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汉悲情将军魏延和他的子午谷奇谋

 昵称535749 2019-04-14

北京天畅宏声广告有限公司媒介总监 历史博主12小时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汉中王府,刚刚自领汉中王的刘备,大宴群臣,以示庆贺。宫外旌旗猎猎,王宫内中灯火通明,载歌载舞。

酒至半酣,志得意满的刘备,放下酒樽,捧出汉中太守大印:“我欲得一人,以镇汉川”,说罢环视众将。

众将都将羡慕的目光投放张飞,张飞也不由得热切的盯着刘备手中的汉中太守印。

“魏延……”

“末将在!”

“命你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以拒曹军”,说罢刘备顿了一顿,“替我守好汉中!”

此时的酒席宴上,鸦雀无声,“一军尽惊”。一如400年前,刘邦欲设坛拜大将时,跟随刘邦多年的诸将皆大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汉军中同样“一军皆惊”。

魏延接过汉中太守印信,拜谢主公,刘备又问,“我对卿委以重任,你打算怎么干?”魏延初接重任,意气风发,冲口而出:“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刘备大喜,“说的好,给魏将军赐酒”,招呼群臣,“为兴复汉室大计,大家共同满饮此杯”。众将也都“咸壮其言”:“魏将军有勇略……”“魏将军豪言壮语啊,来,我敬你一杯……”

王宫内一片觥筹交错和众将谈笑声,汉中王府外旌旗猎猎,这一切都标志着刘备集团势力达到鼎盛。

500

王心海把魏延在北伐期间刚愎自矜而又郁郁不得志的心态,体现的淋漓极致

魏延,字文长,其实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所写,是在关羽攻取长沙时投降刘备的,而是刘备“部曲”,跟随刘备入川取汉中。“部曲”就是是私兵、家仆的身份,类似于清朝时的“包衣”,是刘备真正的心腹。当时的刘备仅有三块地盘,自己还治成都,以关羽统领荆州,将另外与曹魏接壤的一线防御重地汉中,交给魏延镇守,可看出刘备对于魏延的信任和看重。同时“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性格上有点小号关羽的意思。

魏延所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也并非狂言,从公元219年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到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封魏延为凉州刺史(实际上是虚职),魏延独立镇守汉中8年间,汉中固若金汤。他采取“错守诸围“的防卫策略,主要是利用汉中的险峻的地形,将蜀军分散布置在每一个险要关口,于骆谷、斜谷道、子午道等险要关口分兵驻守,互为犄角,围成一道铁壁铜墙,御敌于国门之外,令魏军无法轻易攻破。后来即使魏延叛乱时被王平杀掉,由王平继任为镇北大将军,守卫汉中,还是延续魏延的守卫策略。

500

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

汉中之于蜀汉,"无汉中责巴蜀不足以存险"

魏延前期的风声水起,从部曲小卒因战功迁牙门将军,再封镇远将军汉中太守,直到刘备称帝,封为镇北将军,主要得益于刘备对于魏延的信任和重用。而刘备去世之后,魏延除了在建兴八年率一旅偏师,西入羌中,大破魏国名将郭淮,因功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假节之后,再也没有拿的出彩的战绩了。

主要是刘备有识人之明,驭人之术,像关羽、魏延、李严这类有能力,但性格桀骜之人,刘大耳朵照样有自信可驾驭之、对其委以重任。但蜀汉后期诸葛亮主政、北伐期间任人只选一条,“听话”,所以也就注定了魏延、李严这种将领在诸葛亮主政时代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谈起魏延,就不能不提他提出的让后世兵家文人争论千年的“子午谷奇谋” 。 

讨论“子午谷奇谋”,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几个问题:子午谷在哪?子午谷奇谋是什么?子午谷奇谋有没有可行性?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

子午谷,贯穿于陕西秦岭之中,长六百余里,其实是在蜀国境内。其谷北方关中方面出口称“子口”,南方汉中方面出口称“午口,故名子午谷。诸葛亮欲北伐中原,必然要出汉中翻越八百里秦岭,可穿越秦岭的有六条谷道,从西到东依次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库谷道、武关道。八百里秦川,崇山峻岭,道路崎岖,其中子午谷是距离长安路途最短,但地势最为险要的谷道。

