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古梨园的保护(二)

 老魏的新视界 2020-09-08

浅谈古梨园的保护

题记:仅以此文献给家乡所有种植梨树的人

(二)独特的生长环境成就了古梨园


什川的地理位置(包括泥湾,河口)是一个盆地形状,黄河水蜿蜒流过,气候宜人,适宜温带植物生长。平常的气温比兰州、皋兰都要略高些,所以种植瓜果蔬菜,棉花花生、粮食作物都能提供足够的光照条件、温度和充足的水源。古老的梨树就是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生长了几百年。

什川古梨园的土质是黏性很强的略带红黄色的黏土(滋土)。小时候下雨去园子地或者上学,上车、下车的街道,新庄坑徨城渠沿,中庄队的街道,南庄街口子,教场里北段的街道都要比其他地方的街道滑腻,经常把鞋(那时候是布鞋)粘下来,没法走路。有几个上学的娃娃们没有滑倒摔过跟头?这些地方都是临近梨树园子,都是黏土属性。打墙,铸胡基(砌墙的土块)都是园子里的土,在园子地有些树沟里就有黄胶泥土,可以用来打煤块的那种土,其他地方是很难找到的。
这种黏土的保水性和保肥性都是极强的,肥料养分在这样的土壤里极易形成土壤胶体溶液,被绵延庞大树根吸收利用。就像东北人说起大兴安岭的土壤,随便抓一把都能捏出油来,肥沃的土壤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树木花草。家乡的这种特殊的土壤养育了古梨树的茁壮生长,以前人(生产队时也是这样)种植梨树,就是在种植粮食蔬菜的平地里,施上些农家肥料就可以了。树窝子里从没有埋过肥料,更别说埋施化肥了。宽大纵深的树沟在夏末秋初灌满水,梨树就可以高枕无忧的生长,直到秋天果实累累等待着人们收获采摘。
这种独特肥沃的土质条件,老祖先是最先掌握的,梨树园就种植在这里。这些梨树历经近半个世纪,茁壮成长,兢兢业业的为家乡人做着无私的奉献。如今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家乡的东山根、石岔沟、红崖沟、李家坪、大奔头坪、河滩地里,都栽上了梨树、苹果树、桃树等,这些树能否长到几百年?还在不断探索实践中。从小吃梨长大的家乡人一尝味道就能够说出是那个地方的梨。不过近些年农药的使用,有些梨味道也变了,有时候也会走码,但是外地的梨和什川的梨在味道水分等方面还是区别很大的。
这种黏土土质最怕怕踩踏,特别是下雨天,踩踏严重了就会板结。所以有俗语:干板湿跷(踩踏),不如在家里睡觉。以前下雨天种地人是不下地的。如今不文明的游客随便踩踏果园,乱拔菜苗等都给果农带来了损害。

什川古梨树生长的第二个有利条件是光照。梨树在充足太阳光的照射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的树叶、果皮里(提供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并且释放氧气。这就是光照越充足的果子越甜,阴面的,长在树邻子中间的夹冒子(树中间的小果子)不甜的原因。古梨树生长在小盆地的底部,光照充足,而且光照时间长,结出的果子就甜度高。

古梨树生长的第三个有利条件是通风换气要好。纵观什川整个古梨园,凡是在园子边上的梨树生长都好,结出来的果子皮薄肉嫩、细腻味甜水分大,咬一口甘甜的果汁喷上来。树王树后生长的环境,园子在街道边上,还比街道高出去一截,以前北面距街道有一个房子那么高。楼子街上的树,码头上的树,下车街头下面小滩子的树,大家园子的树……,这些临街,或者临河即在越开阔的地带,果蔬茂盛,果子甘甜。

梨树生长的第四个有利条件是水,浩瀚无垠的黄河水保证了古梨树的灌溉用水,水质好,梨就长的好,果品质量高,果汁充盈甘甜醇厚。水质污染,就会影响到梨树的生长,瞿家拐子上那些梨树都被街道上流下来的脏水浸泡死了。近些年年来黄河水也在遭到严重污染,前些年曾经发生过辣椒地里一浇水,辣椒苗全部死亡的事情。现在虽然表面上看,没有影响的果树,大概与果树根系发达,还可以吸收一些地下水,直接造成的污染小些吧。

榆中、皋兰等地的梨,苹果等为什么不能和什川的比味道,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生长的土质,其次还有光照强度,浇灌的水等条件了。

什川、泥湾、河口三地中,气温最高的应该是河口,小时候看夏天河口的小麦总是比什川的先黄两三天,露天种植的瓜也是先熟的。处在“尖尖”的河口更是一个山湾湾,气温略高应该是正常的。河口没有大片的古梨园,河口是砂质土壤吧。

保护古梨树,如何让古梨树焕发青春活力,更好的造福家乡百姓,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人写此拙文,意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关心家乡古梨树的种植、果子的储存,出售等实际问题,让果农得到真正的实惠。关心家乡的环境保护,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个光鲜靓丽的梨花会,几万的游客赚钱的是旅行社,而不是家乡人。
果农永远是弱势群体,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为了古老梨园的未来,该说话的时候还是要说话。争取自己的权益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