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閱讀理解?
(一) 要分清閱讀篇章的文體 (1) 散文 (i) 散文是甚麼? (ii) 散文的種類 - 議論文
- 說明文
- 記敘文
- 描寫文
- 抒情文
(iii) 議論文 1. 定義: | - 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
- 提出主張、講求道理和揭示事實,使讀者信服的文章
| 2. 要素: | | 3. 特色: | - 由於其目的是要證明一些主張,所以它的邏輯性很強
- 結構很嚴密
| 4. 例子: | |
(iv) 說明文 1. 定義: | - 說明某一知識或訊息的文章。
- 作者會運用事實、舉例、比喻、統計資料、徵引等以助說明。
| 2. 特色: | 由於要說明某一知識或訊息,所以它的語言、結構、鋪排都清晰明確,以將資訊清楚、完整、準確地傳遞給說者。 | 3. 例子: | 周而復《死海》 |
(v) 記敘文 1. 定義: | 敘述人物的經驗或事物發展的過程的文章。 | 2. 要素: | 時、地、人、事、因、果 | 3. 結構: | - 傳統說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 西方學者:引入 ^ 背景 ^ 激化 ^ 化解 ^ 評論 ^ 結局
(見岑紹基《五種寫作能力分析》,頁2。)
| 4. 記敘方法: | - 順序:順時序
- 倒敘:先寫結局,再寫經過
- 插敘:記敘中途敘述另一件事情
- 補敘:結局後補充說明相關的事件
| 5. 例子: | - 鄭子瑜《中山先生的習醫時代》
- 宋史《岳飛之少年時代》
|
(vi) 描寫文 1. 定義: | - 描繪客觀事物的文章
- 描寫對象:人物、事物、環境或場面
| 2. 作法: | | 3. 特色: | 將描寫的對象真實、具體、生動的描繪出來,讓讀者體會事物的形象,甚至感悟人物的哲理。 | 4. 例子: | 菡子《八雙小貓》。 |
(vii) 抒情文 1. 定義: | 抒發作者情感的文章。 | 2. 作法: | 多借描寫、記敘,營造氣氛或場景,引起讀者的共鳴。 | 3. 結構: | 為了加強感情,作者有時在結構上會不依常規。 | 4. 特色: | 由於作者著意抒寫情感,故文章的感情色彩會較為強烈。 |
(viii) 這樣的分類方法恰當嗎? - 以上的分類,是對散文最基本的分類,但並不是說所有文章都可以歸入其中一類的。
- 事實上,有些文章並不是純粹屬於其中一種體裁,因為它們同時運用了不同文體的寫作方法。比方說,朱自清的《背影》,雖是以記敘為主,但同時亦抒發了作者對父親的感情,有很強烈的感情彩。對於這種文章,我們便不能簡單地歸入其中一種體裁了。
- 因此,我們要運用這些文體知識,幫助我們理解文章的內容與作法,但萬不要以為這種體裁的分類是絕對的分類法呢!
