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太极阴阳学告诉你 命算子宋雨洪

 留贤书馆 2017-05-07

“死”——太极阴阳学告诉你 命算子宋雨洪常言道:“一命二运三风水”,说的是命是天注定的,它主宰着人的一生,但我以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的更有道理,气决定着整个生命,正所谓没有气了,即为死。

真正首见「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的俗语,并非在史籍或是论文中;而是在清朝文康先生所撰的《儿女英雄传》小说中的三十八回:“你道安公子才几日的新进士,让他怎的个品学兼优,也不应快到如此,这不真个是‘官场如戏’了麼?岂不闻俗语云:‘一命二运三风水。’果然命运风水一时凑合到一处,便是个披甲出身的,往往也会曾不数年出将入相,何况安公子又是个正途出身,他还多著两层‘四积阴功五读书’呢!;从这段对话中,就可以推敲出当时的民间社会,就已经存在著「一命二运三风水」的说法了;而《儿女英雄传》依据安公子的际遇,又添增了「四积阴功五读书」两项。

至于后面的所谓「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及避凶,十三逢苦要无怨,十四不固执善恶,十五荣光因缘来」等,则是后人陆陆续续添增上去的;目前已经无法考据何人所添矣。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气”,“气场”、“精气神”、“生气”、“气血”诸如此类。那么,到底什么是“气”呢?中医中经常会提到“气虚”,中医进补则强调“气血双补”“补血先补气”,气虚则血受阻,可见在中医理论中,把“气”排在“血”的前面。那么为什么“气”比“血”更重要呢?用易经就很容易解释了。易经中所阐述的“气”,指的是一种“阴阳气”。阴阳平衡,则气顺,气顺则体健,人的运势也顺,否则会麻烦丛生甚至引发灾祸。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命不好”,实际上是“气”出问题了。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出自《老子》四十二章,说得不仅仅是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而是负阴而抱阳,负阳而抱阴的意义。也就是说,阴阳是统一于事物内的两个方面,因其无休止变化的缘故,它们之间的和谐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但是不和谐的程度,可以表明事物恶化的程度。

“冲气”,就是对万物重要的调控作用。“和”,是阴阳消长平衡的结果。“冲气为和”,就是客观规律作用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两方面,“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通过其变化使之在新的层次上达到新的和谐。所以,无论是整个自然界或是细微的具体事物,都是运用着这条自然规律在这种动荡的调节中维系着自身的平衡。

在风水古籍《雪心赋》中云: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一)阴阳的相对性:阴阳是说明事物的两种属性,是代表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热为阳、寒为阴;阳电与阴电等。诸如此类,说明了不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存在宇宙间的,但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必须根据互相比较的条件而定。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由此可见,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二)阴阳的互根:古代医学家称为“阴阳互根”。中医学有“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和“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论点。意思是说,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以自然界来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如果没有上、外、白天,也就无法说明下、内、黑夜。以人体生理来说,机能活动属阳,营养物质(津液、精血等)属阴。各种营养物质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机能活动就表现得旺盛。从另一方面来说,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是依靠内脏的功能活动而吸取的。以上说明二者是相互依傍、存亡与共的,如果没有阴,也就谈不上有阳。如果单独的有阴无阳,或者有阳无阴,则势必如《内经》所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则一切都归于静止寂灭了。

(三)阴阳的消长:指阴阳双方是在对立互根的基础上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断出现“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例如:四季气候变化,从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渐变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于四季气候阴阳消长,所以才有寒热温凉的变化。万物才能生长收藏。如果气候失去了常度,出现了反常变化,就会产生灾害。临床上常常以阴阳偏盛偏衰(即阴阳消长)来说明临床的不同证候。例如,寒属阴,阴盛则见寒证,如受冷后出现的胃寒腹痛、腹泻等;热属阳,阳盛则见热证,如一般的急性肺炎,有高热口渴、皮肤红等急性热病症状。有些虚弱的病症,其发病机制不是因为阴或阳的偏盛,而是因为偏虚。如果某脏腑的阴偏虚,称为“阴虚”,此为阴消,而“阳”则相对突出,因为热属阳,故阴虚现热证,这种现象称为“虚热”。如果某脏腑的阳偏虚,此为阳消,称为“阳虚”,此时“阴”相对突出,因寒属阴,故阳虚现寒证,这种现象称为“虚寒”。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常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果“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制,不能保持相对平衡时,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导致疾病的发生。

(四)阴阳的转化:指同一体的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称之为“阴阳转化”。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素问》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时,便有可能向热的方向转化,热“极”时,便有可能向寒的方向转化。如某些急性热病,由于邪热极重,大量耗伤机体正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一派阴寒危象,这种病症变化,即属由阳转阴。若抢救及时,处理得当,使正气恢复,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恢复,为由阴转阳,病情好转。此外,临床上常见的各种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病证变化,也是阴阳转化的例证。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相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当阴阳失去平衡,或伤阴或伤阳都会带来疾病或灾祸,若阴阳平衡相对统一,就会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出人应有的功能,出成就,享荣华富贵。若孤阴则不生,孤阳亦不长,就会导致生命的终结,那就会死。宇宙万物亦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