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六经病法则应用要点简说 1

 guodongs 2017-07-25

像风

丁酉年 丁未月 癸丑日

闰六月初三

2017.7.25

比蛇



汪铎 - 逍遥游

来自请风停下来

07:52


《伤寒论》六经病法则应用要点简说 1


曾骞

 

『伤寒论是个简明的APP』

 

在我看来《伤寒论》就是一个依三皇医学大数据的框架,由张氏所开发出来的,可以简而用之的APP。这枚APP不离道统,并将理法明透,用极有控制力的语言编写而成。极为克制而明要的气质背后,是一种通透所得。这个APP简单,好用,懂得玩的人用户体验会非常好。


形而上言,研透张氏,等于接通上意,对于最终回归朴素的上古医学大道,也是再好不过的起点。


三皇医学大数据的实质,其实就是关于规律医学,而非经验医学的数据总结。依靠这个道法而成的《伤寒论》自然也关于规律医学。

 

之所以说它实用,因为直接落到了人体的规律上。和穷尽纳收天地规律的上古三皇医学比,《伤寒论》直指人心。如果用一个比喻,把《内经》比作一个世界地图的信息展示,那么《伤寒论》就是一个直接关于出行线路的即时查询。如果再把《内经》比喻为关于一幢大厦的结构明细图,那么《伤寒论》就直接是一个应急通道的标注。

 

当发生混乱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一个出口,有了应急通道引导,自然就不容易迷茫了。

 

张仲景的过人之处就在这里:早就标注好了这些应急通道。于汤液学体系中,为后世创建了一个关于人体的运作机制的观察与应用模式,并且同时也告诉了世人,看病调病,要诀就在于要懂得抓住人体的应急通道。

 

『伤寒论对人体应急通道的标注』

 

所谓“六经”的概念,其实是后人添加的。在《伤寒论》中是采用了诸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等主要目次。总结而言,即三阳病与三阴病。

 

三阳三阴,就是人体六种应急形势。

 

细化三阳三阴,即细分出了所谓的病理生理状态下,人体所呈现出来的相关证候。这些证候各有偏性,是人体在非正常情况下,所表达出来的势能状态。偏向于何种程度,就相应出何类表现,或者说是何种偏势。

 

古代医学是势能学。各种状态不同的人体,在四时之下,因感天地之气而各有所呈现。或者过分,或者不足,或处于僵持,归根结底,这些状态都是有偏性的。


我们看到的所谓的病,其实就是那些偏性太大的征象表现所为。

 

所以,《伤寒论》才强调了要脉证并治,这是一种客观精神。以脉所得结合证候,才不会落入孤证定案的武断与主观。这是伤寒APP的第二个使用要点。第一个,已前述,就是先要明白,《伤寒论》直指的是人体运作规律,在人体失衡状态下,人体为了维护自身平衡,一定会为自身寻找出口,医者把握的首要,就是先找到这个出口。而每个出口的审势与把握,依的是脉证并治,关键的核心,总结起来就是两个:一阴阳,二势能。

 

『三阳三阴的各有所主』

 

一、太阳病证候实质

 

太阳病,人体表达是通过体表来寻找出口。所以,会在皮肤、粘膜、肌肉等处反应而出。包括出现体痛,为津血向体表汇集时,对肌肉和骨骼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太阳病,最初,可以说是,急性热性病的初期阶段。传统的后世中医解读中,常有所谓的经病,和腑病。这种名相的树立让人混乱。张仲景本身没有去立这些名相的,他的语文极简而控制力极强,直中本质就怕后世人因名相太多,而受到搅乱头脑。

 

理清这个名相。经病,就是人体以外而作出口。而太阳腑病,其实质是,当人体无法真正以体表作为出口完成势能偏性调整时,自然会转向于腑这个通道。因为人体的病邪出口,本质上,就是里外两个。此前的以表为出口,是要消耗大量津液的,自然会对人体内部造成一定的消耗,或者是过量消耗,在完成不了转势平衡又转入欲以腑排泄而出的情况下,内里之腑自然出现受病之象。