(2) 詩歌 (i) 詩歌是甚麼? - 詩歌是一種講究韻律的文體。
- 就古典詩歌而言,它的用字較為簡煉。
(ii) 詩歌的種類 - 古體詩
- 近體詩
- 新詩
(iii) 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分別 | 古體詩 | 近體詩 | 字數 | 沒有規定 | 五言或七言 | 句數 | 沒有規定 | 絕詩:四句 律詩:八句 排律:十句以上 | 對偶 | 可用可不用 | 律詩的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要對偶 | 平仄 | 沒有限制 | 有嚴格限制 | 押韻 | 沒有限制 | 雙數句必須押韻 | 例子 | 佚名《木蘭詩》 (詩文從略) | 賀之章《回鄉偶書》 小少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應不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七言絕詩) |
(iv) 術語講解 - 對偶:兩句句子的字數和結構相同,稱為對偶。例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平仄:古代漢語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平就是平聲,上、去、入就是仄聲。在近體裏,那一個字要用平聲、那一個字要用仄,都有規定的。
- 押韻:不同句子的最後一個字的韻母相同,稱為押韻。由於為近體詩對押韻和平仄都有嚴格的限制,故近體詩富於音律之美。
(二) 推斷詞意 (1) 為什麼我們要推斷詞意? 當我們做閱讀理解時,會遇到一些不憧的字詞,便會做成閱讀時的障礙。 當我們懂得如何推斷詞意,便可以減少閱讀時的障礙。 (2) 推斷詞意的秘訣 (i) 推斷詞意秘訣第一﹕
從字旁猜出字詞的大概意思。 (ii) 推斷詞意秘訣第二﹕
從前文後理去推斷詞意
先去除不影響文意的修辭手法
找出句子的主語
看句式
找出句子前後文意的關係 (3) 示例 原文: - 敘利亞因為每夜起來,漸漸睡眠不足,朝起覺著疲勞,晚間複習要打瞌睡。有一夜,敘利亞伏在案上睡熟了。(《少年筆耕》 亞米契斯)
推斷: - 這一個詞之前的句子說明了「打瞌睡」的原因:「每夜起來」、「睡眠不足」、「覺著疲勞」。
- 這一個詞之後描寫了「敘利亞伏在案上睡熟」的情況。
- 因此,打瞌睡大概是因為太累而睡著了的意思。
(三) 留意標示語 (1) 甚麼是標示語? 「標示語」是用來強調文章的概念結構和組織。它不能提供實質的訊息,但能使文章的綱領結構清楚顯示出來。閱讀時,標示語能有提示作用,使讀者易於把握語段的結構和內容。 (2) 「標示語」的類型 - 列舉關係的結構之特殊項目 例如「第一」、「第二」、「第三」、「其次」、「第一個階段是」、「這部份是」、「以上就是」或「這個問題是」、「它的答案是」、「有兩種類型」、「能分為」、「被分類為」等。
- 在語段前面提早呈現一個有關本文重要概念的摘要或釋義的句子 例如:「本文主旨在討論……」。
- 總結句語(Summary statement) 例如:「總而言之」、「總之」、「總的來說」、「總括而言」、「整體而言」等等。
- 提示字,用來表示作者的觀點或用來強調重要訊息 例如特地使用「更重要的……」、「不幸的,……」或「……相反,……」。
(四) 撮寫段意 (1) 為甚麼要學習撮寫段意? - 學生要學習如何將文章內容進行篩選,自行分辨文章中重要及不重要的內容,接著將文章的真正意思綜合,再進行新的組織及意思連貫語段去取代原來的文章。
- 內容經過簡化,從中可訓練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意思,深化學生的理解能力。
(ii) 撮寫的法則 - 刪除:即刪去不相關的句子。
- 概類:即將同類別的句子概括起來
- 建構:指將不相連的句子建構出新的主題句。
- 綜合:指將句子綜合成高層次的主題句。
