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经方势能解 1

 guodongs 2017-05-16

看电视

丁酉年 乙巳月 癸卯日

四月廿一

2017.5.16

危宿(危月燕) 

摔跤

已经很轻很轻


轻得不敢再


拍翅膀,轻轻


再一拍


就轻得没有了




· 某个小说  

  


  


           




   


轻的故事


伤寒经方势能解1

 

文·曾骞


『第一部分』

 

经方应用的奥妙,在于对其势能的把握,将其合于人体想法,顺势而为。人体想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是医者本分。再进一步地讲,人体所展现出来的势能去向,就是机心,知机道者,扣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这也便是最高的心术了。我们用经方的势能,配合人体的想法,来完成身体能量的重新调整与重新分布。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正如同谓其所谓,为而不为。

 

君子得之固躬。

 

顺势而为是肯定的,人体的想法怎样去弄清楚,经方的势能如何去掌握,这也是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个医者,如能参透此义,那么定可成为真正的上医。

 

怎么样去弄清楚人体的想法呢,首先第一步是从阴阳的角度来看。阴阳为之纪,人本身就是天地阴阳孕育相合之物,是一个能量场,自身就具有强大的力量和自我意识,所以,应对外邪时,自然就具备抵御能力。而芸芸众生,所以在现实里,也会因每个个体的强弱不一,抵御上也自然有强弱划分。自身积极而亢奋,其实就是阳态。自身消极而低沉,就是阴态。这是用最简单的理法,从势能上来看待阴阳问题。

 

并不是很复杂的。


在阴阳两态下,人体自身势能各有去路。《伤寒论》用六经对其进行了归纳。等于就是说,用表、半表半里、里三个大层面来看待人体势能所在以及方向。其中,表与里,是重要的两个出口,而半表半里,是处于僵持。即太阳表之阳、少阴表之阴为表路,阳明里之阳、太阴里之阴为里路,少阳、厥阴僵持于半表半里。用这样的角度来看待《伤寒论》,就变得了很简单。


简言之,在汤液学中,人体是通过六经的渠道进行排出病邪。在针灸学中,则是归纳以经络、经筋、营、卫等形式。殊途同归。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并且相信,人其实是被上天设定出来的一种精密机体,至于目的何在,这应该属于天机。我们追求不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这已经完全超出普通人的能力。


回到正题上。怎样知道人体的想法,探测知其意欲何为。这里有个法则,姑且名之为“法”。这是名相上的,为的是方便总结。所谓,指两者合之。这个“法”是势能法则应用时的第一要义。也就是说,在确定每一个层面的势能趋势时,都需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据,才能够作出判断与定义。我们不能凭其任何一个单一的症状,就草率定论为阴为阳,为实为虚,为表为里,或半表半里。所以,当善于应用“法”时,就可以破我们的执念。让我们不会仅凭着经验,对单一的表面现象判出错案。


学医并不难,破执才是难。关于这个难,难就难在当局者迷。因为人们常常会单凭一个症状就认为患者怎样怎样,从而常常造成冤假错案,或者方不应证。因为光凭单一表现,我们是无法测定出人体想法的。由于我自己了解这一要义,也不敢私藏,于是发心,用势能学的角度对经方使用要义进行归纳与总结,形成一目了然的势能分类文字。希望以此帮助到更多的人。也为那些从未了解过势能学说的人们,做一点引路。在论述经方势能使用法则前,先概论人体想法探测这个层面的方法。懂得了人体想做什么,经方势能的使用才有落点。


探测人体想法,由定阴阳,定寒热,定大象,定所在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步,定出阴阳。以虚实进行阴阳判断。以脉而定。可惜的是,在这里,仅凭文字表达,这个要义是难以讲得透彻准确的。没有办法,凡事总有遗憾。只能尽量论个大概。有心者以此法则仔细摸索。以脉而定阴阳,还是为之“法”,也就是说左右都得看。先看肾阴的虚实强弱,以左尺所候为凭。因为,所谓的势能判断,第一步的定阴阳,其实就是先判断出人体本身的能量状态,这个能量状态就是以津血的盈亏,作为标准的。所以定在肾阴。在看其他寸关(尺)的虚实强弱。併而定之。肾阴若虚弱,其他亦见虚弱的情况下,那么自然为之阴者。若肾阴见之虚弱,他部亦有强弱虚实不均,则合而计之,合而虚弱者,亦为阴。若肾阴虚弱中而稍偏上,他部亦虚,则亦为阴,只是势有不同。接前者,若他部实而强,则此阴中不至低瘦,或合而为计,势盛于左尺者,则为此消彼长之态,若任其由之,则将转入亏本大势。定阳法,反之亦然。若见于寸关盛,而尺弱者,为阴阳并存之势,见之上下失衡。


