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三期)3.5.2

 小精灵故事 2017-05-17

3.5.2麻黄汤续讲与大、小青龙汤

好,我们继续来上课。

那我们讲到麻黄汤呢,我们就要当个乖宝宝,就是这个汤既然这么有力量,那,它的禁忌我们就要很小心,那这些禁忌我只是快速地带过一遍,啊。我今天的课当然不会和大家很仔细的谈,因为我的这个课我的原则上是希望能够,一条一条按顺序教,去感受一下张仲景写作的那个文法的脉动。但是,如果条文自己把它拆掉了,就感受不到了;所以我们先看一眼,就是看一眼就知道这个要注意,啊。

麻黄九禁

7.18   脉浮紧者,法当汗出而解。若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须自汗出乃愈。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也。须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7.19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所以然者,以荣气不足,血弱故也。 

这个第七卷这个18、19条。他说呀,18条他说,脉浮紧的人呢照理说要发汗,可是如果身体重呢、心悸的话就不可以发汗。其实这个发汗呢,也不一定是麻黄汤了,大青龙汤也会发。但是,身重啊,单独的话,不能够成不发汗的理由,因为,我们感冒很多人身体都是重重的,但是身重加心悸就不可以,因为心悸往往是心阳虚,对不对?心阳虚、心悸是什么感觉?就坐在那边,感觉得到自己的心在跳动。

 

其实我平常,我有时候在床上躺着哦,其实我常常在床上躺着(笑),我觉得,躺在床上我就想感觉一下我现在的心跳怎么样啊,感觉不出来啊,我的心脏像死的一样啊。就是平常我们没有心阳虚的时候,是不太能够感觉到自己心脏在跳动的,可是心阳虚的时候呢,你就会感觉到这个肉体的心脏在跳动,这就是心悸,啊!所以,有心悸的时候呢不能发汗。那另外他就解释原因,他说这个人的心悸是因为"尺中脉微",也就是说他的肾脉很弱,心阳虚是因为肾阳虚,所以呢就是,尺脉微,这是麻黄汤的一个禁忌。那助教你帮我在黑板上写下"心悸,尺脉微"五个字哦。

 

然后呢,另外19条他也说,如果尺脉跳得很缓慢的人,也不可以发汗。这个尺脉迟的人代表他的荣气不足,血少血弱,所以这样的人一发汗,这个人根本血分的太稀薄,撑不住这个发汗了。

 

所以呢,我们就到时候要记得心悸跟尺脉迟、尺脉微,尺脉微后面再加上迟,就是尺脉迟也是,这心悸的尺脉迟、尺脉微,这些都是麻黄汤不适合发汗的这个情况。

 

就像,以后医案会发给同学的,那个宋朝许叔微的医案,他就有一个他的故事。就是他,有一个病人是麻黄汤证,然后呢他就发现这个病人尺脉很弱。于是呢,他就不允许用麻黄汤发汗,因为许叔微用经方是很乖的啊,他就是张仲景怎么说就怎么做,然后就帮他开这个,加了当归跟黄芪的建中汤,就是归芪小建中,就这样一直补一直补,补到有一天呢,那个病人的尺脉,哎,变得比较有力了,他才发汗。可是他补的过程花了他十天,然后那个病人的家属呢,就在那边,怎么还不发汗?怎么还不发汗?到了十天,就趋近要骂脏话、当场翻脸的地步,然后才一汗而愈啊。

 

就是,大家有没有这个耐心啊,就是当尺脉迟微的时候,就吃这个小建中之类的药把他补起来。为什么说小建中,为什么不说真武汤?为什么不说理中汤?因为啊,这个,麻黄汤它发汗除了动到阳气还会动到荣气、营气。那这个荣气、营气就是属于血分,就像比较滋阴的补阳药,像小建中汤是一个比较滋阴的补阳药,那真武汤、理中汤就是比较是纯补阳的,补了之后血还是干干的,那这样就没有大用,所以呢,这是一个。

 

那另外呢,我们看麻黄汤的另外七个禁忌啊。我们看56条开始。

7.56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7.57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7.58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7.59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当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7.60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7.61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余粮丸。 

