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腺癌与方法论

 嵩山红叶2017 2017-05-09

 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是因为在前往大海的途中,它会遇到各种障碍,有些还无法逾越,所以,只有绕道而行。人也是如此,遇到挫折,无需悲观失望,不要停滞不前,而是保持平常心,把走弯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条途径。这样,就可以像那些蜿蜒的河流一样,最终抵达人生的目标。


病例展示
▼▼▼▼▼▼▼▼▼▼▼▼▼▼▼▼▼▼▼▼▼▼▼▼▼▼▼▼▼▼▼▼▼▼▼▼▼▼▼▼▼▼▼▼▼▼▼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56岁
简要病史:诉左上肺稍有胸闷感,并有咳嗽。右下肢静脉迂曲扩张20年。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
辅助检查:肿瘤四项:铁蛋白 336.9 ↑ ng/ml,大生化全套:直接胆红素 8.01 ↑ umol/l,碱性磷酸酶 113.10 ↑ u/l,前白蛋白 245.10 ↓ mg/l,谷氨酰转酞酶 70.40 ↑ Iu/l,凝血四项(20140730):凝血酶时间 24.2 ↑。
临床诊断:无
治疗经过:无


平扫,CT值约41HU;动脉期CT值约65HU;门脉期,CT值约78HU


病例来源于丁香园及网络

▼▼▼▼▼▼▼▼▼▼▼▼▼▼▼▼▼▼▼▼▼▼▼▼▼▼▼▼▼▼▼▼▼▼▼▼▼▼▼▼▼▼▼▼▼▼▼

病例分析
▼▼▼▼▼▼▼▼▼▼▼▼▼▼▼▼▼▼▼▼▼▼▼▼▼▼▼▼▼▼▼▼▼▼▼▼▼▼▼▼▼▼▼▼▼▼▼

南大 21:26

前纵隔,偏于一侧


南大 21:26

密度均匀,均匀强化

南大 21:27

重点来了

这个区域有侵犯


南大 21:28

DWI弥散受局限

恶性没问题吧

南大 21:29

56岁,女性,生殖不考虑

需要鉴别的:1侵袭性胸腺瘤2、胸腺癌3、淋巴瘤

南大 21:31

偏于一侧,边界清楚,均匀强化,附近侵犯

南大 21:31

大家考虑啥?


八爪?? 21:33

侵袭性胸腺瘤,弥散受限吗?


孙小丽~北京世纪坛医院 21:34

淋巴结轻度强化,淋巴瘤

八爪?? 21:34

我今天下午说核磁的信号说明细胞密集,弥散明显受限像淋巴瘤,但是跟平常见的淋巴瘤不一样呀

南大 21:34

这区域淋巴瘤分三大类

孙小丽~北京世纪坛医院 21:36

HD、大B、T淋巴母

南大 21:36

南大 21:38

T淋巴母年龄就不支持

南大 21:38

大B符不符合?

大B边界清,易坏死,包绕血管,纵膈淋巴结肿大,胸膜很稍少受累,周围侵犯的不多

南大 21:42

大B有不符合的地方,周边侵犯还是偏少

白衣~玉华 21:41

不符合大B


南大 21:42

HD不符合,因为都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南大 21:43

侵袭性胸腺瘤与胸腺癌如何鉴别?

