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第一百八十三篇《六月》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六月


    [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作品介绍]

《小雅·六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记述周宣王时期尹吉甫北伐玁狁的诗歌,通过对这次战争过程的描写,赞美了战争主帅尹吉甫的文韬武略、丰功伟绩和英雄风范。全诗六章,每章八句,以追忆开始,以现实作结,具有丰富变化的节奏感和灵动感。


[注释]

  1. 栖栖:忙碌紧急的样子。

  2. 饬(chì):整顿,整理。

  3. 骙(kuí)骙:马很强壮的样子。

  4. 常服:军服。

  5. 玁(xiǎn)狁(yǔn):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孔:很。炽(chì):势盛。

  6. 是用:是以,因此。

  7. 匡:扶助。

  8. 比物:把力气和毛色一致的马套在一起。

  9. 闲:训练。则:法则。

  10. 服:指出征的装备,戎服,军衣。

  11. 于:往。三十里:古代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12. 修广:指战马体态高大。修,长;广,大。

  13. 颙(yóng):大头大脑的样子。

  14. 奏:建立。肤功:大功。

  15. 严:威严。翼:整齐。

  16. 共:通“恭”,严肃地对待。武之服:打仗的事。

  17. 匪:同“非”。茹:柔弱。

  18. 焦获:泽名,在今陕西泾阳县北。

  19. 镐(hào):地名,通“鄗”,不是周朝的都城镐京。方:地名。

  20. 织文鸟章:指绘有凤鸟图案的旗帜。

  21. 旆(pèi):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央央:鲜明的样子。

  22. 元戎:大的战车。

  23. 轾(zhì)轩:车身前俯后仰。

  24. 佶(jí):整齐。

  25. 闲:驯服的样子。

  26. 大原:即太原,地名,与今山西太原无关。

  27. 宪:榜样。

  28. 祉(zhǐ):福。

  29. 御:进献。

  30. 炰(páo):蒸煮。脍(kuài)鲤:切成细条的鲤鱼。

  31. 侯:语助词。

  32. 张仲:周宣王卿士。


[译文]

六月出兵奔不歇,兵车修整准备齐。四匹雄马肥又壮,人人穿起出征衣。玁狁来势特凶猛,我方边境已告急。周王命我去征讨,保卫国家莫推辞。

四匹黑马选配好,马技娴熟守规章。正值盛夏六月天,披挂整齐上战场。披挂整齐上战场,行军卅里赴边疆。周王命我去出征,辅佐天子保家邦。

四匹公马体高长,宽头大耳气势昂。猛烈出击讨玁狁,建立功勋威名扬。将帅严谨兵纪强,同心协力报边防。同心协力报边防,安定国家民安康。

玁狁来势不软弱,焦获整顿备战忙。目标镐地与方地,不久就要到泾阳。我军飞鸟旗帜扬,白色飘带鲜又亮。我军兵车有十乘,先行冲锋勇难挡。

我们兵车很安全,前后高低都稳健。四匹公马步伐齐,步伐齐整性驯良。猛烈出击讨玁狁,进军太原敌胆丧。文武双全尹吉甫,万国效法好榜样。

宴请吉甫喜洋洋,终得天子多重赏。从那镐京回家乡,出征日子实在长。斟满美酒敬好友,蒸鳖脍鲤佳肴香。出征酒宴还有谁?孝友张仲也在场。

赏析

这是一首记述和赞美周宣王时代尹吉甫北伐玁狁取得胜利的诗歌。尹吉甫,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周房陵(今湖北房县)人。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内史,据说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曾深入玁狁腹地,与猃狁正面作战,取得胜利,保证了周王室的安定,立下赫赫战功。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此篇则系吉甫有功而归,燕饮诸友,诗人美之而作也。”