500

汉中出秦岭诸谷道

关于子午谷奇谋,三国志中有两个说法,有意思的是,子午谷并非出自魏延本传,《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中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记载中并未提到子午谷,只是说魏延欲效仿楚汉争霸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率精兵万人出汉中至长安,继续东进,直接杀到潼关,抢占潼关天险,切断两方魏军联系,对潼关以西的魏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同时诸葛亮从大路进兵,扫荡关中的曹魏军团,从而控制整个关中地区;而明确提出欲走子午谷道的是裴松之《魏略》:“延曰: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记载魏延欲率精兵一万,走子午谷,以闪电战杀至长安,他断定夏侯楙必定不战而逃,魏延军则可就食于长安附近居民,待诸葛亮大军出斜谷,两军会合,而魏国大军应该还没有集结完毕,则长安以西,一战可定。

“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问题,千百年来无数人各执一词,众说纷纭。韩信由此计一战定关中,可说韩信国士无双,千古名将,不具有普遍性。后世成则有邓艾偷渡阴平,与魏延之计有异曲同工之秒,败有高迎祥走的子午谷,兵死将亡。

而且具体分析,《魏延传》和《魏略》中的两个版本,其实可行性方面是不同的。

在版本一中,魏延领精兵轻装穿越子千午谷,杀出秦岭之后,要攻取长安,在曹魏大军集结杀到之前,与诸葛亮大军会合,以实现光复长安的战略目标。一般来说,千百年来公认这一计划的不确定性太大。首先,“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这一条是有可能实现的,原因有二:其一,则像魏延所说,夏侯楙年轻胆怯而无谋,是靠宗室关系坐上曹魏西线集团统帅位置的;其二,就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曹魏震动,陇右三郡望风而降一样,曹魏集团从上到下,统一的认识是蜀汉在猇亭大败,刘备去世之后,是没有实力也没有可能再出兵北伐的。所以很有可能魏延会轻松穿越子午谷,杀至长安城下,夏侯楙不战而走。但即使如此,魏延的战略目地也只达成三分之一,夏侯楙逃走,长安城中,名将郭淮尚在,况且长安也西汉旧都,董卓等人在此经营多年,城墙坚固,哪有那么容易攻取,即使直的攻下长安,曹魏援军也迅速从北方集结杀向长安,就像当年关羽北伐襄阳,曹魏援军于禁、徐晃、后备张辽源源不断一样,区区一万人马,又怎么守的住?

500

子午谷奇谋之取长安

500

子午谷方案之取潼关

第二个版本则可以规避这些问题,如果魏延出子午谷之后,不攻长安而是继续东进,从背后杀向潼关,夺取潼关、武关之后据关坚守,切断曹魏关中军团与关东的联系,形成关门打狗之势,等待诸葛亮大军出斜谷,扫荡攻略曹魏关中军队,最终夺取全部关中与陇右地区。凭心而论,这一策略虽然兵行险招,有非常大的风险性,但可行性和成功几率是非常可观的。但诸葛亮制而不许,难怪魏延常恨己材不得用。

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之计?从性格方面来说,“诸葛一生唯谨慎”,是断然不肯冒险的,他更擅长的,其实是政治家的角色,用于治国理政安民,更能发挥其特长,带兵打仗,并不是他的强项。在这点上,其实刘备看的是透彻的,刘备生前,不论是入川、取汉中和伐东吴,带的都不是诸葛亮,诸葛亮更多的是类似于萧何之于刘邦,即使刘备临终前白帝城托孤,也是命李严“为中护军,统领外内军事”,有点类似东吴“内事不绝问张昭,外事不绝问周瑜”的意思。陈寿说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并不是对其故意抹黑。

当然,诸葛亮之所以不采纳魏延之策,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于二人在北伐策略上的根本分歧,魏延子午谷奇谋,首要的目标是夺取关中,攻占长安,还于旧都,以达到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毕竟在当时看来,曹魏是汉献帝禅让,刘备在西川续汉朝大统,在法统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那谁“东西两京在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从诸葛亮前期几次北伐来看,他北伐的目标似乎不是夺取长安,而是出陇右,取凉州,在凉州“畜养士马,据隘自守”,为蜀汉增强实力,再图河西、关中。

所以诸葛亮并非是完全“不肯弄险”,很大概率长安根本不是他的北伐的核心首选,那不用魏延之计,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