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玉涛谈宝宝辅食??集中整理了,希望对各位宝妈有帮助??

 徐悦9022 2017-05-14

崔玉涛谈宝宝辅食??集中整理了,希望对各位宝妈有帮助??

何时开始添加辅食,怎么知道宝宝是否符合添加辅食的条件,抓准时机给他添加辅食呢?

1、对大人吃饭感兴趣;

2、喂奶形成规律,喂奶间隔大约4小时;母乳喂养每天8-10次,人工喂养每天超过1000毫升仍然会哭闹着说饿肚子;

3、频繁出现咬奶头或奶嘴现象;流口水多了;

4、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低体重儿达到6公斤,给足奶量体重仍不长。

5、少许帮助可以坐起来。

婴儿满4至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其主要含义是满4至6个月为辅食尝试阶段,此间孩子出现或怀疑任何辅食不耐受问题都应立即暂停。比如:呕吐、腹泻、出疹子、拒食等。一般3至7天后再添加,再遇到同样问题应考虑对此食物不耐受,需停止至少三个月,比如鸡蛋等,以免造成严重损伤,如过敏。

希望婴儿顺利接受辅食要注意几点:①一定要在满四至六个月开始添加;②只许给婴儿喂自己的辅食,不能尝大人食物,哪怕是菜汤也不行;③在大人进餐中或餐后喂辅食,因大人进餐过程可增加婴儿食欲;④先吃辅食,再喂奶,使孩子一次吃饱;⑤辅食喂养中大人嚼食物,教婴儿学咀嚼。

添加辅食一定要与婴幼儿接受度相吻合。婴幼儿是否已对大人吃饭产生关注,比如:大人吃饭时孩子开始眼神固定,并出现吞咽、流口水等。达到这样发育状况,可开始加泥糊食品,继续观察吞咽、消化和吸收情况,及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辅食由少到多,由简到杂的过程,依婴儿接受而变化。

[含铁米粉应为首选辅食]

1.为何要推荐婴儿营养米粉做为首选辅食?婴儿营养米粉的营养配比相对均衡,非常容易调制成均匀糊状,调制量任意选择,随时选用,而且味道淡接近母乳或配方粉。待婴儿顺利接受米粉后,再逐渐将菜泥、蛋黄泥、肉泥混入米粉内,进行混合食物喂养,避免出现"挑食"。

2.最早的辅食种类应该是婴儿营养米粉;辅食的数量要循序渐进地增多;辅食喂养次数为每天两次;辅食喂养时间为两次喂奶前,而不是两次喂奶之间,最好还要在大人吃饭后或吃饭同时进行;辅食添加后观察婴儿是否出现消化问题、过敏问题等进行效果评估。

3.待婴儿能够接受营养米粉后,可将菜泥混入米粉。根据婴儿接收情况,逐渐增加辅食种类和数量。孩子的接受度是增加辅食和种类的基础,不是家长的意愿。每顿辅食都应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素。婴儿米粉可以满足上述要求,仅仅蛋黄、菜泥是不可以的。

4.即使孩子特别喜欢吃辅食,家长仍然不要忘记一岁半之前,“奶”是主食。一岁之内的婴儿在充足母乳或至少800毫升配方奶的基础上,添加辅食;一岁半之前也要接受至少600毫升奶。

5.很多家长纠结喂奶期间的婴儿是否应该额外添加水。不论母乳喂养,还是配方粉喂养都是液体喂养,从理论上将不需额外加水。但孩子的日常活动不同,可能会造成水分丢失过多,比如大汗后。所以建议尿色发黄时,可适当添加额外水。注意:服用维生素的孩子可能尿色发黄,不属添加水的范畴。

[吃辅食的量以及方法]

1.当辅食还不能作为一顿饭时,要先给孩子喂辅食,紧跟着喝奶。这样可以使孩子一次吃饱。因此不会养成少量多餐的习惯。少量多餐不仅可以影响孩子进食的兴趣,还会影响消化的效果。换一种方式说,添加辅食后,孩子的进食时间和次数都不应该有明显改变。所不同的是两次喂奶前有辅食的先期食入。

