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特征、成因及启示

 guwengdudiao 2017-05-10

浙江是我国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在浙江形成了近500个工业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块状经济的崛起可以说是近年浙江经济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亮点,无论是义乌的小商品、嘉善的木材、海宁的皮革、绍兴的轻纺这些县域性的块状经济,还是濮院的羊毛衫、大唐的袜子、织里的童装这些镇域性的块状经济,它们的发展所带来的人口聚集可以说都是浙江城镇化进程中的生力军。全面剖析浙江块状经济的发展特征、发展要素及成功经验,对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区域城镇化及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状况及特征

块状经济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同时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因为块状经济往往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而往往又被称为区域特色经济。“块状经济”分布于浙江全省各地,在地理版图上形成块状明显、色彩斑斓的“经济马赛克”。区域分布包括宁波电气机械、宁波金属制品、宁波塑料制品、宁波通用设备、宁波服装、宁波有色金属、宁波纺织、宁波工艺品、宁波电子通信、宁波交通运输设备、宁波文体用品、宁波专用设备、宁波化纤、宁波农副食品加工、温州鞋革、温州服装、温州乐清电器、温州塑料、温州汽摩配、温州印刷、绍兴织造、绍兴印染、绍兴纺丝、诸暨五金、诸暨织布、诸暨织袜、嵊州领带、上虞化工、嘉兴皮革、嘉兴纺织、嘉兴化纤、嘉兴服装、杭州五金机械、富阳造纸、萧山化纤、温岭泵与电机、温岭鞋帽服装、温岭汽摩、玉环汽摩配、湖州长兴化纤、临海机械电子、玉环阀门等。

1、“块状经济”的产业覆盖面很广。31个统计大类的制造业中,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和武器弹药制造业等3个外,均有“块状经济”存在。具体到中小类,“块状经济”的产业面既广更有特色。如农副食品加工业,包括水产食品、鱼粉、甲壳素衍生物、肉制品、鹅加工、蜂蜜加工、竹笋加工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包括丝绸织品、针织服装、羊毛衫、羊绒衫、绗缝制品、无缝内衣、衬衫、袜业、鞋业、领带、装饰棉、童装、商品织带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包括精细化工、氟化工、涂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磁性材料、有机硅、单晶硅、碳酸钙、有机胺、硝基化合物、化妆品、消防器材等;专用设备制造业,包括纺织机械、矿山风动机械、竹工机械、工业缝纫机、注塑机、电梯、环保设备、水处理设备、竹处理设备、模具制造等。总的看,不仅传统产业依然是“块状经济”的主体,就是现代高技术产业,“块状经济”也在稳步成长。目前“块状经济”的最主要部分,则由轻纺和机械两大产业组成。

2、“块状经济”是浙江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浙江在全国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和区域,多数也是“块状经济”发达的产业和区域。依托“块状经济”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是浙江制造业的显著特点。据统计,浙江30个制造业(不含武器弹药制造业)中,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占全国同行10%以上的产业共有17个。这部分产业是目前浙江在全国最具特色优势的制造业。其中有的产业优势十分突出,如排列居前5位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纺织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在此基础上,浙江形成了一批全国性的制造中心和重要的产业基地。将特色优势产业与前面所列举的主要“块状经济”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柱的“块状经济”,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产生了地方经济的繁荣效应。较发达的“块状经济”造就了较发达的县域经济。目前,县域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全省的60%以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中,浙江有30个县(市)入围,所占比重在各省市区中遥遥领先。

