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菜”明珠是怎样长成的?

 七里山人 2017-05-11
“云菜”明珠是怎样长成的?
——通海县蔬菜产业发展观察(上篇)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7-05-10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   点击:96 ]

去年8月25日至27日,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率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到我市专题调研健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工作。

陈锡文在通海县田间地头实际查看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后评价说:“通海的农民很了不起,地种得很细,就像绣花一样。通海蔬菜产业走出了一条靠科技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软规模化’路子。”

通海蔬菜5
去年通海县蔬菜累计播种面积达32.9万亩,总产量126.8万吨。

通海蔬菜产业发展回眸

自1998年通海县大规模发展蔬菜产业至今,经过近20年的培育和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有名的“蔬菜之乡”,先后被授予“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云南省农产品出口工作先进县”“云南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先进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目前,通海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生产基地,被《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列为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优势区域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

据通海县农业部门统计,去年全县蔬菜累计播种面积达32.9万亩,总产量126.8万吨,加工营销186.8万吨(外县区集散6万吨),营销收入28亿元,完成蔬菜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目前,全县99%的农户都种菜,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种菜纯收入达5873元,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2.6%。

通海县农业局产业办主任杨飞运告诉记者,近年来,通海县蔬菜产业带动本县冷链物流、蔬菜加工、建材、纸箱、泡沫箱、塑料框、胶带纸、网套等相关生产企业快速发展,蔬菜物流行业又推动汽车修理、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不断繁荣,全县蔬菜产业舞动一二三产业创造出60亿元左右的年产值,带动3万多人就业,成为全省最大的蔬菜流通中心和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之一。

目前,通海县有蔬菜初加工企业306户,其中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56户、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8户。到去年底,全县依托蔬菜种植发展起来的酱菜厂有16家、脱水蔬菜加工品种有几十个,全县2016年加工脱水蔬菜达1万吨左右。

通过多年的努力,通海县建设完善了以县级检测站为中心,以乡镇及出口企业检测室为辅的农残检测体系。多年来,农业部和省、市对通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8%。

通海蔬菜产业的发展让菜农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该县秀山街道大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思旺说:“目前大树社区95%以上的农户都盖了新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8年的2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5000元左右,大家有钱了,对生活的要求也高了,30%的家庭都买了小轿车,50%以上的农民都出去旅游过,教育投入平均占家庭收入的30%左右,50%的家庭培养出了大学生。”

通海县委书记卢维江这样总结通海蔬菜产业的特征和取得的成绩: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通海县走出了一条“软规模化”蔬菜产业发展之路,它最大的优势是每家每户种一两亩蔬菜,船小好调头,所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由于菜农多,“通海蔬菜”在市场上有规模竞争优势,每家每户通过种菜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农民有了稳定收入,农民就业和增收等问题都解决了。同时,通海蔬菜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开创了打通海品牌、种全省土地、卖全国和世界市场的格局。


  云南福慧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处理工艺,对全县每天产生的蔬菜废弃物实行集中收集处理。去年,该公司共处理蔬菜废弃物22万吨。


  通海金山蔬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和商务部“双百”市场,去年市场的蔬菜交易量达60万吨。图为菜农在市场一角销售蔬菜。

“逼”出来的产业结构调整

据史书记载,通海县种植蔬菜的历史有2000多年,广大农民有精耕细作的传统。但1998年前,该县每年蔬菜种植面积不到4万亩,蔬菜种植处于“家庭菜园”阶段。1997年实施“烤烟双控”后,全县14万亩烟田、烟地,有7万多亩不能再种烤烟,农民增收面临空前困难和挑战。于是,如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农民寻找一条增收出路,成为县委、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

人多地少是通海县农民最大的实际问题,农民人均耕地不足0.7亩,全县24万多农民靠什么增收,这是通海“烤烟双控”后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种什么最能普惠农民,种什么收效快、产量高且种植周期短?杨飞运告诉记者,当时县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结合通海的气候条件、农民种植水平等优势,因地制宜提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思路,引导农民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在县域内规划东部以种植花菜类蔬菜为主,西部以种植根茎瓜豆类蔬菜为主,中部以种植叶菜类蔬菜为主,切实把蔬菜种植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抓。全县蔬菜种植面积逐步增加,蔬菜产业在三四年内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通海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由于受市场波动、市场信息不对称、菜农跟风等因素影响,蔬菜卖不出去烂在地里时有发生。于是,增强蔬菜产业抗风险能力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冷贮设施配套建设应运而生,冷库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通海县共有冷库89座、473间,每天可加工冷贮蔬菜1万多吨,有营销户300多户。