2.之所以建议辅食要在喂奶前食用,是因为持续保持孩子的饥饱感觉。两次喂奶间给孩子添加辅食,此时孩子还未饥饿,对辅食兴趣不大;进食后也未必吃饱;下次吃奶时又还未饥饿,造成对奶的兴趣降低。周而复始,孩子失去了“饥”和“饱”的感觉。进食兴趣降低,胃肠功能下降。

3.对于婴儿营养米粉,还是建议用水冲调。由于营养米粉来自西方,所以很多冲调建议是依据西方人的生活习惯而言。西餐多含奶油,所以他们建议可用奶粉冲调米粉。对于中餐的喂养习惯,还是建议用水冲调米粉,然后逐渐添加菜泥、肉泥、蛋黄等。逐渐向正常的中餐靠近。

4.我通常建议8个月后再给婴儿加蛋黄,一岁后添蛋清。我推荐第一辅食是婴儿配方米粉,因其中强化婴儿所需营养素,包括铁、钙等。对配方米粉适应后,可逐渐添加菜泥(绿色叶状菜、根茎状菜)、肉泥、蛋黄等。蛋黄与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交替添加即可。没必要每天必须添加一个蛋黄。#崔玉涛谈喂养#

5.由于母乳和配方粉都是液体食物,水份占80-90%,因此正常喂养下,无需添加水。配方粉喂养为定量喂养,在孩子出汗等增加时,会有缺水可能;而母乳喂养为非定量喂养,出汗多等情况,可以通过多吃几口奶解决补水问题。添加辅食后,应该增加水入量,可以根据婴儿排尿的颜色,适当补充水份

6.仅蛋黄或鸡蛋羹作为一次辅食,并不科学。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几乎不含碳水化合物,但婴幼儿最易从碳水化合物获得能量。一次饮食中仅是鸡蛋,人体会将部分蛋白质转换成能量,既浪费了蛋白质该发挥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又增加了体内代谢负担。若鸡蛋与米粉、粥等同服,会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

7.孩子每次到底应该喝多少奶或吃多少辅食?只有孩子自己才能知道。如果每次都能将为其准备的奶喝完或辅食吃完,同时没有呕吐、腹泻等不适表现,家长就可以逐渐给孩子增加奶量或辅食量。孩子对食物的接受状况非常重要。家长千万不要以其他孩子的进食状况作为自己孩子进食的标准。

8.观察婴儿是否能接受某种辅食需要至少三天。所以给婴儿添加辅食要一种一种添加。这样即可获得婴儿可接受的食谱。如果几种新食物同时添加,一旦孩子出现不耐受现象,家长很难一下子发现原因。

9.如果添加辅食期间孩子出现呕吐、腹泻或便秘、可疑过敏现象,家长应先停止给婴儿喂养辅食,观察症状是否可以缓解,同时向医生、有经验父母请教,寻找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10.不要给1岁以内婴儿的辅食主动添加盐或糖。虽然,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米粉不是咸味,但不意味着没有钠和氯离子,只不过不是食盐(氯化钠)而已。过早给孩子加食盐,致使钠摄入过多,增加今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早期加糖增加出现龋齿的风险。

11.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是能量物质。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少吃米粉,也不能少吃蔬菜和钙水。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进食非常多,而且胃口也好,为何不长体重?仔细询问得知,每次一碗饭内,米粉只有1-2小勺,蔬菜占至少一半,另外还有鸡蛋或肉。结果进食中产生能量的成分不足,所以出现生长缓慢。

12.一岁之内的孩子还没出磨牙,对食物形状要求较高。豆腐、果冻等看似非常软的食物,但韧性较大。若孩子吞咽不好,这些食物很可能如同胶布一样粘附于喉部,造成窒息。临床中我们遇到过因喂食豆腐、果冻造成窒息的例子。再有,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豆腐的营养没有特别之处,不一定非要食用。

13.一岁以后的婴幼儿可以开始尝试几乎所有没有过敏的食物了,但要注意两点:①添加新食物要循序渐进。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观察至少3天确定有无腹泻、便秘、过敏等不耐受现象。②食物性状与接受度密切相关。对于没有过敏的婴幼儿来说,没有不能接受的食物,只有不能接受的性状。

[辅食菜泥的做法]

1.做菜泥之前,将整根的菜叶放入滚开的水中数秒钟,待绿色菜叶变成深绿色,且稍变软,即可取出做出菜泥。如果将菜先剁成菜泥再放入滚开水中焯,菜中的很多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就会流失于水中,降低了蔬菜的营养价值。做菜粥时,应将菜泥制备好,待粥要熟的时再放入粥。

