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耳环的前世今生,万万没想到耳环还有这种作用

 末世安魂 2017-05-12

在古时候,穿耳戴环是“卑贱者”的标志。明人田艺衡在《留青日札》一书中说:“女子穿耳,带以耳环,盖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这段话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穿耳戴环在最初并不是贵族妇女所为。在奴隶社会,耳环是给奴隶的标记,戴不同的耳饰区分奴隶的主人。在先秦时期,贯耳是肉刑的一种,是对违反军法者的处罚。《说文》中载“聅,军法。以矢贯耳也”,《司马法》载“小罪聅,中罪刖(砍脚),大罪刭(拿刀割脖子)”。这种对男子贯耳的刑罚一直到晚清时期还很常见。

论耳环的前世今生,万万没想到耳环还有这种作用

穿耳洞的最初意义,并不在于装饰,而是为了起警戒作用。它本来是兄弟民族的一种风俗,因为有些妇女过于活跃,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朵上扎上一个孔,并悬挂上耳珠,以提醒她们生活检点,行动谨慎。后来传到中原,也为汉族人民所接受,于是就变成汉族人民的礼俗了。

还有一个解释是为了辟邪。对于人类的远祖,佩戴各种各样的动物牙齿、植物果实以及加工过的木石,主要是为了免遭天灾、妖魔的暗算和敌人不怀好意的暗算。基本所有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东西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宗教作用。古人觉得妖魔会从人体的孔窍钻入人体,从来控制人,所以用东西挡上。

对男子来说,充耳的警醒意义是提醒君子要兼听明察。后来耳饰成了女子的专属,自然涵义也转移。女人戴耳环是为了让女人警醒,要听长辈丈夫的话,不该听闲言闲语啊。

论耳环的前世今生,万万没想到耳环还有这种作用

古人穿耳洞先把银针用火烧烤消毒,然后用2个小豆子放在耳唇的两边要穿洞的地方揉,慢慢加力,将那里的血都挤开,待神经稍微麻木,然后用针刺穿。针的后面要系一根红线.穿透之后就把那根红线穿到耳眼里,防止耳洞长住。血止住后在穿进去一跟茶叶梗,有清凉去热的作用。

中国古代耳饰门类非常多样,既有装饰用品,也有礼仪川品,主要分为以下七类:

(一)、玦

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一早的一耳饰实物,绝人多数为形似环而有缺,以玉石质地为主。主要流行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纹样装饰趋向华丽,到了汉代则主要见于西南边睡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滇族地区,汉族地区不再流行。从出土情况来看,佩戴玦既可以双耳佩戴,也可以单耳佩戴,而且没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

论耳环的前世今生,万万没想到耳环还有这种作用


(二)、瑱(充耳)

瑱是诞生于中国先秦时期的种礼仪耳饰。其最初用于充塞耳孔,后来被恳挂于人的耳畔。其功用是提醒所戴之人以戒妄听,谨慎自垂。男子使用时一般做为冕冠的附件,玉制的称为“瑱”、“珥”或“充耳”,绵制的称为“纩”或“充纩”,自先秦一直沿用至明代;女子使用时一般将之系于簪首,统称为“簪珥”,主要流行于汉晋时期。瑱的使用体现了中国古人尊礼、尚礼,将礼视为一切习俗之行为准则的文化特质。

(三)、耳珰

耳珰,特指嵌入耳垂穿孔中的饰物。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步入阶级社会后主要出土于汉魏时期,以玉石和琉璃质居多。汉代人认为其俗源自蛮夷,最初是对女性行为的种约束和警戒。

论耳环的前世今生,万万没想到耳环还有这种作用

(四)、耳环

耳环,最初是以金属为主体材料制成的环形耳饰,到了辽宋时代,则转化为饰物后戴有环脚的形式。环脚即用作簪戴的细弯钩,宋代略短,到了明代则在耳后伸出很长,有约束行为,使人端庄之意。这种耳饰出现在冶金技术产生之后,在此之前,人们的耳饰大多以玉石为主,如玉玦,珰等。

“耳环”之名在史籍中出现得较晚,可能和汉族人在宋以前不流行穿耳有关。目前能见到的有关耳环的记载,以晋六朝为早,但其佩戴对象,主要是南北各地的少数民族,且不分男女,均可戴之。说明长期以来,穿耳戴环一直是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妆饰习俗。汉族男子不尚穿耳,也不喜佩戴耳环。而汉族女子普遍佩戴耳环则要到宋代。

(五)、耳坠

耳环所缀饰物是不可摇晃的,耳坠则不然,耳坠是在耳环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饰物,它的上半部分多为圆形耳环,环下再悬挂若干坠饰,人在行功之时坠饰可来回摇荡,颇显婀娜摇曳之姿。因坠妇相对于耳环更活泼,不如耳环正式,宋元明之际,女子耳饰多以耳环为主。自明代晚期开始,耳坠才相对多见一些,但款式也大多比较简约。

论耳环的前世今生,万万没想到耳环还有这种作用

耳坠

(六)、丁香

丁香,是一种小型金属耳钉,流行于中国明清时期。因比较小巧轻便,适于家常佩戴。

论耳环的前世今生,万万没想到耳环还有这种作用

耳饰丁香

(七)、耳钳

耳钳原是满族人对耳饰的代称。后来,又特指一种夹钳的耳饰,因其无需穿耳孔,不会破坏身体,故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新女性崛起之时。但这种耳饰佩戴时间长了,耳垂会因挤压十分疼痛,故不能长时间佩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