3、“块状经济”升级趋势比较明显。在全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浙江“块状经济”也在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端产业升级。如作为浙江“块状经济”代表性区块的绍兴化纤,原先以聚酯和涤纶长丝产品为产业主体,目前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地方生产系统进一步深化,在各个加工制造环节均形成相当的竞争优势。不仅聚酯和涤纶长丝产品保持全国最大的产业规模,而且聚酯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种转变,化纤生产向熔体直接纺和差异化功能型转变,织造向棉纺、针织和产业用纺织品、家纺产品拓展,印染后整理推广应用计算机配色系统,服装服饰增强品牌经营能力;尤其是化纤基础原材料工业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PTA、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BOPET薄膜生产线。与此相衔接,绍兴新昌的纺织机械制造已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年产倍捻机、剑杆织机以及印染、整理等配套机械5万余台,在国内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再如浙江“块状经济”又一典范——乐清电器,从单一的低压电器延伸到高压电器,从元件电器延伸到成套电器,构筑起新的为输、变、配电全方位服务的电器制造系统,被全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电器之都”。还如有名的嘉善木业,在大量生产木夹板的基础上建成以出口家具为主导、产业配套较完善的家具制造基地。

4、“块状经济”加快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指的是,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地区的产业成长现象。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量的产业集群,国内的产业集群也发展得相当快。产业集群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形成基础,发展产业集群是后起国家及地区从比较优势转变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浙江的“块状经济”,多数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形态。正像德国的工业区位论鼻祖韦伯所说,尚处于通过企业自身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的初始阶段,还没有进入高级阶段,即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地方工业化。但是近年来,“块状经济”向真正意义的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实。部分发展水平较高的“块状经济”,已经从一般的产业集聚转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前景看好。“块状经济”加快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表现在多方面。突出的是:拓展产业链和价值链,优化特色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加强既竞争又合作的企业联系;培育区域品牌,如温州有27个“国字号”区域品牌称号落户;构建专业化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不断成长,发挥领军作用;地方政府强化产业政策引导,积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健全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永康、嵊州等地建立了行业自律制度。温州拥有100多个行业协会和商会,所牵头打赢的欧盟打火机反倾销案,成为我国民间行业协会组织中小企业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第一范例。

二、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及成因

“块状经济”作为富有浙江特色的区域产业组织形态,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主要依靠地方的内生力量,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历史的或偶然的因素,诱发了“块状经济”在某地萌芽;依托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结构的产业组织,“块状经济”不断创新和集聚生产要素,逐步发育壮大。“块状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城乡之间人口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为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大推力和产业基础。浙江的“块状经济”具有独特的动力机制,形成了不易为其他地区所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生产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发达的专业市场、独特的人文环境是“块状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1、中小企业是“块状经济”的主体,具有生生不息的创业精神和经济活力。以数十万之众集聚于“块状经济”的中小企业单位,虽然多数没有进入大工业生产体系,但是形成了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以专业化分工为纽带、以中低收入消费群为主要市场的地方生产体系,以及为之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构筑起专业化产业区,呈现“无形大工厂”式的区域规模优势。并且不少中小企业做深专业化,成为“专精特新”的“小型巨人”企业。典型的“块状经济”显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产业大规模”的特征,通过产业组织创新赢得竞争优势。

2、专业市场与特色制造业互为依托、联动发展,是浙江“块状经济”的鲜明特点。浙江专业市场的总体规模在全国最大,其发展过程,有的是产业催发市场,有的是市场诱导产业。专业市场的出现,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特色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初始发展所必需的市场信息、原材料供给和产品销售渠道。如今,专业市场已从省内扩展到省外,从有形延伸到无形(即互联网),并与企业销售终端和在外近300万人的浙籍经商大军相结合,形成遍布国内外的产品销售网络,大大拓展了“块状经济”的发展空间,并促进了产业融合和升级。

3、人文环境是“块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文环境包含地域文化和社会网络两大方面。其一,地域文化。浙江“块状经济”迅速崛起并充满发展活力,其深层原因就是扎根于深厚的地域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依托于地域文化熏陶下的经济主体行为。浙江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人民群众的市场意识、创业精神和经商素质,引导到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去,实现对基础条件的某种取代,最终将人文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其二,社会网络。“块状经济”中的中小企业,相当部分采用家庭或家族经营方式,以血缘姻亲、地缘乡谊为维系纽带,以非契约的信任和承诺构成协作精神的基础,以此降低经营风险、交易成本和应对外来竞争。