南大 21:43

因为DWI,周围侵犯提示恶性

龙 21:44

胸腺癌首先年龄较大,另外纤维成份较多

南大 21:45

马老师看看这个MR



南大 21:47

纤维成分有

南大 21:47

我今天下午想了半天,没找到很明确的鉴别点

南大 21:47

结果是胸腺癌


龙 21:48

是的,但箭头指的地方不对,应该是中央区

南大 21:48

箭头是指周围的侵犯

龙 21:49

潘老师,其实作为免疫系统的肿瘤,您列举的三个,在组织形态学上是有重叠的。

南大 21:49

我这几天找黄勇老师的课件看了很多次,发现一些鉴别点都不在

龙 21:49

您说的对

以前,我对这个也发生过兴趣,但后来,

我认为,能定性为高级别肿瘤就可以了。

话雪 21:50

这个强化还是比较明显,所以我考虑了胸腺类癌,大方向没错

南大 21:50

巨淋不支持,因为周围及内部我都没发现迂曲的血管

话雪 21:50

胸腺类癌一般侵袭性不是很强,可以很大,边缘光滑,可惜这个没有具体类型

南大 21:51

因为巨淋如果图像做好了,其实还是很有特点的

可惜目前我们这方面的病例都图像做的不理想

龙 21:52

其实潘老师,巨淋与淋巴瘤有时诊断也是有点困难的。纤维血管型比较典型。

龙 21:52

有的同志认为T细胞淋巴瘤与大B有显著不同,这个我不敢苟同,有重叠的

南大 21:53

鉴别点:主要还是转移,附近侵犯,附近侵犯主要在血管侵犯上更有特点

南大 21:53

有啊,年龄段就不同

南大 21:54

我把黄勇主任的总结说一下

南大 21:56

T细胞淋巴母年龄低,远处淋巴结肿大多,脾大多,胸膜受累多见,还一个特点不累及附近的肺组织

南大 21:56

但是我们可能做不到这么细致

龙 21:54

当然,如果淋巴瘤都是大大的结节融合成团,那当然大家都是能看出来的。但不同病人不是都是这样的。

龙 21:55

是的,但影像上是有重叠的。

南大 21:57


南大 21:57

我比较赞同这种观点,在影像没达到这种程度时别强下。

▼▼▼▼▼▼▼▼▼▼▼▼▼▼▼▼▼▼▼▼▼▼▼▼▼▼▼▼▼▼▼▼▼▼▼▼▼▼▼▼▼▼▼▼▼▼▼

附典型鉴别病例
▼▼▼▼▼▼▼▼▼▼▼▼▼▼▼▼▼▼▼▼▼▼▼▼▼▼▼▼▼▼▼▼▼▼▼▼▼▼▼▼▼▼▼▼▼▼▼

南大 21:58

发一个典型一些大家看看

女 56岁,查体发现纵隔占位10余天

(病例来源于丁香园及网络)


孙小丽~北京世纪坛医院 22:03

老年女性,偏侧性生长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未见钙化、坏死及脂肪密度,边界清晰,增强呈明显强化,低危型胸腺瘤?

话雪 22:03

牛,因为胸腺瘤都是恶性

南大 22:03

结果:AB型胸腺瘤

话雪 22:03

纵隔肿瘤简单的还可以,细分太难了,临床反正都穿刺,不纠结

▼▼▼▼▼▼▼▼▼▼▼▼▼▼▼▼▼▼▼▼▼▼▼▼▼▼▼▼▼▼▼▼▼▼▼▼▼▼▼▼▼▼▼▼▼▼▼

马老师谈读片”方法论' 
▼▼▼▼▼▼▼▼▼▼▼▼▼▼▼▼▼▼▼▼▼▼▼▼▼▼▼▼▼▼▼▼▼▼▼▼▼▼▼▼▼▼▼▼▼▼▼

龙 22:05

我一直有个观点,说出来供大家批评。我们影像专业就是'寻找差别、利用差别”。在实际工作中呢,'影像是建立在病理基础上”的这句话深入人心。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不谈病理诊断的主观因素,仅仅说说客观范畴的事情。有一些疾病组织,在组织排列上、细胞形态上乃至间质组织上很相似,那么影像上鉴别就很困难。但是如果存在比较大的临床特点(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实验室)差异,这个当然可以利用起来。

龙 22:05

我不赞同张老师的意见。

龙 22:06

我不是说,我为了”影像专业者的个人爱好'表示不赞同。在病人利益面前,我们的”面子'又有什么呢?