7.62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逆。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助教,你帮我写个"咽"字,然后呢,咽喉干燥者为什么不能发汗?我们说人的六阳经都会上到头,但是呢,人的阴经就不一定会上到头了,那,比较关系到人的身体的基本能量的是三阴经,就是所谓的肝脾肾三条经,对不对,那这三条经不上到头,比如说会上到脖子,所以这三条经都在这边,如果这三条经都很虚的话,那,这个区块会干干的。

 

那,所以呢,这个地方他等于在,喉咙如果是很干的,我们说麻黄汤桂枝汤的标准证,最好都是口中和,如果你的喉咙这一块地方是干干的,就代表你三阴不足。而这个三阴不足其实它在标志着是少阴不足。因为,如果我们读伤寒杂病论再仔细一点,会发现张仲景提到厥阴经怎么样不对的时候,那个发干的地方在舌根,不在喉咙,所以就是厥阴跟太阴还可以排除,主要是少阴肾,肾太虚就经不起发汗,因为身体没有足够的阳气,一发汗整个人变成黑洞。所以呢,喉咙干,咽干不可以。

那另外一个就是"淋",帮我写一个“淋”字在隔壁,那“淋家不可发汗”。那为什么淋家不可以发汗呢?淋家就是这个人啊,三天两头啊,在尿道发炎的人。如果这个人三天两头在尿道发炎的话,那代表这个人的下焦是湿热的,那下焦一直在湿热的状态的人,你一发汗,发汗一定会损伤津液对不对,那他已经有火在那边哦,你津液再忽然少掉了,那他的火会怎么样啊?就大烧了!那大烧的结果就是会便血,那便血就是尿血,会烧到破掉。

 

那再来58条,他说"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那你帮我写一个"疮",那疮家就是这个人一天到晚在长疮,其实,长疮而不好这件事情,你会想象这个人气有多虚对不对,而且,疮是一个身体表面的发炎,这个发炎它一定会消费掉你的血对不对,会让你的身体很干燥。象你如果,身体这里那里在发炎的时候,一定是口干舌燥对不对,这津液都被他用掉很多嘛,那在你的津液已经损失很多的时候你再发一个汗,那没有津液了这个人就进入那个,痉病,就是他的津液不足全身僵直抽搐的这个痉病了,就是葛根汤转脑膜炎的那个病,所以呢,应该说转脑膜炎要用葛根汤医的那个病,所以呢,就不可以,所以你身体这里那里在发炎的疮家是不可以的。

 

那另外呢,"衄家不可发汗",帮我写个"衄"。那衄家就是三天两头在流鼻血的人,那这样的人他其实,那个头部的血管大概已经形成一种流鼻血的结构了,那这样的一种状况的人呢,一发汗的话,他这个头部的血就会忽然被抽干,那到底是什么道理以后再来讲,但至少,常流鼻血的人不能发汗。

 

那另外呢,就是前面那个疮家、衄家都包含在里面的,"亡血家不可发汗"。就是如果你今天捐过血,再去得麻黄汤证的话你就要小心一点啊,就是你有失血之后不能发汗,因为麻黄汤很耗损你的血液里面的能量,写个“血”字。

 

再来,他说“汗”家重发汗。这个汗家重发汗其实是在标识着另一个禹余粮汤证,就是禹余粮证。不过呢,基本上就是,如果这个人是一个很容易自汗、盗汗的人,那你也别发了嘛,因为他已经、平常汗水就已经损失很多了,他没那么多水给你发的,所以写个"汗"字啊。

 

那另外呢,他说,"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逆", 宋本是写“必吐蛔”,吐蛔虫。就是,当这个人中焦是很虚寒的,我们说麻黄这个药,会剥夺你身体里的阳气,他把身体里面的阳气拿到外面来打敌人,如果你里面已经冷掉了,那你再用麻黄汤这样拔一下,其实可能会不适当。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平常脾胃非常虚冷的人,可能你要先吃好补脾胃的药才能发汗啊,就是这样子一个现象。

 

