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序(续)
张仲景说现在的医生啊,都不喜欢去搞懂他自己的医术,那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啊。因为,我觉得我们人都会有一点惰性,对不对?就像有些书,我们真的可以推荐大家买,比如说什么《张步桃教你开药方》之类的书。那书都很好啊,让你生什么病可以吃什么药,对不对?虽不中亦不远矣啊,就70%也会有中,那其实能够中70%,就已经比外面的中医看得好咧,对不对? 外面的中医看病开药往往是疗效非常不显著啊,对不对?那就像有时候我会说,关于比如说妇科的病,对不对,那我说我又不是女人,那些病我又没得过,我怎么知道是什么感觉?这样你自己买一本《傅青主男女科》在家里面照书吃就好了,也都很有效啦,这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但是,只是这样子照书吃药,你要享受那个效果的话蛮容易的。但是那跟医术没有关系,那不是你的医术啊,那只是照书吃药而已。 就像我常常怀疑说,人为什么要学医?就像我有一个比较要好的朋友吧,他学医就是好像没有很高度的热情,但是也学着。那我就说你别学了,你看啊,现在台湾的哪几个神医各自在哪里开业,我们都很清楚的嘛,对不对?到时候花钱了事就好了,何必花自己人生呢?所以,我是有这种感觉,其实当一个好的消费者也不错啊。那我觉得学医可能是,大概——因为我自己觉得说,如果你真的要面对这些重大疾病的话,你只要知道名医住在哪里就好了。那至于说学医我就觉得,比较有意义的是自己生活中,这样让自己健康起来啦,大概是这样子。就是有时候自己知道能够仗着学医,认得自己的身体啊,那这个比较有意义一点。 那么,他说:“各承家技,终始顺旧”啊,那就说,都是好像老爸留下一张药单,说是这个药单可以治头痛,然后每一种头痛我都开这种方。其实医生本来就不是什么高级的行业,那你想想看,你能够叫这个街上每一个开计程车的人,都做到这种五星级大饭店的那种旅馆服务业那样子,那种认真,对人的爱那种水平吗?那还不太可能嘛,对不对?那就随便开开就好,我今天失业也是来开计程车,就这样啊,不会特别把开计程车当一个艺道来追求吧?当然我也知道有些计程车司机真的很上进哦,就是把计程车开到像F1赛车一样,但是那也是少数啊,少数,那一般的医者的话,他还都不是那么努力啦,就是能够开业糊口就好了,就像什么开一家什么,什么北京同仁堂啊,什么药局啊,什么台湾分馆啊什么,然后卖一些药材,那就能够赚到钱呐,对不对?那很烂的药材卖很贵,就好了啊,这样能够生活了,何必要练医术呢?是不是?大家都工作讨生活而已嘛,所以就会变成这样子哦。 那他就说“省疾问病”,就是给人看病的时候“务在口给”,“口给”就是靠一张嘴吃饭,那医生靠嘴吃饭是什么,就是像我们现在常常到医院会遇到的,来了之后,你什么都不用说,我帮你把脉,啊,你这个肝阳虚啊什么心火旺啊一大堆,有的没的讲一堆,病人听了都觉得很炫惑,说,哇,中医果然是个黑话的世界啊。那就觉得你很厉害啊,对不对?就讲人家听不懂的话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嘛。可是,其实不见得是医术很好啊,你有没有发现,那种讲话很高档的医生,不一定医德很好。如果你没有看过中医,大概也会有这种经验,对不对?就是讲话的那种高深莫测、程度跟他的医术不一定是成正比的。 那,他说“相对须臾,便出汤药”。他说现在医生都很懒惰啊,就看个病人才几分钟而已就开药了,那张仲景非常讨厌这种事情,那他说“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这个地方是关系到我们的这个把脉的一些理论。因为呢,我们现在的把脉呢都已经集中把这个手腕这里了,所以手腕这边就可以心肝脾肺肾什么都把到了。可是在古时候的脉法呢,是有要摸这个……,比如说寸哦什么,要摸手上,要摸脖子旁边,摸脸,摸脚,就是古时候的人,认为五脏六腑的脉是呈现在人体的不同的点的,所以呢要帮一个人把脉,要全身都摸透透这样子。 那张仲景呢就很反对只摸一处的这种脉法了,那像“人迎趺阳,三部不参”,什么人迎的话,应该是在什么喉结旁边一寸五分这个地方,然后呢什么趺阳呢是在脚背上面有一个跳动点,这就是古时候的脉法。 那在张仲景同时代的时候,还有一本书叫作《难经》,那《难经》也是现在中医的所谓的经典之一了。那黄帝《八十一难经》里面哦,它的第一篇呢,就是在推广一个新把脉法。《难经》的把脉法就是说,它在说明说,人虽然呢五脏六腑各自在全身有各自的跳动点,但是实际上,人的气在运行当中都会呈现在手腕上,所以,《难经》是鼓励人,就把手腕这里就可以了。