大的种兰村,很多当地人除了自己种植以外,还会将大棚出租出去,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养兰人进行兰花养殖。

2008年1月5日至7日,一场堪比“现钞押送”防范规模的兰花交易博览会在云南腾冲县举行。门口一身戎装的武警,目光警惕,警械齐备地护卫着展厅里价值连城的兰花。而这种戒备森严的场景在稍后几日,再一次出现在大理市的另一场兰花展上。大理兰展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参展的几百盆兰花都是精品,总价值已达上亿元,所以几乎每次花展都会采取这样的安保措施。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兰花专家卢思聪向记者介绍,在中国的养兰品种中,以国兰为主,国兰是兰科兰属的多年生常绿宿根草本植物,叶窄细长,花须直立,花朵芳香。兰科植物按其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和生长方式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附生兰,附生在树干、岩石或悬崖上;一是腐生兰,生存于地下腐朽的植物体上,只在开花时将花序伸出地面之上;一是地生兰,根系生长在混杂落叶、腐殖土和砂石的土壤中,国兰就属于地生兰。

那么小小的一盆兰花,价格究竟为什么会如此高昂?是稀少?还是人为炒作?曾走访过全国各大养兰基地的卢思聪对记者说:“你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种景象,家家户户的门窗都安装有防盗栏杆,房屋四角都装有摄像头、监控器、警报器,养兰大户的基地更是用麻花钢制成的钢罩整个围罩起来。走近一看,却决不是蔬菜大棚一般的景象,里面往往只有寥寥数盆兰花整齐地码放着,或者就是像韭菜一般的兰苗静静地伫立在温室的钢架上。”可谁能想到,这些东西就是养兰人眼中的天价极品。

所谓的极品,有很多其实是变异后的品种。有些是在自然界中的天然变异,有些则是在人为培育中发生的变异。但兰花的天价市场,难道仅仅因为一些变异品种的刺激吗?一份云南当地兰花市场的交易统计表显示,2007年11月至12月,市场上3苗称为美丽之冠的兰花卖到70万元,一苗称为“大唐凤羽”的兰花卖到91.8万元,1.5苗称为“粉荷”的兰花更卖到140万元。其他一苗卖价在10万元以上的珍贵品种则有不下10种。而此前在2006年举行的贵州兰博会上,一株极品“天逸荷”的成交价则高达到1100万元的天价,而2007年3月的武汉兰花博览会上,更有1400万元的天价兰花让人惊叹不已。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兰花专家给出了一个合理答案:人为炒作成就了今天兰花市场的畸形天价。“变异的兰花品种就像我们在购买邮票中出现的错版票一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是与错版票不同的是,这种变异的兰花品种是可以反复进行人工培育,有可复制性,所以并不是唯一的。”

二三十年前,台湾本土的一次兰花炒作热潮,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当时,台湾有一种名为“达摩”的兰花被人为炒作到200万元-300万元一苗,而随后,达摩兰的价格猛跌,致使许多养兰人大量破产,损失程度以亿元计算。炒作兰花一个最典型的方法就是,由几个资金雄厚的庄家投入几百上千万资金于兰市联手坐庄。庄家以3万一苗的价格购买一批兰花,然后又以5万一苗的报价对外销售,合伙庄家将其买回后,再以10万高价卖给另一个庄家。在不断买进卖出的过程中,通过媒体的软性宣传,造成某一个或某几个兰花品种价格飙升的假象,吸引其他不知情的投资者跟风买进,使兰花的价格远远背离了它的价值。“培养兰花是一门非常专业的技能,特别是许多国兰最后不一定会开花,炒家赌运气的成分很高。其次,兰花优良品种的数量都不多,与股票市场的道理一样,炒家买入大量同类兰花,就可从中操纵市场价格。”

除此之外,这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专家还向记者披露,兰价飙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有人将此当做受贿品,拉拢腐蚀干部的新型产物,因为它并不存在巨大的现金流量,而又有着极高的市场价值。而在我国云南,兰花更成为洗黑钱的便宜工具,不法分子将大量的违法钱财购买成兰花,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出,从而完成一次不动声色的金钱转移。

然而,在兰花疯狂炒作和巨大暴利的背后,是许多人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当庄家在兰市连续跳水后,兰价下跌,许多投机或盲目的“玩家”终将血本无归。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野生兰花即将濒临灭绝的现状。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人对野生兰花进行大量的挖掘。卢思聪对记者描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情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前往云南进行考察,走进山路后,公路两旁就是满山的兰花和兰草。而近几年,虽然也是草长莺飞的时节,但沿路两边的山上却少有春天的泛绿,到处都是光秃秃的,间或有些拇指粗的矮苗无精打采地立在山上,就是再跑个几十公里也难以见到兰花的踪影。

而在全国范围内,这样悲哀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素有“兰草之乡”美称的湖北随州,是世界3大兰草产地之一。20多年前,江浙及韩国等地的兰花商人闻香而至,以每蔸2元的收购价,见兰就收,论斤购买,诱使着农户上山采挖兰草,现今已很难发现野生兰花。眼下,广东共有13种兰科植物处于极危状态,如香花指甲兰、南昆虾脊兰、报春贝母兰、单唇无叶兰等。安徽六安大别山地区,则因为疯狂盗挖,昔日遍地的兰香早已消失殆尽,野生自然兰花群落也濒临灭绝。

卢思聪表示,事实上,老品种的兰花售价在七八百元,直到两三千元是极为合理的,一般的兰花在几十元一苗才是正常的。目前,专家们已经能够通过发展人工培育和繁殖兰花技术,来减轻市场需求对资源保护造成的压力,并在各主要兰种产区,分别建立主要名兰的工厂化生产育苗基地。“没有稀有性,兰花的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兰市自然就会降温。”

国内最早的兰花热,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于广东。当时,广东的闲置资金非常充足,再加上受日本、韩国兰花热的影响,很多人像投资股市一样投资兰花。之后的第二波浪潮,则出现在1995年至1997年的四川。四川不仅有丰富的兰花资源,而且也出了不少精品,很多人和企业疯狂投资,兰花价格也一路飙升,百万级的兰花在当时已有出现。第三波浪潮则是从2001年开始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时间最长也最热,范围波及全国,一些发财了的煤矿老板和富商也纷纷加入,全国性的兰展每年都会在各地召开,兰展所到之处,洋溢着浓厚的金钱味道。

  • 分享文章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