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代战争简史:柒,中法战争

 金色年华554 2017-05-10

中文名称:中法战争

参战部队:清军、法军

战争结果:法军不胜而胜,签订《中法新约》

时  间:1883年12月~1885年4月

地  点:越南及中国边境和近海

人  物:冯子材 潘鼎新 刘铭传 孤拔

过程


中国近代战争简史:柒,中法战争

法国海军将领孤拔

前期陆战

光绪九年十一月(1883年12月),孤拔带领的法军进攻驻扎在越南红河三角洲北圻的清军并占领了该地,中法战争自此爆发。

1884年2月,孤拔改为舰队统帅,米乐代替孤拔统领法国陆军,率一万六千人进攻北宁的四十营清军。3月12日,北宁失守。以后清陆军败溃,接连丢掉了太原和兴化。清廷罢免恭亲王奕?首席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领班大臣的职务,五名军机大臣全部罢免或降职,改由礼亲王世铎和庆亲王奕劻掌控中枢,并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代表与法国议和。

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主要内容是:

  1. 清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2. 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清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清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

  3. 清国同意清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

  4. 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中文版为三个月后。注明以法文本为正。)

5月17日,福禄诺通知李鸿章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会议详细条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清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鸿章既没有同意,也没有明确反对,且未上报清廷。

6月6日,法国政府与越南(安南)阮朝皇帝阮福明订立《第二次顺化条约》,否定了清朝对越南的宗主权。

6月23日,按福禄诺代表的法国政府的部署,一支800人法军到谅山附近的北黎接防,要求清军立即退回清国境内。但清国驻军仅接到李鸿章通知的撤军意向还未接正式命令(李一直没有接受法国提出的撤兵日期),不敢决定,要求法军向北京发电要来命令才能执行。法军强硬前进走进清国军队阵地,清军被迫开火,造成“北黎冲突”(中国因称“北黎”为“观音桥”而称“观音桥事变”)。法军死24人,清军伤亡三百。法国一时舆论大哗一致认为清中背信弃义,法国随即照会清政府要求所有清军从越南撤出,并赔偿军费两亿五千万法郎(约合白银三千八百万两)。

清廷派两江总督曾国荃于7月下旬在上海与巴德诺谈判,未有结果,双方重启战端。

中国近代战争简史:柒,中法战争

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

海战及台澎战场

1884年8月5日,由于双方谈判破裂,法国希望占领基隆煤矿(今八斗子清国井)和破坏马尾造船厂逼使清廷和谈,于是令东京湾舰队司令李士卑斯率领三艘战舰强攻基隆,正式揭开攻台战事序幕。

法军先对基隆港东的大沙湾炮台(今大沙湾石围)开火,炮台营官姜鸿胜督炮还击。10时许法军派遣陆战队约200名由二沙湾登陆,午后再派水雷分队彻底破坏占领区内的炮台设施。姜鸿胜所部则接获密令撤退,官兵伤亡60余人。隔日法军派遣陆战队攻入鸡笼市街时却中清军福甯镇总兵曹志忠的埋伏,败退回舰。李士卑斯只好率领舰队回到马祖。

由于基隆的失败,1884年8月22日,法国海军部长命令中国海舰队司令孤拔攻击清朝南洋水师,摧毁福建沿岸海防设施。马江海战,孤拔乘贝亚德号率远东舰队突袭全歼驻福建马尾的福建水师。时任日本“天城”舰舰长的东乡平八郎率舰随远东舰队观察战局;后来法军攻打台湾时,东乡亦随行观察。

10月初,法舰转而进攻台湾;

刘铭传10月3号抽调兵力回防淡水(沪尾)仍保留300多名军力防守狮球岭及基隆河。

10月4日,法军攻下狮球岭。

10月7日至8日法军率800名海军陆战队攻向淡水,清军在淡水守将台湾总兵章高元,漳州总兵孙开华的领兵下力抗法军进攻,法军陆战队只好抢滩淡水河口,双方往返冲杀死伤惨重,最后法不支只能撤退,台北沪尾之围稍解,法军死伤惨重。

10月13日清军再增援乡勇团练已增至6000多人军力,由于法军强攻淡水不下,准备再改由基隆方面攻向大稻埕,法军在沪尾(今新北市淡水区)抢滩登陆时被清军及台湾乡勇击退,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

11月17日暖暖之役由周玉谦团练为主,林朝栋,曹志忠支援防守,阻挡法军连续3日的猛列进攻,使法军无功退回,至11月18日法军欲攻下月眉山,于是1885年1月25日法军发动第一次月眉山之役,由曹志忠,林朝栋,张仁贵共同协防,但不敌法军,清军退至基隆河南岸,情势岌岌可危。

从1884年10到一直到隔年1885年4月,法军曾多次进军台北却遭受阻,一直被困于基隆,1885年初,海军的步兵队和从马赛调来支援法国外籍兵团从基隆向台北进攻而不果(雾峰林家的栋军及北部民团助刘铭传挡下法军),在第二次月眉山战役中成功拿下月眉山,但仍被困于基隆河北岸,而未曾渡过基隆河,基隆之法国公墓、暖暖金山寺壕沟、碇内尖炮台,就是当年战后所留下。

封锁台海期间,法舰队截击清南洋水师5艘往援台湾的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驭远与澄庆,并追击其余3舰至杭州湾口,与镇海炮台对峙驳火。3月底,由于法军困于基隆,未能占领台北,需要更好谈判担保品,于是出兵攻占澎湖;

孤拔于6月11日因病死于澎湖妈宫(现为澎湖县马公市)。

后期陆战:镇南关之役

中国近代战争简史:柒,中法战争

冯子材,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在镇南关督防时所摄

中国近代战争简史:柒,中法战争

镇南关清军布防图

1884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急调广西提督冯子材指挥战斗。冯子材在关内选择险要地势,挖壕修筑炮台。然后出兵夜袭法军驻地文渊城,诱使法军进攻。

1885年3月23日法军第2旅900余人从谅山出发,攻入镇南关,遭到清军及黑旗军43,000人的伏击;冯子材指挥“黑旗军”以及“恪靖定边军”进攻,将法军逼下长城,陷入伏击圈。

3月24日,法军分三路发起反击,66岁的冯子材及二子亲身投入肉搏战,经过两天激战,法军伤亡93人,战线崩溃;

清军乘胜追击,3月26日攻克文渊城,3月28日攻克驱驴,3月29日克谅山,3月31日克屯梅、观音桥,4月2日克谷松。

当冯子材集结四万军力准备进攻河内之际,清廷于4月4日和法方协议停战;清廷乃下诏撤军。

影响

在英国调停下,清国以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会谈,于1885年6月9日签订《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主要内容就是确认1884年先前法国与越南签订的《第二次顺化条约》,其中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宗主权。和约签订之后,法国军队撤出澎湖,停止对台湾的封锁,清国军队撤出越南。

湘军元老左宗棠对于李鸿章签订的条款十分不能谅解,对他作出如下批评:“对大清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淮系潘鼎新等也反击对“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台湾道道尹刘璈等左系人物攻讦。

战争后,清政府进一步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乃加紧建立北洋舰队,并于台湾设省,开始大力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