龙 22:07

我是站在临床的角度对'一穿了之”有不同看法。

南大 22:08

哈哈,立场不同,站的角度不同

龙 22:08

首先,不是所有病可以进行病理检查或者有必要进行病理检查。其次,病理检查的准确性,在客观上就受到取材方式的限制。

龙 22:10

其实就是我们讲的'手术切除”,病理科也经常会发生'补取”,因为取材本身是带有盲目性的。

话雪 22:10

呵呵,我的意思并不是逃避,穿刺前会有预判的。

龙 22:13

切割针也罢,细针也好,取出的组织量本身有限,病理科工作开展也会有限制,而且组织排列被挤压、变形,同时有些肿瘤间质情况难以观察。当然还有取不到,制片失败。

龙 22:17

影像鉴别诊断,包括自己学习的重点,我一直鼓吹三个原则:1.对下一步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大意义的,要下功夫搞。2.对病理诊断有重大意义或者不适合病理诊断的,要下功夫搞。3.虽然前两者都不具备,但是影像工具能够鉴别的,我们要下功夫。

南大 22:22

马教授说的是实话,也很实际

冒头 22:22

@长海医院 马小龙 影像?威武 必须点个赞

龙 22:24

以前,有人讲过颅内孤立性纤维瘤与血管外皮瘤的鉴别。我说这两个肿瘤啊,都被列入炎性肌母细胞纤维瘤这一类啦。两个肿瘤无论是组织形态,还是生物学特性都一致。有些病理学家写文章鉴别都用到基因了。今年,某人当主席,这两个病分开,明年,主席换了,又是有一个病。您鉴别什么?都是脑外肿瘤,硬脑膜肿瘤,处理都是手术,手术后都要复查。临床不care,病理捣浆糊还好,应认真去区别反而讨嫌。影像学家不可能鉴别,也没必要嘛!

萧毅 22:31

小龙教授特别厉害,不仅仅是移动的图书馆,基础知识极其扎实,而且病理知识极其丰富,自己切片做病理。

龙 22:31

曾有一位老师,参加读片,他读'脑膜瘤”,结果是'血管外皮瘤”,老同志痛心疾首。我哈哈大笑。当年,没有免疫组织化学的时候,这个病也就是'脑膜瘤”的一种了,如今病理科发展了,层次高了,分开了。脑膜瘤除了那些雌激素受体敏感、都是小囊泡的类型,骨化、钙化的类型,您应该认出来,那种纤维血管为主的,与血管外皮瘤、孤立性纤维瘤没有大的差别,您除了后悔'这个比较大,应该猜到”外,还有什么差异?况且临床上并不需要您鉴别这个嘛!

龙 22:42

我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同志,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男性阴茎上长了巨大菜花状肿块,增强后强化很明显,要求会诊。萧主任发言,指出这个病人影像检查的目的不是让放射科来说'这是什么病,什么肿瘤?”而是要看看基底有没有侵袭,盆腔内有没有转移。因为'是什么东西,皮肤科一看就有方向,常规体表也会活检”。而且,影像上哪有什么'尖锐湿疣影像特征”、'皮肤癌影像特征”、'巨大传染性疣影像特征”、'阴茎癌影像特征”。如果影像科硬去'戴帽子”,对了还好,文不对题呢?

龙 22:43

我刚才的观点,也是对萧主任诊断思想的一种个人的理解和阐述。

龙 22:47

总之,我认为影像科的工作,既不是'定个位,一切听病理”(其实专业的病理科医生经常要和影像科医生商量,而且有些病本身病理认识还有局限,'单打一”误诊率高。以及前面说的”客观因素'局限,也不是”什么病一扫影像就知道,不知道说明您不行'。这两者看似位于两极,但根源是一样的。

龙 22:51

所以,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影像医生一定要懂临床,在您研究的领域内,诊断水平要临床影像病理都能通。这样不但能让自己”好钢用在刀刃上',还可以让自己少些焦虑,少些压力。影像科医生本来就清贫,压力太大,不值得,要有点”方法论'。

龙 22:52

谢谢大家对我这样宽容!感谢上面的诸位老师指教。

刘宏炜 22:54

有您这样的影像科医生真是临床医生的福气

龙 22:55

不敢当,我道行还浅。以前方向不清楚,被临床的好友批评后才好像有了点心得,拿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李俊彪 22:57

受益匪浅,做有意义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