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文字的趣味

 zhaocj0219 2017-05-09

汉文字的趣味

 

在联合国通用的六种文字(汉、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中,唯有中国的汉文字是最有趣味的文字。

联合国通用的文字,除了汉文字,都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只能表音,只能拼写词语。拼音文字的单个字母,除了能表示一下顺序之外(譬如ABCD),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拼音文字如果不拼写成词语,就没有趣味可言。

汉文字就不一样了。每一个汉文字,都是既表音又表义的。每一个单个的字,除了极少数只能组成“连绵词”的字以外,也都是一个独立的词。大多数字,还有多个义项。每个字,都有其本义;多数字,都有引申义;有些字,还有假借义。譬如:一撇一捺写成“人”字,本义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人类”:人们、男人、女人、老人、病人、汉族人、日本人。引申为成年人:长大成人。引申为某种人:人民、工人、军人、主持人。又引申为别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引申为一般人、每个人:人手一册、人自为战。也引申为人才或人手:单位缺人、目中无人。还引申为人的身体、品质、声誉:把人累坏了、这人很正直、丢人现眼。在古书《齐民要术》中,果仁之“仁”曾写作“人”,这应该是“人”字的假借义了。一个“人”字,有这么多涵义;看到“人”字,会有这么多联想,这是汉文字独有的趣味。

汉文字的趣味远不止于此。她的更多的趣味在于“因形见义”。汉文字的字义都是通过字形表现出来的。这些字形都来自于象形字,这些象形字都来自于对自身、对周围景物的描摹。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象形字,都描摹了什么物或事,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这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好奇是人的天性,也是获取知识的动力。破译汉文字的形义关系,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问。

在甲骨文中,“人”字是一个侧立的人形。人从猿进化而来,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手脚分工,直立行走。我们的先人发明“人”字,第一笔画出头和上肢,头抬起,上肢离开地面;第二笔画出躯干和下肢,下肢站立,支撑起整个身体。寥寥两笔,就把人的特征表现出来。

汉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已经从近似于图画的符号,变成规范的整齐的方块字。字形与字义之间就有了距离。 “目”是眼睛,“口”是嘴巴,“手”是手掌,“日”是太阳,“山”是山峦、“木”是树木,“鸟”是鸟雀,“鱼”是鱼类,等等,这些字还是易于辨认的。有些字字形变化大,字义或已引申、或被假借,辨认就有了难度。但也是经人指点,一点就透。这也正是趣味所在。譬如:“大”是正立人形,“自”是鼻子,“又”是右手,“止”是脚趾,“行”是十字路口,“它”是蛇,等等。

给象形字增加符号,就有了新的字义。笔者给这样的字起一个名字,叫做“形符字”。“大”字上面加“一”,表示人的头顶是“天”;下面加“一”,表示人站“立”在地上。“木”字下加一横是“本”,表示树根;下加一横是“末”,表示树梢;中加一横是“朱”,表示树干(后写作“株”)。

在常用字范围内,象形字有255个,给这些象形字增加符号,形成的形符字有324个。这579个字,既表义,又表音,是3500个常用字的全部的原始符号,囊括了它们形、义、音的所有的信息。了解这些原始符号,破译这些形义关系,我们就有了透视汉文字的能力。看到汉文字,脑海里映现的是五彩缤纷、生动活泼的世界。

由象形字和形符字做偏旁,可以组成好多好多新的字。

做偏旁,可做形旁,表义;也可做声旁,表音。一个“人”字,可与“人”组合,组成“从”字、“众”字;可与“木”组合,组成“休”字;可与“讠”组合,组成“认”字。在“从”、“众”、“休”三字中,“人”字表义,是形旁;在“认”字中,“人”字表音,是声旁。一个“木”字,可与“木”字组合,组成“林”字、“森”字;可与“目”字组合,组成“相”字;可与“氵”组合,组成“沐”字。在“林”、“森”、“相”、“休”字中,“木”字表义,是形旁;在“沐”字中,“木”字表音,是声旁。

