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主导产业对应资本支出周期 更迭或在周期中段加速

 漫游的鲸鱼1992 2017-05-14

主导产业的意义


在工业化的历史中,完整的资本周期都会呈现新的主导产业取代旧的主导产业,这个过程的呈现一般是一个阶段而不是一个时点,这个变化在资本周期后期有可能变得更加明显,从中国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增长中枢下移到现在增长要素和环境的改变,明显可以感受到主导产业的更迭趋势越来越强,新兴产业膨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产业的回落,如果从工业化后期技术扩散的角度理解,这种膨胀是一个必然现象,所以主导产业的研究也是对工业化变革方向的研究,另外一个原因是进入后资本周期阶段可能面临叠加内外周期下行的风险因素,而基于主导产业的配置逻辑或许是中周期切换过程中的理想配置策略。


一,主导产业对应资本支出周期 更迭或在周期中段加速


1.1 从主导产业到支柱产业


在研究从主导产业到支柱产业的过程之前需要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不同的概念,或者说是产业在不同时间的动态表现。主导产业(Leading Industry)的概念最早是由罗斯托提出的主导部门概念延伸而来,其关于主导部门有两点解释。第一,这个部门在这段时间里,不但增长势头很大,而且还达到了十分显著的规模。第二,这段时间也是该部门旁侧效应渗透到整个经济中的时候。


罗斯托在论述时指出主导产业是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具有较高增长率并且能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增长的行业,这些产业在较长的历史阶段中快过其他产业的增长潜力和增长速度,正在或者已经在一个经济体的结构中占据优势比重,同时还能够将活跃的增长势头、具有潜力的创新和制度创新广泛漫化扩散到经济体系中的其他部门。

关于主导产业的定义更多应该包括行业的高增长速度,新技术的吸收应用以及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其中的关键就是“导向作用”,和支柱产业不一样,支柱产业的定义主要是从该产业在构成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来衡量,一般支柱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于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以及在附加值、税收、利润、就业等方面对社会具有重要贡献的产业。

按照这个定义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应该是两个不同但又有密切关系的概念,主导产业更强调产业的增长率以及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支柱产业更侧重某个产业的结构比重和产业关联效果,而从发展阶段看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存在发展中的代替关系,主导产业发展到某个阶段充分发挥了导向作用之后可能就会成为下一阶段的支柱产业,原有支柱产业会被代替,逐渐成为衰退产业,所以现在的主导产业也就是未来的、潜在的支柱产业。但是实际上很难用定量的方式严格区分,从定性的角度可以根据两者的作用划分,主导产业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前瞻性引导,而支柱产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

从当前的主导产业角度出发,首先地产和传统制造业的增速已经开始下降,其次新技术的渗透也不符合主导产业的定位,需要在传统制造业中添加更多的技术升级元素才有可能再次形成新兴主导产业,因此技术升级作为有效解决产能问题的合理手段之一未来最有可能推动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传统主导产业可能仅仅依靠庞大的经济体量作为支柱产业继续存在。


图: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


1.2 主导产业更迭对应资本支出周期产业更迭在周期中段可能加速


按照罗斯托工业化理论中国在1978-2000间是以轻工业发展为主导的工业化起飞准备和原始积累时期,从2000年左右进入了起飞阶段,在经历了2008-2009金融危机调整之后,中国工业化起飞阶段已基本结束,进入到了走向成熟的阶段。根据以往工业化的进程,这一个阶段基本都对应了一轮资本支出周期(朱格拉周期),而每轮中周期一般都会出现1-2个新兴主导产业的更迭,这个过程大概8-10年时间。中国本轮中周期始于2009年前后,2013年之前主导产业格局为新兴产业出现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影响,2013年之后新旧主导产业的实质性更迭开始逐渐加速,传统主导产业可能继续长期存在,新兴主导产业将以共存形式快速崛起并膨胀,在可能的条件下未来会衍生出新的支柱产业以改善现有的以地产和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为主要支柱产业的相对单一结构。

2009-2013期间是中国本轮中周期的初始阶段,产业模式为以制造业和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主导经济,而同时通信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飞速提升,随着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的变化传统制造业与房地产对经济拉动的边际效应递减明显,行业自身增速下滑也十分明细,其对应的制造业产能问题和债务风险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没有被有效控制,变成了现在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障碍,主导产业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出现了下降,但是传统主导产业目前依然是经济结构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渗透效应下滑并不代表行业经济体量的下滑,行业经济总量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传统产业增速下滑的同时作为主导产业的地位和影响也会下降,而同时现有的主导产业结构中附着了太多抑制增长的制约因素,不论是推倒重来还是融合升级都需要新的力量驱使,所以我们的直观感受是新兴产业的土壤已经具备,不论颠覆还是融合都有十分强烈的客观诉求。而在中周期形成相对清晰的主导力量往往在周期的初始阶段之后就会开始凸显,逻辑上来说中周期的中后段应该是新旧主导产业更迭进入实质阶段的时点,而这种更迭模式在当年日本也出现过。