此诗叙写尹吉甫北伐玁狁的战争全程。全诗六章,前四章主要叙述这次战争的起因、时间,以及周军在主帅指挥下所做的迅速勇猛的应急反应。诗一开首,作者就以追述的口吻,铺写在忙于农事的六月里战报传来时,刀出鞘、箭上弦、人喊马嘶的紧急气氛(“柄栖”、“孔炽”、“用急”)。二、三章作者转向对周军训练有素、应变迅速的赞叹。以“四骊”之“维则”、“修广”、“其大有颙”的强健,以“我服既成”的及时,“有严有翼,共武之服”的严明及“以奏肤功”的雄心,从侧面烘托出主将的治军有方。第四章作者以对比之法,先写“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的凶猛来势;次写车坚马快、旌旗招展的周军先头部队“元戎十乘,以先启行”的军威。一场恶战即将开始,至此,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峰。第五章作者并没有被时空逻辑的局限所束缚,凌空纵笔,接连使用了三个“既”字(“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描写己方军队以无坚不克之凛然气势将来犯之敌击退至靠近边界的太原。很自然地从战果辉煌的喜悦之中流露出对主帅的赞美和叹服。从紧张的战斗过渡到享受胜利的平和喜悦,文势为之一变,如飞瀑落山,又如河过险滩,浩荡而雄阔。最末一章,作者由对记忆的描绘转向眼前共庆凯旋的欢宴。“来归自镐”是将记忆与眼前之事联系起来,而“我行永久”说明作者也曾随军远征,定国安邦,与有荣焉。然而自己的光荣之获得,又与主帅的领导有关,可谓自豪与赞扬俱在其中。

从审美的角度统观全诗,这种以追忆开始,以现实作结的方法,使得原本平淡的描写平添了几分回味和余韵。同时,此诗在行文的节奏上,一、二、三章铺垫蓄势,第四章拔至高潮,第五章舒放通畅,第六章归于宁静祥和,也使诗歌产生了丰富变化的节奏感、灵动感。

佚名


赏析

六月栖栖。栖栖,都随毛亨朱熹解为‘忙碌不安’。细细体味‘栖栖’,栖,本义:鸟类歇息,止息,居息之意,多数情况下指‘孤寂零落貌’,多为孤独寂静稀少空旷。‘忙碌不安’之解显然不对。六月栖栖,应为天热人稀空气凝重万物噤声之貌。这样才能体现出‘夏不用兵’之意境。

四牡骙骙,载是常服。四牡骙骙,《诗·小雅·采薇》:“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常服,军人在平时和一般礼仪场合穿着的服装,意为平常时候穿着的军服。现在还这样称呼,如军官常服、士兵常服,夏常服和冬常服等。礼服也常被称作常服,如皇帝常服等。没有想到常服的渊源竟这样长久。

猃狁孔炽,我是用急。孔炽,很嚣张,很猖獗。现已成固定用法。用急,着急使用,非常着急,有时有应急的意思。古用法,现在较少这样用。

比物四骊。比物,正义曰:《夏官·校人》云:“凡大事: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云:“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原来挑选马匹时有‘毛马’‘物马’之说。我们常说的‘物色’大概就是这里来的,物,物马其力。色,毛马其色。比物,物马后再进行比较,优中选优也。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服,服事,服役。与‘共武之服’中的服应为同意。于三十里。师行三十里。笺云:王既成我戎服,将遣之,戒之曰:“日行三十里,可以舍息。”这种解释臆想成分太多。我的理解:我于三十里处发兵,开始我的服役。共武之服:《集传》:“共,与供同。服,事也。言将帅皆严敬以恭武事也。”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此处争论较多。一,王一定是周宣王,这里是周宣王一起出征呢?还是周宣王命令出兵?我意‘王曰出征’,于通曰,这是古文里常见的用法。另外,如果周宣王亲征的话,后面就不应该大肆宣扬统兵的尹吉甫,而应歌颂宣王。历史文献中也没有周宣王亲征的记载。二,天子是谁?这首诗歌不同于文王时期的《出车》,那时的文王只是诸侯王,天子是殷王。所以有‘自天子所,谓我来矣’之说,是帮天子打仗。可这时周宣王就是天子,他还‘以佐’哪家的‘天子’?所以这里显然应该是命尹吉甫出兵佐天子才对。这样说又一次佐证了‘王曰出征’的可能。