那到了后来,《难经》的这个说法也慢慢被人所接受,所以到今天,我们把脉都把手腕了,那个全身摸的把脉法我们反而不会了。可是张仲景那个时候还是比较仔细,就觉得,要全身摸啦,就是这样子,所以,这是一个历史上一个变化的转折点。那我们现在仲景说的一些脉,我们也不用全身摸啦,把手腕也可以啊,所以这个证明说《难经》也对啦,就是手腕可以呈现出那些状况的。 那他就说:“动数发息,不满五 那这个他说“动数发息,不满五 那他又说:“短期未知决诊”。“短期”就一个人的死期。他说这个人明明可能十天内就要死了,可是呢,你就没有办法诊断出他要死。然后还说,啊,你这个药拿回去给你包,吃了两个礼拜再回来看一看。他没有两个礼拜又回来给你看了啊,这就干练的断定,就是把诊断书写下来了。他说:“九候曾无仿佛”,我们说这个“三部九候”,你真的没有一点暧昧不清的地方吗?你真的这么有把握吗? 他说:“明堂阙庭,尽不见察”。那这个明堂跟阙庭呢,我这边第1页讲义有给同学一个插图啊,就是这个中国书里面明堂跟阙庭。那明堂、阙庭呢,指的是这个——明堂是指鼻梁了啊,那阙庭是指这个眉尖到额头这一块。那这个虽然我们那个宋本的《伤寒论》呢并没有讲明堂在哪里,而没有说这个诊法。但是我们用的这本桂林本就有讲说,怎么样去推这个额头到鼻子,然后看颜色可以有一个诊断,所以就张仲景采用了一种面诊的方法。然后他就说,这些所有你可以得到的情报,你都不把它全部收集齐全,就只凭着一种片面的独断的判断,就对病人开药下去,他说,这种观察都称之为“窥管而已”哦,就是以管窥天,你只看到一点点,都没有看完整,就是整件事情是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乱搞的。那他就说,这样子能够分辨一个人生死就太难了吧,他就对于学医有这样的看法哦。 张仲景又说,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就像中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是很后面的事情。那之前的话,提到医中之圣就是伊尹,而伊尹呢,古医书都写亚圣。为什么叫亚圣?我前面有讲,因为“生而知之”,这种有超能力的这些神农氏那种开悟的人,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大圣。那伊尹这种天才儿童呢也只能到亚圣而已。那张仲景说,我连天才儿童都说不上,我只是一个照逻辑推演、整理资料的人。他说“多闻博识,知之次也”。就是我如果不能算是亚圣这种天才的话,但至少我可以收集可用的资料,找到足够的证据,来判断这些方剂的使用点、使用的可能性,那这个大概是可以做到的。他就说,我一向都喜欢这些医药记述的东西,所以请让我这么做吧。 而这件事情,其实我觉得,会让人很感谢张仲景写下这部书。因为张仲景这本书就好像在告诉我们人类说,你就算你没有超能力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些症状,然后用一些合理的逻辑的推断,去找出这个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就可以以一个不是超人的立场来开药。不然的话,扁鹊谁能学啊?现在,哪一家的迷幻药那么好啊,就是没有办法知道,这个看人的脏腑嘛,对不对?所以,这是张仲景给了我们一种医学,是凡人可以学的医学。而他的给我们的理由是什么——是外面庸医太多,自己要小心。能够自己保养好的,就不要给人家乱整,大概是这样的一种观点,所以呢,这是一个很龟毛的张仲景给我们的这个医学。
[伤寒例略讲
那接下来呢,我要跟同学说一下,我们讲义的这个六经传变的一个东西,以及我们的课本的这个《伤寒例》。我们来对照着跟同学说一下。这个条文呢我想我都不要细讲了,因为我刚刚在下课时候,好像有一个同学走过的时候,听到有同学在讲话说,好像说,同学在说,我今天第一次学中医耶。那我觉得如果我讲得太凶猛,就是有些内容讲得太多哦,那其实对于初学的同学其实很残酷。因为你会觉得,好像很多东西,你讲我都听不懂,一大堆黑话,那第一堂课就把人家挫败掉了。那我来想想看,我用什么方法讲啊,才能够带给大家最少的挫败哦,然后比较有意义的理解。 我们先来定义一下,就是伤寒这个东西,就是泛指病毒性疾病嘛,就是从感冒到艾滋病都算呐。就是一个病毒进入人体哦会怎么样运作,而我们怎么样去对付它。那这个《黄帝内经》的《热论》呢,其实就是张仲景这本书的《伤寒例》。《伤寒例》在卷三的第8条开始,那同学,我们可以把卷三的第8条翻出来好吗?这个课本卷三第8条。