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怪圈:曹丕曹植,到底是谁相煎何太急?

 纸背上行走 2017-05-09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大才子曹植的名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童叟皆知。

于是乎曹植那做了皇帝的大哥曹丕的罪名就由此而定,也是千古。

如果说曹植这首诗是伪作,那曹丕的罪名就更加铁定,因为这越发显示了人心所向。

历史上的怪圈:曹丕曹植,到底是谁相煎何太急?

可是曹丕难道不是嫡长子,不是合法的继承人吗?那时候不是立嫡以长的吗?他曹植用尽手段跟大哥争位这怎么倒成了应该,倒反而人人支持,都来礼赞?

哦,这还有一个立嫡以德,或者立嫡以能,以功。

可是曹植的能和功难道会超过曹丕?曹丕文才武略兼备,都足为一世之雄,这并非妄言。刘勰都曾认为曹丕的文才不在曹植之下,曹丕自幼跟随父亲征战四方,可谓劳苦功高,他称帝之后,也有诸多建树,人们凭什么就能认定曹植更有资格去做皇帝?

就算曹植的文才远远胜过曹丕,这难道就足以构成好皇帝的硬件?祢衡击鼓可比曹操强多了,大概史上的皇帝哪一个都比不上他,那是不是也该给祢衡一个皇帝做做呢?

再讲到德,这难道就见得曹植比曹丕要好?这只怕只有不好,更加不好。

好与不好,我们只需从二人的夺嫡之战中就可知晓。

曹植存非分之想,非要争夺嗣位,这已不合伦理,不必多说,而其动辄显示文才,以能压倒大哥,赢得父亲欢心为能,只算末技,不为大过,这也不必多说,可是他自己既然能够靠杨修事事先知,可弄虚作假,预先准备文案应对,为什么人家曹丕要偷偷约会一个吴质,以求设法自固,这就不行了呢?

曹植用杨修告密,这岂非鬼蜮伎俩?曹丕如果因此获罪,真正下位,其结果又将如何?曹植身边自有一个集团,那其中的主脑丁仪、丁廙兄弟恨曹丕入骨,那是必要将曹丕置于死地的。

曹植很善良,很心软吗?那崔琰是怎么死的?毛玠是如何下狱的?其他那些大臣遭受的打击来自哪里?那还不是因为崔琰、毛玠等都是曹丕的忠实粉丝?那还不是因为曹植一党的丁仪等人告密、诬陷的结果?曹植在这其中可曾有过阻止行为,有过挽救?只怕他不推波助澜就是万幸的了。

历史上的怪圈:曹丕曹植,到底是谁相煎何太急?

自古夺嫡之战无不残酷、剧烈,凡有心加入者无不知其后果,所以其行事也就无不以痛打落水狗,彻底踩死、碾死为终结;一些事看似小事,实际指向的都必定是最终的恐怖结局,何况曹丕、曹植的夺嫡之战早就已发生过残酷倾轧、杀害之事,无所不用其极,真不知人们何以就能去指责,并独独指责曹丕相煎何太急。

曹操死的时候,一向支持曹植的三太子曹彰在名分已定的情况下甚至还想夺印呢!曹彰一向支持曹植,且又性情凶猛,武功不弱,擅长军事,这弄得曹丕甚至称帝之后,凡车驾路过黄须儿的封地都吓得要命,得赶紧快速通过,局外人怎可能了解那种权力斗争的复杂、绵长,局中人心中的那种恐惧和愤怒?

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父母都曾特别宠爱弟弟,兄弟们或者为了权力,或者要看父母眼色行事,都相当薄情,这会是一种什么处境?当其时对手们可曾对曹丕表现过大度和宽容,这后来又有多少人考虑过他的合理性,对他表示过同情?

陈寿说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这当然是贬词。

可是作为帝王,难道可以无术,难道可能无矫情之处?这难道不是曹丕手腕灵活,善于交际,逆境不屈,克制有力的结果?他在夺嫡之战中却是没有那么多不入流的伎俩的,他也绝没有诬陷、倾轧、杀人之事。

他之后的杀人,那是对手仍旧不老实的缘故。他虽然一直在打压诸侯,但他到底比史上大多数同等境遇的君主仁慈多了。号为圣君的李世民可还是要将兄弟们灭门的。

曹植以文动人,曹丕以情动人,这自是说明曹丕比曹植更懂得人心,更明了情感的作用。曹丕能听从贾诩之“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从而广纳善言,修身约束,这体现的是何等明智,何等心胸,何等毅力,何等自控?贾诩教的好,曹丕也做的好,无德之人怎可能服从此言,如此行事?

曹植身边难道就没有这样的人,他难道就没有听到这样的话?可是他却对这样的人,这样的话,一律摒弃不用,自己一再放浪不羁,一再喝酒误事。

他本来因醉酒擅开司马门就遭到重遣,可是219年当曹操有心给他表现机会,让他重树威望的时候,他还是照样能够喝醉。

那时候战事紧急,曹仁危险,社稷危险,此举系个人、他人、国家于一身,这岂是喝酒之时?当时就算真是曹丕设计赚他,他难道就非得醉成那样,以至于无法出征?不信他坚持不喝的话,曹丕会掐着脖子灌他,这分明还是他自己的问题,他这样一个人怎可能去做一个好皇帝?

史书上完全将责任加到曹丕身上,这实在是太牵强,太倾向了啊。

历史上的怪圈:曹丕曹植,到底是谁相煎何太急?

曹丕曹植之成败,其实原因都在自己,本来最占优势的曹植既败,那就更加说明曹植不如曹丕之处实在太多。这二人之争曹植本就理亏,他既然又多不如曹丕,世人凭什么就能一再指责曹丕,一直同情,甚至赞美曹植?

曹丕登基之时,不过34岁,然而他是顶着一头华发步上帝位的,他当时曾在一首《短歌行》里哀悼父亲,自我伤感,说道:“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这伤痛真是令人感慨。

他却是早曾写过类似的许多感伤诗的。

比如他在《临高台》里曾自比黄鹄:“我欲躬含汝,口噤不能开;我欲负之,毛衣摧颓。五里一顾,六里徘徊。”

比如他在《十五》里曾感叹处境:“号罴当我道,狂顾动牙齿。”

比如他在《猛虎行》里曾忧虑不已:“充列于紫微,升降焉可知?梧桐攀凤翼,云雨散洪池。”

比如他在《燕歌行》里曾以爱情自况:“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比如他在《善哉行》里曾说:“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等等等等,他定位之前,这样的诗足有好几十首,他却是早就在感到人家相煎何太急了呢!

人心同情弱者,似乎弱的就是好的,人心也同情失败者,似乎死孩子总是好孩子,历史便总是陷入这样的怪圈,混淆了是非,颠倒了黑白,把许多事弄得像雾里看花,做成了一个个变幻莫测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