又是‘薄伐’,曾出现在《小雅出车》里。在那里我将‘薄’字同‘薄言’放在一起解读,显然不成功。‘薄伐’,字典的意思是‘讨伐’,薄,通‘搏’,搏杀意。《毛诗正义》解为‘言逐出之而已’,似都有理。从字义上训,薄搏相通。从意义上说,薄薄地征伐一下,逐出之而已,略施惩处而不歼灭之,也不乏是一种战略手段。这样说来,‘薄伐’就是对待外族的一种战术,仅限于对外族使用。不知是否?

猃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猃狁不是小菜一碟,他们整个盘踞了焦获,不时侵犯镐地和方地,战火已燃至泾阳。薄伐猃狁,至于大原。大原应是山西太原。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文武双全的吉甫啊,真是万国的榜样。吉甫,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曾作《诗经·大雅·烝民》、《大雅·江汉》等。尹吉甫出生于江阳(现泸州市),晚年被流放至房陵(房县古称),死后葬于今湖北房县青峰山。辅助过三代帝王到周幽王时听信谗言,被周幽王砍了头,后来知道错杀,做了一个金头进行了厚葬,为了隐蔽别人盗墓,做了十二座墓葬于房县东面。周宣王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周房陵人。西周宣王时,北方猃狁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侵扰甚剧。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率军反攻到太原而返,驻防今平遥城一带。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载:“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曾驻兵于此。”

诗歌并不是用君王的口气,也不是用尹吉甫的口吻,而是以第三者的立场写成。简直就是一首叙事诗。据说是周宣王命人写的。诗歌叙事清楚,但文采一般,略显啰嗦。对尹吉甫歌颂可谓到顶,‘万邦为宪’万国榜样耶。不过后人对其的称颂倒也对得住这四个字。这是后话不多说。最不理解的是诗歌捎带脚地称赞了张仲,‘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孝友,正义道:‘外则使文武之臣征伐,内则与孝友之臣处内,亦所以为美也’。孝友之臣,评价极高。难道当时宣王就是这样评价自己大臣的?难道是宣王授意同时夸赞张仲的?极有可能。

《郑笺》曰:‘从此至《无羊》十四篇,是宣王之变小雅’。从这里开始小雅被称为‘变小雅’。到底怎样一个变,我还说不准,但有一点确实是变了,即,小雅已不再是君王的专利,别人奉君王之命所写诗歌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小雅系列。以前怀疑《菁菁者莪》进入小雅的资格的话,到此已完全没有必要。

佚名


赏析

    

朱熹解曰:“赋也。成康既没,周室渐衰,八世而厉王胡暴虐,周人逐之,出于居于彘。猃狁内侵,逼近京邑,王崩。子宣王靖即位,命尹吉甫帅师伐之,有功而归。诗人作歌以序其事如此。《司马法》:冬夏不兴师。今乃作《六月》而出师者,以猃狁甚炽,其事危急,故不得已而王命,于是出征,以正王国也。”

第二章:“赋也。既比其物而曰四骊,则其色又齐,可以见马之有余矣。闲习之而皆中法则,又可以教之有素矣。于是此月之中,即成我服。既成我服,即日引道,不徐不疾,尽舍而止,又见其应变之速,从事之敏,而不失其常度也。王命于此而出征,欲其有以敌王所忾而佐天子耳!”

第三章:“言将帅皆严敬以共武事也。”

第四章:“言猃狁不自度量,深入为寇如此,是以建此旌旗,选锋锐进,声其罪而致讨焉。直而壮,律而威,有所来战,战必胜矣!”