两个或两个以上偏旁组成的字,有会意字,有形声字。形旁同形旁组成的字,是会意字,例如:从、众、休、林、森、相。形旁同声旁组成的字,是形声字,例如:认、沐。会意字和形声字都是合体字。汉文字中,绝大多数是合体字;在合体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

一个合体字,是会意字,还是形声字?是先要弄明白的,这才能印象深刻,不易混淆。“崇”、“祟”二字,初学者极易混淆。教者如果说明白:“崇”是形声字,从山,宗声,本义是山高;“祟”是会意字,从示(表示祭祀、神鬼),从出,本义是神鬼做出的祸害。学习的人就不会忘记了。有一位领导给中小学校长作报告,把“好逸恶劳”读成“hao3mian3e4lao 2,4个字读错了3个。”好“和”“恶”是多音字,有这个读音;“逸”字却只能读“yi4”。他是把“逸”当成了形声字,又把上面的“兔”字看成了“免”字。“逸”本是会意字,从兔,从辶,本义是逃跑,可引申为安闲、安乐。知其构字理据,这个字、这个成语就都不会读错了。

一个形声字,由哪个偏旁组成,哪个偏旁表义,哪个偏旁表音?弄清这些,才能明白这个字的义和音。形声字的形旁、声旁,位置不是同一的、固定的。“福”,从示,声。“视”,从见,示声。“铜”,从金,同声。“锦”从帛,金声。“荣”,从木,荧省声。“幕”,从巾,莫声。“旗”,从(方人yan3),其声。“乾”,从乙,gan4)声。“颖”,从禾,顷声。“敷”,从放,甫声。这些字,分不清它的形旁、声旁,就无法理解字义,读不准字音。

汉文字的偏旁,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字。有字义才可做形旁,有读音才可做声旁。有些偏旁经过隶变,经过简化,已很难知其原形。譬如:匚、阝(左)、阝(右)、廴、囗、夂、宀、辶、攵、等等,都是常用的偏旁,还是部首。我们有些语文教师搞了一辈子识字教学,却说不清它们读什么音,表什么义。就是在最常用的语文工具书里,也查不到这些字的义和音。这样的识字教学,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动辄写几十遍,劳时费力,事倍功半。一个“降”字,如果让学生知道,那是两只脚从高处走下来,学生还会记不住吗?“冠”、“寇”二字,如果让学生知道,“冠”是用手往头上戴帽子;“寇”是手执棍棒到家里打人头部行凶的强盗,学生还会混淆这两个字吗?

泱泱中华是文明古国,汉文字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载体。我们先人的光辉思想、哲学理念、科学发明、人文艺术,都体现在一个个汉文字之中。例如:古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就这五个字做形旁,组成若干字,在常用字中就有575个(金66、木160、水206、火67、土76)。再把“艸、禾、竹”归入“木”,“雨”归入“水”,“石”归入“土”,这个数字要增加到849个。我们一看到这些字,就知道它是由什么构成的。这种做法沿用到《元素周期表》中。已知的111种元素的名字,只用“气、水、金、石”做形旁,让人一看就知道这种元素的自然形态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就知道这种固体是金属还是非金属。一个“朔”字,反映出几千年前发明这个字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知道,月亮反射的是太阳的光。一个“肺”字,反映出几千年前发明这个字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知道,肺脏的作用就像草木的叶子一样。汉文字蕴涵的信息太丰富了,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其中,当然不该包括无聊文人的主观臆想和测字先生的胡编乱造。

共和国正在崛起,汉文字承载的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汉文字趣味无穷,博大精深。我这里谈到的只是个人的肤浅之见。汉文字的趣味,正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学习汉文字的动力所在,也是其他民族、世界各国学习汉文字的兴趣所在。了解汉文字的趣味,我们才能热爱汉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信力。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同胞中,还有那么一些人,其中不乏与汉文字打交道的人,或者是教授汉文字的人,对汉文字的趣味知之甚少,甚至不感兴趣;视之为浅薄、虚幻,视之为枯燥、单调。这是一种悲哀。所幸的是,这种人主宰不了汉文字,也主宰不了中华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