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69岁。 主诉 : 发现左腹股沟肿块14天,肝占位3天。 现病史: 患者14天前无意间触及一左腹股沟质韧,活动肿块,无发热,无患处疼痛,无皮肤红肿,无胸骨疼痛,至当地医院住院检查,行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淋巴细胞、红细胞”。3天前查CT示肝五段占位,无发热,无腹胀腹痛等不适。患者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就诊,门诊拟“肝占位性病变”收住入院。病来,精神、胃纳、睡眠佳,二便无殊,体重无明显增减。 查体:神清,皮肤巩膜未见明显黄染,左侧腹股沟区可及一无痛,质中肿块,大小约1.5*2.5cm,活动度佳,无周围组织粘连,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两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未及明显心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明显包块 ,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既往史: 患者过去体质良好。有高血压史,口服厄贝沙坦1#QD,银达帕胺片1#QD。无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肾病史;无肺结核史、病毒性肝炎史、其他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史;无外伤史;无输血史;无中毒史;无长期用药史;无可能成瘾药物。疫苗接种史不详。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记物、HBsAg(-),肝功能正常。 1、甲胎蛋白【AFP_3】 3.3 ng/mL 0.0~20.0 2、癌胚抗原 3.6 ng/mL 0.0~5.0 3、糖抗原199 7.5 U/mL 0.0~37.0 4、糖抗原125 24.2 U/mL 0.0~35.0 5、铁蛋白 62.4 ng/mL 7.0~323.0 6、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0.346 ng/mL 0.000~4.000 超声: 辅助检查2013.12.18当地CT:肝五段占位性病变,约3*4cm。本院超声2013.12.24:右肝囊性为主占位,建议超声造影。胆囊结石。 CT/MRI扫描: 扫描信息:CT 0905428(飞利浦 iCT256);MR0434354 (GE 3.0T Signa HDxt)。(见图1~11)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D CT及MRI扫描增强扫描持续不完整环形强化,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MR 弥散序列明显高信号,中间低信号。所以选择答案:D 问题2:根据CT/MRI印象诊断为哪个可能性最大?(单选) A 肝细胞肝癌 B 肝胆管细胞癌 C 肝淋巴瘤 D 炎性假瘤 E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C 病理金标准: (右肝穿刺)可符合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改变,见中等偏大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 诊断:肝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依据: 1、老年男性,肿标正常。 2、左腹股沟肿块,质韧,活动肿块,无发热,无患处疼痛,无皮肤红肿,无胸骨疼痛,至当地医院住院检查,行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淋巴细胞、红细胞”。 3、肿瘤CT平扫密度不均,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轻度强化,门脉期及静脉期强化呈持续性不完整环形强化;MR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DWI周边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周边不完整环形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 三、诊断分析思路 患者老年男性,肿标正常,腹股沟有肿大淋巴结影;CT增强扫描轻度强化,MR 弥散序列明显高信号。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肝细胞肝癌,肝硬化背景,AFP增高,快进快出强化方式。 2、肝胆管细胞癌,CA199可增高,局部胆管可扩张,增强后方式为渐进性、持续性强化,边界不清。 3、炎性假瘤,MR序列T2WI稍高信号,DWI稍高,增强后一般无强化或缺的强化,延迟扫描以周边强化最为常见。 4、上皮样血管内皮瘤,CT和MRI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棒棒糖征”、CT平扫病灶内细小钙化以及增强后大于3 cm的病灶有向心性强化倾向,小于3 cm的病灶边缘持续环形强化,可为该病的鉴别诊治提供帮助。 病例供稿: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虹 副主任医师 专家点评 肝脏淋巴瘤多为继发性淋巴瘤,原发性淋巴结较为少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其主要病理类型。原发性肿瘤以孤立性肿块较为多见,继发性以多发肿块常见。本例病例,肝内虽为孤立性肿块,但结合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考虑为继发性淋巴瘤可能性较大。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肝脏淋巴瘤,影像学表现还是有一定的特点,如MR T2WI上肿瘤可为稍高、等、甚至稍低的较为均匀信号。出血、坏死、钙化较为少见。因其肿瘤细胞较为密集,MR DWI上呈高亮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一般低于周围肝组织,呈边界清楚的低密度/低信号肿块。肿瘤内可见‘血管漂浮征’。但本例病例缺少上述影像学特征。 亦见少许文献报道,肝脏淋巴瘤可呈环形强化,其强化程度不等,可以明显高于周围肝脏强化,尤其MR增强扫描此征象更为明显,其强化环常不完整。其病理基础为:肿瘤侵犯周围肝组织引起的脉管炎所致。肿瘤中央未强化区有学者认为是纤维组织所致的类似FNH的‘疤痕’结构,亦有学者认为是肿瘤的坏死区域。如为疤痕结构,此区域在增强扫描延迟期(甚至延迟1小时后)为强化程度高于周围肝组织及肿瘤组织,且在MR T2WI上可为稍高、等或稍低信号。本例病例不完全环形强化方式符合上述描述,其中央区域在MR T2WI上为星芒状等及稍高混杂信号,虽然在增强延迟扫描时间较短(约6分钟)仍可见肿瘤内少许斑片状强化。术后病理证实此区域纤维组织较丰富。 故本例肝脏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尚符合以上所述。 但此例肝脏淋巴瘤需要和肝内胆管细胞癌进行鉴别诊断,第一,此例肝脏淋巴瘤近肝脏包膜处是隆起的,没有出现胆管癌所示的肝包膜退缩表现,且环形强化是不完整的。第二,此例肿瘤周围未出现扩张胆管。第三,实验室检查CA19-9在胆管癌中常明显升高,此例患者CA19-9在正常范围。 点评专家: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 肖文波 教授 参考文献: 1、黄彬,蔡权宇,贾宁阳,等。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特征,中华肝胆外科杂,2014 20(1)。 2、明兵,何瑜,贺国庆,等。肝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2008 6(3)。 3、何卓凯,许乙凯。肝炎性假瘤16层螺旋CT表现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 26(1)。 快扫码关注医侃(yikantime),就差你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