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永民:方证对应和人体势能的关系

 了然3z5ctoaa2w 2022-01-23

作者:程永民

如果吃了四逆汤以后,肠胃好了,不拉肚子了,大便也都正常了,食物能够完全消化了,但是身体还疼痛,身体疼痛是病在表。为什么疼痛呢?是津液到不了体表,津液虚,津液虚的表证。大局是津液虚,体表没有津液,怎么办呢?用桂枝把津液调集到体表,同时用生姜、大枣、炙甘草建中补津液,用芍药敛降津液,这就是桂枝汤。

精进群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医案,有一位女性例假后期经血少,身体怕冷,尤其是后背怕冷明显。后背怕冷是病在表,例假的量比较少,是津液虚。从大局来看,是津液虚的表证,用桂枝汤。病人吃完桂枝汤,身体就恢复正常了。如果用方证对应辨证,桂枝汤证是脉浮缓,汗出恶风。这个月经少的病人,没有桂枝汤的证,但是经过分析,大局是津液虚,病位在表,所以用桂枝汤病就好了。

所以方证对应是我们开始学习《伤寒论》入门的一个阶段。方证对应是基础,必须要掌握。掌握了以后,进一步思考人体的势能,人体是怎样运行的,身体到底想做什么。明白人体是怎样运行的,人体到底想做什么,才能够把握住人体的大局,才能够开出准确的方子,顺势而为帮助身体破除困局,疗效就会非常好。

就像群里的那位师兄,去年11月份才学的古中医,到现在不到一年,他的医术就这样好,值得大家学习。师兄很谦虚,说自己很笨,不懂就问老师,把老师都问烦了。这是认真学习的状态。

对精进班的师兄们,要求每天抄写伤寒论的条文,大家都做到了,因为没有做到要交罚款。第二个要做医案,但是每次提交医案的只是十几个人,这是不正常的。必须要做医案,不做医案,就失去了这个练习机会,就不容易进步。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这样好的学习环境,没有不好好利用,将来遇到家人生病,医术却不行,就不能解决问题。

之前也讲过,如果不认真学习,应该交学费。作为一个公益群,给大家讲条文,练医案。如果是参加培训班,要交很多的学费。强调这一点,是想说精进班的师兄们要认真学习,珍惜机会,要成为一个好的家庭医生。就像刚才说的那位师兄一样,我们都要掌握辨证能力,才能帮助家人解除病苦。

病人是阴证,下利清谷,身体疼痛,表里同病,这里治疗是先里后表。在讲阳证的时候,病人是阳脉,表里同病是先表后里,这里为什么是先里后表呢?因为是阴证,阴证的病人,三阴病能量为先,先用附子补能量,用炮附子。如果到了四逆的程度,里虚寒,要用四逆汤,用生附子、干姜、炙甘草,才能把人救回来。

刘老师讲过一个医案,慈禧太后看戏的时候着凉了,腹泻不止,宫里的御医开的都是滋阴、补津液的药。慈禧太后吃了以后腹泻没有止住,就去世了。如果当时有一个经方中医,懂得人体运行的道理,慈禧有可能会被救回来。所以不要迷信御医一定是医术拔尖最厉害的,不一定。什么是医术最高的医生呢?掌握了中医理法,掌握了伤寒心法,融会贯通,能够观察人体的势能,人体运行的规律,顺势而为帮助人体,这样的医生才是最高明的医生,最好的医生。

当然这还是在治病的层次,甚至说水平更高了,能够提前把致病因去除掉,让大家基本上不得病或病在萌芽状态就去除掉了,治未病,这种才是最好的医生。希望每个人都成为这种最高明的医生。

第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生病以后,发热、头痛。发热,身体发热是表,头痛,也是在表,脉沉指病在里。病也没有好,这是什么意思?就是病在表,有表证,可能用了解表的方法,但是脉反倒沉了,并没有好,身体疼痛。这个时候病在里,身体疼痛,这个证和第91条类似。病在里,身体疼痛,里虚寒,没有足够的津液导致体表疼痛,用四逆汤救里。三阴病能量为先,先上附子。

但是由于药典方面的规定,买不到生附子。为什么呢?因为药典的规定是安全为先的原则,避免有危险,而不是以治疗是否有效为原则。所以这个是将来中医改革需要来做的。用药应该根据经典,根据《伤寒论》里面医圣张仲景怎样说的,根据经典重新修订药典才可以。比方说“细辛不过钱”,在市面上买不到生附子,有些地区的药店里麻黄是买不到的,这些都是错误的规定。理想的情况,只要是医生诊断正确,需要用这个药才能治病,不允许会死人呀,就要放开。

治病以疗效为原则,而不是其他的主观想象,说用附子多了中毒,有危险,这是自己吓唬自己,是主观的,它不是客观的,不是根据疗效说事情的。也就是说,这些错误规定没有实事求是,都是一些主观臆想。

所以就导致了这样的结果,病人得了病,却没有合适的药物来治病救命。因为这个原因,病人的死亡谁来负责呢?所以制定政策责任重大,希望将来中医管理政策改革,把这些错误都纠正过来。这样很多的病人都会受益,就可以康复了。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中医,学了以后对自己和家人都是很好的保护。三阴病,就是能量为先,先补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