第五章:“至于大原,言逐出之而已,不穷追也。尹吉甫,此时大将也。宪,法也。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

第六章:“此言吉甫燕饮喜乐,多受福祉。盖以其归自镐而行永久也,是以饮酒进馔于朋友,而孝友之张仲在焉。言其所与宴者之贤,所以贤吉甫而善是燕也。”

这是一首赞颂尹吉甫战功的诗歌。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周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镇)人。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内史,据说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房县古称),死后葬于今湖北房县青峰山。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辅助过三代帝王到周幽王时听信谗言,被周幽王砍了头,后来知道错杀,做了一个金头进行了厚葬。

吉甫曾作《大雅·庶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还有《大雅·嵩高》、《大雅·江汉》、《大雅·韩奕》等诗篇。他的诗歌主要是歌颂和赞美周宣王的功绩,但对宣王疏远贤臣等过失也作了善意批评。如《大雅·烝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宣王君德有失也,仲山甫则能补之”。又如《大雅·嵩高》文中对宣王含有讽意。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宣王的“功"与“过”,对其作了正确地评价。吉甫的诗对于历代进步诗人影响较大。

此诗全篇详写了战争全程:

第一章写战争形势:六月栖栖,我是用急。六月来临,全国上下都处在一片他遑不安的状态之下,因为北方的夷狄蛮族入侵了。兵车都已经整装待发,驾车的马儿都是那样健壮,披挂着重甲战服。猃狁蛮族入侵愈演愈烈,因此我方迎敌应战迫在眉睫。国王决定率军出征,以挽狂澜于既倒,救国家于危亡!

第二章写战争准备:我服既成,王于出征。出征的战马都是那样的健壮有力,训练有素,进退有序。就是在这个令人惶恐不安的六月里,我们还是积极高效地完成了迎战准备,包括军装都已备齐。我们穿上崭新的军装出征了,乘着大战将临的兴奋劲儿,我们一口气急行军三十里。国王率部亲征,一心为了尽忠于天子啊!

第三章写军队士气:有严有翼,共武之服。驾车的战马是那样的高大壮阔,特别是高昂的马头,透着说不尽的威武精神。我们坚定不移地北伐猃狁蛮族,相信很快就会建立不世功勋。全军威武雄壮又井然有序前进着,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共赴国难,完成任务。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巩固国防!

第四章写选锋锐进:元戎十乘,以先启行。那野蛮的北方夷狄不自量力,在焦获集结军队,悍然入侵丰镐、朔方,并一路进攻到泾阳等地。我们的旗帜上绣着鹰隼的纹饰,白色的飘带色彩是那样鲜明炫目。我们的精锐部队有千乘之多,四马一车为一乘,此处疑为“千”乘方合情理,而非少之又少的“十”乘!充当先锋军勇猛地冲锋在前!

第五章写战争胜利: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法。高大的战车是那样安稳如堵,驾驭前进,前高后低如轩,前低后高如轾,总之协调平稳,战力可恃啊!战马都是那样健壮威武,不只是健壮而且训练有素,懂得进退有节。我们出征北伐猃狁,一路攻打到太原,收复了失地。我们的大将军吉甫同志文武双全,可谓天下万邦难得的表率啊!

第六章写庆祝胜利:吉甫燕喜,饮御诸友。建功立业,吉甫将军万分高兴,受到很多封赏。从镐那个地方踏上归程,我们在路上走了很长时间才回到家园。摆上美酒宴请宾朋亲友,烹制元鱼,红烧鲤鱼,尽我所有,尽我所能,精彩呈现。在那个欢庆的酒宴上,都在谁出席赏光呢?酩酊大醉的我可能什么都已忘怀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有好朋友张仲同志来了,那可是大好人啊!大孝子,好哥们,够朋友!

我不喜欢战争血泪,我最喜欢朋友燕喜!

永远怀念吉甫君子!

