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航业底层的呐喊——机务经典老帖子,看一回、泪一回!!!

 日月同辉明 2017-05-13

据中国民航招聘职位统计数据,飞机维修(机务)岗位的招聘量、应聘量均占据首位,吃香程度超过飞行员、空乘。但是国内飞机维修人员对工资待遇却远远不如飞行员、空乘。

 5年新增飞机1900

例如20141-5月份的汇总调查,中国民航招聘职位数据,得出如下结论:机务维修岗位占比24%,居首位;其次是飞行员岗位,占比20%;第三是市场营销、品牌宣传岗位,占比13%;其他岗位占比10%;空中服务岗位占比9%,处于第五位。

飞机降落迎接飞机的第一人

同期,机务维修岗位的求职者占求职总量的40%,居第一位,而空中服务岗位的求职者占14%,居第二位,飞行岗位求职者占8%,居第三位。据进一步分析,机务维修岗位的竞争指数为22.5,空中服务岗位的竞争指数为21.1,机场运营岗位的竞争指数为19.8。据上海物流领域人才服务机构对全市航运航空企业用工需求的调研,随着上海航空产业发展,各航空公司未来3年招聘需求量明显放大,按照工作岗位用工需求量排位,3年内从大到小依次是:航空维修人员(3204)、飞行员(904)、飞行派遣员(802)、交通管制(400)、中层管理人才(156)、战略发展研究人才(114)、航空器适航审定人员(40)。按照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的预测,中国民航十二五期间机队规模将由十一五2600多架上升为4500架以上。5年新增飞机1900架,对飞机维修人员的需求可想而知。

最近看到一个老帖子,翻出来给大家看看。

建设和谐民航,首要的是安全,面对日益扩大的机队规模,面对不断增长的航班量,我们民航人如何更好的保证安全?基地零号的文章给我们从机务的角度分析了安全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值得业内同行认真研究,更好的保证民航安全!

《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1、机务的现状。

目前,国家引进新飞机的速度平均大致为每年120架左右,大量新飞机的引进,从客观上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降低的票价,维护了航班的正点,但从主观上讲,民航业内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新飞机引进地快,可飞行、机务、机场建设、旅客素质、媒体关注等各方面却都跟不上脚步。仅以我们机务而言,新飞机不断到来,工作量不断加大,需要大量的机务人才,可后续梯队建设根本跟不上,一方面是现有机务人员因为待遇、地位等种种原因相继离开这个岗位,另一方面是许多新人看到了老前辈们所处的环境与遭遇,早早地另辟他径或做好了转行的准备。航空公司的机队越来越年轻,可机务队伍的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前者是好事,而后者却足以让人堪忧;

2、机务的待遇。

长期以来,机务的待遇或许是机务们最头疼与担心的问题了。我们那里曾经有这样的戏言,机务的待遇体现在制服上,早先是:机长四道杠,副驾三道杠,机务两道杠,乘务一道杠,商务是斜杠,现如今却是:机长四道杠,副驾三道杠,空保两道杠,乘务两道杠,机务没有杠。这指的是制服上的肩章或袖杠,话没有丝毫讽刺民航其他同行的意思,却也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按理说,机务的工作就是保证飞机完好可用、保证飞行安全、保证航班正常,可现今的状况是,机务的收入被赋予了太多经营性和改革性的色彩,机务的奖金改称绩效工资,机务的执照工资和技能工资体现不出来,就连机务地勤灶,可能许多地方也是几年十几年没有挪动一分钱了,试问,机务的工作动力从何而来?

3、机务的地位

还是上面说笑的那个比喻,就很能看出些机务的现实冷遇与心理无奈来。其实机务待遇低只是很片面的一个方面,而大多数机务所心灰意冷的,却是机务地位的日渐冷落。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话,来形容一个被人讥笑歧视的乞丐:“很多时候,人需要的是一口气,而不是一口饭。”那么我们机务,今天是否也可以发出这样的感慨呢?然而,现今的社会告诉我们,待遇和地位几乎是等价的,密不可分的,没钱谈什么地位?没地位,又怎么会有钱?所以广大的机务兄弟,有时所需学会的不仅仅是反抗,还有忍耐、还有无奈、还有等待、还有很多。

4、机务的培训。

随着新飞机引进速度地不断加快,机务的培训更是显现出了它的滞后。机务工作,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英语,更多的是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良好机务维护作风的养成培养。机务工作所需要的培训太多:执照、机型、放行、检验、英语、技能、计算机等等,许多机务,上班多年都没有得到过一、两次的正规培训。低培训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维护工作中的低效率与低质量。很多三班倒的机务,前一天刚通宵完成工作,第二天不能回家,还要坐在教室学习新执照或新机型,第三天本休息,却不得不再坐车去机场上课。别告诉我们机务应该脱产学习,就那么几个人上班,平时就已经绷紧了弦超负荷运转了,你脱产了,飞机还飞不飞?

