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煎药用水讲究多

 老玉米棒 2017-05-12

北京世纪坛医

我们知道,现在的人们煎药一般就选用自来水,卫生条件的改善为我们免去了生活用水细菌超标、重金属超标等困扰。但在古时,卫生条件有限,古代医家对于煎药用水十分讲究,我们不妨看看仲景的智慧,看看他在煎煮中药汤剂时如何精妙的选择煎药用水,使药效得到最大发挥。

甘澜水

甘澜水的制法为:“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构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即把盆子里的水用瓢舀起抛到空中,再掉回盆里,如此反复千百遍得到的水。” 甘澜水又名劳水、千扬水,从其制法可以看出,甘澜水具有奔腾不已、善动的特性。

《伤寒论》中的苓桂枣甘汤,选用甘澜水煎煮,取其“扬之无力,取不助肾气。”由于一定体积的水中所含的氧气量一定,搅动气-液界面可使含有较多氧气的界面迅速离开,而代之的是含氧气较少的水,这样能够增大氧气的溶解速率。甘澜水撞击激烈,水中氧气的含量增加,则气水比例相应增大,水相对变轻,所以说甘澜水扬之无力,不助湿而益脾胃。

潦水

潦水,即雨后地面之积水,即降注到地面上的气化水,另外由于其密度比一般水小,因此具轻清之性。

《伤寒论》中用潦水煎煮的方剂为麻黄轺赤小豆汤,“伤寒疲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以潦水先煎麻黄再沸,后入他药煎煮。对于潦水的应用,我国金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说:“如治脾胃虚弱、泄泻不食等疾,则取池潦水”,他认为潦水在土池中蓄积,不流不动,有土气,能助脾元。李时珍认为潦水为“煎调脾胃,去湿热之药”。

在功用上,潦水与甘澜水都具有味薄性轻、去湿而不助湿、补益脾胃的特点。但甘澜水能够降逆缓中,调和阴阳,而且补益脾胃的功作用较潦水强;潦水为气化水,所以具有化气祛湿之功。

清浆水

清浆水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将淘米泔水久贮,待其味变酸即成,即每次做米煮饭时,取出些米治水,储存发酵变酸,即为“酸汤”;其二是将粟米煮熟,投入冷水中,浸五、六日,待其味变酸,上生白花即成。从清浆水的做法可以看出清浆水的实质即为发酵后的米水,其内含有多种微生物,可以助消化,和脾胃。

《伤寒论》中的枳实栀子豉汤以及《 金匮要略》矾石汤皆用浆水煎煮。用之可清热除烦,理气宽中, 降逆平喘, 通利小便。现代研究证明浆水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有机酸, 有助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酵解 , 清浆水多用于热性疾病 、消化不良 、 消渴等。

如今,煎药用水已经不必过于计较了,选择清洁、干净、无污染的饮用水煎药就可以了。《伤寒论》是我国古代最经典的医学著作之一,是现代中医学传承不可动摇的基础,其中内容值得我们认真研读,从而努力寻找发掘其中的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