2.为何要将菜泥与米粉等混合后再喂婴儿?由于米粉、米粥的味道,与菜泥的味道差异较大。如果分别喂养婴儿,就如同给孩子出选择题一样,刺激孩子做出选择。有些婴儿就会选择菜泥,而不喜欢米粉,或相反。这样容易造成挑食。以后,再加肉泥、蛋黄等一样,都要与米粉等混合后喂养婴儿。

3.如何在家制作菜泥?如果选择根茎状蔬菜,可将土豆、南瓜、红薯、胡萝卜蒸熟后,去皮,再制成泥糊状。泥糊状菜泥加入米粉、米粥内喂养婴儿。注意:在蒸胡萝卜前,应将胡萝卜切成大块,并用少许油热烹一下,再蒸熟。过油的胡萝卜泥中的胡萝卜素利于婴儿吸收。

4.如何在家自制菜泥?如果是青菜,可将青菜叶直接置于滚开水内数秒钟,待变软并呈深绿色后取出,剁成菜泥加入米粉、米粥等中即可喂养婴儿。青菜叶直接放入滚开水中,可通过沸水滤掉附着于菜叶上的化肥、农药等残留物;还可将菜加热利于婴儿消化吸收。注意必须将菜叶整根放入沸水内。

[崔医生不建议给婴儿吃菜水和果汁]

1.煮的菜水和果水的营养远远低于果汁、果泥和蔬菜泥。但是,我不建议家长给孩子喝果汁。不论煮的果水或菜水,以及果汁都有味道。孩子一旦接受了这样的味道,往往就不喜欢或拒绝喝白水。喝白水的习惯可有助于清洁口腔,预防今后龋齿发生,还不容易出现厌奶等现象。果泥和菜泥应是最佳选择。

2.不建议给孩子喝菜水和果汁,并不意味不能给孩子喂菜泥和果泥。当婴儿能接受营养米粉后就可把菜泥与米粉混合给孩子喂养。果泥可在进食间加餐喂养。初期选择味道稍淡的水果,以免刺激味觉过度,出现对奶和米粉的兴趣下降或不接受。

3.家长为何给孩子喝煮的水果水或菜水?如果出于中医角度上的调理或治疗,我没有发言权;如果出于营养角度,这种方式不科学。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这是大家熟知的常识。煮沸过程中,大量维生素会受到破坏,大大减低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果汁和果泥或蔬菜泥的营养价值却非常高。

4.有些家长过早给喝胡萝卜煮的水。除母乳和婴儿配方粉以外的任何液体和固体食物或成分都属辅食。开始添加辅食时间应是生后满4-6个月。再有,煮的胡萝卜水中水溶性维生素(B和C)几乎都被破坏,即使胡萝卜素在没有过油的前提下也很难吸收,这种水除了色素和一些糖分外,没啥营养。

5.我不推荐给孩子喝菜水喝果汁。原因:1、经过水煮的菜水中除了色素,几乎没有营养。因水煮过程几乎破坏了蔬菜中的维生素;2、果汁味道好,会使孩子厌恶/拒绝白水,当出牙后,因拒绝白水,很难做到口腔清理,对牙齿不利;3、果汁和菜水的介入,会是孩子不喜欢味道清淡的米粉,甚至奶粉。

婴儿营养(含辅食添加)常见问题

婴儿第一辅食不再是鸡蛋黄?

富含铁的鸡蛋黄成为最佳选择,其实是过去的说法。现在比较容易易于孩子吸收,且富含铁的辅食应该是婴儿营养米粉。由于,鸡蛋黄中除了含铁外,还含有一些大分子蛋白质,会导致孩子吸收消化上出现问题,比如便秘等。再者,蛋黄的味道平平,形状干涩,容易引起孩子反感。孩子不爱吃鸡蛋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件事情。

与鸡蛋黄相比,水果或蔬菜泥的味道和形状都容易被孩子接受。蛋黄已经不再是婴儿第一辅食了,目前的婴儿营养米粉才是。因为其中所含营养成分比蛋黄强,而可能出现过敏、便秘等不良反应的机会却比蛋黄小的多。即使这样,我们也建议孩子满4-6个月才需添加辅食。

是否添加米汤和粥?

