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课讲苍术 莱菔子

 闲品落花 2017-05-16
早课讲苍术
疲劳、痰湿多,肥胖怎么办?一味苍术10克泡茶,就有效。
所以肥人常用苍术,苍术能把脾胃湿气化掉,让脾宜升则健,升清阳,所以是补脾圣药。
药理要在生活中体现,小豪带着小琪在烧火,他们发现一个现象很奇怪,怎么烧竹子时,竹子外头猛地滴水,像出汗一样。
我们笑笑跟大家说,减肥大道就在这一现象里头,用药之妙也在这里。你看,竹子放在潮湿的地方,它吸水后会很沉重,就像人吃凉饮,湿冷的东西,又不去晒太阳,出汗运动,身体会越来越沉重,虚胖。
有一个腰疼的病人,肚子胖得像一个游泳圈,他吃了好多山楂减不了肥,我们笑着跟他说,四味药包你减肥,腰痛消失。
他看了后,是苍术、干姜、茯苓、甘草,摇头说,这里面没有消脂肪的药啊,怎么减肥。
我们跟他说,现在晚上吃素,下午走五公里,这药吃半个月,看能减多少斤。
结果半个月下来,腰不疼了,肚子瘦了一圈,腰带都松了,人精神了。
奇怪,这是什么汤方,怎么减肥这么好,要不要开发成药物呢?
我们笑笑说,这个汤方就是张仲景《伤寒论》的肾着汤,是专门治腰圈周围如带五千钱水湿的病,说白了就是将军肚,水桶腰,沉甸甸的,脚拖泥带水。
那这方子怎么体现医理?我们看,干姜,一下子把脾肾阳火点起来,就像灶炉,火一烤,苍术把水湿运到皮肤跟膀胱经,茯苓让三焦之水,通通下归膀胱,排出体外。
甘草调和众药,使各味药之间不打架,四味药,每一味都不可缺少,服了这药后,小便会特别通利,排量多,这是好事,不久就腰部轻松了。
大家看中医是不是很接地气,烧竹子流水,就可以看出肾主汤治身体肥肿,所以人要减肥啊,不是吃凉药能搞定的,阴成形阳化气啊,越是吃凉的,生冷的,身体越沉重,只有服用些温和的药,加上运动锻炼,使阳化气力量增强,这样气化则水出,这是《黄帝内经》上面最厉害的减肥思想,气化则水液自出矣!
这个汤方悟通了,湿伤于下的病,你心里基本就有谱了。我们常用这个方治疗脚部湿疹,腰痛,抽筋,小便不利,腿脚沉重,身子脚肿胀。
这些从脾论治,大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莱菔子

莱菔子下气去膨胀,一味莱菔子就是下气汤。
好多时代病啊,吃饱吃撑,暴饮暴食,肠道有积,怎么办?一味莱菔子打粉,服用后专消这些米面之积。
在山里大家都知道,面条要炒萝卜丝最好吃,吃了不撑,因为面条粘腻,吃了让人有尽,萝卜丝又能够下气通腑,所以一补一通,这样饮食搭配啊,就是药物配伍。
所以如果不懂得些药物配伍之理啊,在厨房里很难做出真正健康的菜,这莱菔子就是萝卜的种子。
山下有个小伙子咽炎,四五年了,老是咳痰,人缘非常不好,因为到哪里上班,人家都不喜欢病的人。
我们小时候在家里发现,大人们太有智慧,他们以咳嗽叹息为耻辱,也就是说咳嗽了不敢去人家里,怕被人瞧不起,更不敢随地吐痰,不是怕脏,因为吐痰代表身体不好,也怕被人瞧不起,怕丢了家里人的脸面,所以家里只要有一个人吐痰,饮食马上放清淡,直到没痰了,这是很好的家风家规。
老一辈人都知道,你吐痰了,就是饮食过度了,疾病以减食为汤药,饮食一减少,痰就少,所以会吐痰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老爱说脏话,另一种是它的福报已经到瓶颈了,你营养运化不过来了,饮食不变津液,都变痰湿半成品,废弃物,这很危险啊,吐痰是身体提醒你,要将洪福频道,转为清福频道。
这小伙子老找咽炎的药,我们叫他去找萝卜苗吃,然后配合保和丸,保和丸里头也有莱菔子,他研究了老半天,没发现这药物里头有治咽炎的啊。
我们笑笑说,这是经验啊。
结果他吃了几瓶保和丸,咽炎好了大半,这是什么道理?原来小伙子舌苔根部垢腻,代表肠道有积,腹肠有膨胀,《药性赋》讲,萝卜去膨胀,下气制面尤堪。
这小伙子平时就喜欢吃豆浆油条面饼,吃了积在肚子里,火就烧到咽喉上,在古代有个印度僧人到中土来,发现中原人吃面,大吃一惊,这东西吃多了,不得了,肯定有火毒,因为肠胃粘腻,毒气难出啊!
所以南方人,如果体力运动量不够大,还真不敢轻易吃太多面食,结果这印度僧人发现,中原人还吃萝卜,恍然大悟说,原来如此,中国人真有智慧,面食腻膈,萝卜下气,面食膨胀,萝卜通腑。
我们当地有位草药医生,他治疗高血脂,血液粘度增高,胆固醇偏高,那可是一绝,当地向他请药的人很多,我们去拜访他时,打开他的药丸,闻到一股浓浓的菜干味道,便不解地问,怎么药里有萝卜干的味道,这草医郎中哈哈大笑说,还真瞒不过你的鼻子,这就是莱菔缨萝卜苗,原来草医郎中降血脂血粘度的单方,就是一味萝卜苗,每天他都要到山村去大量地收购,看来识得药蔬菜也是宝,不识药宝贝也当草。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所以大家来这里,不经意间就掌握了,千年秘方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