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苏轼仰望星空的时候,他比同时代人领先了太多

 cat1208 2017-05-15

老孙

松鼠名片

孙正凡(@松鼠老孙),天体物理学博士、科学松鼠会创始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编辑。对中西方文化比较、科学发展及其对人类文明史的影响,有独到的见解。已翻译科普书十余本,举办科学讲座近百场。



苏轼的文化形象常与月光联系起来,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星光

图片来源:网络


古代没有电视手机,所以欣赏夜景月色,成为古诗文常见的主题。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都是写月下江景以抒发人生感慨,成为千古名篇。苏轼还有一首诗《夜行观星》虽然不如《赤壁赋》那样有名,但读来另有一番意味。


夜行观星

天高夜气严,列宿森就位。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天人不相干,嗟彼本何事。世俗强指摘,一一立名字。

南箕与北斗,乃是家人器。天亦岂有之,无乃遂自谓。

迫观知何如,远想偶有似。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


为便于理解,先简单地翻译一下:夜色中天空显得高远又威严,星宿依次排列开来。明亮的大星光芒四射,数不清的小星星热闹非凡。天上星空与人间诸事没有什么关系,可叹人们却并不清楚这回事儿。星宿各有其名,箕宿在南,斗宿在北,箕和斗都是家人常用的器具。天上哪有这些东西呢,只不过是我们为了认识星空起的名字而已。要是靠近去看,星星会是什么样呢,我们离得太远只能偶尔想想罢了。星海茫茫,可我们对它们了解太少了啊,这种茫然无知让我徒叹奈何。

苏轼对星空的描写是相当形象的。所谓列宿,就是星座划分,中国叫星宿,西方叫星座,目的都是为了辨认星空而划分成小区域。天上非常明亮的星星数量不多,但非常显眼,星光交相辉映;小星星虽然没有那么明亮,但数量很多,古代没有雾霾,夜空看上去密密麻麻的群星热闹得很。“闹”字是宋代诗文中常用的通感修辞。最让我感叹的,还是苏轼在这首诗里提出的独树一帜的观点。

敦煌星图,世界上最古老的绢制星图,绘制于唐代

图片来源:网络


“天人不相干”:超越时代的明智观点

苏轼在这首诗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天人不相干”,对于古人来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且这跟中国古代流行的观点是“天人相干”(或称为“天人合一”)是针锋相对的

在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子”,用“天”的名义来证明其神圣性。孔子也认为“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把“天”认为是有人格化的神灵。西汉初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认为“天”是具有人格的,人间政治清浊会在天上反映出来,上天也通过星空变异来警示人间帝王未来的命运。北天极附近的紫微垣象征朝廷,所以古代史书和演义小说里,一旦有权臣乱国,皇权衰微,就会说“紫微星暗”;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阳嘉二年京师地震对策》中也认为“天人之应,速于影响”(上天对人间事务的响应比阳光照出影子和响声传播还要快)。

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轼比今天信星座的人还要高明许多呢。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但传统社会中的神灵崇拜还是免不了的。尤其是苏轼所生活的宋代更是迷信大行其道的时代。出于政治考虑,宋代朝廷和道教合谋,把许多民间“灵异”都封了爵位,比如关羽被封为“显灵王”,妈祖被封为“灵惠妃”;就连天文学上的二十八星宿,也一一被描绘成了神灵,塑成人像在庙宇中进行崇拜。在这样“神仙满天飞”的时代背景之下,苏轼作为正统的儒家学者不从俗流,没有认同“星宿”是神仙。我们给星星起的名字“乃是家人器”,正如《诗经》里说的,“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它们可不是我们在地上见到的那些日常的东西。否定了“天人相干”之后,苏轼进而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问题意识”最可贵

最后几句诗中,苏轼想象了一下“迫观知何如”,近看星星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脑洞,即是在古代天文学者之中也是非常少见的。虽然不可能做到,但苏轼居然想到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三思。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苏轼这首《夜行观星》让我想到了如今脍炙人口的儿歌《小星星》,但我把中英文版本进行对比的时候,却发现中文歌词并没有忠实地表达英文歌词的本意,中文歌词虽然顺口,却失去了原版的追问精神。我们看一下两个版本的歌词(括号里是英文直译):

英文歌词: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一闪一闪小星星)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我多想知道你是什么)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高高在世界之上)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就像天上的钻石)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一闪一闪小星星)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我多想知道你是什么)


中文歌词: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上放光明,

好像许多小眼睛。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英文歌词来自19世纪初英国女诗人兼小说家简·泰勒(Jane Taylor,1783-1824)和她姐姐编写的歌词集《摇篮曲》中“The Star”。在这首儿歌中,女诗人用“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这一句表现了非常强烈的问题意识。但在翻译成中文时,也许是译者在中文里找不到合辙押韵的表达方式,就把这个问题改成了对目视所见现象的描述。但在科学发展中,提出好问题才是重要的(在这一点上,译者的认识甚至比不上千年之前的苏东坡)。

好奇心是科学发展的推动力,而对星空的好奇,无疑是其中巨大的一股力量

图片来源:pixaba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