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生久别重逢催人泪下

 昵称15221501 2017-05-15

“恩师啊,终于找到您了”

    记者 崔彩玲欧丹丹 陈凯杰 陈彦 罗磊 朱明杰 林艳芳

    见习记者 曹龙彬陈金波 张雅婷 郑莹

    记者协理 郑东和陈京伟

师生久别重逢催人泪下

何启芬老师(左)与学生杨世钦手牵手唱儿歌《找朋友》。 记者 张锋锋 欧阳泽 摄

 

晚报长达半个月的“寻师”系列报道,10位被学生们苦苦寻找的老师,除了一位老师已离我们远去,另一位由于线索模糊暂时没找到之外,其余的老师都被找寻到。9月10日晚,久别的师生重逢了。

    “老师,您在哪里?”随着学生们的一声声呼唤,早已在舞台下等候的老师迫不及待地走上了舞台,多年未见的师生重逢,拥抱、激动、喜极而泣……9月10日晚上,在由湛江晚报和湛江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1·月圆湛江”中秋大型主题晚会上,8名由晚报牵线寻找到的老师和他们的学生终于重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碧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柯明,副市长赵平、梁志鹏,市政协副主席林冠棠,原常务副市长潘那生,原市政协副主席王克明等出席了晚会。

   晚报自8月25日起推出“月圆湛江·寻找恩师”系列报道,打动了众多不忘师恩的学生,也感动了众多被寻找的老师,唤醒了封存多年的悠悠师生情。《湛江晚报》总编辑杨广华致辞时表示,《湛江晚报》“月圆湛江·寻找恩师”策划活动借教师节传扬尊师爱生的美德。

  副市长赵平在晚会上致辞,她深情地说:“今晚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既是教师节,又临近中秋,我很高兴在这里参加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晚会活动。尊师重教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负责分管教育,对老师的辛勤育人一直深有体会。老师默默辛勤劳动,学生也要学会感恩,我们的社会才充满希望和爱。在这里,我祝老师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晚会在湛江建设发展集团管弦乐队的一曲器乐合奏《喜讯》中拉开序幕。歌舞声中,到场的师生被安排为三组出场,当第一位学生杨世钦在舞台上拿着麦克风对着人群呼唤老师的时候,早已等候在舞台下的老师——80岁高龄的何启芬老师激动地举起双手,一路小跑走上舞台,杨世钦一见老师,赶紧迎上前,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相拥而泣。现场观众都被浓厚的师生情深深感动了,不少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在晚会现场,8位老师与苦苦思念他们的学生意外重逢,让整个晚会沉浸在难言的激动与感动中……

  湛江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文盛表示,他曾经是一名普通教师,见证了教师的艰辛与付出,师恩难忘。他说,他的人生目标是捐赠十所学校,目前已捐赠了九所。他希望全社会把尊师重教的美德发扬光大。晚会上湛江建设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还为辖区内的部分中小学捐赠慰问金。

 

80岁的老师为74岁的学生唱儿歌

 

    在晚会现场,第一个走上舞台寻找老师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就是74岁高龄的退休教师杨世钦。当主持人让他喊出要寻找的老师的名字时,全场一片寂静,沙哑但不失雄浑的声音响起:“何启芬老师,您在哪?”伴着热烈的掌声,只见一位中等个儿,今年已经80岁的老人走上了舞台。学生杨世钦迎上前,与老师握手问好,久久拥抱。

    观众席还打出了“老师,我爱您!”的标语。拥抱完毕,两老人已是老泪盈眶。一别五十年,谁解相思味,再聚首,青春少年已是两鬓斑白,满脸沧桑。说不尽的往事,道不尽的深情,当师生两人再次牵手,连唱带跳地表演起儿时的《找朋友》时,沧桑而又嘹亮的歌声,笨拙但不失活泼的舞步,还有孩子般的纯真和快乐,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伴着清风明月,也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一时掌声雷动,有些观众的眼角中还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寻师之路:感恩老师,心动不如行动

    何启芬老师是杨世钦老师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至今已经离别五十多年,五十多年来,杨老一直念念不忘何老师。忘不了老师的好,忘不了老师的情,更忘不了老师严父慈母般的爱,一直想跟老师见见面,叙叙旧。当杨老获知晚报开展寻师活动,也第一时间打通了本报记者的电话,倾诉了对老师的思念和感谢。在热心读者的帮忙下,我们记者很快就联系上了家住霞山的何启芬老师。杨老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晚报搭台,我可能这一辈子再也见不到我的恩师了!”

    舞台下:两老成了大明星

    从舞台下来,一群媒体朋友马上围了过来,话筒、录音笔递上,长枪短炮也在周围拉开架势,大有明星新闻发布会般的紧张和热闹。

    当记者问起何老师是否记得学生时,何老师连连点头:“记得,记得,他那时虽然年轻,但他整个面部轮廓没有改变多少,也是瘦瘦尖尖的,特别是他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仍然没有变,还是那样谦虚友善。当时他可是我最乖最刻苦成绩也挺棒的学生哇!”说着向杨老师翘起大拇指。

    这时跑来何老师的几位学生。在湛师任教的庞老师告诉记者:“那天朋友邀我到外面吃饭,看见有人捧着报纸在街道上卖,我买了一份平时很喜欢看的《湛江晚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大跳,原来呀,在湛江晚报的寻师活动中,有人竟然寻找我的老师何启芬来了。于是我赶快打通记者的热线,汇报了何老师的情况,还把何老师的电话留给了记者。今天的晚会,我也是特意赶来会会老师,会会同学们来的,呵呵!”

 
70多岁高龄学生从雷州到湛江,搭乘摩托车见恩师

 

    在当晚活动现场,第一对见面的师生是七十多岁的雷州退休老师杨世钦老人和他寻找的五十多年前的班主任、已年近80高龄的恩师何启芬老人,当大家看到两位老人相拥在一起的温馨一幕时,很多观众朋友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但或许大家还有所不知的,在这次相逢的背后,还有更加感人的故事:为了见恩师,杨世钦老人是搭乘着三轮摩托车从雷州赶到湛江的。问起其中的缘由,杨世钦老人的儿子杨先生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原来杨世钦老人很少坐汽车,尽管老人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经济也很宽裕,孩子们在湛江发展得也很好,但老人一直以来都晕车,孩子们一直都希望接老人来湛江玩,但就是因为老人晕车,所以长期以来,老人都呆在雷州。“父亲一般坐车十几分钟就会感到晕车,但这次为了见他的老师,父亲当天下午决定坐三轮摩托车到湛江见恩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