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奇谋:教你如何轻松的算计一个人!

 鬼谷道 2022-09-03 发布于江苏

公元219年的某一天曾经发生过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那年刘皇叔终于撕掉了面具,决定自立为汉中王。不要小看这个汉王,其实暴露了他的野心,还记得“楚河汉界”吗?汉中这个地方简直就是老刘家的福地。400年多前,刘邦也是汉中称王,仅六年时间就正式称帝,建立西汉帝国。

人们一直有个幻觉,以为刘邦是在汉中休养生息很久才打败项羽称帝的,其实不是,刘邦定都汉中之后,就如有神助,以摧枯拉朽之势把西楚霸王项羽打的情不自禁的唱歌:虞姬,虞姬,奈若何。

称王前两人的悬殊有多大?去翻翻鸿门宴就知道了,那年刘邦正式成为汉中王。所以,刘皇叔明显就是想复制刘邦的成功,完成一次成功的逆袭。

“那么现在谁来帮我守住汉中?以后谁能跟孤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呢?”

刘备看着账下的各位武将,是关羽?张飞?赵云?那个黑脸汉子嘴角略微扬起,脸上似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同时摇着扇子的白衣男人也冲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大伙心理都明白,关羽守着荆州,这次守汉中的美差必然会是张飞,诸葛亮是这样想的,赵云是这样想的,张飞也是这样想的。

要知道守汉中就意味着将成为一个集政权、军权于一体的人物,位高权重。说直接些,那人将会成为第二个韩信。

所以大伙都觉得此人必然是张飞莫属,一来是自己人,二来军功卓越。这只不过是一次流程,走走过场而已。很显然皇叔的心里早已有了答案,于是皇叔说:

“我认命前将军关羽、后将军黄忠、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话刚说完,空气凝固了,很显然汉中守将另有其人。刘皇叔接着说:

“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无冕将军。”话刚说完,所有人瞠目结舌了,包括一贯镇静的诸葛亮。史料记载:一军尽惊。原来在刘备眼里,魏延才是可媲美韩信的人。

魏将军,到你上场了。注意这个无冕将军,连个封号都没有,就像一张无上限的支票,只要魏延好好干,前途大大的有。

魏延一定是被后世黑的最惨的三国将领之一。但是并不影响他一路高升,成为王的男人。

建兴元年,魏延被封为都亭侯。

建兴五年,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建兴八年魏延大败郭淮,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封为南郑侯。

很显然魏延也把自己当成韩信了,两人连性格都一样: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意思是他高傲,但是宅心仁厚。他低调,但是受万人景仰。

本来学韩信不是什么坏事,但是魏延把韩信的高傲也一起学了去,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东天高地厚,的确不是件好事,比如他连诸葛亮都看不上了: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魏延觉得诸葛亮也是浪得虚名,自己被大材小用了。真是这样的吗?真是这样的。这一次诸葛亮可能真的低估了魏延,老实说诸葛亮用人方面的确很弱。因为魏延献出了一个奇谋,史称子午谷奇谋,其实就是韩信暗度陈仓的2.0版本。

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曹操女婿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一万,作为奇兵,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随后诸葛亮带领正兵到长安会合。等曹操回过神来,他的老巢长安已经改姓刘了。魏延的理由很简单,即便是失败了,也只损失一万士兵,但是赢了却可以彻底端了曹操的老巢,以小博大,划算。

但是领导诸葛亮觉得不妥,他觉得万一打赢了咋办,守不住呀。所以他拒绝了“亮制而不许”。其实用兵谨慎,贻误战机的人不是司马懿,而是诸葛亮。难怪古人会认为他: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为干,优于将略。啥意思?诸葛亮就是一个政治天才,一个军事庸才。

魏延这个人有个问题,他不擅长交朋友,其实很好理解,一个天才眼里别人都是蠢货。他一直以为诸葛亮死了,他就能出头了,呵呵,天真。在第六次北伐时,诸葛亮果然去另一个世界向刘备汇报工作了,那么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的是,谁当诸葛亮的接班人?理论上丞相死了,游戏就不玩了,蜀军肯定要退兵了。