据了解,目前在冷库从事管理和工作固定的人员有两三千人,加上在冷库打工的人员,共有1万多人,这些冷库为蔬菜的保鲜运输和出口创汇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调节蔬菜市场价格上发挥了较大的杠杆作用,从而确保了通海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000年后,通海县委、政府又提出“出口菜、创汇菜”的发展思路,通过蔬菜出口促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带动菜农种菜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通海蔬菜种植水平和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2004年,通海县被列入云南省16个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示范县之一,通海县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从此通海蔬菜产业走上了一条优质、高效、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之路。通海县因“烤烟双控”“逼”出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终于使蔬菜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目前,通海县共有冷库89座、473间,每天可加工冷贮蔬菜1万多吨,有营销户300多户。图为云南茂源果蔬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加工蔬菜,准备储藏于冷库中。


云南通海杨氏天然产物有限公司利用蔬菜等植物资源生产天然色素,产品销往国内外。去年,公司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种植原料红萝卜、紫甘蓝、紫甘薯7000多亩。

闯出来的国内国际蔬菜大市场

据业内人士分析,通海的蔬菜从产量上讲不可能永远保持全省第一,但是销量保持全省第一的地位在很长时间是不会动摇的。经过多年形成的强大销售网络,还有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批销售商和一支支强大的销售队伍,是通海蔬菜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通海蔬菜产业发展的近20个年头,不乏蔬菜种出来后卖不出去烂在地里的痛楚之事。1997年“烤烟双控”后,面对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怎样解决营销问题摆在了县委、政府和广大菜农面前。

为了解决蔬菜销售问题,政府每年召开营销大会奖励早期从事蔬菜运销的个体户。以汪家富为首的一批蔬菜销售经纪人迅速成长起来,积极组织蔬菜销往“三北”市场,同时不断引进外省蔬菜销售老板,搭建起蔬菜生产与市场的桥梁,通海蔬菜销售的“商邦”迅速崛起,蔬菜销量逐年增加。

据了解,通海县蔬菜年运销总量常年保持在160万吨左右,这些菜通过通海蔬菜市场卖到了全国和全世界。通海县常年活跃着2000人左右的农民经纪人队伍,他们构建起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蔬菜销售市场网络,只要蔬菜销售商打一个电话到通海,这些经纪人就会按购货商的要求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秀山街道大树社区6组居民沈平元,可谓是该社区收菜卖的第一人,也算得上是通海县第一批农民经纪人。沈平元1998年以前就开始从事蔬菜销售,与他合作的外省蔬菜销售老板有一二十个,沈平元常年为他们代收蔬菜,组织货源,近年来他每年平均要将1万吨左右的蔬菜卖到海南等地,由他带出来的本村农民经纪人有三四十人。正是有了像沈平元这样一大批农民经纪人,通海蔬菜销售的渠道才畅通起来,通海县最终闯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蔬菜销售市场网络,从而确保了菜农种出来的菜卖得出去。

此外,通海菜商闯国际市场的创汇之路更值得一提。通海县第一家闯国际市场的公司是云南通海宋威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何玉梅告诉记者,2001年宋威公司就到泰国考察,发现蔬菜销售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于是抱定要把泰国市场闯下来的信念,通过努力打拼,终于打开了泰国市场,并带动通海几十家农产品外贸企业闯出了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目前,这些公司以其规范的管理、灵活多样的产品规格、快捷准确的供货、周到细致的售后服务,品种丰富、数量巨大的货源及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包装,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并具有了国际市场定价权。

据专业人士分析,通海县之所以成为蔬菜出口创汇黑马,成为全省蔬菜出口创汇的主力,其具备的条件有三:一是具有良好的蔬菜产业及蔬菜品质作支撑;二是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政策支持;三是有一批熟悉国际化外贸运作的企业。

玉溪市农业局副调研员吴维忠总结了通海搞活蔬菜流通市场的主要支撑因素:在政府层面,通海县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做足了免收蔬菜营业税,优先解决蔬菜加工、冷贮用地,奖励扶持营销大户,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出口基地备案等工作;在民间层面,与蔬菜产业相关的冷链物流等产业链服务环节不断完善,各种社会化服务的支撑,是通海蔬菜流通市场不断做大做强的因素。

事实上,通海蔬菜闯市场的经验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条举措:一是培育龙头企业稳销售,二是行业自律促销售,三是打造品牌优化销售,四是建蔬菜批发市场促销售。

目前,通海的蔬菜主要销往广州、上海、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澳大利亚、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通海宋威公司、巨大浪宋威公司、云南茂源果蔬进出口有限公司、通泰公司、高原农产品公司等9户企业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还设立了直销点,有效拉动了蔬菜等农产品出口。(记者 陈佳 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