(3) 示例 隨手一丟《阿濃》 早上拿一枝新牙膏來用,牙膏裝在一倘漂亮的紙盒裡,我把牙膏從紙盒裡拿出來,隨手把紙盒往字紙簍裡一丟。我從前一直是這樣做,我相信一百人之中起碼有九十九個是這樣做,因為這個牙膏紙盒雖然漂亮,卻沒有任何保存價值,於是大家想也不用想,就把它丟了。 第一段段意:用來包裝的盒子通常都被人丟棄,沒有任何保存的價值。 (五) 撮寫主旨 (1) 為甚麼要撮寫主旨? (i) 我們的記憶容量有限,若能將文章的內容以一句或幾句說話總括,能幫助我們記憶文章的內容。 (ii) 在撮寫主旨過程中,我們需要找出文章的主題和重點,這能幫助我們理解文章的內容。 (2) 「撮寫主旨三步曲」 (i) 找篇章主題 (ii) 找段旨 (iii) 找主旨 (3) 撮寫主旨的法則 (i) 刪除:刪去不重要或不相關的句子或資料。 (ii) 概類:將同類別的主題句概括為一類。 (iii) 建構:將不相連的主題句建構出新的主題句。 (iv) 綜合:將個別主題句綜合為較高層次的主題句。 (4) 示例 《孩子的世界》 杏林子 假日裏,小學生成群結隊地到山上郊遊。一個個快樂的像是剛出柙的小馬,歡騰的腳步在山蔭道上奔馳,四處都迴響著稚嫩尖細的笑語聲,連山都震動了。我坐在樓頭看他們,一個小男孩愉快地和我「哈囉」了一聲,其他的小朋友也紛紛揚手招呼,可惜我的手痛,舉不起來,只有含笑點頭回應。多麼活潑可愛的孩子! 孩子的世界裏,充滿了愛與同情。一隻折翼的小鳥,病足的小貓,都能激發他們無限的愛憐,小心呵護。他們沒有貧富觀念,不懂利害衝突,即使是陌生人,他們也誠心樂意地付出一份友善。 孩子的世界也充滿好奇與趣味。芳草年年綠,但他們仍然對小草的冒芽,小花的結苞感到新鮮奇妙。天為甚麼常青,水為甚麼常流,毛蟲為甚麼變蝴蝶?對不懂的事物他們總不厭其煩地要追究、討論;不像大人那樣時時顧慮面子,處處講究尊嚴。 孩子也最無心機,最不知記恨。只要對他一點好,他便全心全意地回報你;孩子也最懂感恩,爸爸送件新衣,媽媽做道好菜,都會換來他一句由衷的「謝謝」!而當他們胸中脹滿無法言喻的感情時,不是也常以一句「我好快樂喲!」來表示對生命無盡的感謝與讚美。 當成人的世界逐漸世故老成,上帝便賜下這些天使,好叫我們多學一點純真和無邪! 本文取自布裕民等《中國語文》(第一冊),頁204 - 205。 |
(i) 本文的主題 (ii) 各段的段旨 - 第一段:描寫活潑可愛的孩子。
- 第二段:孩子充滿了愛和同情。
- 第三段:孩子充滿了好奇與趣味。
- 第四段:孩子最無機心、最不知記恨。
- 第五段:成人應多學習孩子的純真和無邪。
(iii) 本文的主旨 - 描寫孩子的特點,並希望成人多學習孩子的純真和無邪。
(iv) 所用的撮寫技巧 - 刪除:第一段與主旨關係不大,故刪除。
- 概類:第二至第四段都是寫孩子的特點,故將它們概括為「特點」一類。
- 綜合:將各個段旨綜合為一個整體的主旨。
(六) 畫概念圖 (1) 甚麼是概念圖? 概念圖(閱讀用的)是一個文章的結構圖。概念圖的中心是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思想;而向四方八面伸展的,則是文章每一段或每一個層次的內容。 (2) 腦圖有甚麼作用? 用腦圖重新寫出文章的內容,可加深對文章的內容理解與記憶。 (3) 閱讀時用概念圖的作筆記技巧 (i) 以文章的主題決定中心圖像(CENTRAL IMAGE),把關鍵字寫在白紙中央。 (ii) 重要資料的關鍵字加上概念圖中,發展為主要分支(MAIN BRANCHES)。 (iii) 文章重點的處理 — 以較大的字型寫在近圓心的周圍。 (iv) 有關文章重點的資料 — 相關資料寫在文章重點的附近。 (v) 如果你覺得所完成的概念圖筆記看起來一團糟,可以重新編排再做一次,使之更組織化、更整潔。 (vi) 你可以將重要的論點、關鍵字從各個細分的概念圖中挑選出來,單獨成為一個主要的概念圖(Master Mind Map)。它將有助於您的複習,同時告訴你訊息之間的從屬關係。 文檔可按WORD圖示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