所以呢,这个“咽、淋、疮、衄、血、汗”,还有个“寒”,这七个禁忌呢其实,我记得我从前在学校学的时候啊,我们老师有编一个小口诀,就是这七个字她就把它写成这样子。她就写成,就是说,她要让你想象一个鬼故事啊,就说窗边起了浓雾,然后出现一个女人的身影,然后窗口出现一个女人的影子,让你怎么样?血汗都寒掉!那样就容易记。然后血汗都吓到寒掉会怎么样呢?会心悸,脚都软掉,心脏砰砰跳,就是把这几个鬼片进行想象一下,这个麻黄九禁就记完了啊。所以就是,这样子就是麻黄九禁。

麻黄汤证之合谷、复溜针法

所以当一个人身体有所虚损的时候呢,是不一定适合用麻黄汤的。那这个不一定适合用麻黄汤的情况呢,就会有几个可能性了,比如说一个是,照许叔微的法啊,就是先用补药把他补到可以了再发汗。那另外呢,就是如果他幸运的话,就根本就不形成麻黄汤证,他可能形成那个有汗的桂枝加附子汤证,这样就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汤解决了。那还有一些情况呢,就是我们讲义29页下面,邹孟城提出来的承淡安的针法,就是合谷跟复溜。如果呀,这个针法要教我们用什么补法、泻法,怎么捻针,什么烧山火,透天凉,我就觉得难度太高了。那这条我选这个其实是因为他说平补平泻,我想平补平泄比较简单啦,那我们就来下一下。

 

平补平泻就是你针捻一捻让你觉得有酸麻的感觉就算好了。通常这两个穴道我想用一寸针跟寸半针都可以用啊,就是下的,差不多这么深吧,就可以了,你感到下到自己觉得酸就可以了。合谷同学大概都蛮清楚是哪里,就是我们虎口的地方嘛,这个地方是合谷。那要找合谷的话,你把手掌这样子看一下,觉得,哎,这边这个肉有一点突突的,然后,手也不用这样子下,大概在这个角度,然后针就这样拍进去,捻一捻。合谷是大穴嘛,很好下,就是要觉得酸也很容易,所以合谷下去,然后针这样拍进去,捻捻针,让自己觉得酸酸的就OK。复溜的话呢,复溜是足少阴肾经的一个穴道,复溜它是在三阴交后面一寸再下来一寸,那一般同身寸我们说,这四个手指头的宽算3寸嘛,那你就抓它的三分之一差不多就算一寸啊。

 

三阴交怎么取同学还记得吧?就是我们要取得精确一点,就先从腿的外侧取到绝骨对不对,摸这个小腿胫骨上来这种凹凹的地方,凹凹的地方往后面摸,那个骨头跟肌肉的交界点是三阴交对不对,那三阴交反面的那个骨头跟肌肉的交界点就是——不是,是绝骨!绝骨的反面、就是内侧是三阴交,三阴交也在这个骨头跟肌肉的交界点。那三阴交取到以后呢,你再往后,往三阴交后面再退一寸,再下来一寸那就是复溜了。

 

那,复溜是这样子,有的人很好取,有的人不好取,我的复溜算蛮难取的,因为我的小腿的肉有点厚,所以摸不出肌肉的纹理。如果你肉比较薄,摸得到肌肉纹理的话,大概就是,穴道通常都在两块肌肉之间、或者肌肉骨头之间或者两块骨头之间,比较容易摸得精确一点。但基本上复溜还不算是很难下针的穴,就是三阴交后面一寸下来一寸,那这个,拍针进去,然后捻一捻,捻到有酸麻的感觉,或者是他那个皮肤有红一小块,就是有得气。

 

那,两个手的合谷,两个脚的复溜都下了,承淡安最后他有他自己的解释,就是说,复溜能够温肾阳,升膀胱之气,因为复溜是一个补肾穴,那合谷是一个能够开皮表的穴,所以补肾开皮表,这样子对于一个虚证的麻黄汤的患者比较适合,就像刚刚讲的那个"咽、淋、疮、衄、血、汗、寒",心悸、迟沉微这种人,这个针法可能会比较适当。当然他们的医案是说就是,房事之后的麻黄汤证他不敢开麻黄汤,所以用这个针法,然后留针15分钟那就差不多好了。那这个针法就是,当有人遇到麻黄汤的禁忌的时候呢,我们取代麻黄汤的一种疗法,所以这边先跟同学介绍到这样。

