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木家具文化流派——商贾辈出兴“晋作”(四)

 信手摘 2017-05-08

传承古典美学,缔造品质生活。

作明式之灵秀流畅,造清式之奢华大气,

创檀木珍品家具。

檀木苑微信平台号:tmy9697

联系人:郑荣春13967424379

展厅电话:0579-86138661

微信:zrc9697 QQ:893655248

欢迎关注,

晋商几百年的兴盛,为今日的山西不仅留下了十几处已辟为旅游热地的深宅大院,还有宅中甚是考究的家具物品等等。晋作,是中国古典家具的典型代表。它用料精纯,制作考究,形式、内容的完美结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日用家具上的艺术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代表了它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工艺价值。其历史悠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一、何谓晋作家具?

山西式样的家具,行话曰“晋作”。它成派于清,体量朋硕、沉穆劲挺、框厚板实、大边坚梆为之特色,具有明显的崇尚局部木雕装饰的北方地方特色,以嫁妆和柜类的技艺精湛和乡土味浓重而著称。

晋作家具用料手面阔大,以当地所产核桃木为主,榆桦松杉辅之。核桃木其质匀称,理细腻,轻重适度,软硬相当,出品往往予人以丰润持重、四平八稳之感。强直承接榫卯受力有余,变异性也小,且又易于雕花刻饰,若不髹漆,久置则色褐栗,皮赭酱,纹理与花梨木很是相像,故核桃木被业内人士称为“软木黄花梨”。

由于材质稍逊,限制了雕镂工艺的进步,于是便在漆工上做起了文章,铺麻披灰,黑漆描金,十分讲究。如今平遥推光漆、绛州雕漆能成为特色工艺,与此大有关系。而雕饰精微玄妙处,以牙板局部为最。硬鼓纹者,或回字纹,或拐子纹;软鼓纹者,或如意纹,或赤虎头草尾纹。虽有勾勒点染、镂刊摛藻之备,却无堆砌饾饤、寻章摘句之象,皆素朴省略、扼要概括样式也,这与评判好文章的标准“辞约而事举,言简而意赅”似有同工之趣。

如何区别“晋作”与其他流派,总结其特征为:体量朋硕、沉穆劲挺、框厚板实、大边坚梆,具体表现如下:

(晋作 官帽椅)

1、用料特征:以本地所产的核桃木、榆木、槐木、柴木为主,晋中饱满,因多富庶家庭,所以不惜用工用料。

2、艺术造型:晋作家具有的含蓄简约,有的秾华富丽,有的朴拙自然,可以说代表了儒释道三种文化。

3、工艺工序:其本色家具要经煮、泡、烤、磨、漆、光等工序;大漆家具要经过披麻、披灰、上漆、描金、画彩等复杂的工艺流程。

4、技艺绝活:“龟裂断纹漆”、“竹木藤三木结构”、“五彩与描金”等。

二、晋作流派的形成

晋作家具制作技艺源于秦汉,宋元时渐趋成熟,明代中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在过去,晋作家具一般由工匠上门制作,不惜工时,求佳求精,因而出现了“家具不出门”的现象。其家具制作技艺主要以家庭传承的方式沿传,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技艺。

晋作家具独特风格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地理与经济原因。据说,李自成兵败之后,农民起义军卷走了京都的大量财宝,准备退居山西后东山再起,结果此事并未如愿,这巨大的财富流失民间,孕育了一个闻名海内的行业,那就是山西的钱庄,又在钱庄的基础上,形成了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晋商。这些聚财万金的富豪,纷纷以巨金建造庄园,产生了诸如乔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雷家大院、侯家大院、日升昌票号等著名的古民居。

这些深宅大院,当然需要大量家具来陈设,少则数百间房间,多则上千,家业的扩大、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家具的需求与日俱增,促进了家具业的发展,所以晋派家具应运而生。

又因明初,平阳府、汾州府、太原府一带的农业、手工业较快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城池寺庙和民宅的相继营缮,也推动了木家具的发展与提高。特别是太原府踞军事要塞,社会经济有一定基础,明初北塞军事消费增大,商贸日愈繁荣,阳曲、榆次的木家具也得到大发展,并形成主要产区,同时也带动了大同府家具业的兴起。