米汤和粥的营养非常有限,最好添加婴儿营养米粉。米汤会影响婴儿吃奶。

如何添加果水/汁/泥、菜水/汁/泥?

果汁含有很好的营养,但是喝惯果汁的孩子很难接受白水,这样不利于口腔的清洁。建议孩子满4个月后添加果泥。将果汁换为果泥,鼓励孩子喝白水。诱导孩子喝水,可没有“饥渴疗法”。利用一切机会给孩子喝白水就可以了。(鲜榨的苹果水有些浓,应该加些水才好。鲜榨的胡萝卜水没有什么营养。因为胡萝卜素需要通过油质作为媒介才可吸收。建议:将胡萝卜切成大块,在热油中适当煸炒,再放入蒸锅内蒸成泥状。作为辅食的一部分喂给孩子。)

果泥在两餐之间添加。果泥最好不要与辅食混合,在两餐之间喂养。水果泥应该在两餐之间添加。选择的水果味道不要太重,以免造成孩子对味觉的依赖,出现厌奶和米粉。4个月的孩子可以吃果泥。

菜水的营养价值甚微,主要是蔬菜的色素。我不认为有必要添加。同样添加辅食后可考虑添加菜泥。

孩子何时可以添加盐?

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是1岁以后。即使那时,也只是极少量。对于宝宝对辅食不感兴趣,可能不是孩子的问题,应该主要是大人的错误所致。比如:早期开始添加果汁;大人吃饭时给孩子尝一些成人食品;给孩子频繁吃保健品或不必要的药物(钙剂、蛋白粉、牛初乳等等)。这样可以诱导孩子的味觉过早发育,造成孩子出现对配方奶或常规辅食(米粉等)不感兴趣。建议家长还是从平常喂养和生活中做起,不要过早给孩子添加盐等调味品。盐摄入过早、过多都会诱发孩子今后成人期出现高血压等疾病。

辅食的添加会加重肠绞痛吗?

孩子是否存在肠绞痛,与添加辅食没有关系。辅食的添加不会加重肠绞痛。

有湿疹(过敏)的孩子辅食添加注意什么?

1岁之内的孩子,特别是目前已有湿疹的孩子不应添加牛奶和相关食品;鸡蛋蛋白;带壳的海鲜;大豆/花生等容易引发孩子过敏的食物。

湿疹的孩子要晚些(至少8个月)开始尝试蛋黄。如果蛋黄不耐受,就要坚决停掉。黄豆浆不能给1岁以内的孩子喝,这样可能会加重过敏——湿疹。

孩子的辅食不要太快地增加品种,这样有助于湿疹的控制。

辅食添加时出现腹泻?

刚开始加蔬菜时特别容易出现拉肚子。家长可以稍停1-2周再加。最好先给孩子加菜叶做成的菜泥,待孩子适应后再慢慢加起。现在,可以给孩子服妈咪爱+思密达止泻。

孩子不专心吃奶?

吃奶时,妈妈在做什么?是否妈妈的举措,比如说话等干扰了孩子专心吃奶。总之,孩子吃奶时,妈妈不要话太多,应该也在吃东西,或咀嚼东西。通过行为教育孩子现在应该是吃饭。

宝宝如何戒夜奶?

家长最主要的任务是给孩子养成比较规律的喂养。饮食过程不仅是营养素的提供,同时也是行为(饮食行为)的训练过程。已4个月的宝宝应该能够养成每3-4小时一次的喂养习惯。夜间最长无喂养睡眠可达5小时。

给宝宝戒夜奶要从7-8个月开始。我的做法是将奶逐渐变稀,量变少,使孩子对夜奶失去兴趣,就非常容易戒除了。夜间能坚持5-7个小时,应该就非常好了。不必特意进行什么训练。逐渐将喂奶时间调整到晚间和清晨。

微量元素检查是否必要?

