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消费业态主要是实体店铺,买卖双方运用现金面对面进行商品流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由传统“提袋式消费”商业模式转向“体验式消费”模式,由满足人类基本生存的物质需求转向满足人类精神层面需求的新消费模式。在“互联网+”的带动作用下,以网上零售、O2O营销、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旅游、城市商业综合体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在蓬勃发展。
一、湖北省新商业业态的发展特征 (一)网上零售高速增长。 网上零售作为新兴的商业零售模式,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不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今年前三季度,湖北省网上零售平台交易额按卖家所在地分达到780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交易额571.1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出16.9个百分点。而按买家所在地分,网上平台零售额达到1243.6亿元,同比增长39.4%,展现了湖北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今年以来,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均保持60%左右的增长速度,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二)O2O消费模式持续升温。 O2O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相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消费市场从过去单一的实体店柜台销售转为“线上+线下”融合的多渠道销售,衍生出了网上订餐、网上医疗、网上约车、网上旅游等各种O2O消费模式,并逐渐覆盖到生活消费的各个领域。O2O模式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全面、及时的商家团购、折扣、免费信息,能够快捷筛选并体验商品或服务,形成了一种交互式消费化购物体验。
(三)文、体、娱及旅游消费热度不减。 湖北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丰富,消费者对文化、体育、娱乐以及旅游方面的消费始终保持热度不减。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文化办公用品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3.4%和7.2%,其中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较上年增加了9.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文化娱乐类消费中,电影票房收入屡创新高。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电影总票房已达17.43亿元,位居全国第7,中部第1。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20.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4.6%。
(四)城市商业综合体不断涌现。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集聚,以购物中心为主导、融合零售、餐饮、服务等多种业态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也在不断涌现。商业综合体以其一站式消费、多功能的服务以及良好的购物环境不断吸引着消费者,成为新兴业态的增长亮点。据统计,2015年湖北共有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61家,全部可出租(使用)面积达到404.45万平方米,全年总客流量达2.44亿人次,共计实现销售额(营业额)158.81亿元,较上年增长45.8%,较传统百货增速快38.2个百分点,发展非常迅猛。
(五)快递物流业蓬勃发展。 快递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近年来快递业60%左右的运单来自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发展也带动快递物流业蓬勃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快递企业完成快递业务量5.28亿件,增长5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实现快递业务收入60.23亿元,增长51.0%。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全行业比重达54.8%,比上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
二、新型商业业态的发展对湖北消费市场的影响 (一)消费热点不断转换,消费升级步伐加快。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支出中代表“衣、食、住”的传统消费占比均不断下滑,而代表个性化特色化的新兴消费占比则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舍得在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医疗保健、信息、教育等享受型、发展型消费上花钱,消费热点不断转换,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全省城镇居民用于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三项的人均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8%,比2014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消费方式多元发展,消费市场不断拓展。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渗透,从网上购物到网上订餐、网上约车、预订旅游、网上挂号等,限上消费、限下体验,让居民消费实现限上限下无缝对接,“互联网+传统行业”让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另外,国外优质商品也吸引消费者把购物市场由国内向国外进一步拓展,“互联网+外贸”推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武汉东湖综保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已于2015年底正式运行,今年8月,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获批,湖北跨境电商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也会让湖北人享受到更加快捷便利的全球购。
(三)服务环境不断优化,消费品质不断提升。 “互联网+”所催生的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消费已经渐成主流,特别是在限上限下竞争激烈的客源争夺战中,不仅电商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不断在售后服务上提升质量,传统的限下零售商也在逐渐从消费环境和服务质量上进行优化,不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为消费者营造更加优良的购物环境和更加贴心的服务。政府部门也强化了市场监管,大力整治了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为湖北消费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传统零售持续低迷,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新型商业业态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产生了巨大冲击,挤占了实体店的市场份额,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等传统零售业态持续低迷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超市、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限上零售额增速分别为2.3%、7.1%、6.1%和9.9%,比去年分别降低10.6、2.7、3.5和3.7个百分点,增长乏力。在新型商业业态崛起和运营成本高居不下的双重挤压下,传统零售业只有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才能突破重围,获得新生。比如2013年,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提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新模式,推行线下连锁店和线上苏宁易购融合模式,引领零售业转型升级。武商集团也实行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开通了线上交易平台“武商网”,成为湖北省重点网上交易平台之一。还有部分传统的百货店增加餐饮、休闲、娱乐、养生等多种业态,逐步向商业综合体转型。
三、新型商业业态发展对策建议 (一)落实促进新业态发展的各项政策。 国家及湖北相继出台了许多促进“三新”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加强了对消费政策的顶层设计,必须要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快下放和取消更多行政审批权限,并完善信贷政策、行业准入标准,为新业态的发展创造更好的配套条件。
(二)构建新业态发展的良好环境。 有关部门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构建公平公正、诚信友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一方面,加快建设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电商企业、旅游公司、物流企业的监管,净化行业环境。另一方面,加强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使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完善。还要加强工商、质监、旅游等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大对损害消费者利益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新业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新业态发展与传统业态转型并行。 努力培育和壮大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并积极引导传统零售企业改革创新,将本地产品和服务推广至线上,实现“互联网+”模式全覆盖,不断培育出消费新热点,助推消费新增长。同时,对传统零售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对不同区域内的零售业态进行科学布局,用业态多元化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对传统大型百货店,增加其服务功能,向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另外商业综合体的发展也要将区域历史人文特征、城市空间特征与项目环境特征整体关联,使其更好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
(四)加快农村电商与物流的发展。 一是要以农村电商撬动农村消费市场,重点扶持农村电商的发展,依托乡镇的产业特点,大力扶持发展农村电商企业。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水、电、道路、电信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带动农村基础性消费市场的增长。三是要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优化农民购物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