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现代解读的意义和进展

 雨夜听荷yu 2023-03-05 发布于四川

—————————— 

略论中医的旧城与新城
王仕奇
中医学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于执业个体而言,接纳能够有效衔接临床的理论部分,以此指导医疗实践,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加以时日,探索擅长诊治的优势病种,形成自己的诊疗风格,日诊上百,造福一方,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中医师。这是性价比最高的一条路,也是大多数志在中医的青年才俊的首选之路。

然此路属于旧城范畴,足够实现执业个体的专业追求和人生价值,但不足以从根本上使中医得到振兴。试看上世纪中医界群星璀璨,大家云集,可有截断乃至逆转中医的颓势?灭而不绝,衰而不亡,这才是中医的真实现状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不严谨和不规范,导致学术理论与临床实践存在一定差距,某些方面甚至是巨大的鸿沟。临床实践中经验层面的海量积累,可以有效解决诸多临床问题,但并不能掩饰亦不能解决理论层面的诸多问题。纵观中医的千年长河,学术史上存在大量的迷案悬案,有大片的荒地需要有志者去开垦。中医的基础理论领域,需要进行深度的学术研究。基于此,中医的新城需要开拓。

如何建立中医之新城?余以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梳理工作极为重要。首当明析概念,确定本义,界定内涵外延,框定范式,明确边界,厘清源流,梳理框架,此为回溯;次需在回溯的基础上探究和挖掘新的面向,囊括并吸纳新知领域以为我所用。回溯加以面向,中医的新城得以开拓和建立。发煌古义,融汇新知,中医学才有从根本上得以振兴的机遇和可能

然此行长路漫漫,且非一时一人之功,需志在中医的勇士和猛士们披荆斩棘,乃至积数代人之功,方得以构建中医之新城。新城建立之日,亦是新旧文化,古今文化,东西文化交融之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亦在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需要勇气和毅力,甚至是一腔孤勇。微斯人,吾谁与归?

写于呈贡至市区途中,行笔至此,已出地铁,是为记。

王仕奇

2022年1月17日于春城

-----------------------------

下面是12369《伤寒论》现代解读星球内部讨论的一些内容:

一、关于《伤寒论》六经的内涵,以及阴证和阳证。

《伤寒论》的六经是人体的生命状态,与经络的名字相同,但本质不同。经络与脏腑是结构概念,不是状态概念。中医治疗的核心是调阴阳平衡,就是调状态。表里虚实寒热都是阴阳的状态参数。当然,人体的生命状态是经络和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功能的体现。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太阳病是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府的病变。举个例子就能轻易否定这种说法,我们都知道新冠病毒感染的是呼吸道和肺部,按经络来分就是手太阴肺经,那是不是应该叫做“太阴病”?但我们明明看到的是太阳病的症状,对吧?

另外,自古以来,中医就把伤寒等现代意义的呼吸道感染当作表病,认为是寒邪从肌表侵入,现在我们知道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甚至是无稽之谈。真正的原因是病毒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免疫反应导致发烧和恶寒,毛孔闭合等一系列现象。如果不引入新的知识来讲中医,中医几千年在自己的圈子里争论也不会有结果,也不会成为一门严谨的医学

由此联想到《伤寒论》中的一些概念,比如伤寒,中风,温病等,中医常常认为是寒邪伤人,风邪伤人,温邪伤人,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人体在病原体的感染下,人体出现恶寒,恶风,恶热的感受和反应,这些都是人体的感受和反应。

所以,我一直强调中医的概念一定要逻辑严谨、准确,不能像以前一样“状态概念”与“结构概念”分不清,混在一起,稀里糊涂地讲了两千年,还分出不少学派,各说各话,增加了后来人学习的难度,大大影响了中医的科学性,影响了中医的普及。

中医是通过调状态来影响功能,甚至能改变结构,依靠的是人体是个自组织系统,在阴阳平衡的稳态下,自愈力能恢复功能,修复结构。而现代医学认为结构决定功能,所以走的是从结构到功能的相反方向。比如,现代医学把人当成汽车,如果汽车零部件坏了,汽车自己不能修好,只能从外面打开,换零部件,所以手术盛行。而中医把人当人,给定合适的条件(状态,能量等),他自己可以修复自己。

阴证和阳证代表人体对感染产生的总体反应状态,即亢奋或者虚衰;然后又根据气血能量反应势能的方位(表、里、半表半里),性质(虚、实),和热能多少(寒、热),把人体的反应状态分为六大类:即太阳证(表实热),阳明证(里实热),少阳证(半表半里,热多寒少),少阴证(表虚寒),太阴证(里虚寒),厥阴证(半表半里,寒多热少)。这些“证”是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收集的各种“症状”的总结和抽象,是人体的气血能量在感染中的反应势能状态。所以,中医叫辨证论治。

六经辨证就是一个可操作的临床诊断模型和思维导图。所有的病,无论多么复杂,都可以被归纳入六经中的某一经,或某几个经。它指导医生使用具有不同势能(即四气五味: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的药物和药物组合来补不足(温、补),祛瘀堵(清、消),调平衡(和),最终帮助或引导人体的排异反应势能,做到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如出汗,呕吐,泻下,出血等排异功能。

参考基础理论文章:
中医治疗外感病机理的现代解读(1)
中医治疗外感病的现代解读(2):论寒热
中医治疗外感病的现代解读(3):论发汗
《伤寒论》现代解读4: 为什么桂枝汤被称为万方之祖?
《伤寒论》现代解读5:病毒的来处与归宿
《伤寒论》现代解读(6):六经辨证

二、星友讨论和反馈的一些截图:

图一:关于六经的含义

图片

图二:关于表里

图片

图三:关于伤寒,中风和温病的定义

图片

图四:关于温病和免疫亢奋

图片

图五:关于君臣佐使

图片

图六:医案分析,学以致用

图片

图七:入群一个月,收获满满!

图片

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人们最需要靠谱的健康知识!

每天或者每周抽出一些刷微信的时间,一年时间就可以入门《伤寒论》,树立正确的养生治病观念,保护家人健康。

欢迎更多的有志者加入到我们的行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