在之前的工业化中周期主导产业报告中我们对比过日韩在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后的主导产业变化情况,提出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资本投资是工业化周期的实质性的推动力量,在资本投资周期的推动下,日本和韩国的每一个工业化阶段都对应着一个资本投资周期,而且都出现了新的主导产业更迭,比如当时日本的主导产业更迭就是从传统的重化工业如钢铁,造船等逐步向技术密集型的电子,通信等行业转移。


图:日本工业化进程的阶段基本对应一个中周期(8-10年)



日本工业化成熟阶段对应了1965-1975年间的资本支出周期,产业的更迭基本贯穿了整个周期,但是在1965年之后产业更迭开始加速,高端制造,通信电子和金融服务等都明显超过了前期的增长。60年代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美国经济也经历黄金发展期,而且美国作为货币中心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者之一,进口需求大幅提升,这样在投资积累、出口导向、外围繁荣和政策引导的多重利好的情景下,日本工业化顺利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日本主导产业从钢铁、化工、石化、机械等向汽车、高端制造、电子电气、家电、精密仪器等发展,在工业化起飞阶段的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高端制造、电子电气、家电、精密仪器等在长波繁荣的周期力量下将产能发挥到极致,也将日本经济推向了繁荣的巅峰,同时在1966年之后实现了历史空前的“伊奘诺景气”,增长区间长达57个月。


1965年之后日本开始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在工业化起飞阶段比较强势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如农业资源重化工等开始从高位出现回落,农林牧渔、采矿、电力燃气等在工业化成熟阶段逐渐萎缩,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金融保险和服务业在成熟阶段规模开始提升,行业的趋势变化比较符合工业化成熟的特征。

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和服务业都在成熟阶段的初始时期表现平淡甚至下滑,但是从中期开始到后期都出现了明显提升,而在工业化成熟阶段初期出现回落的行业如农业、采掘和房地产等都是当时日本在工业化起飞时期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后期上升的行业如制造业金融等在资本周期之后进入工业化成熟后期也都形成了新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所以主导产业的更迭在成熟阶段的中后期才出现了实质性的加速,随后更迭会一直保持到中周期结束。

1965-1969:传统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共同繁荣

1965-1969年是日本工业化起飞阶段的繁荣高潮,在1966年之后实现了历史空前的“伊奘诺景气”,增长区间长达57个月。在这个阶段中日本工业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经济增长水平高速增长。在行业产出方面,当时的主导产业重化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五年间,日本机械、金属、石化、钢铁、化学工业以及有色等行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产出指数扩张超过了80%。但是,同期的煤炭、纺织、食品烟草、造纸等前主导产业的扩张规模十分有限,甚至煤炭等出现负增长,而新兴产业电动电子机械、精密仪器、运输机械、煤炭制品等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却十分良好。

1969-1972:新兴产业弹性凸显

1969年之后,日本进入了一个经济结构转型的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和工业产出的增长速都有所放缓,在这三年期间,日本制造业产出增长了25.6%,年均增长约8.5%,而1965-1969年日本制造业产出增长了82.3%,年均增长16.5%

在转型阶段,日本行业产出出现了几个特点:

一是原来的主导产业进一步萎缩,煤炭在三年内萎缩了44%,当然这个与日本的资源禀赋相关,不过原来主导产业中的纺织、造纸、食品烟草等行业的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年均约3-5%左右的增长率。

二是当时的主导产业增长明显放缓,其中钢铁、有色等重化工业增长速度难以重启高速之态,机械、化工等行业也有所下降。

三是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显示更大的弹性,增长情况相对甚至绝对向好。其中,运输机械、煤化工等、电动电子机械等新兴行业增长速度领先。

1972年之后:新旧主导产业的更迭加快

经历过经济转型之后,日本出现了不少的新兴产业,比如电动电子机械、精密仪器、汽车、煤化工等行业。当时,不同的新兴产业的状况却是不一样的。比如煤炭化工行业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至1980年,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日本是资源缺乏型经济体,煤炭化工的原材料仍然需要进口,瓶颈非常明显;二是日本企业对高油价逐步适应,特别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已经逐步适应,利润弹性也逐步显现。

而同为新兴产业的精密仪器、电子电动机械在经济转型之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不到10年的时间之内,精密仪器、电子电动机械的产出增长了300%以上,逐步成为日本新的主导产业。还需要重点关注的行业是:一是机械,在转型时日本机械行业受到明显的冲击,但是随后又快速增长,这可能反映了旧主导产业在转型过程中逐步升级了。二是公用事业,一直以来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这可能与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及消费的逐步兴起是相关的。三是医药行业,相对于化工行业整体的增长速度是明显的。

按照日本的产业更迭模式中国2013年之后新兴产业的弹性将会提升,产业更迭的速度会加快,在宏观面中枢下移同时,现有的周期制造业和房地产的增速会进一步下降,但这些行业仍然是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因为暂时没有行业可以提供如此大的就业和财政收入,只会随着趋势增速放缓,所以结构的转变将会是现有主导产业逐渐成为支柱产业,而崛起的新兴产业逐渐成长为新的主导产业,这就是工业化中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动态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