佚名


赏析

       

尹吉甫,姓兮,字伯吉父,房陵(今房县)人,死后葬于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

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靖继位,选贤用能,国家兴旺,周室中兴。他任用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虎为大臣。尹吉甫文武双全,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奴隶制商朝之后的第一个封建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周宣王亲命大臣作诗为颂“文武吉甫,天下为宪”。被封为太师。

古房陵有与中华文明几乎同步的文明史,千里房陵的故土有着大量的尹吉甫的文化遗存。西周以后的封建王朝一直把尹吉甫推崇为“忠义”至尊的化身,后来一直成为王宫大臣们做人为官的典范。特别是房陵历朝历代官员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尹吉甫在故地建墓、修祠、造庙,不仅是为了纪念尹吉甫房陵出生,食邑房陵,采诗房陵,葬于青峰的历史事实,更是为了启迪后人做“忠孝”的榜样。

房县民间有着大量有关尹吉甫的鲜活生动的传说故事,更有大量翔实的文物遗迹。有关尹吉甫的遗迹,有多处,其中为祀祠尹吉甫而修建的石窟“青峰宝堂寺”,大门用方石雕刻,寺中精美的石门、石窗、望柱、挟栏等就在绝壁上雕凿而成,寺内供奉着尹吉甫的石像,其像手中还握着一个大毒蜂。(另有传说)寺前有八间木雕结构庙房,还有高大庄严的龟驮碑,有二遵高浮雕龙凤碑、凤帽,都是远古御碑。清朝又两次扩建。有一巨立碑记。首句就点到说:“夫青峰乃古周朝名宦尹吉甫之佳城(佳城指古墓地)……”有关尹吉甫的传说故事在房县经群众口耳相传,世代不绝,与相关遗迹交相映证,特别是与尹吉甫有关的多处天官坟在房县的传说,更为生动传神。

在房县民间诗经民歌传唱从古到今,流传甚广,全县东、西、南方八个乡镇中大批农民能够用不同形式歌调唱出诗经“关睢”、“伐檀”等多首《诗经》诗歌。一篇《诗经》作者的故乡仍在传唱《诗经》的文章,曾经轰动大江南北,响彻海内外。
有人说尹吉甫是房陵人;也有人说他是古蜀国江阳人,只是食邑房陵,但是中国诗经过学会会长、河北师大教授夏传才先生说:“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时代的重臣,于武功文治都建有重大的功业,是对华夏民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确凿可信可考的西周大诗人,他的多篇政冶抒情诗保存至今,或美或刺,在思想和艺术上已相当成熟,比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要早四百年。论先后,中国诗史应把他列在前面。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湖北省房县为籍里,可考可信。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原典,诗经学是世界性的学术,尹吉甫是房陵人而不不古蜀国江阳人,河北南皮县、山西平遥县的吉甫墓都是纪念墓,四川泸州之说系误传。湖北省房县发掘出当地民歌与《诗经》乐歌的结合,以及与尹吉甫相关的民间传说,很有价值。”

过去县城东关有一方赑屃座的大石碑,俗称龟驮碑,记载尹吉甫生平事迹,文革后不知去向。听说房县博物馆现藏有一方周太师尹吉甫碑,不知是不是那方龟托碑。

尹吉甫姓兮名甲,字吉甫,尹是官名。后人以官为姓,称作尹吉甫;成为尹姓的滥觞。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名臣,用后世通俗的说法,可称得上是文武双全。当时北猃狁入侵宗周,进攻到了泾水北岸,形势相当吃紧。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取得胜利,反攻到太原,并在平遥一带驻防。尹吉甫还曾奉命在成周一带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有一件很有名的青铜器兮甲盘,记载了尹吉甫征伐猃狁有功受赏及向淮夷征贡赋。《诗经六月》也详细的记载了尹吉甫伐猃狁之事。

尹吉甫和《诗经》很有些关系,《诗经》中有些篇章是赞美尹吉甫功绩的;更有些篇章是尹吉甫所作,象《大雅》中《崧高》、《烝民》、《韩奕》、《江汉》诸篇。谢安石曾曾问他那位咏柳的侄女谢道蕴《诗经》何句最佳,道蕴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我们现在看吉甫作颂,和《国风》中的一些篇章相比,象是缺乏低徊感人的气质。大官作诗,空见辞藻,少见性情,古今皆然。