 

比如,本欲以表而出最终不得,自然就影响到肾以及泌尿系统,当引起了严重的内部损害,如肾和泌尿系统的实质损害时,其津液运化必然出现改变,严重的就出现血出,也就是成了《伤寒论》中所说到的“蓄血”。

 

里好,外好,都是人体在为了调整势能偏性作出路径选择时的相关承担者。其各自的相关状态,或者说是其证候,无非是想在表明其寒热偏性程度、虚实偏性程度而已。

 

而所谓的经病到腑病的转变,也是阳偏转向阴的一个变化过程而已。所以说,把握了阴阳,无与众谋,就不会被众多的表象所干扰。

 

二、阳明病证候实质

 

人体选择了内部的里腔,以消化系统为主要出口。而且人体的整体能量比较充足,人体的势能偏性,开始进入了呈现出热反应的高潮阶段。由于处于高潮阶段,自然一切都是喷张的,所以可见之脉证两方面的各种高热之象,人体的血管扩张着。

 

整个里腔的消化道呈现亢奋阶段。既然一切都是呈现着亢奋而高潮的,津血的消耗自然是非常大的,如果这个时候,其已经偏于甚的喷张得不到制解,那么必然越耗越干,最后出现“胃家实”,亢奋状态反而转为内收之势。

 

阳明病,很好地代表与呈现了人体能量势能状态的两大模式。

 

①喷张而狂热;

②内收而凝固;

 

亦可谓阴阳偏转的变化。

 

三、少阳病证候实质

 

半表半里,这是后世说法。《伤寒论》自身语境,是“表里之间”。这个表里之间的描述,直入人心,说明人体处于进退两难。在人体能量尚足而不衰的势态下的不进不退。

 

“往来寒热,胸解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四大主证,正是一系列的紊乱而未大乱的表现。

 

上下里外,都做不了最终的决定。或者说,人体自行也在试探,当不可而为时又退缩回来。这样的状态,处于里外两个出口之间的徘徊,同时也就意味着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未来要么光明要么黑暗。

 

长期的僵持阶段,最大的问题,一定是带来无止境地消耗,以及随之而出现的紊乱。如两军对垒,迟早有一方会先内部出乱。因为耗不下去了。总要破壳。由于长期的僵持消耗,脾胃会越来越弱,当弱到一定不堪之时,就转入阴证了,转入消极之中。

 

少阳,各方角力的较量场。表里之间又涉及最大的区域,在胸腔、腹腔这些脏腑集列地,所以情况也会复杂多变。所以自然是用和解斡旋。除了胸腔、腹腔,其所累及的系统与器官,还都相关着所谓的免疫力量最为密集的区域。比如所谓的浆膜、消化道分泌腺、中枢神经、淋巴系统等有形宿主。

 

四、太阴病证候实质

 

知道了太阳病,自然可以推知,太阴病,其实就是人体选择了里作为出口,以望通过里道进行失衡扭转。但同时的话,处于寒湿长夜之中,能量很不足,津血能量严重偏弱,所以,太阴病的证候,实质以消化道的功能呈现低下,为势能状态反映。同时因为弱下,而紊乱。所以自然出现所谓的腹满而吐,纳呆,还有泄泻或脱水等,甚至是呼吸困难,还因为内里能量不足,人体机制是弃四肢而保脏腑的,所以肢体自然所受津血也骤减,从而出现肢冷的现象。

 

太阴病表现了人体能量不足时内收势能状态。将防御线尽量收缩,顾卫中央。所以就需要阳药来扶阳救津。

 

所以,自然的,也容易发生中风,即所谓的太阴中风。相当于边境逆乱而敌夷因虚侵入。此时,一种情况是脏腑系统还可以相对应地进行外派力量抵御,一种是根本无力,等着别人打到京畿了。