第二步,辨寒热。我们不能被一些表面症状欺骗,比如病人怕冷,就认为其寒,病人发热,就认为其热。需要从脉,从症状表现去两者合参判定。寒热两势的判断,以势能角度大而化之地讲,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等于就是说,寒热就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

 

脉上,以脉的推动势为定。包括脉的推动力、还有力度。所以,这个用文字,就很难完全准确无误地去表达了。只能是阅者心会。因为阳胜则热,所以脉的推动力,还有力度上比较强势的,自然与热有关。比如滑数之象。阴胜则寒,所以脉的推动力,还有力度上不足的,自然与寒有关。比如沉迟之象。当然,形而下要客观,还得看天,看地,看时,以及病家的形体。外界的寒热偏盛对于脉自然影响很大。所以要将这个因素综合进来。比如很热的天,脉多少都会偏盛一些,于是就需要减之若干。冷时同理,会沉一些。至于病家形体,总体上讲,胖人偏沉,瘦人偏浮。这都是基本的常识,基础性的问题,在此就不赘述了。

 

当我们切得那种,不大不小、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软不硬,呈现着浮而不脱、沉而不绝、硬而不坚、软而不断的状态,那就是寒热势均,不过,这也是以四时与形体为前提下,均减合计后的所得。

 

寒热先由脉而定,再由症状合判。当人体处于寒证时,自然阳气衰弱,阴气过盛,于是身体机能与代谢活动较而衰退,抵抗力也随之减弱。所以,容易见之体温不足,面色苍白,精神萎顿,踡跼踡卧,喜温怕冷,脘腹冷痛,得热则减,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滑等。

 

而热证,亦由脉而定,再结合症状。热邪所犯所逞,而引起阳气亢盛,包括正气抗邪与反应强盛等方面。身体机能代谢活动过度亢盛。有身热,烦躁,面目红赤,不恶寒发恶热,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唇红而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干黄或干黑等。

 

若脉属表面虽具有热性亢奋脉象,诸如洪、数、滑等,却按之无力,证却见假热者,则为真寒假热。本性属寒,却因自身津血势能亏之太过,而出现阴阳转化,导致了虚阳外露。阴寒的势能太过太偏了,阳能被格之于外,所以,回不去的阳能就于外现出种种热象。比如病家身体机能表现为热性,却喜欢取衣被覆裹,或者是口虽渴而饮不多,或是手足躁动,但神志上却很安静,包括苔色虽黯,却见滑润。

 

若脉属表面虽具有寒性沉伏脉象,诸如迟、细、紧等,而按之有力,沉切顶之指腹,呼之欲出之感,证候却见假寒,则为真热假寒,本性属热。因为热邪的势能由于深伏在里,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偏势,人体阳者被死死拖在内部出不来,于是外部会出现一些因阳能缺失产生出的似寒症状。如外现恶寒却不喜衣被覆裹,或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热。也或是在出现烦渴、咽干、口臭、舌苔干黄、小便黄、大便臭秽或秘结、腹部胀痛的情况下,脉细而按之有力。

 

所以,定寒热,必须是脉证合参的。


第三步,定脉的大象。尤其是当寒热不明显,阴阳也不明显时,大象所定就尤其重要。脉的大象,就是以所表现出来的整体脉象来判断人的津血势能。比如:


1,浮脉。与风邪外侵、表证、热证、虚证、病邪上越、可吐之证有关;

2,沉脉。与里实、里虚、里寒实有关;

3,数脉。与热,于寒都有关;

4,迟脉。与邪阻、结滞、内郁、结聚、虚寒、津血虚有关;