更新的说法是《诗经》一言以蔽之是尹吉甫一人所作,持此说的好象是台湾的李辰冬先生,他作了一本《诗经研究方法论》,认为“三百篇的形式有点像民歌,实际上,作者是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内心,并不是真正的民歌。民歌无个性,而三百篇篇篇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每篇都有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人物,固定的事件……”如果李先生的说法成立,尹吉甫可不是率尔操觚,而是比屈原早五百年的大诗人。但李先生的说法仅是一家之言,和《诗经》是民歌总集的传统说法相比,显得单薄,不好轻信。

尹吉甫也有不能让人首肯的地方。曹植《贪恶鸟论》云:“昔尹吉甫信用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黍离》有句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对父亲尹吉甫的哀怨溢于言表。

佚名


赏析

《诗经》 小雅 六月
  六月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六月忙碌不安,兵车已经整饬。
  四牡骙々,载是常服。----战马雄壮,使用了绘有日月的旗子的战车。
  玁狁孔炽,我是用急。----(是因为)玁狁非常猖獗,军情紧急,用我(为将)。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君王(这次亲自)出征,因为要匡复我们周王的失地。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就连)不易弄到的,王平时用以示范(平时舍不得用)的骏马战车。
  维此六月,既成我服。----在今年六月,(荣幸的)拨出两匹成为我乘驾的夹辕之马。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我乘驾已成,就立刻出征了。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君王(这次亲自)出征,因为要(树立)王的威信。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军队阵型又宽又长,面积太大了。
  薄伐玁狁,以奏肤公。----迅速紧跟式讨伐玁狁,取得极大的成功。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有正面严阵以待的对峙,也有侧翼包抄,共同(配合)以武力(将该处玁狁)平服。
  共武之服,以定王国。----共同武力平服,以安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穫。----(但是)玁狁不掂量几斤几两,(又)整个占据了焦穫。
  侵镐及方,至于泾阳。----(想要)进犯镐京和方,已经到达了泾水以北。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帜纹鸟图,玁狁的白旌旗呼啦啦的(很扎眼)。
  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先锋兵车十乘,从左翼先行(出击)。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其他)兵车安稳不动,马后车箱略有起伏(随时可以出击的状态)。
  四牡既佶,既佶且闲。----(我方)战马已经很壮健,既壮健而且训练有素。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这次)迅速紧跟式讨伐玁狁,(获得大胜,一直追)到泾水的源头。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能文能武的尹吉甫,成为诸侯的楷模。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为尹吉甫开设的庆功宴,许多将士都受到了(王的)赏赐。
  来归自镐,我行永久。----从镐京出发到回到镐京,我军征战很长时间了(言外之意,也该修整放松了)。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烹鳖脍鲤,(准备)与将士饮酒欢乐。
  侯谁在矣?张仲孝友。----(一时之间,这样安静)都在等谁呢?(王作了讲话,可能是把第一杯酒祭给了阵亡的将士),满帐的将士都曾为秦仲大夫穿过丧孝之服。(我们不能忘记死去的战友)。

《六月》一诗记叙的是周宣王北伐玁狁的事,但其目的是通过对这次战争胜利的描写,赞美宣王时的中兴功臣也即这次战争的主帅尹吉甫文韬武略、指挥若定的出众才能,和堪为万邦之宪的风范。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此篇则系吉甫有功而归,燕饮诸友,诗人美之而作也。”

