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70】首个口服多激酶抑制剂在华上市,开创十年来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新局面

 蓝调闲人 2017-05-15

整理:Charles

来源:肿瘤资讯

拜耳口服多激酶抑制剂瑞戈非尼(拜万戈?)中国上市会于2016年5月6日在杭州成功举行。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五位。早期结直肠癌症状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预后较差。在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经过现有标准治疗疾病进展后,无药可用。瑞戈非尼是第一个获批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新型口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目前已在两个大型III期临床试验中证实,瑞戈非尼单药用于既往接受过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以显著延长总生存,且瑞戈非尼使用无需联合化疗,能够极大提高患者服药的便利性和依从性。10年来,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终于等来了第一个新型口服靶向药物,瑞戈非尼在中国的上市,开创了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新局面,是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重大进展。


秦叔逵教授致辞

瑞戈非尼是首个治疗结直肠癌的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可全面作用于肿瘤细胞增殖、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微环境相关靶点,从而发挥多重抗肿瘤作用。国际多中心 III 期临床试验(CORRECT 研究)首次证实,在既往接受过标准化疗和靶向治疗失败后的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中,瑞戈非尼对比安慰剂可以显著延长总生存。为进一步验证瑞戈非尼在亚洲人群中的疗效,由李进教授牵头进行了CONCUR研究。这一研究创新性的适用中国人群,允许标准化疗失败的,既往没有接受过靶向治疗的患者入组,这一方案修改是为了适应中国mCRC患者的治疗现状(接近一半的mCRC患者在一、二线治疗中没有接受过靶向治疗)。CONCUR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既往的研究结果,无论患者是否曾经使用过靶向治疗,瑞戈非尼均能显著延长总生存,且既往没有接受过靶向药物的患者有获益更好的趋势。基于以上研究结果,2017年3月24日,CFDA批准瑞戈非尼用于既往化疗失败后的mCRC治疗,这一适应症是有别于欧美的,既往没有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也可以接受瑞戈非尼治疗。值得一提的是,瑞戈非尼还同时在中国获批用于胃肠间质瘤的三线治疗。此外,瑞戈非尼用于肝癌二线治疗的RESORC研究也取得了阳性结果,获得美国FDA批准,期待能够尽快在中国上市。十年来,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终于等来了首个口服多靶点抑制剂,意义非常重大。今天,能够见证拜万戈?上市这一历史时刻,非常荣幸,也为众多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由衷感动兴奋。

拜耳处方药事业部中国市场部总监、副总裁何涛先生致辞

拜耳秉承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使命,持续优化创新型产品组合。此前,瑞戈非尼已在全球90余个国家获批用于mCRC的治疗,显著提高了经化疗失败后mCRC患者的总生存。同时,瑞戈非尼作为单药口服靶向制剂,可以无需联合化疗,能够极大提高患者服药的便利性和依从性。拜万戈?以创新的治疗选择为中国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是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重大进展。拜耳公司也将持续以创新为使命,满足抗肿瘤治疗的需求。

徐瑞华教授回顾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从世界到中国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中国CRC的发病人数巨大,是美国新发人数的近3倍,全球近1/4的CRC发生在中国。年龄标化的发病率显示,近几十年来,美国CRC发病率持续下降,但中国(尤其是城市/男性)仍呈快速上升趋势,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有超过48万例新发CRC患者。CRC发病率近几十年来仍在持续增加。近半个世纪以来,mCRC的治疗经历了重要变革。10余年来,系统性治疗新药在不断涌现,极大的提高了mCRC患者的总生存,mCR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已经延长至30个月。但在我国,治疗现状仍不容乐观,中国有将近一半的mCRC患者在一、二线治疗中并没有机会接受靶向药物,标准化疗失败后的患者仍然面临无药可用的状况,中国mCRC患者迫切需要亟需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瑞戈非尼在中国上市,无疑为中国mCRC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是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重大进展,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总生存。 

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副总裁郎志慧先生总结:瑞戈非尼从分子到临床

肿瘤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肿瘤增殖、血管新生和肿瘤微环境相关的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瑞戈非尼是一个三通道多激酶抑制剂,抑制的激酶包括:与血管(淋巴管)生成相关的VEGFR1-3,TIE2、肿瘤微环境相关的PDGFR-β,FGFR和肿瘤增殖相关的KIT,RET,BRAF。基于瑞戈非尼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最大耐受剂量,瑞戈非尼的推荐用法为160mg/天,用药三周停药一周。

