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古国,先秦时代的东方霸主,东夷三十六国领袖,后代是秦始皇

 潇潇雨ekg9m5f4 2017-05-11

2006年12月,在江西靖安发现一座东周大型古墓葬,里面陈列着47口神秘棺椁,考古人员根据出土文物推断,这个墓葬是徐国某位国王的墓葬。


燕卵孵出的徐国


徐州在古代长期是兵家必争之地,近现代也是重要工业城市。徐州之名正是出自先秦时期盘踞在今苏、皖、鲁、豫一带的徐国。


尽管现代人对于徐国可能觉得陌生,但其在先秦时代却一度是响当当的东方霸主,东夷三十六国的领袖,其中更出了神乎其神的徐偃王。


我们知道,周代把华夏周边部族按方位划分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夏、商、西周三代,东夷始终是华夏的心腹大患。鼎鼎大名的神射手后羿就是东夷有穷国国君。夷族两大始祖是太昊和少昊,其中太昊族以陈地(今河南淮阳)为中心,少昊族以曲阜(今山东曲阜)为中心。


到了帝舜的时候,少昊有个后代叫作皋陶(又叫大业)。皋陶的出生是非常奇特的,据说是其母亲女修吃燕卵而怀孕生了他。


《史记·秦本纪》说:“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所以他这族以偃(燕)为族徽,也就是姓偃了。


皋陶娶了个少典国的公主,生了个儿子叫伯益(又叫大费),也在舜政府任职。


伯益的专长是饲养动物,所以他担任农林部长(虞官),父子两人都辅佐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成功后,舜给伯益颁发了奖品——一幅黑色的旌旗飘带,并把

族女嫁给了他,还赐伯益另立族徽为嬴。


我们知道,秦朝王室也姓嬴,秦始皇正是伯益儿子大廉的后代。



伯益还有个儿子叫若木,不过后来若木和大廉两兄弟分家,若木为嬴姓费氏,大廉为嬴姓鸟俗氏。帝舜死后,大禹担任盟主。


大禹死前本计划把盟主之位让给皋陶,这不仅体现了炎黄与东夷融合,还证明了夷族实力之强;不过大禹也是有心机的人,因为皋陶是个半只脚迈进棺材的老头,果然这位储君先大禹一步就撒手人寰了。


于是大禹又立遗嘱把位置让给伯益,伯益还没来得及建立起自己的铁杆粉丝团,在大禹死后就被大禹儿子启夺走了盟主席位。


之后华夏与东夷关系决裂,连年交战,直到夷族商国崛起,商王汤带领东夷在鸣条大败夏王桀,顺势灭亡夏朝。在鸣条之战中有个关键人物叫费昌,费昌是若木的玄孙。



徐国又是费昌的后人建立,在商朝逐渐兴起。很多资料说徐国是若木所建,其实都是没有充分依据的宏论。清朝徐时栋《徐偃王志》说“徐国始封逮商、周”比较合理。


而自从商国入主中原一夜暴发后,商和老兄弟东夷的矛盾便逐渐增大。所以商朝和东夷又屡屡有战争。周国正是趁着商纣大军和东夷作战的时候,直捣商都朝歌,商纣战败自焚,周取商成了新一届盟主。


商朝灭亡后,周武王立商纣之子武庚继续担任商国国君,现在商从属于周了,不能再叫商朝。为了防止武庚叛变,武王在商国附近设立“三监”,让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监视武庚。


但是好景不长,克商后周武王很快去世,其弟周公旦摄政为王,管叔、蔡叔都是周公的哥哥,不满弟弟指挥自己,反而煽动武庚叛乱。


为了推翻周公旦,管叔又联合了东夷薄姑、奄、徐等十七国共同造反。

于是徐国等东夷国家响应管叔和武庚,起兵反叛。不是东夷无能,是敌人太强大。大圣人周公几乎倾尽周朝所有精锐,发兵东征。用了三年时间,不仅伐灭武庚和“三监”,而且还灭亡薄姑国(今山东淄博)和奄国(今山东曲阜)两大东

夷国,在其原址上建立齐国和鲁国,控制了山东半岛通往中原的门户。


徐国因为实力强免于覆亡,但也被迫往淮水一带南迁。



徐偃王有筋无骨


《礼记·檀弓下》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徐国大夫容居为邾考公(应为邾宣公)吊丧时,曾经以夸耀口气说过:“容居闻之,事不敢忘其君,亦不遗其祖。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这里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徐驹王的名字。但这个徐驹王是什么时期的人则有争议,徐旭生先生认为是与周公旦同时的徐王,但是根据今本《竹书纪年》中周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的记载,我们认为徐驹王更可能是周穆王时期的徐偃王。


这个“徐偃王”在一些史料中多有记载,但是出场时期居然都不同,比如在《史记》里,他是周穆王(前10世纪)时期的人;在《韩非子》里,他又是楚文王(前689—前675)时期的人;在《淮南子》里,他又是楚庄王(前613—前591)时期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矛盾的说法呢?我们知道徐国的“嬴”姓和“偃”姓同源,那么这个徐偃王很可能不是专指一个人,而是偃姓徐王的通称。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理清他们的故事了。


