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真正文坛宗主,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望尘莫及

 潇潇雨ekg9m5f4 2017-05-12

唐朝文坛,大家最熟知的是李白杜甫,但是要说唐朝“文坛宗主”,李白杜甫还不够格。

真正能称得上“文坛宗主”,非一人莫属,他就是张九龄。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20岁乡试及第,继而进士后通过两次制科考试后进入仕途。

在30年的仕途生涯中,朝廷上下皆闻“九龄风度”,尚正守直,办事公允,在经历一系列坎坷后终被唐玄宗赏识擢升为宰相。

公元716年,张九龄称病返回原籍,他上书唐玄宗开凿大庾澄岭新路,自己带领当地县吏翻山越岭勘察路径,百姓更是踊跃参与,按时按质按量修通了道路。

在宰相任上,张九龄敢言直谏,特别是在毫无学识、善于谄媚的李林甫当权后,常常在唐玄宗面前针锋相对,渐渐越来越得不到皇帝欢心,被贬为荆州大都府长史。

唐玄宗罢张九龄,重用李林甫,标志着“开元之治”时代的结束。

张九龄被放逐朝廷后,唐玄宗经常以“九龄风度”评判朝臣,每用人,必问:“风度能若九龄否?”

特别是张九龄在宰相任上,曾经主张杀安禄山,但是唐玄宗不舍。在“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避难四川,经常痛哭流涕怀念张九龄。

做人做官的风骨加上文坛的成就,他提携了多位唐朝诗人,包括王维、王昌龄,孟浩然等。同时,张九龄的诗作承前启后,开创了感怀为主、兼吟山水的五古体,充满高古情怀。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

唐代名相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时人称神童。七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宝林寺是名刹,香火鼎盛,风景秀丽,游客如云。张九龄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忽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殿前香客赶忙回避。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供品,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太守见九龄活泼天真十分可爱,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便问:“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对上,就给你供果吃。”张九龄信口道:“好呀。”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

张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太守思忖,这小孩真是个神童,再考考他。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猛一抬头,正对面前三尊大佛像,触景生情,便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拿着太守赏给的供果去后面玩,被一和尚看见,以为他偷吃供果。张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和尚不信:“凭什么说太守给你的?”张九龄诉说原委。和尚好生奇怪,便让张九龄说太守出的对子。张九龄念出太守上联,和尚又问“那你又是怎应对的。”张九龄灵机一动,便说我对的下联是:“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和尚一听下联,心头一惊,便拔脚要追太守去说个明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