最后,郎总总结道,过去10年拜耳的抗肿瘤产品线(1个上市产品,2个适应症),展望未来3年内,将扩展至3个上市产品,7个适应症。

拜万戈?中国上市仪式

国内众多结直肠癌领域专家,秦叔逵教授,张苏展教授,徐瑞华教授,李进教授,沈琳教授,顾晋教授等和拜耳医药领导层何涛先生、郎志慧先生等,以及现场350多位与会专家和线上几百位专家共同见证瑞戈非尼上市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李进教授作为CONCUR研究PI,回顾研究历程

李进教授作为CONCUR研究PI,在今天道上市会上,回顾了研究设计背后的故事。回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CORRECT研究)取得成功后,拜耳公司期望在亚洲患者中也进行一个类似的研究,进一步正式瑞戈非尼的疗效。在方案设计阶段,李进教授等主要研究者提到了中国患者的特殊性,目前中国mCRC患者的治疗是有别于西方国家的,虽然指南推荐mCRC一线治疗为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但很多中国患者在一二线治疗中并没有机会接受靶向治疗,如果照搬CORRECT研究设计,入组患者的速度和难度都较大。为了适应中国国情,李进教授等提出了将方案进行一定修改,这一建议得到了拜耳公司的大力支持。因此, CONCUR研究的设计没有强制要求入组患者既往使用靶向药物。非常可喜的是,在亚洲人群中,瑞戈非尼对比安慰剂,能显著改善OS,使死亡风险降低45%;还能显著改善PFS和DCR。中国的研究数据也要优于欧美数据,OS相比安慰剂延长2.5个月。无论患者是否曾经用过靶向治疗,瑞戈非尼均能显著延长总生存。且既往接受单纯化疗的中国患者,瑞戈非尼显示出更明显的获益趋势,OS长达9.7个月。基于CONCUR研究结果,CFDA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也有别于国外,允许瑞戈非尼直接用于既往化疗失败的mCRC患者。这一适应症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患者中,既往一、二线治疗中接受靶向治疗的比例较低,化疗失败的mCRC患者更可能从瑞戈非尼治疗中获益。李进教授指出,对于中国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来说,瑞戈非尼代表了一种新的标准治疗。

瑞士Roger von Moos教授分享瑞戈非尼的全球临床使用经验

瑞戈非尼已经在国外上市,有比较丰富的临床使用经验。Roger von Moos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临床用药经验:PS评分0-1分的患者更有可能从瑞戈非尼治疗中获益。且患者越早用药,获益的可能性越大。目前瑞戈非尼推荐的用药剂量为160mg/天,但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调整用药剂量。mCRC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疾病进展,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从瑞戈非尼治疗中最大获益。 

袁瑛教授主持专家对话

在专家对话环节中,张艳桥教授、袁响林教授、周爱萍教授、邓艳红教授、王新教授、陶敏教授等来自全国的多名中青年专家就中国CRC发病情况和治疗状况,瑞戈非尼与目前治疗药物相比的优势,瑞戈非尼在mCRC患者疾病管理的地位,瑞戈非尼临床优势人群,瑞戈非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瑞戈非尼的用法和用量把握等诸多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的结直肠癌患者数也逐年增加。在欧美发达国家,CRC的5年总生存率可以高达60%,而我国的这一数字仅为32%。我国mCRC患者在标准治疗后体力状态良好, 但是面临无药可选的状况,特别期待新型治疗药物的出现。与其他靶向药物相比,瑞戈非尼的创新性体现在它是首个治疗肠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能同时抑制EGFR,VEGF和肿瘤微环境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瑞戈非尼同时还是一个口服药物,无需联合化疗,单药就可以发挥抗肿瘤作用,这一点与其他靶向药物有很大不同。CONCUR研究的设计没有强制要求入组患者既往使用靶向药物,最终的结果显示,既往接受单纯化疗的中国患者,瑞戈非尼显示出更明显的获益趋势。根据CONCUR研究的出色结果,瑞戈非尼获批适用于既往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这一点符合中国的临床实践,在中国大约70%的人群既往接受单纯化疗。根据国外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我国研究中在临床试验中积累的经验,应该考虑尽早使用瑞戈非尼来增加患者的获益,PS状态越好的患者,更有可能从瑞戈非尼治疗中获益。

张苏展教授总结

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显示,不同于肝癌、胃癌、食管癌等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的趋势,我国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快速跃升至全部恶性肿瘤的前五位。全球和亚洲患者的数据均证实了瑞戈非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拜万戈?(瑞戈非尼)作为中国第一个正式上市的口服多激酶抑制剂,在显著提高中国经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的同时,还能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并显著降低死亡风险。瑞戈非尼作为口服靶向药物,用药方便,剂量调整简单,有望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创新中国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靶向治疗选择。

爱学习 爱良医汇肿瘤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