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炎夏日至 杨梅正当时

 仁和药铺 2017-05-11

不知不觉已到夏至,杨梅成熟的季节。所谓“夏至杨梅满山红”,在贵阳最负盛名、种植杨梅20年历史的阿栗村,星星点点的杨梅果实缀满树枝。每年的这个时节,贵阳市民纷纷驾车前往阿栗采摘杨梅。蓝天白云野花,小桥流水人家,一边听山泉叮咚,一边摘下满山红遍的杨梅佳果入口,初初微酸过后,甘甜回味、鲜入肺腑。人们平日里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穿梭,偶有这样的日子,那是一种何等的野趣。
 

\


  盛唐大诗人李白更是喜爱这样闲适的生活,他在《梁园吟》中写道:“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诗人夏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风乎舞雩,穿行杨梅林,手里拎着放有盐水的越瓷小罐,随手采摘树上红熟的杨梅,在罐头里渍一下,边吃边走边吟唱。杨梅的美味,确实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呵。夏日漫漫,宋代诗人杨万里收到友人赠送的杨梅,兴奋得提笔挥就:“玉肌半醉生红粟,墨晕微深染紫囊。火齐堆盘球径寸,醴泉浸齿蔗为浆”。连曾经信誓旦旦“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吃货”文豪苏东坡,也在品尝了吴越杨梅之后,对杨梅一啖钟情,欣然写下“西凉葡萄,闽广荔枝,未若吴越杨梅”的句子。

  近代乡土作家王鲁彦也在《故乡的杨梅》一文中这样描述杨梅“它是圆的,和大的龙眼一样大小,远看并不稀奇,拿到手里,原来它是遍身生着刺的哩。这并非是它的壳,这就是它的肉。不知道的人,—定以为这满身生着刺的果子是不能进口的了,否则也须用什么刀子削去那刺的尖端的吧?然而这是过虑。它原来是希望人家爱它吃它的。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王鲁彦果然是懂品尝岁月的大家,在他心里,吃一颗杨梅就好像一个吻。是盛夏季节里青涩少年的初吻罢?酸酸甜甜,就算以后漂泊异乡相隔万里,那一份独特的眷念也挥之不去。
 

\


  吃杨梅最能吃出名堂的是画家张大千老先生,老先生颇爱置一盘杨梅于案前,将一袭空白的宣纸挂于墙上,每啖一颗即对纸吐核,梅核落在白纸上红印点点,老先生随后用墨笔稍加勾勒,遂成一幅动人的梅花图。

  至于我等凡尘俗人,吃杨梅可没大画家如此意趣,只管大快朵颐饱食杨梅的甘甜,甘甜过后的酸楚让自己连吃饭也难以嚼动,但是一看到红紫流丹的杨梅,喉咙又咕咕地响,口中唾津满溢,又抓起来吃,常常果肉还没啃完就吐出核来。

  其实,杨梅果实、核、根、皮均可入药,有生津消暑的功效。特别是夏天,喝一杯冰镇杨梅汤会让人顿感神清气爽。

  酸梅汤现已有千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商周期间,咱们的祖先就现已会用梅子提取酸味作为饮料。清朝时,酸梅汤风行于宫闱,其间格外受到乾隆皇帝的喜欢。《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北京夏季凉饮,以酸梅汤为佳品。系以乌梅和冰糖水熬成,外用冰围之,久而自凉,不伤人,且祛暑也。”如今咱们喝的酸梅汤配方源于清宫御茶坊。

  杨梅放久了会起小飞虫,不如做成酸梅汤冰镇保存。下班归家,盛上一碗酸梅汤,坐在窗边的竹椅上,吃上一口,甜酸适度冰冰凉。含在嘴里的酸梅汤如纯醪,舍不得下咽。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贵阳总有湿润的风吹拂着窗帘,清新的空气扑面送爽。

  这时,随手翻开周作人的随笔:“方杨梅盛出,好事者都以小舫往游,因臵酒舟中,市堤杨梅,与酒相间,足为奇观。”我们无暇做游船的好事者,却可以在这平和冲淡的文字间沉醉沉醉,就着家中自制酸梅汤,于炎炎夏日入暂离尘嚣的梦去了。
 

\


  附清宫御茶坊的酸梅汤配方:

  去油解腻的乌梅

  痰散瘀的桂花

  清热解毒、滋养肌肤的甘草

  降脂降压的山楂

  益气润肺的冰糖

  一并熬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