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上浮金”的秘密

 牛屋弹琴 2017-05-08

  2017-03-23

  近日广东沿海一头抹香鲸搁浅,惠州深圳两地连续奋战四日,为这位深海来客保驾护航,希望它能恢复体力后重返海洋,不幸的是最终它未能再游回去。


  搁浅死亡的抹香鲸被打捞上岸 图/网络

  对这头死亡的抹香鲸,科学家进行了解剖和研究。

  专家透露,抹香鲸体内可能会有“龙涎香”!——此言一出,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毕竟,对“海上浮金”龙涎香,人们大多只是听说过而已,很少人亲眼见过!

  对“龙涎香”你了解多少?它和抹香鲸有何关系?我们今天就专门说说这种神奇香料!


  展出的龙涎香样本 图/网络

  海上浮金

  龙涎香是一种灰黑色、黑褐色、灰白色、白色物质,外形如石头,表面呈蜡质,手感较轻,入水则浮起。

  刚采集到的龙涎香有腥臭味,但干燥后转为异香,点燃有蓝色火焰,“翠烟浮空,结而不散”,香味浓郁,熏过之物能保有持久芬芳。


  有人捡到的“龙涎香” 图/网络

  龙涎香天然产量稀少,因此价比黄金;又因为被发现时都漂浮在海上,或被海浪冲到岸边,因此被称为“海上浮金”。

  2012年,英国8岁男孩查理在伯恩茅斯附近海滩,捡到一块重0.6千克的龙涎香,加工后价格可达4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0万元;

  2008年,两位流浪者在英国海滩找到一块约50千克的龙涎香,总价达5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00万元;

  1955年,一位新西兰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重约7千克的灰色龙涎香,卖了2.6万美元……


  该男孩一度成了新闻人物 图/网络

  龙涎香自古都是珍品。南宋人张世南所著《游宦纪闻》中记载:“诸香中,龙涎最贵重。广州市直,每两不下百千,次等亦五六十千。”

  因为昂贵,宋代时就有人以假充真谋取暴利。当时的志怪小说《夷坚志》里,就有个故事提到一个商人,在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市)贩卖号称“广州造”的伪制龙涎香。


  宋代志怪小说《夷坚志》 图/网络

  冠绝诸香

  人类使用龙涎香的历史悠久。早在9世纪,印度洋的小岛上就有人进行龙涎香交易了。当时的伊斯兰人把它用作熏香和催情剂。中世纪的阿拉伯人还把它做成食物和饮品的调料。

  而到了现代,香水制造商对它趋之若鹜。它是如今已知最好的定香剂,用龙涎香配制的高档香水,能在其它香气成分消散后,依然保持独特的香韵。


  龙涎香可制作高级香水 图/网络

  龙涎香之所以能产生香味,主要是因为它含有一种龙涎香醇。龙涎香醇本身不具备香气,但暴露在空气中经过氧化降解或光降解后,就产生了一些具有香味的物质。也正因如此,龙涎香越老越醇香。

  龙涎香的香味清灵而温雅,既含麝香气息,又微带土壤香、海藻香、木香等香味。

  其留香性和持久性更是其他香料无法比拟的,要比麝香长—倍,作为固体香料可保持香气长达数百年。


  麝香产自一种动物麝 图/网络

  历史上流传有龙涎香“与日月共长久”的佳话。据说在英国旧王宫中,有个房间因涂有龙涎香,历经百年风云,至今仍香飘四溢。

  龙涎香和沉香、檀香、麝香并称为四大名香。它也是其中唯一不能通过人工获得的天然香料。因此随着鲸鱼数量的越来越少,天然龙涎香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熏香文化源远流长 图/网络

  皇家贡品

  人类使用龙涎香的历史已经很悠久。在我国汉代,有渔民在海里捞到一些灰白色蜡状漂浮物,大小从几千克到几十千克不等,有香味,这就是自然状态的龙涎香。

  采集到的龙涎香,多被当地官员作为宝物贡献给皇家,在宫廷中用作香料或药物使用。


  故宫所藏龙涎香 图/@紫禁城杂志

  也有一种说法,说是在商代和周代,古人就已开始使用龙涎香。他们把龙涎香、麝香和植物香料混合后做成香囊,挂在床头或身上。

  龙延香在我国一直是一种名贵中药。对其功用,《本草纲目拾遗》有记载:'活血,益精髓,助阳道,通利血脉。”《药材学》则称:'治咳喘气逆,神昏气闷,心腹诸痛。'


  古本《本草纲目拾遗》 图/网络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龙涎香历史的说法更早。一说早在公元前18世纪,古代巴比伦、亚述和波斯就在宗教仪式中使用了龙涎香、檀香等香料。古代希伯来妇女还把龙涎、肉桂等浸在油脂中做成香脂,涂在身上使用。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龙涎香应是南亚海域居民偶然发现的,后来逐渐成为王室、上流社会的奢侈商品,并通过阿拉伯一带的商人在唐代时传到中国。


  香料曾沟通中西方文化 图/网络

  身世传说

  虽然人类使用龙涎香的历史很长,但关于龙涎香的来历,却一直未能搞清楚。也基于此,不同时代的人猜测不断,说法千奇百怪。

  龙涎香被送入宫廷,古代“化学家”炼丹术士认为,这是海里的“龙”睡觉时流出来的口水,滴在海水中凝固起来,经过天长日久,就形成了龙涎香。

  这,也许正是“龙涎香”名字的由来!