麻黄汤与喘

那我们再来看麻黄汤的下一条,

【7.5 】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也,宜麻黄汤。

第五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念胸闷也可以),不可下也,宜麻黄汤"。那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太阳阳明合病的主证是什么样的对不对,上次讲义已经印给同学了,这个什么“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对不对,这就是一个太阳阳明合病的一个表证。那当这个病邪又挂到太阳经,又挂到阳明经的时候,如果他有一个主证凸显出来,就会让你知道说,这个病邪其实大部分在哪里。就是当你一个人是太阳阳明合病,而他的主证是很喘,而胸满,当然太阳阳明合病的脉一定是偏于浮紧的嘛,因为阳明的脉就比太阳脉有力,所以那个浮脉一定是很有力的,所以就不用讲了,那通常也不会有汗。

 

所以脉浮紧跟无汗都已经,蛮可能已经存在了,那,他的主证是喘而胸闷,这样一种呼吸不畅的状况出现的时候,它就在标示着他的病邪呢,还在麻黄证的区块。因为我们说麻黄汤是一个,关系到肺的感冒,因为它必定可以有毛孔束紧嘛,机体的毛孔束紧一定会影响到呼吸机能,所以影响到呼吸机能的时候通常我们的思路就要往麻黄这个方向去想一想,如果它在表的话。所以,当他的病邪还凝聚在表,而且他这个人有喘气胸闷的感觉存在,那你就不可以把这个病邪当作是在里面,你不要说,这个病邪,太阳阳明合病,那我很自在啊,从太阳解也好,从阳明解也好,前面也可以放人,后面也可放人,不是这样的啊!因为阳明在用下法的时候,其实就意味着,他那个大便已经干燥成形了,他的病邪已经非常非常靠近那个大便了,那这样子你用承气汤把那个大便通下去、顺便把病邪拉走,这样才有意义对不对?

 

 

那如果他阳明太阳经的合病,他的整个病邪还弥漫在胸口,这个呼吸不顺,皮表束住,你这个时候去把他大便通了有什么用啊?就是他的病邪并没有跟大便那么靠近啊,就是邪还不在大便里面,你怎么能通大便呢?相反来说,如果是太阳跟少阳之间的话,有的时候一帖小柴胡汤就可以解决。因为小柴胡汤从少阳往外发嘛,顺便连太阳一起发掉。所以这个每个经的调性是不一样的,那当然他这个也是跳掉一个白虎汤的思考啊,就是张仲景时代的那个医学,有的时候,白虎汤不是那么被放到正阳明的框架,就像我们在太阳篇就学了那么多白虎汤了,所以白虎汤虽然我们现在都说,它是一个清阳明经热的主方,但是它不见得就放到那个完整的阳明病的框架里面去看待的。所以他主要就是说两件事,一个是,你的病邪都还没有到肠子里面跟大便在一起,那你通他的大便不会有用的,而且会伤到人;那么另外一个就是,既然病邪那么凝聚在表面,那你从表面开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所以就,太阳阳明合病如果有喘而胸闷的症状,那就要用麻黄汤,这个是知道一下。当然那样用麻黄汤一定要有基本的脉浮紧、无汗这些条件,不要这些条件都没有,开麻黄汤就没有意思了。

 

那再来呢,再下一条。

【7.6 】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他说"太阳病,十日已去"。我们一般说,一个疾病在一经上面的周期啊,是七天左右嘛,那十天的话,它打也打了一个段落了。那你就观察它,其实这个东西是这个样子,我们如果在家常自己生病,就不会等他到十天的,对不对,在开始有病就赶快把它医好,这才是是张仲景说的乖宝宝。那会有这样子的条文存在呢,恐怕是有一些病人呢,在家里面撑了十天才请张仲景去看病,所以他会经验到这样的事情,那我们是最好就别经验到这样的事情了。当然如果是那种你,学中医觉得比较急迫啊,就是周遭的人你都要医,那有人会自动来上门当你的白老鼠,可能也会遇到啦。所以他已经病了十天了,然后他的脉浮细而嗜卧,这是第一个可能性,他有分成好几个可能性啊。因为这个人已经病完了一个周期以上了,然后他的脉是又浮又细,然后又很喜欢睡觉的,那代表说,他说:“外已解矣”,就代表他的这个表证已经解除了,说不定都不太需要医了。

