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描】第二十八集 当代“别具一格”的艺术家、著名中国画家、著名连环画家——卢辅圣 著名连环画家卢辅圣 卢辅圣1949年生,浙江东阳人。别署卢甫圣,齐号蓬莱鹿器室、差毫室、天钥楼。 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任《书法》、《朵云》、《艺术当代》《公共艺术》等刊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朵云轩董事长。 擅长中国画、连环画,擅书法,工诗词,兼治美学理论。 作品连环画《钗头凤》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章,藏于中国美术馆。 出版有《天人论》、《书法动态论》、《卢辅圣人物画集》…… 发表论文《历史的“象限”》 主持编纂《中国书画全书》、《中国画名家技法图谱》、《中国绘画研究丛书》、《中国绘画研究丛书》等大型丛书或套书。与汤哲明合作论文:《百年山水画与中国现代艺术思潮》 作品参加过国内外多次联展或个展,并被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等多处公私藏家所收藏。发表过书画作品数十件,论文近百篇,出版了连环画册、国画册、理论专著等单行本20余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为:油画《关键时刻》,国画《先秦诸子百家图》、《无题》,连环画《新邻居》、《钗头凤》,论文《传统中国画的思维性格》、《绘画对象的位移》,专著《天人论》、《书法生态论》、《中国文人画通鉴》。主编了《中国书画全书》、《中国画历代名家技法图谱》、《现代设计大系》等十余部大型书籍。 专著及主编的大型书籍封面 主要作品有: 《天人论》、《书法生态论》、《中国文人画通鉴》、《钗头凤》、《新邻居》、中国古典十大悲喜剧连环画集《精忠旗》、《幽闺记》、《先秦诸子百家图》、《无题》…… 卢辅圣:“我的绘画历史比理论研究的历史要长得多。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幼儿园的时候就曾经有作品被发表,老师把我的作品送去发表。当时家里是不赞成的,主要是因为我父亲他有个很奇怪的观念,他认为学文化尤其是要学中文,有文化的人应该是要学习文言文。他认为白话是很低级的,白话是没有文化的人用的语言。所以他就会认为画画没有意义的、没有出息的,但是后来到了“文革”,“文革”就把我变成绘画了,因为‘文革’时代我们就被下乡什么的,然后我跳出那个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我有绘画的一技之长。” 钗头凤六十四图 连环画《钗头凤六十四图》选页 卢甫圣是一位新时代中国画界首屈一指的“知行合一”的艺术家。他的史学与理论,以古开今,而他的创作实践,以今化古。一方面,从中国文化本体与东方思维方式的独特视角把握了中国绘画的本质;另一方面,用其具有鲜明辨识度与东方性的视觉结构阐释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此时此刻,恰恰需要中国文化土壤中培养出来的,既有扎实的跨文化背景与开放的心态视野,又有着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深刻的本土认知的艺术家。卢甫圣正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既能立足传统,又能超越传统;既能扎根中国画,又能超越中国画;他既在文化形态上深刻把握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又在艺术形态上把握有节制的文化自由与想象。 他的“画”,化繁为简,虚实并行,以精神体验取代感官刺激,为全球化文化注入一种有意义的中国范式。卢甫圣的艺术,超越着东西方文化隔阂,成就着中国文化的当代标高。他的“山水”格外空灵、“人物”格外高古、“花鸟”格外单纯,使得一个美术画作瞬间切入到文化历史的实境当中。 卢辅圣的近作单纯简洁,排除了对象的偶然因素,排除了时间的规定,排除了空间中的自然参照物,富有设计感。中国古典十大悲喜剧连环画集20册的封面是卢辅圣2014年重新修订出版时,他与他的学生华逸龙一起画的。