先说第一个徐偃王——据说他名叫诞。徐偃王的出生,和他的始祖皋陶一样,也有卵生神话。据《博物志》记载,徐国国君的后妃怀孕,生了个蛋。徐妃认为不吉祥,偷偷把这个蛋扔到了水边。这时候有一条叫鹄仓的狗衔起了蛋把它孵了出来,蛋里生下了个小孩。徐妃听说后把小孩带回王宫,发现他手掌上有个偃(应为诞)字,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偃(应为诞)了。这个小孩长大后就成了徐偃王。这条狗呢,死的时候居然露出了原形——头上有犄角、身后有九尾,原来是条龙!由此可见,徐偃王的出生也受到了感生神话的影响。



徐偃王还大行仁义,东夷三十六国(一说三十二国)都朝拜他,徐国占地五百里,甚至还得到了天赐的“朱弓朱矢”,俨然有淮夷盟主的气势。


但是在周穆王六年,徐偃王却做了一个奇特的举动,一反之前徐与周关系交恶的状况,而是前往朝拜周天子。


周穆王对徐偃王的归顺非常高兴,册封他为淮夷霸主,统领淮夷各部。


西周末年厉王时期。周厉王时期,周王室已经衰弱,厉王也专心于改革,但他的改革太剧烈反而把局势弄得一团糟。他看中了淮夷的铜矿,于是加大对淮夷的征收力度。沉重的贡赋逼着徐国带领淮夷再次叛乱。


周厉王令虢公长父防御反击徐国,但是没有取胜。周厉王多次征伐淮夷攫夺铜矿,淮夷也多次攻打周朝,这一时期有很多出土青铜器可以证明,战争非常惨烈。


周宣王时代是周室的回光返照时期,周宣王为缓和内部矛盾,更加扩大对外征伐。不少高级官员都曾带兵攻伐过徐国和淮夷。


在周朝倾国之力的连续攻击下,徐国最终被迫降服了周王室,淮夷一带的力量也逐渐式微。


朝吴暮楚


前771年,西戎申国、鄫国联合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战死。周平王东迁洛邑,西周正式结束,春秋时代开始。


我们知道有“春秋五霸”,春秋第一位霸主,就是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强者齐桓公。齐桓公把目标指向了东夷,在徐国西邻宋国的向导下,宋桓公、齐桓公、鲁庄公一起发兵进攻徐国。



这时候的徐国已经不能与华夏抗衡,只能选择加入齐桓公集团,徐君还把女儿徐嬴嫁给了齐桓公。


齐桓公立徐嬴为夫人,从这场政治联姻可窥见徐国影响力亦不弱。


现在齐国的最大敌人,是南方日益崛起的楚国。我们知道楚国的主要疆域在现在湖北省,而淮夷集团正好把楚国从东、北两个方向封锁住。


但是,楚国这头南方巨鳄并不是省油的灯。前656年,楚国灭弦;前648年,楚国灭黄;前646年,楚国灭英。


齐桓公根本遏制不住楚国北上的势头,更何况齐桓公集团内部也存在矛盾,比如徐国和莒国就不知道为何和杞国产生了矛盾,看似强大的华夏联盟实际上并不是固若金汤。


楚国东攻徐国。齐桓公带领曹国一起救援徐国,但齐国也不敢和楚国正面冲突,于是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围攻楚国的盟国厉国(今河南鹿邑),但是楚国却没有回援厉国,这下完全没做好准备的徐国吃亏了,在安徽西北部的娄林被楚国打败。齐桓公只能放弃厉国东救徐国,这次楚国终于退兵;



前643年,齐国和徐国一起进攻楚国,以报复娄林之战徐国的惨败。但是同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齐桓公死了!桓公死后六个儿子争做老板,一番折腾下来齐国弱了,联盟没了。


这对于楚国来说自然是争取中原的绝好机会,前623年,楚国灭江国;一直到前601年,楚国灭舒蓼,并将自己的国界推到群舒一带,与东边的吴、越会盟。

至此,徐国已经彻底失去了淮夷,而这些年的徐国,又在干什么呢?原来此时的一代徐偃王效仿前辈徐驹王大行仁义,不修武备,倒也收服了不少淮夷小国。在楚国灭亡舒蓼后,大夫王孙厉劝楚庄王进攻徐国,庄王开始认为徐偃王仁义,不可伐;王孙厉冷笑道:“大国攻打小国,强国攻打弱国,不过像大鱼吃小鱼、老虎吃猪头一样,怎么不能攻打呢?”楚庄王认为他言之有理,于是就大举楚军攻伐徐国。


徐偃王在此时居然露出妇人之仁,不忍心让士兵交战,而是举国东迁退守到苏北(邳州良王城遗址可能是徐国后期都城),倒也有不少老百姓追随他,但徐国从此沦为楚国的附庸。徐偃王临死前终于有点明白了,感慨道:“我依靠文德而不修武备,好行仁义而不懂诈术,所以才有这个结果啊!”但他明白得太晚。



