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隔肿瘤PET/CT表现及应用价值|纵隔肿瘤|神经鞘瘤|PET|淋巴瘤|胸腺瘤|CT|

 pjz图书馆001 2023-05-28 发布于内蒙古

纵隔肿瘤的概论

纵隔内生长,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来源于纵隔任何组织或器官,以胸腺、神经组织、淋巴组织、精原细胞和间叶组织常见;

继发性:比原发更常见,几乎均为转移性病变。

不同组织类型的纵隔肿瘤好发于不同的年龄组

儿童及少年: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

青年:畸胎瘤

中年人:胸腺肿瘤,胸内甲状腺肿

老年人:淋巴瘤

不同组织类型的纵隔肿瘤好发于不同的区域

全区域:血管瘤、淋巴瘤和迷走组织在纵隔形成的肿瘤

前纵隔:甲状腺源性(胸内甲状腺肿)、胸腺源性(胸腺瘤/癌)、生殖细胞源性(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等)、淋巴组织源性(淋巴瘤、淋巴管瘤)。

中纵隔:淋巴组织来源(转移、淋巴瘤、Castleman 病)、气管源性(支气管囊肿、纵隔型肺癌)、心包源性(心包囊肿、心脏/血管肉瘤)

后纵隔:主要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淋巴瘤

PET/CT表现及应用价值

一、胸腺来源(胸腺瘤、胸腺癌、神经内分泌癌)

胸腺瘤是胸腺较常见的原发肿瘤,前纵隔,生长缓慢,多良性。

特异性表现:重症肌无力(30%),可合并副瘤综合征 (A型:17%,AB型18%,B1型44%,B2型54%,B3型50%,C型/胸腺癌<5%);具有潜在恶性和侵袭性,胸膜播散较常见,胸外及血行转移少见;

儿童及少年胸腺瘤罕见,但恶性程度更高;优选CT+C,PET/CT优势体现在恶性程度判断、准确分期、疗效评估。

胸腺肿瘤WHO分类(2021年第5版)

A型:少见类型,多见于老年人,平均5.9~7.4cm,包括不典型A型胸腺瘤

AB型:特别常见或次常见

B1型:少见类型

B2型:特别常见或次常见

B3型:

胸腺癌(按组织病理学分为鳞癌、腺癌、腺鳞癌、NUT癌/伴睾丸核蛋白基因重排的中线癌、唾液样癌、未分化癌等)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慎重:诊断胸腺瘤应慎重(1)30岁前(2)>10cm巨块状(多淋巴瘤)

重症肌无力:A型及胸腺神经内分泌癌少见,B2、3型多见

轮廓:A型边缘光整,B型及以上分叶常见

钙化:包膜弧形多A、AB型;实质内沙粒状及絮状钙化多B1型以上

线样分割:多提示AB型,其次A型,随侵袭性增强逐渐不明显

胸膜转移及积液:提示B2、B3型,心包腔内软组织影多提示B3型

大部分胸腺瘤初诊时多无淋巴结转移,也不侵犯纵隔血管,级别较高可伴侵犯转移。

4371669347861021

84961669347861506

男性54岁,体检发现左前纵隔占位,无任何不适

手术病理证实:AB型胸腺瘤

49651669347862035

75621669347862505

男性45岁,体检发现纵隔占位3天,穿刺:B2型胸腺瘤

92581669347862729

31241669347863201

19岁男性,胸部不适伴重症肌无力体检发现纵隔占位,无发热, 穿刺证实:B3型胸腺瘤

72191669347863509

57921669347863764

49岁女性 胸背部疼痛月余 病理活检证实:胸腺癌

24651669347864069

38271669347864611

男性38岁,胸背痛3月余

纵隔活检病理: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典型类癌),合并ACTH综合征

20221669347864781

92381669347864992

47岁女性,咳嗽胸闷,穿刺病理:神经内分泌癌

二、原发纵隔淋巴瘤

分为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常浸润性生长,大部分生长速度快,除结内也常侵犯结外器官(骨、肺、胸壁、心包、脑等);

霍奇金淋巴结几乎均为结节硬化型,可原发于淋巴结与胸腺(青年女性多见);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好发于胸腺区域(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弥漫大B淋巴瘤(年轻女性尤其常见);18F-FDG PET/CT用于临床分期、疗效评估与复发监测(2019年英国血液病学会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管理指南)。

21801669347865401

21911669347865615

5岁男孩,颈部肿物伴胸闷半月余,活检淋巴瘤

62791669347866122

22431669347866519

同病例,化疗一个疗程+激素治疗后,原淋巴瘤病灶基本消失(Deauville 评分1分),完全缓解 CR

三、生殖细胞肿瘤

纵隔是除性腺以外常发生生殖细胞肿瘤的部位,一般认为生殖细胞异位/迷走,占纵隔肿瘤20%;