5,弦脉。主寒、主津液虚、主痛。

6,紧脉。多主寒邪,有表有里,也表明津液虚,也时可相关痛;

7,滑脉。主热,主食积,主津液虚;

8,涩脉。主津液虚、血少伤精、气滞血瘀;

9,洪脉。主热,津血虚,主邪盛正衰;

10,大脉。主邪热实、虚损、气不内守;

11,小脉。主津血虚,劳损、湿病,也与邪去正虚有关;

12,细脉。主津血虚,高热、与数脉同现,主高热。与滑同现,主之痰饮。与沉细同併,或主之湿痹。细而近之附骨,主之积集聚

13,微脉。主诸虚;

14,弱脉。主津血虚,脉道不充,但也与邪去正虚有关;

15,虚脉。寸关尺三部举、按均感觉无力,主津血虚;

16,实脉。主阳火郁成、发狂谵语、阳毒、伤食频吐;

17,芤脉。主津血大虚,热盛,阳气浮散;

18,缓脉。常与浮、沉、大、迟等兼见。证情上,以所相兼而论。其缓主津血虚;

19,促脉、结脉与代脉。三者都是有暂歇,所以写在了一起。促,主阳盛热实,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也与肿痈的证情相关。结脉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而代脉主津血已极衰,所以有结生代死之说;

20,长脉与短脉。前者,与阳相关,主热证、实证,也与正气恢复有关。后者,与气病相关,脉道不充,主阻滞、血瘀、痰凝、食积等,也与阳气将竭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纯粹以单脉之象而定大象。比如只凭一浮脉定,或一沉脉定,本着双原则,必须要有两者合之,得之浮,还需看其浮数,或是浮迟,才可最终定其大象。同理,其余类推。

 

脉象分类虽多,但抓主要的所在,力量涣散者,大象偏虚。偏迟重,有瘀阻。

盛之过者,与热证、实证有关。在势能的角度而言,脉之大象,其目的是为了判断津血盛亏的情况。


第四步,合症定证。以伤寒中各证中的症,见之二者,以定其证。还是遵循着法。因为我们是无法以单一的一个表现,就定其证的。比如,见之发热,不能单凭一个发热,就定在何经。六经皆有发热。必须再取得一个确定的证据,才能定论。所谓确定的证据,就是《伤寒论》条文中关于六经各证中征象的原文所定。比如麻黄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除了发热,还可能有无汗,还可能是恶风等,这就是两个证据。再比如大青龙汤证:“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除了发热,还有不汗出而烦躁等,一样的也是两个证据。其他的都是这个道理。


了解人体想法,就像了解灾区灾情一样重要。在探测人体想法的四个部分里,除了阴阳之鉴,是可全凭脉法而定外,其他的都是需要脉证合参的。

 

人体对病邪的抵御,是以津血能量为根本的,正所谓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人体的努力,是智能地寻找求生之道。以经方的角度而言,便以六经大而化之地归纳了所有路径。了解阴阳的意义,是为阴阳各自两种形态下,人体津血能量所需势能做一个判断。阴证,自有其求。阳证,自有待哺。而第二第三步的定其寒热、大象,也都是为津血能量,所需相关势能,做出依据的。如果说,经方的势能由攻与守所组成,那么所有的经方,结构里于守上,其实都包含着阳证或阴证,寒与热的基本津血势能补助组合。于攻上,结构里也有引导津血能量的寒与热、轻与重、散与滋等势能。关于这些具体内容会在之后详之。重要一点是,懂得了攻守的基本要意,其实也就会懂得了组方的变化规律。

 

知道人体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就援助什么。避免浪费与盲目。所以,接下来自然地就涉及到第二个重要部分,也就是经方的势能解读与归类。我尽能力,将根据经方各自的势能属性,与六经相互结合,进行大类划归。希望最后能论述而成一本经方势能解读简明手册。


 


                                 2017,5,15 于一芥屋


請風停下來

曾騫,養白龍馬的散人,住在南方研習針與藥,調治南北往來人,還有寫小說。


公号ID : zengqianzy

告之,本处不提供任何网络问诊咨询以及疾病治疗方案。请勿网络问诊。约茶或者约稿,请电邮:zengqian1216@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