我非常反对给孩子进行微量元素检查,特别是末梢血(指血或耳垂)检测。因为末梢血采集过程中,针刺得创面很小,挤压手指采血时,会有很多组织液混入其中,造成微量元素稀释性变低。

所以我非常反对末梢血检查微量元素。再有,孩子生长发育正常,为何要检查微量元素。单独补充几种微量元素到底有多大作用?因为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素的组合,只补充几种反而容易减少其它营养素的吸收。比如:补充钙,可减少婴儿胃肠道对同样的二价阳离子锌、铁、铜、镁等元素的吸收,也许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孩子贫血与否,不应仅仅看化验报告。化验取血是否通过手指?手指取血特别容易造成血液稀释,因为手指取血时通过挤压造成组织液混入血液。如果孩子现在生长发育正常,生活节奏比较规律,孩子清醒后情绪良好的话,就应认为孩子是健康的。

孩子出汗多与孩子生长代谢旺盛有关,家长不要特别焦急。

胃食道返流

干呕就是胃食道返流的现象。返流是由于已进入胃内的食物或半消化状食物又经过食道返流或试图返流入口腔。孩子会将返流回口腔的食物残渣尽可能又咽回,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有时孩子在非喂养状态下会偶尔出现吞咽的动作。而未返流回口腔的食物残渣也会刺激食道,造成孩子出现恶心。

对于没有添加辅食的婴儿,由于只是液体食物,所以非常容易出现胃食道返流或呕吐;但已添加辅食的孩子就不太会出现胃食道真正的返流了,代之的就是干呕等现象。孩子的饮食过杂或食量过多,以及玩耍时吞咽空气较多都可出现干呕现象。吃些促进胃肠蠕动或助消化的药物:比如妈咪爱、乳酶生等都有助于缓解干呕现象。

胃食道返流现象在孩子8-12月期间会逐渐好转。为了避免返流,可在奶中加上少许米粉,将奶变稠。再有可以使用二甲基硅油。每次10滴,每天3次,喂奶前使用,也会获得一定效果。

孩子鼻内总是分泌物较多,其实就是由于胃食道返流所致。家长可用浸满橄榄油的面棍清理鼻腔,能够帮孩子排出鼻内分泌物。

饥饿:最好的开胃药

等到孩子真正饿时才喂他,并让他逐渐养成正常进食的规律和习惯。

由于孩子已经对吃饭兴致不足,开始实施饥饿疗法时,孩子即使已经饿了,也不会专心地坚持到吃饱,往往吃到半饱时就开始玩了。这时,家长要注意控制吃饭的时间,一般20~30分钟后就要停止喂养。等下次吃饭时间到了,再给他吃。

当然,很可能孩子还没到下次吃饭时间就已经饿了,闹着要吃的。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心软,要想尽办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玩喜欢的玩具,做喜欢的游戏,甚至可以带孩子外出。这段时间可以给孩子喝些水,但是绝不能给他任何东西吃。等到下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再给孩子喂饭。几次后,孩子就会明白吃饭的真正含义——不吃饱就会饿着。

有一点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能用“谁让你平时不好好吃饭,就让你饿着!”这类的话刺激孩子。家长应该作出“装傻”、“同情”或“无奈”的举动,假装帮孩子到处找吃的,或找钱准备出去给他买食物,当然,最终肯定没有找到任何能吃的东西,也没有找到钱去买食物。这样就不会使孩子心里产生对“饥饿疗法”的抵触情绪。

饥饿的刺激能促使孩子明白吃饱的含义,不仅可以改变孩子对吃饭的兴趣,保证他每次吃到足够的量,保障孩子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养成他集中注意力做事的习惯。

关于断奶

说到不要拿食物气孩子,崔医生又顺便讲到断奶——同样的道理,对于非常依赖母乳的孩子,如果要断奶,最好的办法是妈妈离开家三天,不要让孩子看到妈妈。不要妈妈拿着奶瓶喂孩子喝奶,却不给孩子母乳,这样做就是在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看,饭就在这呢,偏不给你吃!”孩子会非常生气,更加拒绝吃奶瓶的。

辅食为什么不能加在奶中通过奶瓶喂养?

辅食添加不仅仅是营养素的补充,还是一种新的喂养方式——用勺喂养的开始。对孩子是一种新的刺激,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孩子用勺进食时,可以刺激孩子“集中”能力的成熟。

再有,将辅食与奶混合,可以造成营养素密度太大,不利于营养素的吸收。

孩子有些拉肚子,建议添加婴儿营养米粉,也就是纯米粉。不要添加蔬菜或水果类的米粉。

#宝宝辅食食谱#宝宝吃辅食必备款餐具#宝宝辅食添加全攻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