第8条我们开始快快的带一下,因为真正治感冒的这些细节呢,我们会有正式的篇章来讲,所以这《伤寒例》我们只是看过,但是如果看得不仔细,同学不要怕,好不好?因为这我们实际上操作的时候,就是《伤寒例》有个印象就可以了,不用那么紧张。因为我讲这个《伤寒例》跟后面的那个《辅行诀》,我其实是要跟同学讲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哦,重点并不在于读这个《伤寒例》。 这个《伤寒例》呢,一开始就讲说,一年里面有这么多气节,对不对,那就是告诉我们说,一年里面天候是有很多变化的,然后后面三条呢,后面三条就不用看了,到第11条这些都不用看了。它就说,反正冬天的话,比较会着凉嘛,夏天比较会中暑嘛,这不废话吗?所以,这前面都跳掉。 那当然还有一些说法,比如说什么,冬天如果不保养,身体什么春天就会发温病或怎么样。那这个温病这件事情,我们之后会有别的单元来仔细讲它,所以这个,现在不清楚也没关系。那如果一定要我这样子其实也很简单。什么叫温病,温病就是你感冒的时候,同时因为病毒带起这个病的同时啊,你身体引发的并发症,细菌感染,以至于你一面感冒一面在发炎,就是这样。就是一面感冒一面发炎,因为感冒是病毒性疾病,对不对?发炎是细菌性疾病,这两个东西掺杂在一起的时候叫温病,就这样。 因为病毒性疾病的医法,也就是所谓的伤寒跟杂病里面的伤寒部分,它的医法是一个很清楚的理路的,就是病毒进入人体会怎么走,我们怎样防御它。可是细菌感染的发炎跟病毒走的是不同的路的,所以温病必然要用两条不同的路去治它,就是这样子。 那我们现在要回到伤寒的世界,所以温病就先放过没有关系。然后呢,卷三第11条,我跟同学讲一下。他说:“土地温凉,高下不同;物性刚柔,飧居亦异。故黄帝兴四方之问,歧伯举四治之能”,这个地方,来源我跟同学讲一下。就是说《黄帝内经》里面呢,有一个《素问》里面有一个第12篇,叫做“异法方宜论”。就是黄帝问歧伯说,为什么同一个病哦,我们有那么多种医法,就是可以用药、可以用针、可以用刮痧或怎么样。那歧伯就说,其实啊地球上的人类居住环境不一样嘛,就会顺着这个不同的环境而发展出不同的医术,所以有四方不同的医术。 那这个地方呢,黄帝就问说,那可不可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歧伯就说呀,比如说,像东方的人住在靠海边啦,吃的都很咸啦,吃了很多海鲜类的啦。那吃很咸、吃很多海鲜类的人呐,他会容易怎么样?血液比较干,那比较干就容易发炎啊,容易累积这种发炎的热毒啊,那这样子的话,东方人适合什么样的医疗啊?他说适合砭石,因为都是一些热毒、发炎,溃疡类的病,所以东方人适合砭石。就是有一种黑色的石头,可以在人的体表刮刮刮把那个毒气刮出来。那砭石的话,现在一块还卖得很贵了。那但是用砭石这个东西,到后来就变成我们的刮痧疗法,对不对。那刮痧疗法对保养身体有没有用呀,那当然还是有用,是不是啊,所以,这东方人因为有这样子的体质就有这样子的疗法。 他就说,西方的人呢,因为这个风沙、飞沙走石,所以人的皮肤很坚厚。那皮肤坚厚的人,他的病就比较是里面发生的病,而不是外感。那我们去西藏那边观光,九寨沟什么那种地方观光,真的会发现那边的人呢看起来就是肉比我们扎实,感觉我们台湾人就肉松松的,好像就不太一样,就觉得那边的人看起来,皮肤什么、身体的棱角都比较清楚这样子。 那,他又说,西方是吃什么呢?他说,西方呢就吃毒药啊。毒药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用的药,因为中国人认为说,凡是药的气性都是有偏,有偏于热偏于寒,气偏就是毒,这是中国人对药的看法,就称之为毒药哦,所以,西方的人呢就是比较会吃药这样子。 那北方呢,他说,天气冷,所以呢比较会用艾草来灸,那就是一个治法。那南方呢,说因为湿气比较多了,然后呢,人吃的比较酸啦或怎么样,所以呢,他就说,这种人他的那个肌肤里面的纹理啊,就是什么身体里面那个气血的运行会比较差,所以南方人就用针法来医。那针灸的针,北方用灸,南方用针。那这个,那说,我们最高级的中央人呢,咳,中央人就厉害了,就练气功、导引、按摩,那就是比较高等了,我们中国人认为中央比较厉害一点。 那这个治法随着地方跟饮食习惯有一些调整这件事情,张仲景在一开始就先讲,这是有意义的。好比说我们在用药的时候,如果你要开大黄,这个泻药,对不对?你就要问那个病人,像古时候老一辈的医生就会问,你是哪里人啊?如果听到这个人说,我是湖南人或者四川人,大黄就要加倍。因为,吃菜吃得辣的人呐,大黄要重一点,不然那个人没感觉,不会有效。可是如果是那种是平常不吃辣的人,那一点大黄就把他狂拉,就是拉得很惨,所以就是,每一种不同的生活习惯会有不同的体质,但用药的时候还是要看那个人的状况做一些调整。