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这项伟大发明曾经没人爱用,差点失传?

 Purefact 2017-05-14

  印刷术最早出现在中国。说起印刷术,我们脑海里可能蹦出的是“宋代,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实际上,早在唐代,我国就已经有了印刷术——雕版印刷。


  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人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和阅读需求。古人要读诗歌,抄写几首是没问题的;要读佛经,抄上几篇感觉手有点酸;要读《史记》……



  于是,古人从石刻传拓和印章篆刻中总结技术和经验,终于发现了一种特别适合复制文献的方法——印刷。印刷术的发明,让书籍承载着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扩大了知识的影响面,丰富了古人的精神生活。


  印刷术在我国的发明,不是 “嘭”一下变出来的。印刷术发明需要各种前提条件。而恰好,这些条件我们古人都能满足。


  首先,印刷需要纸张,需要墨汁。古人表示:不好意思,我们东汉时期就有比较成熟的造纸技术了,不管是造纸的技艺、规模、质量,我们掌握核心技术,全球独步!而松烟制墨工艺,同样在东汉时期,就已经被我们熟练掌握。


  其次,雕刻技术的积累。我们的老祖先早就在甲骨啊、砖石上面捣鼓雕刻了各种图像和文字,没事还雕个印玺,显显身份。他们先把要刻的内容反写上石,再用刻刀刻出阳文的反字,再用纸张印出白底黑字的正书阳文来。不管是文字凸出于雕刻面的技法(见下图左),还是文字凹进雕刻面的技法(见下图右),古人都玩得炉火纯青。



  最后,老祖宗们搞拓片的技术也越来越高超。以前还是以墨就纸,拓出黑底白字:

  


  墨汁刷得黑乎乎的一张纸,上面是白色的文字。读这种书的时候,指头上很容易近墨者黑。


  后来老祖宗们改进了一下,发明了以纸就墨,刷印出白底黑字的书页:

  


  刷好墨再印到纸上,这样翻阅纸张的时候,也就不怕黑乎乎地弄脏手了。讲卫生也是文明的象征!


  这么玩着玩着,雕版印刷就应运而生了。雕版印刷的流程大约分为四个部分:


  1、写版:写工在纸上照着一定的版式把文字图像写好,校对无误后交给刊工。


  2、刻板:刊工拿到纸稿后,反贴到木板上去,再用刻刀按照上面的文字图案雕刻出印版。



  3、印刷:印工拿到印版后,把印版和纸张在刷印台上固定好。然后把印版湿润,调好墨汁,在印版上刷匀墨水,铺上纸张,用棕刷或扑包适当地在纸张背面印刷或印压。揭开纸张,就完成一次印刷了。重复印刷到足够的数量后,就可以换下一张印版印刷。这样重复操作,直到把一本书印完。


  4、装订:裱褙工拿到书稿后,先按照页数排列好,再按照一定的装帧形式装订成册,最终成为成品书。与雕版印刷配套的书籍装帧形式一般是线装形式。



  玩着玩着就到了宋代,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制出泥活字,分类储存,根据需要排版印刷,随取随用。


  但这个看上去更加高大上的后起之秀却没能在我国古代印刷史上完全取代雕版印刷术,甚至到了清代,活字印刷术几乎失传。幸亏《梦溪笔谈》里记载了活字印刷术的详细流程,道光年间一个叫翟金生的小伙子根据记载重新实验,才证实了胶泥活字印刷术不仅仅是一个传说。而雕版印刷却依然在如火如荼地使用着。


  说好的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竟然比不上老朽古板的雕版印刷?!



  为啥雕版印刷会比活字印刷运用得更普遍呢?因为在雕刻的阶段,雕版以页为单位,一块印版就是一页,包含了很多文字。而活字印刷要想印出一本书,就要制造出足够数量的汉字。而我国的汉字又不像西方的拼音文字那样,一个字母可以重复利用,各种排列组合成字。因此,制字成本很高。当然不如雕一块版那样操作简单,成本低了。



  而且,在排版印刷阶段,雕版印完了放起来,下次要用的时候拿出来再用就可以了。哪怕时间长木版被墨水泡涨了,把所有的木版都煮一煮,大家就又齐齐整整,可以直接开印了。遇到缺角掉字这种小问题,缝缝补补又三年咯。但是,活字印刷的排字就比较麻烦了。每一次排好一块印版,印刷结束后,这个印版就会拆分出单字来备下次用。所以,等到想重新印刷的时候,就需要重新排一次版。简直是太费工费时了好么!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古人们虽然对书籍有了一定的量的要求,但却远远没有达到需要用活字大批印刷的程度。活字印刷造价太高,费工费时费钱的技术,就比不上缝缝补补的雕版印刷了。


  但活字印刷的优势,在大规模印制图书时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所以,财大气粗的一对壕父子——雍正、乾隆,就用活字印刷术印制了一大批书籍。雍正四年,做了皇帝的老四说他皇考搞学术研究不容易,编好了《古今图书集成》,却没办法惠及天下人,于是下令出版了大部头的铜活字《古今图书集成》。这部书,光是正文就有10000卷,目录还有40卷,一共有5020册,分为520函装着。排版印出了42万余张书页,一共1亿6千万字。



  到了乾隆年间,也当了皇帝的小四紧追着他爹爹,不甘落后,挥一挥衣袖,下令刻成了25万3千5百余枚枣木的木活字,先后印成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8种,2300多卷。后来当了皇帝的小十五赞道:天下英壕,惟朕爹爹与爷爷耳!



  活字印刷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后,更被大量运用。尤其机器的大规模生产,克服了手工制造的各种成本、困难,让活字印刷重获新生。当现代文明席卷全球,发源于我国的印刷术也随之把这种文明带到世界各地,惠及全人类。(苗二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