从当今留存下来的明清家具来看,晋作家具大多为柴木家具,极少数为硬木家具。究其原因,一是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交通运输不便使得昂贵的进口硬木难以在家具上大量应用。此外,山西人自古勤俭持家也是造成此结果的另外一个原因。山西商人因地制宜地使用了本地出产的核桃木作为黄花梨木的替代材料,所做家具均为明式,线条简练、大方古朴,品位亦很高。

山西历史上文人商贾辈出,富甲一方,讲究生活质量,以致家具生产水平极高,许多晋作家具被视为中国古典家具之典范。

三、晋作特点:体量朋硕、沉穆劲挺、框厚板实、大边坚梆

晋作明清家具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经历了三四百年的时间。从“明式”到“清式”的晋作家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末、清初至康熙、雍正、乾隆初,工艺水平与工匠的技艺都是明代的继续,造型简练、率直。

第二阶段:乾隆中期以后至嘉庆、道光年间。这段时间是晋商鼎盛时期,院落的扩充、人口大幅度增加,使家具需求与日俱增。此时,黄花梨、紫檀渐少,多以核桃木、榆木等代替。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了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特点——造型厚重。虽形制上仍采用“明式”,但雕饰开始繁缛富丽。

第三阶段:光绪至民国初,造型笨重,如大柜、扣箱等。炕柜门多走花边框镶镜式样。

种类特点:具地域特色的炕柜与被几

晋作家具中颇具地域特色的是置之炕头的储柜与被几,其出于北方暖炕大被式的习俗。柜子格板玻璃上多绘戏剧故事、才子佳人、书生逸士等,虽说艳俗了些,媚了些,却也别致、活泼。

庄户人家以大柜、供案、对桌、炕几、神龛为必备,衣冠之家则佐之以屏风、画桌、鼓墩、圈椅、香几等,大件有架子床、闷户橱、多宝格、博古架,小件有梳妆盒、面盆架、半圆桌、官皮箱等。

(晋作 榆木炕案)

用料特点:一榆二槐三核桃

晋作家具用料俗有“一榆二槐三核桃,柳木家具常用料”之谓。榆槐木质坚硬,经久耐用,可用作桌椅板凳的打造,“好门能甩四十年,好柜能放三百年,活动桌椅不好做,硬木还得卯鞘严”即指榆槐制作。由于质坚费工,清以后此料即少为家具之选材。柳木质柔韧,宜雕镌,推光漆箱柜的制作便多用之。“干榆湿柳,木工见了躲着走”,于是晋作家具中的上品多以核桃木为之。虽然不及紫檀、黄花梨名贵,但丝毫无损其艺术价值。因为任何艺术品,艺术性总是第一位的。

造型特点:晋北晋南 各具特色

晋中家具做工精巧,其玲珑剔透之构与苏作的雄健凝重之态、京作的铺张扬厉之势以及广作的秾华靡丽不相伯仲,样式则多为仿清三代紫檀工,乾隆味很浓。其结构精密巧妙,纹式简约洗练,虎腿花牙,束腰托腮,或雕刻镂凿,或螺钿镶嵌。

由于交通闭塞、滞于往来,晋北家具形态上更近乎明式,且蕴存宋辽遗韵。晋南家具多以描金彩绘髹漆,或山水人物,或花鸟文玩,俗称描金柜。

工艺特点:生漆彩绘 纹饰吉祥

晋作家具表面多作以生漆,俗称大漆。柜类多红色,柜内有人物彩绘,其他家具作黑漆。这是晋作清代家具的善用手法。当时生产漆家具的地区很多,山西绛县产的橱柜、屏风、隔扇等,无不做工精细,技艺纯熟。

装饰纹样多用龙、凤、麒麟、狮子、鹿、灵芝、云纹、卷草纹等吉祥图案;清末常用汉字做装饰,如喜、福、寿等,是其他地域的家具所不能比拟的。而以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达到装饰上的大满大全,形成了“清式”家具的独特风格。

总体而言,体量朋硕、沉穆劲挺、框厚板实、大边坚梆是晋作的显著特征,圆润端庄、灵动精准、华严工致、均衡稳健是晋作的精神核心,其对称、结实、稳重和内敛的造型,体现了晋人做事、生活的态度。乔家大院留存着一张大方桌,名之曰方桌,实际方而不方,长140厘米,宽为139厘米。这是过去晋商大贾特别制作,用于祭祀祖先摆放供物。为什么方桌不方呢?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和隐喻:万事万物没有十全十美的,不要刻意去追求完美,表现了晋商那种淡泊宁静的处世心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