徐国被迫臣属楚国集团后,一方面失去了对淮夷的控制,另一方面国土也往东缩水。


前538年,楚灵王即位,这是位非常疯狂的国王,逼着晋平公让出了一半的霸主席位。楚灵王上台初年就在申地召开国际会议,这次国际盛会,楚灵王逮捕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徐君!为什么逮捕徐君?因为吴徐联姻,徐君他妈是吴国公主!楚灵王召开这次会议的用意就再也明白不过,果然会议刚结束,楚灵王就带领蔡、陈、许、顿、胡、沈和淮夷诸国攻克了吴国的朱方。


吴王余眜也拔出了宝剑,剑指楚国的棘地、栎地、麻地(都在安徽河南一带),楚灵王只好委派几名高干到东部去筑城。首次攻城水战第二年,楚灵王又带了一群小喽啰,包括徐国、越国进攻吴国,吴国趁多国部队还没有集结好时偷袭楚国长江以西鹊岸(今安徽铜陵)的驻军,楚军大乱,正好不久吴军派使者求和,楚灵王也就顺水推舟撤军回国,但是次年,因为一起外交事件,楚灵王又和余眜杠上了。


原来徐国太子仪楚出使楚国。按理说徐国已经投靠楚国了,但楚灵王认为徐国国君他妈是吴国人,一口咬定徐国早晚会反水,就把太子仪楚给拘留了。但仪楚也是个机灵人,居然越狱逃跑了。


这样一来,想徐国不反水也难了。楚灵王迅速派薳泄进攻徐国,在得知吴军北上支援徐国后,楚灵王立即又派令尹薳罢向东进攻吴国,不过怀着声东击西美好愿望的薳罢居然被吴军打败。薳罢认为是薳泄牵制不力,上报楚灵王把薳泄给宰了。

连续三年,经历棘栎麻之战、鹊岸之战、房钟之战,吴王余眜在和楚灵王的对决中,至此已是三战三胜。以致楚灵王灰心了很久,一直到前530年又带领大军东进驻扎在州来,派出荡子等五个将领率军包围徐国,自己则驻扎下来打猎。


灵王目的再明显不过,是想通过震慑吴国,来达到攻破徐国的目标。


没想到楚灵王后院起火,几个弟弟联合陈人、蔡人造反攻占都城,楚灵王大军一哄而散,自己自杀而死。攻打徐国的五个将领也只好退兵。吴王余眜逮住了这个好机会,指挥吴军在豫章(安徽西部)大败这支远征军,五个将领都成了吴军的阶下囚。紧接着,吴军攻克了吴楚边境的重镇州来。



五年后,楚国在长岸(今安徽当涂)打败吴国;而最后又被吴国主帅公子光用计打败。之后楚国一度又收复了州来,但是前519年吴国攻伐州来,吴国公子光在鸡父(今河南固始)再一次施计打败多国联军,第二年吴国攻克巢城和钟离。


前515年,吴王僚趁着楚平王之死派两个弟弟伐楚国的潜(今安徽六安),楚军回救。吴国公子光借此机会,任用大臣伍子胥推荐的刺客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己登上了王位。吴王僚的两个弟弟不敢回国也不想降楚,于是公子掩余逃奔徐国,公子烛庸投奔钟吾国(在江苏新沂)。这个时候的徐国更加狼狈,基本是谁来跟谁的状态,先后投靠过北边的齐国和西边的宋国。这次收留吴国公子,很可能又是被楚国降伏。在吴王阖闾(公子光)的敦促下,徐君章禹和钟吾君既然双方都不敢得罪,只好把两位公子爷送给楚国,打算转移祸水。


徐国和钟吾国的墙头草态度惹火了阖闾,不把这两根墙头草除去,早晚可能在背后捅刀子!此时的吴国文有伍子胥,武有孙武,加上明君阖闾,可谓到达巅峰时刻。前512年十二月,阖闾带领吴军北上进攻钟吾,饱经沙场的阖闾,又有伍子胥和孙武的入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钟吾的国都,一仗生擒钟吾君。正应了孙武“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的战术思想。接下来是徐国了,徐国实力比钟吾国要强得多,当年楚国围攻了半年也没有打下来。


而且徐国都城所处的位置比较高,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阖闾不忙着让大兵攻城,而是围着徐都城墙转了一圈,考察周围的地形水文情况。不久发现了徐都附近有条大河。“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针对这样的地理状况,很可能在孙武的策划下,阖闾采用了一个在当时非常前卫的方法——堵住高处泻下的水流,反灌城池!于是,他指挥吴国工兵们挑来泥土沙石,堵住河水。日夜不停地赶了几天,终于把这条河流给堵住了。这时候河水开始越涨越高,终于越过大堤,徐都很快就水漫金山了。徐君章禹垂头丧气地剪断头发(吴人是短发,章禹表示顺从)投降了阖闾。阖闾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放了,章禹带领遗民又投奔楚国,被楚昭王安置在夷(安徽亳州东南)。


就这样,纵横江淮千年的东夷大国徐,于前512年十二月,为吴王阖闾所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