那这个话张仲景就先讲在前面,所以他说:“临病之工,宜须两审也。”这里除了看这个人的病之外,你还要去看这个人的体质,这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治疗。 那接下来呢,这个第12条开始呢,同学呢就可以看到这个我们的这个讲义给的这个六经传变里面《黄帝内经·素问》的这个《热论》这里哦,其实呢,这个《伤寒例》后面的这几个条文跟《热论》是非常像的,你甚至可以说,《伤寒论》的这个条文是从《热论》里面抄出来的,那为什么一本书要叫做《伤寒论》,一本书要叫做《热论》呢?那很简单嘛。你看《热论》第一篇就讲了,第一句就讲,黄帝说,现在在发烧的人都是病什么呀?那他说都是因为受凉了嘛,所以,《黄帝内经》里面的发烧论,那就是原因、病因就是着凉嘛,所以就发烧的人是因为着凉,所以写作《热论》或者《伤寒论》都可以嘛,这样子还是蛮容易理解的。 而《伤寒论》呢,它重要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在张仲景的那个时代啊,医术是有派别的。好比说,你如果看完整本《黄帝内经》——《灵枢》、《素问》,你会发现《黄帝内经》里面绝大部分的治疗法都是教你怎么下针,里面的方子非常少。什么治妇人病的什么鲍鱼茜草汤,就很少的几个方,或者鸡矢酒。就是,只有很少数的几个方子在《黄帝内经》里面,其他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用针。也就是,给我们中医的医理的这一部经典,它其实讲用针的内容偏大部分。那用针等于是《黄帝内经》医学的一个技术范围。而我们跳到讲义的这个后面一点的页数啊,我们看《汤液经法》,哦,不是《汤液经法》,(是)《辅行诀》。《辅行诀》里面有讲到《汤液经法》。像第3页开始啊,这个《汤液经法》这个二旦六神大小汤,这些方剂呢它是伊尹的《汤液经法》呢,其实是另外一个系统。而这两个系统,很可能在张仲景之前都是没有交集的。 那什么叫没有交集呢?比如说,《黄帝内经》说感冒,是一开始的时候会侵袭这个足太阳膀胱经,于是呢,当你的感冒侵袭了足太阳膀胱经,那足太阳膀胱经在人体的这个背后啊,所以,一个人感冒的时候会怎么样?会头痛啊,后脑勺僵硬啦,然后背酸酸的,腰酸酸的,有没有过这种人生体验?有吧?那,所以就是足以证明,的确感冒的邪气会沿着足太阳膀胱经传,那这个是《黄帝内经》的论点。 可是如果你看这个讲义第3页最下面这个小阳旦汤,这个就是,小阳旦汤就是《伤寒论》里面的桂枝汤,也是治这个足太阳膀胱经受到风邪的一个方子。可是它提到的这个症状你们看,它说治天行病发热。天行就是流行病了啊,就是老天爷让你流行的病。它说,发烧啦、自汗出。就是发烧,而你流得出汗,然后呢你又会特别的怕吹到风,然后鼻子不通畅,然后胃口不开。其实鼻鸣不是鼻子不通畅哦,比较正确的考据,鼻鸣是打喷嚏了。那感冒发烧流鼻水、怕风,那这个叫湿热汤。那同学你会看到,在方剂的世界,方剂的代表作《汤液经法》里面给的是这样这样的症状,让你决定吃这个汤。而在《黄帝内经》的世界会说,后脑勺僵,腰酸背痛,是这个足太阳膀胱经的感冒。其实是同一个病,可是呢因为他们的基础的思考逻辑不一样,以致于他们对同一个病所看的,看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样。而这两个角度是不是都对呢?我说都对。不要说《黄帝内经》跟《汤液经法》对,连西洋量体温验血也是对的啊,这也是不同的观察角度。那张仲景很伟大的一件事是把这两个观察角度合二为一,然后变成《伤寒论》。 也就是,光是靠《黄帝内经》或者光是靠《汤液经》,这个中医学其实到了张仲景那个时代,其实都堕落了。你看张仲景在感慨,古代有那么多名医神医,到我们现在都到处找不到一个,对不对?但是,因为张仲景把这两个学术领域又合并在一起,然后让中医能够在堕落的途中重新再净化一次哦,这是非常伟大的一个工作。而这就是一个连亚圣之才都不到的一个,只是一个算盘打的很精,然后呢格局又不大的人做的事情哦,这是很有意思的,这是医生在中国历史的定位啊,就是这样子。 那么《黄帝内经》的《热论》这个部分哦,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其实《黄帝内经》的《热论》它告诉我们的事情是这样子。就是黄帝在问歧伯说——其实《黄帝内经》这个写法就是这样子,黄帝问一些问题,歧伯答一些问题。他就问他的这个天师啊,说,为什么我们感冒啊,什么要死都是感冒到第6天第7天要病死,要好都是到第10天以上才好什么的,其实这个都不是绝对值,他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就是黄帝在提说,怎么好像感冒这个东西有一种时间周期。