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礼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中国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因此在墓葬上可是下一番苦功夫的,到底古代墓葬有多少种形式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01.竖穴土坑墓 中国丧葬习俗中最常见、最流行的一种埋葬方式。典型特征为墓穴是由地面向下垂直挖成的竖穴,死者置于坑内葬具之中,周边摆放随葬品,墓穴回填土往往经过夯实。 02.土墩墓 典型特征为平地之上修建土墩,土墩内埋墓葬。主要流行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闽北地区,多认为属吴越文化葬俗。早期的良渚文化、晚期的汉代也有此类墓葬。 03.木椁墓 在土坑中用大型木材构建长方形等平面形状的椁室,在椁室中安放椁木和陪葬品。大型木椁墓中还分割成多个不同用途的椁室。商代已有,主要流行于周代至西汉时期。 04.砖石墓 指用砖(空心砖、实心长方砖)建造的墓葬。砖石墓分为单室墓和多室墓。 05.石棚 亦称'石桌坟'、'支石墓'。中国的石棚主要为在地面上竖立三四块石板,上面盖一块大石板构成墓室,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一带。 06.大石墓 用天然巨石建成的墓葬。主要分布于四川安宁河流域,时代相当于春秋中至西汉末。大石墓多为狭长方形,墓室挖在地下,两壁和后壁用长方形大石竖立排列而成,墓室顶部用巨石覆盖,墓门用碎石封闭。有些巨石墓前还立有一块巨石作为标识。墓室内无葬具,人骨堆积于墓底。 07.石棺墓 以石棺为葬具的墓葬。棺以石板或石块构成。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早期,分布范围广。在中亚、欧亚草原使用石棺墓的多为游牧民族。 08.石板墓 用石板做墓底、墓壁并封顶。 09.画像石墓 使用画像石作为装饰的墓葬。画像石墓出现于西汉晚期,至东汉较为盛行。雕刻的方式有阴刻、浅浮雕、透雕等手法。 10.画像砖墓 墓壁镶嵌模印画像砖的墓葬。盛行于东汉,在甘肃、四川、河南、江苏等地区都有发现。画像砖采用浅浮雕、阴线刻方式,有的还加以彩绘。 ![]() 11.壁画墓 以彩绘壁画为装饰的砖石结构和土坑墓。兴起于西汉晚期,分布范围广。 ![]() 12.崖墓 主要流行于四川巴蜀地区。此类墓葬多开凿于山壁崖洞中,往往形成家族式合葬墓地。 ![]() 13.船棺葬 是以独木形棺木为葬具的一种葬俗,既有土葬的,又有顺水任其漂流的。多见于古代巴蜀人聚居的四川成都、广元、新都以及重庆地区,时代为战国至西汉前期。墓坑为土坑竖穴。 ![]() 14.悬棺葬 是古代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葬俗。其做法通常是将木棺悬置于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 ![]() 15.瓮棺葬 以瓮、罐一类陶器作葬具墓葬。流行于新石器时代直到汉代。通常用来埋葬幼儿和少年。 ![]() 16.灰坑葬 以灰坑埋葬死者的一种方式。下葬时,死者尸体被放置在已遭废弃或仍在使用的灰坑内。此类墓葬死者骨架多随意摆置,甚至可见外伤,随葬品很少或没有。一般认为此类墓葬死者身份较低,或为俘虏。(p.s.灰坑:指遗迹中填充有文化堆积的坑状堆积,形状多种多样,形成原因有多种,主要是废弃的水井、窖穴、祭祀坑等形成的,也有专门用来填埋垃圾的坑) 本文转载考古小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