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病】丙肝——沉默的杀手!

 小五zlsmeex53x 2017-05-15


一说到肝炎,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乙肝。病毒性肝炎家族的另一位成员——丙肝却鲜为人知。丙肝病毒侵犯人体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发病悄无声息、症状隐匿,但慢性丙肝最终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比乙肝还要高。面对丙肝患者不断攀升的数据,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个“沉默杀手”的危害性。

在病毒性肝炎这个“大家庭”中,丙型肝炎排行第三。丙肝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欧、美、日本等国家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也是我国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约为3%,即感染人群约有1亿7千万。而我国的丙肝病毒感染人群约有4千万。

目前,大部分人包括许多医生对丙肝的认识严重不足。肝炎基金会一项调查显示: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只有38%,远远低于甲肝(91%)和乙肝(95%)。被访者中仅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76%的被访者对丙肝可治愈不了解;80%的被访者甚至错误地认为“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丙肝”。


丙肝认识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丙肝没有乙肝危害大

错以为丙肝没有乙肝危害大,用不着多加防范。其实不然。与乙肝相比,丙肝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且更容易慢性化。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也都在乙肝之上。

误区二:丙肝患者少

因为丙肝检查并不在常规体检的范围内,所以很容易漏诊。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丙肝患者转氨酶并不高,但是这并不代表丙肝患者少,只是没有发现而已。

误区三:丙肝主要是输血传染

这是一种传播误区,其实还有一半丙肝患者并无输血史。除了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丙肝的传播途径还有:破损皮肤、黏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


  1. 有输血史者和接受器官移植术者:中国自1992年开始实施了严格的血制品管理,之后还引进了先进的丙肝病毒检测方法。然而小的风险仍然存在。

  2. 20世纪90年代初期前输过凝血因子者:还包括同期行血透患者,以及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者。

  3. 吸毒者

  4. 与受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有接触的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被污染针头感染,也可以通过粘膜组织与含有病毒的血液接触而被感染,例如鼻,口或喉咙的粘膜组织。

  5. 长期的血液透析者。每个接受血液透析的人由于经常接触多种血制品,每年估计会有10%的机会感染上丙肝。

  6. 性行为不适宜者。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与一个患有丙肝的伴侣进行性交,一生中会有少于1~3%的机会感染。有开放的伤口或者有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如疱疹或艾滋,会大大增加感染丙肝的机会。


来源:爱肝久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