作品线条、笔墨、色彩的融合,人物形象的塑造,均展现了卢辅圣特有的艺术风格。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封面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封面 十大悲剧画集——窦娥冤 十大悲剧画集——汉宫秋 十大悲剧画集——精忠旗 十大悲剧画集——救风尘 十大悲剧画集——雷峰塔 十大悲剧画集——琵琶记 十大悲剧画集——清忠谱 十大悲剧画集——桃花扇 十大悲剧画集——长生殿 十大悲剧画集——赵氏孤儿 十大喜剧画集——风筝误 十大喜剧画集——娇红记 十大喜剧画集——看钱奴 十大喜剧画集——李逵负荆 十大喜剧画集——绿牡丹 十大喜剧画集——墙头马上 十大喜剧画集——西厢记 十大喜剧画集——幽闺记 十大喜剧画集——玉簪记 十大喜剧画集——中山狼 形象的塑造,是人物画最基本的手法,也是人物画家最费心思的课题。依着卢辅圣的造型能力,准确描述形象,是轻而易举的。历来中国画在“似”的问题上,有见智见仁的空间,既然“似”对卢辅圣来说是举手之劳,那么,在“似”的上下左右做好文章,就全赖心裁了。卢辅圣心灵的敏感以及他心于物的分辨力是超乎寻常的,可以说,他的最强项莫过于心智。因此,他游刃有余地得手应心,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可一而不可久的属他的图式——久久盘桓于脑际的心象。他宁偏毋正,宁枉毋直,宁洼毋盈,如此,奇思的火焰才因规范而隽永,奔流的情绪因曲折而愈发鲜活,想象因留有余地而无穷无尽。卢辅圣笔下的人物,看起来有些怪诞,这正合了“狂怪求理”的古训。因为抓住了常理,所以便可抛开常态,因为异于常态,所以别致,因为别致,所以生动,因为生动,所以气韵油然而生。卢辅圣创作的中国古典十大悲喜剧连环画集中的《精忠旗》、《幽闺记》就是他用线描塑造的人物典范。 卢辅圣强调,20世纪文人画在形式是保留了传统的文人画因素,但骨子里不是真正的文人画,因为这个阶层在清末已经消失了。卢辅圣认为绘画的价值不在于造境,而是在于想象力的复归。“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文化生产规模和文化消费能力,带给了人们太多的奢侈,能享受绘画之奢侈的人反而少了。尽管古人的曲肱饮水或陋巷箪瓢之乐已经一去不返,但在强调反身而诚的中国文化传统尚能依稀回味的今天,保持对绘画的静观通达态度,仍然不算太难。” 卢甫圣借用古典文化、诗词典籍中的概念作为题点,却又不是一头钻进故纸堆里,而有着他独特的阐释角度与表达方式。他的画面上,较少有形的、看得见的笔墨符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让人感受到中国画所具有的笔墨气质。有的画家用笔墨表现对象,有的画家用笔墨表现笔墨本身,卢甫圣无疑是用无形的笔墨表现了一种可看的精神价值。这样的实践变革了我们对于笔墨概念的一贯理解,由此创作的作品,则在他全面的艺术实践中找到了一条适应了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又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 卢辅圣的作品给我们呈现的总是这种静谧的、非古非今、亦真亦幻的境界,画面的某些语言、某些形象似乎与传统艺术有着密切的渊源,最终呈现的却又完全是另外一种意象,在这仿佛消逝了时间感的世界里,寄托着画家对纯净的、人文原初境界的向往。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卢辅圣开始创作带有古意的人物题材——高人、逸士、士夫、仕女。对于当今画派画坛来说,卢辅圣无疑是一位不同于土生土长海派画家的“异数”。他擅绘画,修养丰厚,著述累累,并且能以独具见识的美学理论自觉地“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业绩斐然,不同寻常。卢辅圣还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出版经营者,在业内外大名赫赫。尽管他身兼多种角色,但是,每一个角色在他这里,都演绎得从容自如,多姿多彩,活色生香。 