 

五、少阴病证候实质

 

实质上是人体能量已处低弱的状态下,又在向表寻找出口,以期达到势能失衡的扭转。

 

凡涉阴证,都已说明人体能量是处于低下的势态。为什么在伤寒中关于少阴有描述:“但欲寐”。其实这是人体自身对大脑的保护,因为身体已经能量不够,同时还要向表送布津液(所以体表有一定的发热感,因为津血汇聚)。不保持一定的脑部清醒怎么行,因为只要大脑是相对清醒的,就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津血,这样一来,向外送布的津血就会因势而配,以照顾大脑的前提下进行。但脑部又不可能一直处于清醒,这样的话体表又将获得太少。脑部只不过是处于一种相对清醒而已,一会可能又昏沉过去了。如果用一个比喻,也就是人体其实处于一种节电模式运转。脑部好,脏腑好,体表好,都在以一种低电量模式运行着,维持相对平衡。

 

因这种调节机制的存在,对外的津血行布,变得不因过量而竭内,保持着相对的理性。所以,少阴证候中的所谓似睡非睡,其实藏有深邃的道理。人体其实智能性非常强。

 

虽然“但欲寐”的描述,在《伤寒论》中并未过多地讲解背后的道理,但只要明白人体的运作规律与机制,就可以通过这个“但欲寐”,而知道证机所在,知道这个少阴之态下,津血调节的偏向性,从而就可以通过合其势,而治。

 

但调控也可能有失去控制的时候,当人体已经无法全然自我把握脏腑、脑部与体表的津血配置分布的相对平衡,就出现了所谓的表过亢而里大虚,即所谓的阴虚阳亢等。所以人会烦,会亢热到一定程度时,把衣服衣被也丢了。甚至在一些证候中,有休克、缺氧等表现。少阴之下的体表大量消耗津血,一定是会累及脏腑的。所以自然也出现了下利等。

 

只要明白了少阴状态下,人体是以孱弱之力平衡内外的津血运送行布规律,就自然知道所表现出的恶寒、中风、小便便血、吐利等诸象背后所暗藏的人体势能势态了。


总之,少阴势态下,一旦省电模式打破,内里的能量就终将偏向于耗竭。所以,为什么息高者死,因为内里已经虚竭,呼吸的纳归环节已经失制,只出不进了,像漏气的气球一样在喷尽自己。

 

六、厥阴病证候实质

 

人体能量已处低衰状态,津血很差了。津弱,血也弱,还在表里之间有瘀阻。人体也由正常的上阴下阳,转为上阳下阴的非常态。转为上阳下阴,说明什么,说明外在消耗急速呈现亢,内里则是虚的,内部力量救不了外,所以人体干脆启动了暂为隔绝内外上下的应急,避免脏腑太过衰竭。

 

两线作战,连人体也在避免。

 

关于厥阴的相关证候,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一人体状态而出现,或忽进,或忽退,或所见忽深或忽浅。少阳是人体能量尚足的进退两难,厥阴是已经低弱的进退两难。阴证与阳证在势能上最不同之处,其中一条就是,阴证之下无法像阳证那样,出现少阳长久僵持状态的,阴证没有这个力量为人体的试探去路,准备太多的避风港。人体自弱而又找不到出路,如一个失业又负债的境遇。接下来,就看是否逆袭成功,成功则一阳来复,失败则是临诀。

 

汗、下、吐这些强刺激性的势能纠正方式,都不适宜。要温里为先。因为厥阴虽然阴阳以及寒热交错,但大象本质是偏向阴性状态,虚的,寒的。而对病位的调治,则是根据具体的局部寒热虚实进行对应了。只要明白厥阴上阳下阴的偏性呈现,内外津血亏极的本质,关于厥阴中第326至329条,自然了然人体意欲何为,之后的330条至381条,相关于厥阴的细节条文中所言及的人体势能转动变化,自然一眼就明。


(注:画者为石涛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