就像我们现在,对于感冒会有一种感觉,就是什么呢?就是听到人家感冒你会说,哎,你就多喝水、多休息嘛,快的话一个礼拜吧,慢的话两个礼拜吧,再慢三个礼拜会好吧。就是,我们会容易去觉得感冒这个病好像,不然就一个礼拜,不然就两个礼拜,不然就三个礼拜,对不对?就是我们已经隐隐约约觉得感冒它有一个时间周期,就是好像这个周期没有好,那就下个周期就会好,对不对?这是一个我们对感冒的感觉。 那黄帝就问说,为什么我们的感冒会有这样的时间周期?那歧伯就回答说,因为感冒是走在人的经脉上面的,那它沿着你的经脉传啊,自然就会传完一条走下一条。那如果这一条传完就好了,那就是传这一条的时间。那如果传到下一条还没好,就多传一条的时间,他会跟着人体的气血运行的周期哦,有一个同进退的现象。那么,在这里是不是有些同学第一次来上中医课的,就会觉得有点困惑了?就是感冒不是滤过性病毒吗?我们现在知道的感冒就是由一组这种不太好的基因,对不对,混到我们的细胞核里面,然后让我们的细胞不断地复制它,这是我们知道的感冒,是不是这样子?那西医都知道是这样子嘛。 可是,中医看待的感冒不是这个样子。中医看待的感冒是什么东西呢?中医看待的感冒是说:有一个基因跑到你的细胞里面,然后让你的细胞去做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这个是你用显微镜观察到的部分。那如果我们不用显微镜,而用那种——哦,比如说阴阳眼,就可以看到这些灵魂的世界的眼光来看的话。那中医看到的感冒是什么呀?中医看到的感冒是一只很奇怪的幽灵,它有两个翅膀,那两个翅膀可能叫做风气可能叫做寒气,它会说感冒是一种能量,钻到你的经脉里面去,然后在它钻进你的经脉的同时呢,它的翅膀——就是所谓的风或者寒,也同时会透入你的皮肤,让你生病。 那中医认为说,你呀如果能够用一种药,把这个附在你身上的这个感冒的病毒的灵魂拔掉的话,那你身体里面那些病毒就全部都不见了,一只一只的那个病毒都没有了。就好像是一个录音带录到的这个东西啊里面的磁粉已经把它消磁一样,所以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可是这些事情即使是西医也不会太否定它。因为西医他们也做过一些研究,说把一个癌细胞哦放到一个好细胞隔壁,中间用那个玻璃片还是什么水晶片把它隔起来,然后,等到这两种细胞啊住隔壁啊住一段时间以后,好细胞就会被带坏成癌细胞,这基因的变化是可以隔空发生的。那因为基因的变化是可以,因为这种磁场或者电波的转化而立刻有变化的东西,所以,中医的看法就是,你要去杀病毒,一只一只杀你也不知道怎么杀。但是,如果你把这个病毒的能量拔掉的话,它就会消失,所以,如果病毒果真是只有物质的部分的话,那《伤寒论》里面的方就照理说就没有一个方有效才对了,可是都非常有效哦,而且是把这个病清得很干净。就像我最近觉得,有学中医跟没学中医的人,他们的那个思考也会不一样。就像我帮人家开中药,对不对,把人家感冒医得比较好的时候,觉得他感冒吃了中药有感觉好,对不对。他会说,哦不错不错,你这药不错,有压下去。我说什么压下去,我是给你发出来的。但是,因为他已经吃惯了西药了,觉得西药就是把各种症状把它压抑到最低,对不对,并不是治那个病就都是压下去。我觉得你说吃我的药是把它压下去,好像我在那边学鸵鸟一样哦,不是的,我们中药是把它打出来哦,不是要压下去。那这个打出来的过程就《伤寒论》里面的种种方剂了。 所以经脉是一个能量类型的东西哦。我们用电阻测量器可以测量得到,我们身体皮肤有些地方有电流在流过,那就是经脉。但是,那是灵魂上的结构哦,不在肉体上面的。把人杀掉,就什么都量不到了。因为那人灵魂已经离开了,大概是这样子。所以,有了这个观念,你认识到病毒有它能量的一部分,那你会比较容易去看一看我们中国人呐《黄帝内经》所认识的病毒是什么东西。那在这里呢,《黄帝内经》所认识的病毒呢,它就说,病毒一开始进到人体的时候啊,是先进入人体比较表层的经脉,那人体的体表其实是有能量在保护我们的。这个同学能够想象嘛,就像一个大气层一样,那我们地球的70%的表面是海洋对不对,是水气在保护我们。那由这个,我们中国人说风、暑、湿、燥、寒、火这六气对不对,其中有这个寒气我们又称为寒水之气。那寒水之气所形成的筋脉呢就是我们的足太阳膀胱经了,那还有手太阳小肠经,这是跟人的水哦最有关系的两条经脉。同学可能会觉得小肠经为什么跟水有关系?其实很有关系。因为人的这个口水啊,什么各种消化液哦,人的小肠每一天要吸收掉11000CC的消化液,不是大肠。其实给大肠的时候都已经很干了,大部分的水分是小肠在吸收,膀胱在排掉的哦。