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建德观,
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建德观之所以叫这个名字,
就是因为这里曾经有一座道观。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时期,
建德观落成,
它的规模在当时看来可不能小觑,
否则,如何匹美旖旎的湖光。
过去,
南昌有过很多道观,
如今都不复存在。
而建德观,
作为一个地名而存留了下来。
现在的建德观,
东起环湖路灵应桥,
西至胜利路步行街,
中间穿越了象山北路,
全长790米。

更多的人知道建德观,
可能并不是因为它悠久的历史,
而是“火锅一条街”这个名号。
但是,
小编必须要说,
都2017年了,
建德观早就不是只有火锅了!
小编有一个朋友,
从小在建德观长大,
说起建德观的美食,
他真的是如数家珍。
这一次,
我就请了这位朋友做向导,
一起去探寻建德观的美食。
象山路以东

站在建德观的牌坊下就可以看到,
自称江西土菜馆第一的赣味土菜馆。
超级地道的赣菜,
米粉肉和茄条豆角是小编的最爱。


米粉肉是用高压锅直接压好端上来的,比较特别,
压的又软又入味,吃下去唇齿留香。
底下还有吸收了肉汁和调料香味的芋头,
简直绝杀,
家里可做不出这样的味道来啊!
还有大火烧出来的茄条豆角,
加的料都恰到好处呢。
重点是,
不会过于油腻!

虽然是3月份才开的新店,
但是相信很多宝宝已经去拔过草了吧?
壕气的老板在鄱阳湖有一整片养虾基地,
从来只用新鲜的活虾。


每一只油焖大虾都经过精心处理,
剪头、去除虾头中的重金属物、抽虾线、开虾背,
使秘制香料和汤汁能充分融入到虾肉里面,
好让肉质饱满入味,层次分明。
光看图就觉得这是在报复社会啊!
还有鲜香清甜的蒜蓉大虾,
蒜蓉是全手工现切而成,
不会图方便使用搅拌机破坏其口感,
又能很好得体现大蒜的香味和芋头般的软糯口感。
吃小龙虾的季节就要到了,
这家店绝对是你不能错过的。

作为“吃脚大汉”,
又怎能错过63号小馆的招牌——霸王鸡脚。
鲜红的辣椒和油绿的葱花把酱黄色的鸡脚映衬的十分好看,
鸡脚大只,
从香辣的汤汁里盛出来,
让人回味无穷。
香辣油浸鱼,
肉质很鲜嫩,
味道也是“深入骨髓”。
吃了鱼后,加点光粉,拌一拌超好吃~
铺在面上的萝卜干,
小编也超爱,拌饭吃简直无敌。


接着往里走,
千万要注意,
不要错过左手边小分叉路的老太婆小吃。

这家店已经在这里开了24年了,
老板说这家店是她奶奶开的呢。

硕大的卤蹄膀,
只要30多元,
还有两块浸满卤汁的香干。


用筷子轻轻一戳就开的蹄膀,
还冒着腾腾的热气,
再配上一碗简单的蛋炒饭,
准管饱!

从老太婆小吃出来,
再往前走一小段,
就能看到这家开了整整20年的瓦罐汤店。
一位街坊和小编说,
“这家店在这里开了20年,他就吃了20年。”
老板虽然有点沉默寡言,
但是说起自己的店,
却是滔滔不绝。


招牌汤品天麻乳鸽汤,
分量超级大,
比普通的瓦罐汤的瓦罐大一号,
看看里面有一整只的乳鸽就知道啦!
莲藕排骨汤里的配料也毫不含糊,
绝不是外面只有一块骨头和一小块莲藕的那种。
莲藕和排骨都至少有四块,
而且是粉粉的藕,
吃一口能拉出超多藕丝。

南昌第一家老闵,
最跑火的时候,
也是一桌难求。


油浸鱼这道菜,大概是从这里打响了名气。
招牌田螺,浸满汤汁,个头很大,嗦一口又辣又爽!