5、机务的环境。

机务工作环境的恶劣也是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后滞的管理,原始的劳作工具设备,劳保用品的匮乏,机务自身的忽视与麻痹,使本已受伤的心灵承担了更多身体受伤的潜在威胁与担忧。机务的工作手套,工作这么多年了,什么时候够用过?别说我浪费,我把换完轮子的手套都要洗了再重复使用。北方机务的冬季皮衣,破破烂烂,许多皮衣的拉链坏了,衣襟用带子绑着,用别针扣着。长期的风吹雨淋加上油液的侵蚀,几乎所有的皮衣都早已失去了它本身的颜色,工作的原因使它们伤痕累累,在风中一片片的飘摆。机务所长期接触的液压油、滑油、航空煤油、各种化学试剂,又有多少保护的措施?规定加发动机滑油时不许带线手套,可谁又来给我们发一双绒布手套呢?无奈也只能光着手加。如果说机务的待遇和地位低下是有形存在的话,那么机务身体上在工作中所受到的伤害则是无形的。无形相对于有形,更另人心寒与堪忧;

6、机务的发展

机务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有特殊的工作制度与工作环境。同时,机务还是一个外界所陌生的专业,甚至对于许多其他的民航人士。我们不仅要自己知道自己,更要宣传自己,让别人知道我们。因为只有他们知道了我们所处的现状,才可能了解我们、理解我们,从而为关心我们创造一个可能。机务的发展,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同时离不开经验与作风而空谈。如何新老搭配?如何传帮带?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阶段性培训?如何为机务培养梯次队伍建设?我们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飞行、乘务人员有严格的超时工作限制,现在出台的机务规章里也有了,可两者在执行落实上,有着天壤的差别。在笔者看来,机务限制超时工作的规章出台在新飞机大量引进,机务后续力量严重匮乏的今天,四个字以敝之:生不逢时。在执行过程中含有水分,是难免的,更是无奈的。因此,机务的发展,似乎不仅仅是简单的机务自身的原因,还有观念的转变、还有规章的更新、还有太多太多。

篇文章再度引发了业界热议。有的现身说法描述机务的“地位”:

【大贫幕】

@宫廷土豆熟了没:地位。。。我觉得不被歧视我就很欣慰了,前两天,广州暴雨,在远机位冒着大雨准备好东西、检查完机坪,赶快跑向附近的公司VIP车,敲了半天司机才开门,一副不耐烦的嘴脸说“你上这干嘛!你去那边的车呗。。*#&¥%”车上的两个地服直直地看着我,湿了半截的我是上也不是,不上也不是。

有的则无奈自嘲:

【大贫幕】@斯文的威猛:我们叫机务 不是叫飞机维修工程师有的则为机务呼吁:

【大贫幕】@周导时代:呼吁:为切实保障民航安全,机务应该受到尊重,待遇应该提高,工作量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翼尖小翅:机务不易。当飞飞们向媒体抱怨着自己辛苦工作但同工不同酬的时候,有几人能为机务呼吁一声?

@大大奕涵谢谢你_Carol:国内的机务可没有机师那么光鲜,即使他们长期被日晒雨淋,承担高压、高危至关重要的工作!他们是真正是默默无闻的伟大工作者!希望国内能向国外看齐,真正的体恤、关爱、尊重机务!

@成田空港进近NH0948:没有机务兄弟们的付出也就没有飞飞们放心飞向蓝天的安心~一线机务兄弟们的幸苦却无人诉苦不被知晓~能做的也只有每次飞机推出时向他们挥挥手以表谢意~

机务如此苦逼,以至于有人庆幸自己没有入错行:“没做机务是这辈子最最最正确的选择!”(@洛丹伦的鬼)还有人犹豫:“那我还要不要投身这行啊?”

纵使如此,依然有很多很多的机务人感到无怨无悔:

【大贫幕】@奥凯机务李欣明:我们没有飞行人员那么多的追宠者 没有乘务人员那么光鲜艳丽的外表 只有抹不去的油污和无数个通宵陪伴 但是我们无怨无悔 因为我们热爱这份工作

@两袖徐风:我是机务!我自豪!我骄傲!有我们不懈的努力,才有机组和乘客的安全!飞机能飞不光是机长说了算,我们也有放行权!

@广州老蒋:机务在航空公司的综合待遇确实比不上其他很多岗位,机务岗位三班倒、环境差、安全压力大、航班正点压力大。作为一名老机务,是有很多感慨,不过我们选择了这一行,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职业病:老觉得这飞机是自己的小孩,无论自身状况如何,面对飞机就是不由自主的百般呵护!

转自:民航机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