那这个跟人的水过去有关系的就属于寒水之气的这个筋脉哦,手太阳小肠经跟足太阳膀胱经里面啊。 那同学要有个概念就是:感冒直接有关联的经是足经不是手经,哦,是足经。为什么会跟足经有关,跟手经没有关呢,这其实有不同的说法。好比说我们的手经很短,足经很长。但是如果我们人类要展开一道抵抗外邪入侵的防线,我们是不是希望这个防线能够长一点比较好?不要让它走两步就到了嘛,对不对,就是它能够走久一点,所以我们人体拿足经去挡邪气是有可能的。另外一点,就是足经呢跟奇经八脉之间是有联络的,是有那个络脉相通的,但手经跟奇经八脉是不相通,所以这个可能跟人类的能量的调度上也有点关系。那如果再说的话,就是人的足经是有接到地面的,因为都到脚了,那手经没有。那有接地的话,有些坏能量比较容易排出,这也是人的这个脚的功能啊,所以要常常踩一踩,脱掉鞋子踩一踩这个什么自然的泥土之类的这种说法,还是有它的意义在的。 那所以我们的感冒呢,大部分的走在我们足经上面。那么,无论是这个仲景的《伤寒例》,或者说《黄帝内经》呢,它都有说呀,这个足太阳受病哦,就会因为这个足太阳膀胱经啊上面连到我们的后脑勺、这个腰跟背,所以呢,病毒的这个坏能量进来以后,我们会后脑勺发僵,我们腰背会发酸,那我们就知道,我们“中标”了,这是得到感冒了。 但是,仲景的《伤寒例》比《黄帝内经》多了一个什么呀?多了一个“尺寸俱浮”,就是脉。《黄帝内经》没有讲到脉,《黄帝内经》因为它,它是一个非常专注在这个人的经络上面的一本书,所以它这一篇呢比较讲到人的经络。但是呢,张仲景呢他就会用不同的层面来跟我们介绍什么是感冒。因为,为什么传到足太阳膀胱经的时候,人的脉会浮呢?因为人体啊我们表面,保护我们身体的这个人体最表面的一层气哦,其实就跟足太阳膀胱经有很重要的相关性。那如果我们一定要再说的话,我们说,人体里面哦的气呢走在这个脉里面,这个脉包括血管跟经络。走在血管跟经络里面的气呢是比较精致的滋养我们的气,所以我们叫做营气或者是荣气,都可以哦,主要是滋养我们的气。那走在脉外面的气呢,是保护我们的气,叫做卫气。这个概念不晓得同学有没有?就是我们吃的东西,如果能量比较粗,它就会分布到这个脉的外面,变成卫气;如果是比较细的话,它就会留在经脉里面,变成营气哦,大概是这样子。那足太阳膀胱经其实它的这个所谓的保护人体表面的这个能量的区块,其实包含到我们人体表面的整个卫气,其实也连接到营气上面。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卫气在表面这不用说嘛,可是营气走在经脉上面,那各位同学,其实经脉这些东西也都走在人的体表为主耶,人的经脉并不是很钻到里面去的,大部分的经脉其实都还是比较在表面,对不对?就是,好像我们人体的灵魂是一个壳子一样,就是比较贴到表面;那另外有一个说法,是以后会再跟同学提到,就是还有人的营气是走在血管里面的,对不对?那血管的能量主要是来自于人的心脏。那心脏又是属于人的上焦,上焦也属于比较表面的。 那种种的这些论点我们姑且不论的话,我们会知道说,足太阳膀胱经受到病毒的攻击的时候,其实病毒的两个翅膀——它的风邪或者是寒邪,就有可能打到我们身体的营气或者是卫气。那这样子的时候,因为是我们身体的表面受到邪气的侵袭,那我们身体的抵抗力是不是也要,就是跑到表面来跟它作战呢?那当人的抵抗力跑到表面来跟它作战的时候呢,在我们这个脉这个地方呢,就会呈现出一种脉象,那个脉象就是那个脉,我们血管平常流动,可能我们要,我们把自己的脉哦,这样子抠进去,可能要往里面按一点,才会觉得我们的血管在跳。就是把脉是这个地方有个突突的骨头,从这边定进去是关嘛,关上面是寸,下面是尺。那可能一般的时候,没有生病的时候呢,我们要按到肉里面一点才感觉自己的脉在跳。可是,如果你得了这个足太阳膀胱经的感冒的话呢,你就会发现,唉,怎么今天我的这个脉啊,我才贴到皮肤上,就感觉到我的脉在跳了。这个脉浮上来了,那就代表你的身体最表的一层,受到邪气的攻击啊,那这是张仲景所说的太阳病。
[伤寒框架:六经传变
同学,我们这个课啊,《伤寒论》会教到很慢很慢,很可能教了几天以后,同学就已经忘掉了在干什么了。因为整体的观点可能不太存在,那我今天先不讲到《杂病论》,但是我先把《伤寒论》这部书的框架,趁这个机会跟同学讲一下下哦。 那什么叫《伤寒论》这部书的框架呢?就是,当我们呢,太阳经受邪的时候,其实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营气或者卫气受邪了,对不对?刚刚我们看到那个《汤液经法》里面的小阳旦汤,它也讲到什么,什么汗流得出来,什么出汗啊怎样的,那这到底是怎么样一回事呢? 