病理上分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多见),未成熟型畸胎瘤,生殖细胞瘤(恶性),胚胎性癌、卵黄囊瘤(恶性),绒毛膜癌(恶性);

诊断主要依靠CT、MR/AFP、HCG、CA125/病理

18F-FDG PET/CT:在可疑或不确定时可做补充手段,如诊断恶性则可在协助原始分期、再分期、评估疗效、监测复发与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四、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恶性神经鞘瘤、神经母细胞瘤)

占纵隔肿瘤15%~30%,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沟;绝大部分为良性,儿童50%为恶性,成人恶性几率小于10%。

病理学特征分型:外周神经肿瘤;交感神经/节肿瘤;副交感神经节肿瘤;CT、MR优选,18F-FDG PET/CT可作补充手段,进一步评估良恶性;NCCN指南推荐18F-FDG PET/CT用于治疗前临床分期、治疗后再分期、疗效评估。

56421669347866779

54岁女性,右后纵隔(椎旁)占位,病理证实:神经鞘瘤

15381669347867010

85421669347867259

69岁男性,右侧腰背部疼痛、无力3月余,CT示椎旁占位,PET/CT高代谢伴骨质破坏,病理:恶性神经鞘瘤

62211669347867714

女孩,4岁,因胸闷、气促及背部疼痛入院,病理活检:符合神经母细胞瘤

五、甲状腺来源(胸内甲状腺肿、甲状旁腺腺瘤)

胸内甲状腺肿:多为甲状腺肿大向胸廓内的延伸,通常发生于前上纵隔,也可延伸至纵隔其他部位,极少数(<1%)是异位甲状腺组织;常伴钙化、囊变、出血,压迫邻近组织出现相应临床症状,伴甲癌罕见(3%)。

病理学发展特征:增生期、静止期、结节期

优选CT(颈部优选超声);18F-FDG PET/CT病变代谢活性同颈部甲状腺,恶性代谢增高,在常规影像检查不能确诊时辅助诊断,也可确诊后行全身评估、精准分期。

56281669347867896

77231669347868227

男性73岁,右肺癌检查发现纵隔占位,胸内甲状腺肿

甲状旁腺腺瘤:甲状腺旁腺常见的病变,可自主分泌PTH,致甲旁亢,表现为高钙血症、肾结石及骨代谢改变;优选手术治疗,但多于前上纵隔,隐匿较小,常规检查难发现,术前定位(重要);CT和MR常规检查手段,99mTc-MIBI SPECT 敏感性77%~89%,特异性100%

18F-FDG PET/CT病变代谢轻中度增高,但敏感性及特异性低,诊断价值有限;但对由其引起的骨多发棕色瘤检出率较高;并可以协助穿刺定位,提高病检准确性和阳性率。

73331669347868441

48211669347868659

36岁女性,前胸部疼痛,活检:甲状旁腺腺瘤,合并多发棕色瘤

六、其他良性占位(胸腺囊肿等)

胸腺囊肿:多位于前纵隔,密度较均匀,呈囊性或软组织密度。

支气管源性囊肿:常见于右后下纵隔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前肠出芽畸形的结果,通常发生近隆突和气管旁,通常不与支气管树相通,呈壁薄球形,囊内为清亮或胶状液体,内壁衬以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可局灶鳞化。

食管囊肿:内衬鳞状上皮、纤毛上皮、柱状上皮、混合上皮,囊壁可见两层平滑肌。

CT优选,不推荐PET/CT,往往是其他病变做PET/CT偶然发现,均呈代谢缺损表现。

18181669347868850

85731669347869009

男性60岁,右上纵隔甲状旁腺腺瘤,无意中发现胸腺囊肿

小 结

PET/CT在纵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寻找原发灶(继发)

治疗前分期

治疗中、后疗效评估

治疗后复发、转移的监测

在常规检查无法定性时良恶性判断/根据SUV值判断预后

作者介绍

20731669347869132

王鹏龙 DR.WANG

主治医师

广州市医师协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医师分会委员

曾就职于湖北宜城市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2018年至今就职于高尚医学影像中心,从事CT及PET/CT等影像诊断工作十年余,主要负责核医学科PET/CT报告诊断、科室管理及教学工作。曾多次在中华医学核医学会议发表文章。经验丰富,有较强处理疑难问题能力。

擅长项目:擅长各种常见病及肿瘤的影像(CT及PET/CT)诊断,对于胸腹部实体肿瘤的诊断也有个人的独到见解。

*图文来源:成都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搜狐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