这家店面积只有20多平米,
店里坐得满满当当。
小编在和老板聊天的时候,
对面的食客叫小编千万不要推荐这家店,
不然以后更难找位子了。


老板告诉小编,
这条街近几年也开过好几家类似的抚州汤粉店,
但是最后存留下来的只有他这一家。


招牌牛杂粉,
牛杂料足、入味又弹牙,
米粉还特别“拧揪”。

再往前走,
右手边的深巷中的王氏试试看饮食店。
又是一家二十年以上的老店,
原址位于民德路,
后来因为拆迁,
搬迁于此。


王氏的特色就是浓油赤酱。
特色菜有:碎椒炒蛋、红烧小黄鱼、板栗烧排骨、藜蒿炒腊肉、里脊肉、大蒜炒香肠、炒三丝、炒肚丝。

他家是没有菜单的,
所有食材均在一楼,
有什么做什么。

这一家烧烤摊,
可以说是神出鬼没了。
早上是一家早餐店,
晚上八点半以后却变成一个烧烤摊。
而且,
和早餐店的老板还不是同一个。
这个烧烤摊,
原来在墩子塘开了十几年,
因为各种原因才迁居于此。
店里只有三张早餐店的桌子,
有时候,
你可能要坐在街对面的马路牙子旁,
或是旁边的树底下吃烤串。

强烈推荐这家店的小肉,
跟别的地方不同的是,
这家店的小肉撒了一层糖。
适量的糖可以提味,
让肉香和佐料的香味更加浓烈。


■ ■ ■ ■ ■
烤鸡脚超大只,
骨肉分离毫不夸张。
还有烤豆泡!
小编第一次吃呢~
豆泡里的汁水又甜又香,
说着我都要流口水了。

这家店唯一的缺点,
大概就是只有老板两人亲自烤肉,
客人多的时候,
需要等一会儿。
不过,
对于爱吃的人来说,
驱车十几公里去寻找美食都不是事儿,
等待的这几十分钟,
又算什么呢。

一直往里走,
走到灵应桥旁的南昌书院,
千万别错过对面湖边上的于府家肥牛火锅。


肉片都是完整的一片,
又大又厚,
煮久了也不会碎。
调料有辣与不辣两种。
一人一小锅,干净卫生。
点羊肉还可以送牛肉呢,
分量超足!
象山路以西
作为一条有上百年历史的老街,
建德观自然是老店的聚集地。
金台酒楼就是这样一家历史悠久的店。
金台酒楼1993年开业,靠近小金台社区,
大概也是因地取名吧。
这是一家老南昌口味的赣菜店,
楼下有5张桌子,2楼有4个包厢,
还把后面一栋楼的一楼都承包了!

作为一家20年老店,
招牌菜都是只此一家的,
别的地方可吃不到,
菜单里的菜一直只有餐牌上的这些。

招牌菜黄氏铁锅烧鸭每桌必点,
分量足,肉块大;
爆炒河虾居然是糖醋味的,
绝对仅此一家;
家乡红烧鲜桂鱼是和芹菜一起红烧的,
鱼肉鲜嫩入味,
鱼汤拌饭,一碗接一碗;
白灼油麦菜,
油淋以后直接浇生抽,
又香又鲜。



每道菜都融入了老南昌红烧的精髓。
这里的翻台率超高,
一定要早去哦~

从金台酒楼出来继续往前走,
左手边的扁担巷走进去的一家苍蝇馆子——唐记水煮鱼。
招牌菜水煮鱼自然不必多说了,
小编这次要推荐的是水煮腰花。

大块的猪腰子,花纹精细,
底下还铺了一层生菜和豆芽。
盖上炒好的腰花,
最后再浇上一层滚烫的辣椒油,
滋滋作响,让人口水直流。

一路吃过来,小编已然是走不动路了。
一直很羡慕住在老城区里和老街旁的胖友,
悠闲惬意,又烟火气十足。
除了下楼就有的美食,
还有那些传承下来的手艺店。

住在城郊小区的我,
想找一家裁缝店改衣服,总是不知该去哪儿。

说了几年要练毛笔字,
也没有去买一套笔墨纸砚。


还有那些走几步就能买到的新鲜蔬菜和肉类,
比超市那些被人拣剩下的不知好了多少。

这些老街道,
承载了太多老南昌的回忆。
窄窄的巷子,
地道的小吃,
只有在这些地方才能吃到。
希望不论多久,
这些美食都能一直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