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CH血肿周围脑水肿增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海阔天空sjwk 2017-05-13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Ref: Wu TY, et al. Stroke. Stroke. 2017 Apr;48(4):873-879.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4416. Epub 2017 Mar 8.


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进展复杂,发生机制不明。目前普遍认为,在ICH急性期,静脉压与脑内血肿收缩产生的潜在能量通过离子通道相互反应,从而导致亚急性期继发性炎症介导的血脑屏障破坏,产生血管源性脑水肿。脑内血肿周围脑水肿进一步加重脑损伤。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医院神经病学系的Teddy Y. Wu等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ICH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发展过程、脑水肿增大的相关因素,评估脑水肿与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文章发表于2017年3月《Stroke》在线。

 

该研究收集1013例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组标准纳入861例。通过建立时长3周的脑水肿增大轨迹模型(图1),利用半自动平面法估算ICH血肿周围脑水肿的体积,进而测量脑水肿增大宽度(EED)与ICH发病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此外,根据预期72小时内的EED,确定与脑水肿快速增大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利用调整ICH结局预测因素后的逻辑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估EED与ICH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


图1. 脑水肿扩大轨迹模型。

 

结果显示,EED增大速率(cm/d)与发病后时间(days)存在明显的负相关:EED扩大速率=0.162×days exp(?0.927),R2=0.82(图2)。与高于预期EED的显著相关基线因素分别是,年龄(71比68岁;P=0.00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4比8;P<><><0.001)和高血糖(7.6比6.9mmol ;p=""><><><0.001)。在逻辑回归模型中,高于预期的eed与发病后6个月死亡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or=1.60;95% ci,1.04–2.46;p="">


图2. 脑水肿扩大速率-时间关系图。


表1. ICH后6个月死亡率相关因素的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

 

最后作者指出,ICH血肿周围脑水肿增大较易监测,是ICH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结论为改善ICH疗效提供重要的治疗方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蔡瀚培编译,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郑锋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