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王朝有一支最神秘的军队,由太监组成,从来不打仗!

 太阳人的图书馆 2017-05-08

大明有一支最神秘的部队,士兵不是正常人,而是太监,官方名称叫做净军。但是,这支部队从来打仗,士兵每天都担惊受怕的。

(净军训练)

明朝的净军,士兵主要是宦官。这些士兵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太监预备队。史料是这样记载的,“京畿民家羡慕内官富贵,私自奄割幼男,以求收用。亦有无籍子弟,已婚而自奄者,礼部每为奏请,大率御批之出,皆免死,编配口外卫所,名净军。遇赦,则所司按故事奏送南苑种菜,遇缺,选入应役,亦有聪敏解事,跻至显要者。”但是,通过净军入皇宫做太监的,实际是很少的。

二、当势太监被贬斥,还罪不至死,所以充军到净军。这样的人在净军中的比例非常大,比如王安、尚铭、王岳、范享、徐智、李芳等 。降充净军是对宦官极重的处罚手段。

三、天子特意组训的、由身体素质较好的阉宦组成的武阉部队。 虽然这些士兵衣甲光鲜、器械精良、演武九重,但此种净军亦难堪大用,战斗力很差,几乎不参与打仗。

(王安)

在明朝历史上,净军中曾经有一位大人物,名字叫做王安。

王安是明代少有的为士大夫所称道的宦官之一。他为人刚直,从万历二十年(1592)就服侍朱常洛、朱由校父子。尤其在移宫一事上,他联合外廷的杨涟、刘一璟等大臣拥朱由校登基,使 朱由校摆脱了“西李”(李选侍)的控制。熹宗登基后,也很感激王安,言无不纳。魏忠贤也投靠在他 门下。

然而,王安此人,“刚直而疏”,心思不够缜密,又常常患病。因此,他与熹宗的接 触逐渐变少,而魏忠贤借客氏之力日益亲近熹宗,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天启元年(1621)五 月,朱由校任命王安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按照惯例,王安自然要推辞一番。这时候,客氏的 作用便显现出来了,她劝熹宗干脆批准了王安的辞呈。然后,魏忠贤嗾使给事中霍维华弹劾 王安,再利用秉笔太监的身份矫旨将王安发配到南海子去做净军。

从魏忠贤本人来说,王安于他有恩,不忍加害。但是,客氏的一句话坚定了魏忠贤除去王安的决心。客氏说:“尔我孰若西李,而欲遗患也!”意思是说,你我跟李选侍比怎么样,她都被王安逼得移宫僻居,我们为什么要留下遗患呢?客氏身为妇人,却无妇人之仁,做事非常狠毒。其实,王安有恩于熹宗,如若不死,随时都有可能翻身。客氏和魏忠贤于是派当初李选侍宫中的太监刘朝去掌管南海子。

刘朝本就与王安有仇。让刘朝掌管南海子净军,是欲处死王安无 疑。刘朝到任后,就不让王安饮食。王安就取篱落中的“芦菔”为食。芦菔又名萝葡,其根茎可食用。大概王安当时也就是掘草根为食吧。然而,就这样,王安仍坚持了三天没死。

刘朝实在有点不耐烦了,于是“扑杀之”,遂为客氏和魏忠贤除了心头大患。

作为净军主体的罚充净军而言,严苛的条例、凶残的报复、同侪的落井下石、上司的杀威立势等使得他们动辄得咎、惶惶不可终日,可埒洪武间“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多活一日”。因此,可以说,净军是明代宦官群体中最弱势的部分,而且是整个宦官劳役的最主要承担者,他们处于宦官群体的最底层。

在净军中,更多的是做一些苦差事。这些人主要布列于皇宫和皇陵,承担日常洒扫、司香、司更等贱职,或为君上扈从,供其游戏兵戎;或为诸陵看护,常伴冢中枯骨。

虽然号称军队,这支类似于残疾人组成的部队,很少打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