全诗六章,前四章主要叙述这次战争的起因、时间,以及周军在主帅指挥下所做的迅速勇猛的应急反应。诗一开首,作者就以追述的口吻,铺写在忙于农事的六月里战报传来时,刀出鞘、箭上弦、人喊马嘶的紧急气氛(“柄栖”、“孔炽”、“用急”)。二、三章作者转向对周军训练有素、应变迅速的赞叹。以“四骊”之“维则”、“修广”、“其大有颙”的强健,以“我服既成”的及时,“有严有翼,共武之服”的严明及“以奏肤功”的雄心,从侧面烘托出主将的治军有方。第四章作者以对比之法,先写“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的凶猛来势;次写车坚马快、旌旗招展的周军先头部队“元戎十乘,以先启行”的军威。一场恶战即将开始,至此,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峰。第五章作者并没有被时空逻辑的局限所束缚,凌空纵笔,接连使用了三个“既”字(“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描写我方军队以无坚不克之凛然气势将来犯之敌击退至靠近边界的太原。很自然地从战果辉煌的喜悦之中流露出对主帅的赞美和叹服。从紧张的战斗过渡到享受胜利的平和喜悦,文势为之一变,如飞瀑落山,又如河过险滩,浩荡而雄阔。最末一章,作者由对记忆的描绘转向眼前共庆凯旋的欢宴。“来归自镐”是将记忆与眼前之事联系起来,而“我行永久”说明作者也曾随军远征,定国安邦,与有荣焉。然而自己的光荣之获得,又与主帅的领导有关,可谓自豪与赞扬俱在其中。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云:“通篇俱摹写‘文武’二字,至末始行点出。‘吉甫燕喜’以下,余霞成绮,变卓荦为纡徐。末赞张仲,正为吉甫添豪。”分析可谓鞭辟入里。

从审美的角度统观全诗,这种以追忆开始,以现实作结的方法,使得原本平淡的描写平添了几分回味和余韵。同时,此诗在行文的节奏上,一、二、三章铺垫蓄势,第四章拔至高潮,第五章舒放通畅,第六章归于宁静祥和,也使诗歌产生了丰富变化的节奏感、灵动感。一直还不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这么个大人物,尹吉甫,西周的太师,文韬武略,又被称为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

这篇《六月》描述了他出征外邦凯旋的事情,一切顺风顺水,有意思的是庆功宴上吃得是鳖,可见这鳖历来是高档食品。

尹吉甫还是《诗经》的主要作者和编撰者,他的“天生丞民,有物有则”的思想对老子和孔子都有影响。

岁月真是不饶人,2800年后,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他了。通过《六月》追寻他的事迹,看了这里这里这里,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曹操的儿子曹植提到尹吉甫听信后妻杀了孝子伯奇,伯奇之弟为此写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的名句。这估计是目前为止唯一关于他的反面的记录。

一切转眼成空,现在只有想象他当时活灵活现的日子,也是一件很好意思的事情。

背景简介:
  周宣王公元前824年派大夫秦仲征讨西戎,战争失利,大夫秦仲战死,公元前823年周宣王亲自出征,任尹吉甫为大将,经过多次征讨,迫近式的打击,打败了西戎。诗中谈到两次关键性的战役,一次是收复失地,另一次是泾水以北的战斗,后面描写很生动,尹吉甫用兵得意之处昭然若现。
  玁狁是匈奴的祖先,西周时期叫西戎。夏历的六月正是北方少数民族兵强马壮之时。侵扰王国的特点也是掠完就走,这样的侵扰,必然会出现“薄伐玁狁”,即迫近战斗.经过多次打击,才有这次庆功宴。在庆功宴上,尹吉甫接受了大量的赏赐,庆宴之际,美味珍馐缺少了已经阵亡的秦仲。
  周宣王之前是臭名昭著的周厉王,之后是亡国之君周幽王,早年作太子的宣王(太子静),少年的经历对他影响很大,所以他锐意进取,希望能够中兴周室,但是用兵太勤,以及后来在鲁国的强权行为,使他失去了国立之本和民心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於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史记·秦本纪》。秦本为地处偏远的西方的一个部落,其远祖多以驯兽驾车见长,从虞舜到周代屡屡有功:柏翳(yì)佐禹治水,舜赐姓嬴氏;费昌为汤驾车败桀于鸣条,中潏(jué)在西戎为殷保西部边境,造父(fǔ)为周缪(mù)王架车,日驱千里以救周乱,其族由此为赵氏,周宣王时秦仲为西垂大夫,襄公救周难,又率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到后来相当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不让它参与盟会。但秦国一方面在戎族地区扩充土地,一方面与中原各国来往,通婚,吸取中原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强国。

