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浅析

 元亨利贞icpmvw 2017-05-16

《曹全碑》出自东汉,其外在感观、书韵风格流畅飘逸、俊秀儒雅、不激不厉,没有俗姿俗态,堪称秀丽美润之典范,其内在表现出的柔态裹刚、刚寓柔中的形态气质,是初学者很好的学习范本。

一.字形扁方,左右舒展。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取势而决定的,使纵向笔画收缩而强化横向笔势舒展。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

如碑帖中的“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如碑帖中“直”“登”二字的横画如舞蹈演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浅析

再如碑帖中的“命”字左撇右捺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浅析

起笔蚕头,收笔雁尾。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雁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挑笔出锋。写篆书时用笔的纵向提按要求不现痕迹,而隶书则有意强调提按动作,强化提按粗细变化,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

字形大小相间,收放自如。这也是《曹全碑》结构中的突出特点。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

大者如碑帖中的“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浅析

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作者运用大小扁长的结构来达到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左紧右松的字如“刊”,右紧左松的字如“揖”。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浅析

左收右放、上紧下松的字如“忍”。这样有收有放,使得作品高低错落,揖让避就,让两部分的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字体生动灵活,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的主要特征。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浅析

笔断意连。变画为点、变连为断。众所周知,篆字不用点,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而隶书中点已独立了出来,不再依附于画,而且点法也日益丰富,有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点、四连点等。此外,隶书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盘旋、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使笔与笔间出现衔接痕迹,甚至笔断意连。此外,化圆为方、化弧为直,这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子。不过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就不易掌握好隶书的方。因为隶笔中的直画或方折,无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势,因而隶笔的直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实际上隶书的笔意,是建立在笔画运动方式基础上的,使其有一种动态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