那这些用药的这个法度是这个样子的,就是当我们刚感冒的时候啊,这个太阳经受邪的时候,有一些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就随着病毒的品种不同,或者是我们受到邪气的方法不同。什么是受到邪气的方法不同?比如说吹电风扇吹太多得了感冒,跟我们被冷气机冰到的感冒可能就会不太一样哦,就是它有些能量的结构上面不一样。那太阳经的感冒呢,它比较作用的地方呢,是我们人体的营气跟卫气哦。那至于太阳经跟营卫的关系,我们正式教的时候会比较细的再讲,我们现在只是跟同学勾勒一个大框架。 那如果是会伤到卫气的邪气呢,我们常常说这个,通常是风气比较会伤到卫气,寒气比较会伤到营气。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上过中医基础班的人会知道,就是我们说的这个风气啊,它的这个能量是比较——好像在兜圈圈打勾勾的,那寒气的能量是比较往里面钻的,所以风邪进到人体比较会跟人的卫气混杂在一起,寒气比较会跟人的,钻到里面跟人的经脉混杂在一起哦。 所以,风伤卫、寒伤营这个论点是在中医的历史里面是存在的。那如果说呢,是风气跟你的卫气混杂在一起的话呢,这个人会怎么样啊,这个人他会很怕吹到风,因为已经有风气在皮肤,就会对风气特别厌,所以你就会叫他,帮他开个电风扇,他会觉得很不舒服。
然后,因为风气呢,不是很紧缩的能量,是一种松松的能量,所以那个人你如果把他多加一件衣服呢,他还是会流得出汗,所以他的皮肤表面是松的,汗孔不是紧闭的。那这样子呢,卫分受邪的人呢,那在张仲景的方子里面,就给他一个桂枝汤也就是小阳旦汤,就可以把这个风邪排出来。 但如果是营分受邪会怎么样啊?它的特质就不一样,因为寒邪已进来,你的身体马上会被那寒邪束住,所以,人的体表呢,就会所有的汗孔都闭住,所以,风邪有的时候人的体表好像努力要把风邪逼出去,汗孔会打开,所以会比较容易出得了汗。可是人得到寒邪的时候呢,汗孔是全部封闭的,所以一滴汗都流不出来了,所以,以脉来讲的话,同样是浮脉,风邪的浮脉,是松松的比较软。可是寒邪的浮脉就是浮得很紧紧绷的,因为你的每个汗孔都闭起来的时候,你的脉象会呈现硬梆梆的状态。那这个流不出汗的这个寒邪攻击你的这个状态呢,人会怎么样啊,他就不会怕风,他是根本是觉得冷,一直要加衣服,就是觉得身体在发冷,而这个发冷是不管它发烧到几度的,发到 太阳经的病这个特质是,不然会怕风,不然会怕冷这样子。那这样子的话,就要用一个比桂枝汤要重蛮多的汤剂叫做麻黄汤,把这个血管里面、脉管里面的寒气一次逼出来,那这个跟桂枝汤那种好像把风气扫出去那种重度就不一样。 那如果呢风寒营卫都伤到,混杂型的呢,那这个人可能会……哦,对了,寒气伤到还有一个特征是人的关节会痛,因为寒气会粘结在你的关节经络上,人会痛。那桂枝汤那种风伤卫的感冒啊,顶多就是觉得会有点酸软酸软没力气,但是不会痛。 如果是风伤卫加上寒伤营呢?各位同学,有些同学可能是内行人,所以听到我这个话可能会皱眉头,因为风伤卫、寒伤营是历史上的某一种分类法,但是不是一个绝对对的分类法,所以如果是比较内行的同学可能会觉得我这样讲会很逊哦,其实,我只是先大概带一下了哦,就是以后会慢慢跟大家分辨这事情的是非。 那如果有风气被寒气包在里面,那人会怎样呢,那风气跟寒气包在里面,那个人呢就会还是会身体痛,还是会怕冷。可是他会多一个动作,就是他里面有排不出来的热邪,他会多那个手脚烦躁、心烦,或者是口干、眼睛干、嘴巴干、鼻子干这种感觉。那这个时候就要知道,必须寒气、风气一起逼出来,还要把这里面多余的热排掉,那这个汤叫做大青龙汤,所以除了麻黄、桂枝还有大青龙汤,大青龙之外呢,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方叫做葛根汤。 葛根汤的症啊,虽然《伤寒论》写的不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实际上用是这样,就是有一种感冒叫做热感冒。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啊去海边玩了一整天,已经流了很多汗,身体已经很干了,然后回来坐公车的时候被吹到冷气,那那个时候,因为身体已经很干了,所以你一感冒,你的抗病功能一起来,可能你就会怎么样?本来感冒,太阳经感冒是要怕风怕冷的,对不对,可是因为你的津液已经受伤了,所以津液不足的情况下,抵抗力一动,人就开始会发干热,所以就会又觉得,好像本来要怕风怕冷的,可是你的皮肤表面有一种躁热、灼热的感觉,那这是热感冒了。那这样子在排除风邪跟寒邪的时候呢,还要再把津液补充回去,那这个叫葛根汤,所以这个寒伤营的感冒,风伤卫的感冒,风寒两伤的感冒,跟人干掉的热感冒,这是一个外感的这个邪气进来的不一样的方法哦。 