但是魏延却不这么看,他说:“诸葛亮死了就死了呗,这仗干嘛停?我不是还在吗?”(丞相虽亡,吾自见在。)

果然魏延的情商跟韩信一样低,哦不,比韩信还低。当然也折射出了另一点,他以为他就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不过同事杨仪对此很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才是接班人,所以两人互相看不顺眼。

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魏延,直到发现蜀军居然背着自己撤兵了,才发现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一切都是诸葛亮计划好的,而这个撤兵的命令是杨仪发出的。莫非诸葛亮打算让杨仪掌权?事不宜迟,魏延第一时间带领手下的部队直接南归,烧毁所过地方所有的栈道。杨仪发现情况不对,马上上书:魏延叛变。

咱们中国人一直有个毛病,骄傲的人一定是坏人,温婉的人一定是君子。魏延这下就尴尬了,不管从道德还是从政治正确上,他都变成坏人了。其实这是一个阴谋。因为诸葛亮去世后打破了一个平衡,魏延跟杨仪之间的平衡,两人不管谁得势,对方都将会成为牺牲品。于是文臣与武将之间的博弈又开始了。

是不是奇怪,为什么魏延突然带兵南归?曹操在北面,很显然他不是去打曹操的,而是去做另一件事,杀杨仪,但是老魏啊,你还记得吗?玩军事的从来不是搞政治的对手呀。

结果很老套,杨仪笑到了最后,魏延被诛杀。

其实所有人都以为魏延会接替诸葛亮(冀时论必当以代亮),而魏延之所以不听调令完全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将领,觉得放弃大好机会太可惜,他从来也没打算叛变,只是为了清除政治对手杨仪而已。

诸葛亮去世的当天,杨仪找人给自己算了一卦,卦象是“风火家人”,很显然这个接班人不是自己,那会是谁呢?

莫非是魏延?想到这里杨仪惊出一身冷汗,于是他决心铲除魏延,无论如何。果然魏延中计被杀,杨仪认为这次接班人总是自己了吧。尴尬的一幕又发生了,诸葛亮的心中早已有了人选。

这人不是魏延,也不是杨仪,而是蒋琬,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又加了一个备选,依然不是杨仪,而是费祎。有人说姜维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对不起,那是小说里说的,诸葛亮并没有提到让姜维接班。

杨仪内心崩溃了,因为他一直把自己当成萧何。呵呵,历史从来不按剧本来。

故事讲完了,其实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奇谋这件事。

奇谋到底是什么?你可以找找,你会发现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阿信找了半天相关资料,居然网络上排名第一的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所以才有了前面讲的魏延的故事。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其实很简单,魏延带奇兵突袭长安,诸葛亮带正兵向长安推进,最终在长安里应外合。此谋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直取长安,打的曹操措手不及。符合孙武说的“以正合,以奇胜”的军事思想。

虽然诸葛亮并未采用,但是依然是一个出色的奇谋,兵分两路,正奇相合。比如姜太公说过:“不能分移,不可语奇。”意思是说作战不能分别调动使用军队,不能与之言奇。

孙膑也说过:“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意思是说看的见叫阳谋是正谋,以无形对有形是阴谋,奇谋。所以奇正变化无穷无尽,要学会在奇正之间掌握分寸。

可是尴尬的是,不管是姜太公、孙武还是孙膑都提到了奇谋,但是却并没有说如何谋划奇谋。我查了很多资料,只有鬼谷子对奇谋做了解释。

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意思是说认真了解时机情况,确定上中下三仪,参立三仪,便可参出奇谋。这句话最大的难处在于,到底什么是三仪?

天地人?三才?三策?根据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并未提出前面三种解释中的任何一种。而是对蜀军与魏军进行优势、常势、劣势分析,通过对比双方的三仪,来确立奇谋。

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说的三仪思维,通过对比双方优势、常势、劣势三个标准,相互对比参验,进而策划出来的谋略,就称之为奇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