卢辅圣在当今群雄逐鹿、多元并起的画坛上无疑是一位较为特殊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卢辅圣的绘画创作是其理论思考的视觉呈现,虽然这种呈现并不完全充分,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映发却是显而易见的。 奔马图 赤霞 对弈图 观鹤图 (1) 观鹤图 (2) 东方图像.飞 观鹤 华清池图 丽人行 连天碧 烹茶图 品茗 九皋图 鹿鸣呦呦 上海爱莲 赏鱼 近年,卢辅圣十分专注于山水题材的创作。自然山水的种种奥妙在这位谙熟中国绘画史上的风格传承与文化递变的学者型艺术家手里,被落实到了一种极为质朴纯净的艺术形式之中。有很多人在他的山水画中读出了上古晋唐山水的神韵。的确,他的山水画那种舒缓平易的格调、简约单纯的形式,给人以“取法乎上”的惊奇,它们几乎完全抛开了绘画史上近千年来层层递演着的山水创作程式。比如在笔墨上,主动地远离中国山水画在宋元以后逐渐完善起来的,已经成为一种表述定式的那一套皴擦点染的抒情写意技巧,转而采用晋唐人物画中的高古游丝描,以及山水画诞生初期那种空勾无皴、色彩的烘染平涂结合的表现方法。 卢辅圣:“按照我内心所想,不希望自己的画有明确的定义,因为当人们顺着那种习惯的思维把它进行明确定义的时候,事实上它也是在制造一种牢笼,就是使得艺术探索本身的触角不可能向更广的天地生长,所以我基本上没有说是工笔还是意笔。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或者下意识的希望都不是一个具体的归类,使得出现一种新的样态,里边其实是工和意甚至很多的书手法融合的。比如说我的画大量用的是色彩,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仿水墨画,但是我又尽可能达到水墨画能的韵味,水墨趣味也能在画里表现出来,不用水墨但又有水墨趣味。这种趣味是只有水墨画产生以后它才发生的,我甚至也不过多地用水性颜料,如要制造水墨趣味尽可能用水性颜料它运化效果会比较好,我就都用矿物质颜料,矿物质颜料本身是覆盖色的。尽管它保存时间很长,不会变色(几千年也不大变),但是它画起来那种水墨的韵味是很难出来的,但是我又想在这种不可能之中寻找新的可能。我也不断地给自己出一些本来就不好做的一些事情,感觉试试看,这样也许更有意义。” 闲 天下熙熙 云气上树梢 语石 国画系列 坐看云起 雨晴 人物 远嫁 终南 花卉 自在图 紫陌飞尘 岫壑 罔象 卢辅圣 对于创作的每一幅水墨画卢辅圣这样说:“这与我的知识结构或者文化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我小时候读过《四书五经》,曾经接受了中国传统方式的教育和现代教育这样一个双重教育。这样就使得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会跳出来什么样的想法。我会在起名字的时候或者说有的是在创作之前出现的,有的是创作之后,画已经画完了要去写一个名字再出来的。所以有的是相关的,有的也未必相关。另外,我又想这种就像给一个人起名字一样,这个名字未必跟主体被起名字的那个人或物的本质是吻合的。假如说这两种可以吻合也可以不吻合,而且有一些不吻合它会造成一种距离、一种差距,那种差距就产生一种张力。在张力有可能使人探索得更多,何况作为视觉艺术来说,可以是见仁见智,也是可以调动观者自己的视觉经验和自己的文化积累去进行他新的创造,这样也许更好。我的文化生活状态是比较多元的,我不仅仅是画画,画画只是我的很小的一块,比较多的是做学术研究、写作,接触多种文化样式,很多会从事,同时跳来跳去的,这些不同文化样式之间有的是可以各取所需,我的一些精神的需求投射到不同的文化样式里边,它会针对不同的方法而展开的,但有些它又会互通,某一种文化样式的高峰体验它可以通涌到另外一种文化样式里边。” 正如著名画家方增先所说: “卢辅圣,一位用深厚的理论素养进行艺术思考与实践的艺术大家,又是一位从艺术创作中体悟哲理与书写历史的理论家;一位在出版行业奋力良久、业绩斐然的知识贵族,又是一位首创拍卖行、运营艺术机构的艺术管理者;一位严于治学、敏于思考的学术策划者,又是至真至性地以人文品性成就时代命题的文化思想者。综合卢辅圣的成绩,我想当之无愧地说,他是艺术的创造者、知识的革新者、文化的书写者、思想的先行者,是中国文化的当代标高。” (待续) 图文:大关、赵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