所以,我常常说,麻黄汤的邪气是钻进来的,桂枝汤的邪气是渗透进来的,大青龙汤的邪气是八国联军打进来的,葛根汤的邪气是你自己干掉,长发公主放了头发下去引进来的,就是不一样,他每一种人的邪气的进来的方法就已经有一点不一样了。就葛根汤会牵涉将来要谈到温病的问题,就是当一个人津液非常不够的时候,身体里面会自动的把那个病毒勾引进来,会有这种现象,因为人的保护自己的能量来自于人的水气。 那如果呢这一波感冒呢大概这样医呢,那它还有些变化,什么变化呢?比如说如果你平常哦就是那个水哦代谢得很不好的人,平常肺里面就湿湿冷冷的,那病毒就可以钻到你的肺里面,那个能量是可以变得跟肺里面的湿湿冷冷的那个水气合而为一的。那这时候人会怎么病啊,会咳嗽,肺里面湿嗒嗒的一种咳,那肺里面湿嗒嗒的咳,叫做什么?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就是把肺烤干,然后就把感冒打掉的方。 那如果你的肺呢是很干,然后有热在里面烧呢,那时候你的咳嗽可能就不是像小青龙汤那种咳了,而是那种听起来没有那个水的那种声音,那种干渴那种不好听的那种咳咳咳,这种没有水分的咳,那那个就要润肺清凉,然后把病毒赶走,那这个就跟这个暖肺把水烧干掉的不一样,对不对?把水排掉的不一样,那这个叫麻杏甘石汤哦。 所以,光是一个感冒你就要分好……这才是六经里面的一经哦,就有各种不同的属性要分。然后,就像我有时候,看到有人染了麻黄汤证,我跟他讲要吃麻黄汤,他回去之后跟我说:我家没有麻黄汤,那我看有麻杏甘石汤,我就吃了……我就觉得这个是肺实热,这个是寒邪伤营气,这个好像差很远嘛,所以大家不要乱吃。你要知道张仲景是多龟毛的人啊,对不对。我跟你讲张仲景他那个写作的方法中可以看出来哦,他好像觉得《汤液经法》的那个内容太粗,分得不细,所以他故意去拿《黄帝内经·热论》的那个架构,把《汤液经法》的每个症状掰得更仔细,就是那个龟毛的程度比过去的古经典还要高,有这个调子存在。然后,而这些东西呢我们都还称之为太阳经病。那太阳经病之外还有什么?还有太阳腑病呢。因为你想想看啊,这个足太阳膀胱经的膀胱经呢,它病邪传着传着到最后呢会传到膀胱这个具体的东西上面啊。那如果病邪传到膀胱腑会怎么样啊?传到膀胱腑的话,有两个可能,一个叫做蓄水,一个叫作蓄血。 就是如果病邪呢让你的膀胱呢这个排尿的这个功能失去的话,它会让你尿不出来,那叫做蓄水,那叫做五苓散证哦,五苓散是一种药粉。 那如果是蓄血呢,就是你膀胱发热,以致于它周遭的这个微血管的血被烧干掉,瘀在那边。那,那个时候人会怎么样啊?会发狂。就是膀胱蓄血人会有的症状是会很激动、发疯、乱讲话,那那个是轻的话用桃核承气汤,重的话用抵挡汤。这以后都会教啊,所以不用急。那只是说让同学知道一下,这个传经病还会传到腑。那而且《伤寒论》的太阳篇,如果说是太阳篇的话,其实绝不止是这样的内容,还有各种并发症都会教,各种各色各样的并发症,包括传到别条经会怎么样。然后除了并发症之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感冒,像你们有没有听过肠胃型感冒或者肠病毒,那这种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会有一种症状叫做——觉得胃会发闷发胀。那,那个时候就是张仲景说的心下痞。心下痞,就是痞子的痞。就是心脏底下这个人的胃的部位,好像有一团什么东西不通。那这个闷闷的感觉其实就是你的胃已经中了病毒了,那你就要用一些药给它打掉,那就用泻心汤。就是有很多很多小方,来治疗这个病毒刚刚跟你接触时候的很多迹象。那这个是太阳篇所包含的一些内容。 那当然还有一些,你如果硬要说小肠腑病的方其实也有。比如说有一个,常常被人家送到西医院去的时候,半夜忽然急性肠胃炎、拉肚子那种。那个其实《伤寒论》的方,一包科学中药就可以医得好,就像什么葛根黄芩黄连汤,那种急性的热痢哦,那种东西其实是感冒。其实它因为感冒从那边攻进来嘛,那本来人的这个太阳经的区块,是要把人的这个水哦水气,从后脑勺导引到头顶这样子输布下来,当然这是无形的,不是人的身体真的有水在这样动,可是这个东西会很密切牵扯到人体的水分布,如果这个地方有病毒这样进来了,那个人体要上来的那个水气上不来直接掉下去的话,那个人马上就会开始狂泻不止,而且那个泻出来的东西就会烫屁股的,那个就是从太阳膀胱经打到小肠腑去的一种现象。那这个都是感冒的一些范围里面,这太阳经在处理的事,所以呢就是这一条经可以病成怎么样子,就张仲景有个太阳篇再很详细的处理这些东西。 (记录整理:MG 一校:KK 二校:KK) |
|
来自: 小精灵故事 > 《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