三、浙江发展块状经济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农村工业化起步,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发展新路。“块状经济”即是这一发展新路的亮丽缩影。作为一种自发形成的独特区域经济模式,浙江块状经济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地区独特性,在整个浙江非公经济发达的情况下,块状经济的发展形式也因为非公经济的多样性而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浙江发展块状经济的实践与经验,对于我国其它地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区域城镇化及实现全面小康,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示范效应。

1、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浙江省百姓具有强烈的脱贫欲望,为了脱贫致富,浙江人走过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费尽千言万语,用遍千方百计,凭着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在市场夹缝中闯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人人想当老板,个个想发财”是浙江人的价值取向。在浙江,办实业的受到尊重,发财让人羡慕。正是浙江人特有的价值观和财富观以及有一批创业者的创业实践才造就了浙江庞大的民营经济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开始了创业历程,最初是农民自发行为,一户做一种产品,其他十户百户、千家万户追随和模仿;之后农民自己又投资建市场;政府对农民的创造及时总结经验,提供服务。逐渐就做成一个一个的大产业,从而形成一个一个的大产业群体和产业规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费孝通先生把这种具有共性或互补性的企业聚集在同一块地域的经济现象概括为“块状经济”,如今,“块状经济”之花已经开遍美丽的浙江大地。

2、政府解放思想,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各级政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直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行各种政策鼓励,做到“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在这样的环境下,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一些地方的产品质量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生产的劣质皮鞋在一些地方被焚,假冒伪劣产品一度被看做是温州的代名词。在经历了市场的严重打击并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浙江民企痛定思痛,总结经验,决心重塑浙江民企的形象。如温州市政府及时加强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加强质量管理,提出了“质量立市”的口号,并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质量立市”的地方性法规。进入21世纪以后,浙江民营经济竞争的重点渐渐由价格竞争为重点转向质量竞争,成为全国首批实施品牌战略的省份。在政府的引导和带领下,各民营企业也十分注意产品的质量,纷纷实行以“品牌兴业”的发展战略。如今,浙江的“杉杉”、“雅戈尔”、“太平鸟”等都是全国知名的品牌。

3、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市场与特色制造业联动发展。浙江资源匮乏,经济学界和当地人士甚至把这种匮乏称为“零资源”,但却是市场大省。一个有规模的、成熟的“块状经济”旁边,必定有一个相应的专业市场。绍兴轻纺区块旁边就是“中国轻纺城”;永康五金区块旁边就是“中国五金城”;萧山花木区块旁边就是“中国花木城”;余姚塑料区块旁边就是“中国塑料城”,“块状经济”催生了专业市场,而专业市场的繁荣,又反过来推动“块状经济”的进一步壮大。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4、依托当地产业基础或资源优势,发展相关产业。改革开放以后,浙江各地注重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培育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块状经济。如永康的小五金、乐清的低压电器等举世闻名。浙江的这些块状经济基本上以民间资本为主,中小型企业居多,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生产方式,通过村、乡范围细分工、协作来进行一种产品的专业加工生产。在当代浙江,由于近年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农渔副业为主体的传统产业便遭受了历史性的大冲击,但在浙江私营经济的刺激下,也出现了许多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块状产业。如绍兴的轻纺,是在原柯桥、华舍一带的传统纺织业“日出华舍万丈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奉化的服装业,是在“奉帮裁缝满天下”下带动发展的;象山的水产业、舟山的造船业,都是在传统渔业的基础上兴旺起来的。此外,如安吉的转椅、庆元的香菇、磐安的药材、余杭塘栖的蜜饯,无不是由当地的农业特产加工业转而发展起来的。这一类的块状经济的发展是对当地原有产品、产业深入开发的结果,一般而言,开发的方式较为简单,资源利用较方便,能广泛地促进当地居民尤其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