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侯之印,与古为徒

 家有学子 2017-05-10

杜延平,别署小磨堂主人,先后师从王友谊先生、韩天衡先生。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东隅印社社长、北京印社社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篆刻作品工、写兼善,书法及篆刻作品多次发表在专业报刊。

出版有《中国篆刻百家·杜延平卷》《篆刻边款艺术》(合著)《杜延平篆刻作品集》《印章收藏与投资》《契文斋藏印·杜延平刻心经卷》。

总  论

汉印的历史跨度比较长,它并不只在汉代存在,从西汉到南北朝时期的600多年间,印章风格比较统一,故称之为汉印。汉印的风格很多,可以分为平正、精致(玉印)、恣肆(将军印)、装饰性强(鸟虫印)等几类。西汉早期,带有界格的印保留了秦印的一些特征,随着印章的发展,界格慢慢消失,篆书隶化更加明显,整体上更加方整。汉代印章根据内容分为官印、私印,如果从篆刻创作和学习来说这两种划分是不够的。这种划分会随着时间、年代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

我们划分印章风格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印章的材质和加工工艺,可以说加工工艺和材质也决定了印章的风格。古代铜制印章主要以铸造和凿刻为主,两种加工工艺的印章风格有明显的区别。凿刻的印章给人以粗犷的感觉,尤其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印章更为恣肆。从材质上说,铜质金属和玉质的印章风格也有区别,比如说玉质的印章,加工工艺比较烦琐,大多是两个字的偏多,线条上比较挺劲、秀美。

都侯之印 (原印)

都侯之印 (杜延平临)



印章分析

临印前,我们首先要读一下临刻的这方印。正如书法中的“意在笔先”,篆刻也一样不能什么想法都没有,拿起来就刻。

这方“都侯之印”在汉印中不是很平整的印,但也不算很有跌宕之势一类的印。整体来看,方笔相对较少,圆笔较多。从我的审美理解来看,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一方印章。“都”“侯”这两个字笔画多,占位又少又小,显得局促。而“之”“印”这两个字就比较松散,所以说左右协调性就不是太好。


临摹思考

刻印时,我们认为不对的笔画,可以适当地调整。这方印我掺杂了一些小想法,但是不能脱离太多。

1. 在我刻的时候,要把“都”字多多少少要加大一些,尤其往左多刻一些。“侯”字的姿态非常有意思,我们要把有意思的东西保留住。“之”字底下这一横太长,可以适当缩短一些,也要注意里面的书写性,线要略微弯曲地处理,但是要把握一个度。

2. 这是一方凿印,而不是铸印,要注意线的“搭”和“接”。

3. 学习汉印我们学习的不是横平竖直,汉印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有很多,我们应该学习它朴厚的东西,在气息上应该是朴厚的。

    

单字分析

“都”:左半部分的中上部有两竖是并笔,原印不是很明显,在刻的时候要明显一些,这是两个笔画而不是一根很粗的笔画。要抓住“口”的粗细变化,另外,这个部分的搭接也要刻出来。


“侯”:这个字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右下最后一横是通出来的,可能是被腐蚀了,所以就消失了,形成了空白,显得这方印不是很拥堵,那就把空的地方留出来,但是也不能使人感觉没有笔画,线条可以略微往前推一下。


“之”:最后的横线可处理的短一点,并且向上有略弯弧度,这样能更有书写性,虽然原印也有但是很微妙。另外,这个“之”字需要处理得稍微小一点。


杜延平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