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煎药用水讲究多——谈古代中医中的各种“水”

 山东中医竹林 2018-07-10

历代医家将煎药用水分成很多种。如《医学正传》里介绍的就有长流水、急流水、顺流水、逆流水、千里水、半天河水、春雨水、秋露水、雪花水、井花水、新汲水、无根水、菊英水、潦水、甘澜水、月窟水等多种。古人之所以给水这么多名称,实际上是在中国传统思维的影响下,结合不同类型水的性能、功用而最终命名的。在古人看来,水的性质并非一成不变,它也会随着季节、地域、环境、人为加工等因素而有所改变。


 


急流水


湍上峻急之流水也。因其有速急而达下的特性,所以多用以煎煮通利二便及治疗足胫以下之风药。据说有人病小便不通,很多医生不能治,而张子和只把煎药的水换成急流水,用它来煎取前药,借急流水通下之功而取得奇效,一饮而溲。


顺流水


性顺而下流,与急流水下行之性类同,所以常用来煎取治下焦腰膝之证及通利二便的药物。


逆流水


流动过程中回旋倒流的水。古人认为其性逆而倒流,作用多偏于上而不下,所以多用来煎煮发吐痰饮的药物。



立春雨水


其性始得春升生发之气,能资始发育万物。多用来煎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的药物。


露水


露水,是附着于草木上的小水珠,秋天露水多时,可用盘收集。在古人看来,露水是极具养生价值的无上妙品,所以贤人雅士常采集露水以备用,或用以泡茶,或用以酿酒,或用以疗疾。《本草纲目》中介绍的露水较多,有百花上露、百草头上秋露、柏叶上露等多种,每种都随物性迁,具有不同的作用。如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而柏叶上露有明目作用。露水中的秋露水,是在秋天露水多时采集的,此时的露水禀秋之收敛肃杀之气,多用于煎取润肺杀祟的药物。




井泉水


井泉水并不是井水和泉水的合称,而单指井水。清晨时第一次打的水,称为井花水,其天一真精之气浮结于水面,所以用来煎取补阴的药物。还可以用来煎煮治疗痰火、调理气血的药物。《金匮要略》风引汤用井花水煎药,治疗大人风引,少儿惊癎瘛疭等症,取其助药清热之意。



甘澜水


甘澜水,也称为劳水、扬泛水、甘烂水。甘澜水的制备较麻烦,得用勺或瓢等物将盛器中的水扬起千万遍,等盛器中的水出现大量的小水珠时才成。古人认为水本来的性质是咸且重,扬过之后,水的性质就会有所变化,变得甘而轻,因此用这样的水煎药就有着特殊的效果。《医学正传》认为甘澜水可以用于煎煮治疗伤寒阴证的药物。《金匮要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之症,就是一个伤寒阴证——阳虚饮动。此方用甘澜水煎药,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之意


潦水


《本草纲目·水部》:“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为潦。”即大雨或久雨后路上的流水或低洼处所积的雨水。称其是煎调脾胃去湿热之药。《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之症,煎药用潦水,取其味薄而不助湿气利热气之意。


《医学正传》中的潦水,又名无根水,指山谷中无人迹去处,新土科凹中所存的水,因其性不动摇而有土气内存,所以多用于煎煮补益中气、调理脾胃的药物。


百沸汤


百沸汤又名热汤、太和汤、麻沸汤,指烧开的热水,以煮沸百次者为佳,故称。《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之症,用麻沸汤渍三黄,取其气薄而泄虚热之意。另外《伤寒论》中治疗热痞兼阳虚的附子泻心汤也用麻沸汤渍三黄,其用意与前者相类。


实际上,古人用于煎药的水决不限于上述这几种,还有很多未论及,如泉水、浆水、节气水等等。这些水可能都有特别的作用,但其详细机理尚未阐明。古人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给出了一些解释,有的带有机械套用整体观、取象比类来说理的痕迹,而且其文化的味道浓于医学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