佚名


《六月》   [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译文:

“六月出兵奔不歇,兵车修整准备齐。四匹雄马肥又壮,人人穿起出征衣。玁狁来势特凶猛,我方边境已告急。周王命我去征讨,保卫国家莫推辞。

四匹黑马选配好,马技娴熟守规章。正值盛夏六月天,披挂整齐上战场。披挂整齐上战场,行军卅里赴边疆。周王命我去出征,辅佐天子保家邦。

四匹公马体高长,宽头大耳气势昂。猛烈出击讨玁狁,建立功勋威名扬。将帅严谨兵纪强,同心协力报边防。同心协力报边防,安定国家民安康。

玁狁来势不软弱,焦获整顿备战忙。目标镐地与方地,不久就要到泾阳。我军飞鸟旗帜扬,白色飘带鲜又亮。我军兵车有十乘,先行冲锋勇难挡。

我们兵车很安全,前后高低都稳健。四匹公马步伐齐,步伐齐整性驯良。猛烈出击讨玁狁,进军太原敌胆丧。文武双全尹吉甫,万国效法好榜样。

宴请吉甫喜洋洋,终得天子多重赏。从那镐京回家乡,出征日子实在长。斟满美酒敬好友,蒸鳖脍鲤佳肴香。出征酒宴还有谁?孝友张仲也在场。“

关于《六月》的诗旨,毫无争议。而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俱全,是一首典型的也是《诗经》里面较少的叙事诗。

这是在庆功宴上做的一首赞颂尹吉甫战功的诗歌。诗文记叙了周宣王时期,玁狁侵犯,尹吉甫带兵出征,打败敌人,胜利还朝的史事,赞扬了尹吉甫的赫赫战功,刻划了尹吉甫忠心为国,勇往直前,指挥若定的形象,突出了他能文能武的才略。

尤要指出的是:尹吉甫还是《诗经》的主要作者和编撰者,他的“天生丞民,有物有则”的思想对老子和孔子都有影响。

《毛诗正义》曰“吉甫逐出猃狁,远出中国,有功而归。王以燕礼乐之,则欢喜既多,受赏赐之福也。王所以燕赐之者,以其来归自镐,其处迥远,我吉甫之行,日月长久矣,故今王饮之酒,进其宿。在家诸同志之友与俱饮,以尽其欢。又加之以炰鳖脍鲤珍美之馔,燕赐厚矣。其所进诸友之中,维复谁在其中间矣?有张仲,其性孝友,在焉。言吉甫之贤,有此善友,因显所任得人。外则使文武之臣征伐,内则与孝友之臣处内,亦所以为美也。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成康既没,周室渐衰,八世而厉王胡暴虐,周人逐之,出于居于彘。玁狁内侵,逼近京邑,王崩。子宣王靖即位,命尹吉甫帅师伐之,有功而归。诗人作歌以序其事如此。“

《毛诗正义》和诗集传》都详解了《六月》的诗旨。

而且诗集传》还解曰:“《司马法》:冬夏不兴师。今乃作《六月》而出师者,以玁狁甚炽,其事危急,故不得已而王命,于是出征,以正王国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按照古法“冬夏不兴师”--冬夏两季不进行战争,但为何本诗篇记载的六月还出师呢?是因为“玁狁甚炽,其事危急,故不得已而王命,于是出征”。因此,《六月》诗篇的之题,本身就已经揭示了“玁狁甚炽,其事危急”战争的残酷,更衬托出了尹吉甫的赫赫战功。

从诗文来看,本诗作者显然是参与并追随尹吉甫征战的将领之一。其为尹吉甫的赫赫战功所折服,也为自己参与这两场大胜而自豪。

那到底诗文作者是谁呢?

泊客忽然想到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或许,张仲就是本诗的作者呢?

◆  ◆  ◆  ◆  ◆  

诗经183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