  故宫所藏清代的香饼 图/@紫禁城杂志

  这一离奇的说法,还真见于古书中。宋代地理名著《岭外代答》中记载:“大食西海多龙,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积而能坚。鲛人探之以为至宝。”

  直到明朝,人们对此说法还深信不疑。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曾访问苏门答腊北的龙涎屿。

  这座岛就以出产龙涎香得名。当时的随行通译费信在其著作《星槎胜览》中记述:“此屿南立海中,浮艳海面,波击云腾。每至春间,群龙所集于上,交戏而遗涎沫,番人乃架独木舟登此屿,采取而归。”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图/网络

  对龙涎香的身世,还有人认为是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也有人说是海岛上的鸟粪风化形成,还有人说是蜂蜡在海水中长期漂浮形成。

  而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认为龙涎香是一种凝固的海浪花,或者是从深海泉水中喷出来的;甚至认为它是一种海洋沉淀物,抑或是生长在海床上的一种菌类。

  阿拉伯名著《天方夜谭》里也有相关故事:辛巴达航海历险中发现一座小岛,岛上有座龙涎泉,蜡质般的龙涎馨香四溢,流向大海后为鲸鱼取食,随即喷出,在海面上凝结成龙涎香……


  《辛巴达历险记》剧照 图/网络

  科学揭秘

  海洋生物学家的介入,终于让真相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经过不断的研究,科学家逐渐认识到,这是由一种巨大的海洋生物的肠道分泌物形成的。但究竟是哪一种生物,一时还弄不清楚。


  真相逐渐被揭开面纱 图/网络

  最终揭开龙涎香身世之谜的,是沙特阿拉伯科特拉岛上的渔民。

  这里的渔民主要以捕捉抹香鲸为生。有次一个老渔民在剖开一头抹香鲸的肠道时,发现一块龙涎香。当时渔民认为这是鲸鱼吞入腹中的,并没多想。

  但这次发现也引起了海洋生物学家的注意,他们再次深入研究,终于揭开了龙涎香的来历真相。

  那,就是抹香鲸!

  抹香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齿鲸,最长可达23米,成体重达30-40吨。头部占体长的1/3,上颚突出呈圆筒形,远远超过下颚。由于头部巨大,又称“巨头鲸”。


  抹香鲸是体型最大的齿鲸 图/网络

  抹香鲸捕捉海中的大乌贼和章鱼为食,这些动物的角质颚和牙质坚硬难消化,也容易划伤肠道。

  抹香鲸肠道内就会分泌一种特殊的蜡状物质将硬物包裹起来,如此形成的硬团状物质,再经过各种细菌和酶的复杂加工,最终形成了龙涎香。


  抹香鲸捕食大乌贼和章鱼 图/网络

  龙涎香成形后随肠道蠕动被排出体外,或随抹香鲸的死亡而落入海中。也有的活体抹香鲸体内就滞留有龙涎香,不过100头抹香鲸中也只有一两头会有这种情况。

  研究显示,大部分龙涎香都是抹香鲸体内产生的,但也有些侏儒抹香鲸体内也会产生龙涎香。还有记载显示,有人曾在北瓶鼻鲸和一些种类的须鲸体内,也发现过类似龙涎香物质。


  北瓶鼻鲸又名平头鲸 图/网络

  自然奇珍

  并非抹香鲸体内长出的龙涎香天然就有异香,这种物质从被抹香鲸排出体外到成为人们认识的“海上浮金”,中间还隔着漫长的“自然修炼”时间!

  刚排出来的龙涎香呈浅黑色,腥臭难闻。随后它漂浮在海上,经历长期的阳光暴晒、空气氧化和海水浸泡、漂洗,颜色渐渐变为褐色、灰色、浅灰色,甚至白色、黄色,这才成了真正的龙涎香,奇香扑鼻,且经久不消。


  被发现前它已漂流上百年 图/网络

  而被海水浸泡的时间,往往长达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因此,龙涎香虽是抹香鲸等海洋动物生成,却最终是天地灵气孕育出来的自然奇珍。

  在我国,生产龙涎香的抹香鲸在黄海、东海、南海等都有分布,尤其以台湾海峡最多。

  龙涎香从鲸鱼体内排出后,随洋流四处飘动,因此在我国沿海多地都有可能采集到天然龙涎香。


  厦门海边捡到的疑似龙涎香 图/厦门晚报

  所以在新闻中,不乏有人在海边捡到“龙涎香”的消息,只不过辨别龙涎香真伪是个技术活,不是每个人捡到的都是龙涎香。

  诱人的奇香大家都喜欢,但龙涎香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于是在科学家掌握了龙涎香的成分之后,做出了人工合成的龙涎香。

  但人工香并不能代替天然香。因为人工技术远不如大自然奇妙,天然龙涎香制成的香水,会在皮肤上生成一层薄膜,能使香味经久不散。而人工龙涎香没有这种效果。


  龙涎香已经可以人工合成 图/网络

  龙涎香是自然给人类的馈赠。但随着环境污染和人类不当的捕猎活动,抹香鲸种群越来越小,龙涎香产量也越来越少。这是大自然开出的罚单,它发出警示:人类不能破坏自然!

  因此,保护大自然、珍爱地球上和人类共生的每一种生命,是人类应尽的义务!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才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大自然的馈赠!


  保护环境,远离伤害 图/网络


  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