 

那为什么说“脉浮细而嗜卧”呢,我们说桂枝汤的脉或麻黄汤的脉都是浮起来一整片的。那浮起来一整片他是在告诉我们说:“我们身体的抗邪机能跑到最表面跟这个邪气互相对抗”,对不对,那这个脉浮起来一整片,开始少掉一片又少掉一片,越来越细、越来越细,是代表什么?代表我们身体在打完收工对不对?就是这些派出去的军队可以回来两个部队,明天再回来两个部队,就是在收工之中。那身体在收工,他的脉越来越细,浮的部分越来越少、越来越少,那代表他已经不太需要打仗了,那所以身体是蛮平和的。那“嗜卧”也可以说这个人的心情是不烦躁的,所以躺在床上可能跟你甜甜一笑,就觉得,好像心情还可以。因为嗜卧,这个“嗜”这个字好像是做这件事情做得还挺开心的。那那个真武汤少阴病是"脉沉细,但欲寐",就是只是想睡觉,好像不睡会烦一点,情绪上比较负面一点哦。所以当他是心情平和的,脉浮细的,又想多休息的,那代表他的表证已经结束了。

 

   当然如果他脉沉细,而但欲寐,那不好意思,那就已经切入少阴了。其实我觉得在台湾看人感冒第十天都好像是少阴了,就是每天常常很想睡觉,第十天刚好传到少阴,真武汤证就很多。有的时候是浮细,有的时候尺脉是浮起来的,真武汤证有些人尺脉是浮起来的。那这个就不用医了。另外他就说如果他"胸闷胁痛",就是胸口涨,然后呢,身体的侧面会痛,那就是用小柴胡汤。那我们今天是不讲小柴胡汤,因为小柴胡汤我想等到它有完整的条文再来大讲,希望这次不要再花掉十个小时。那这个,我们现在啊,可能同学会有一点担心,说,哎,这个胸满胁痛,上完这条你又吧仔细讲,万一以后忘了怎么办?其实小柴胡汤的那个主证很难再忘记了,就是等到我们这样一条一条上下去,小柴胡汤那个身体侧面的痛是不可能忘掉的主证啦,啊,就是要问诊一定问这里,所以大家可以放心。那我们就说,胸口觉得闷闷地,牵连到身体侧面痛,那套一句比较低俗的西医的说法,就是什么——淋巴这边是塞住的,那清淋巴最标准的方就是小柴胡汤,所以我们先理解到这样就好了。所以身体侧面的这种压痛,或者是闷痛通常跟小柴胡汤会有关系,所以就这样看就好了。而且小柴胡汤是一个应用范围非常广的方,就是像桂枝汤、麻黄汤都是好像有一点,桂枝汤也还好啦,就是麻黄汤有那种,用错了就不得了的那种感觉,那就是小柴胡汤是那种,差不多差不多可以用就用了,你知道吗,就是小柴胡汤的那个使用上面比较松一些。

 

他说"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其实到病到第十天,这个人的脉还是清清楚楚的浮脉,这个脉其实还蛮厉害的,代表他的正气跟邪气啊,从得病的那一天就开始杠上,杠到今天还在杠。这么厉害的正气跟这么厉害的邪气好像可以用麻黄汤对不对?当然你要安心一点,当然这个脉要浮紧啦。如果这个脉是浮缓而又有汗,那明显的桂枝汤可以解决嘛,那就桂枝汤啦。如果是无汗而又脉浮紧,那就比较确定用麻黄汤。那这个邪气没有被解去的这个病有没有可能是桂二麻一,什么桂麻各半汤证啊?当然有可能啊。但是没关系啊,因为桂麻各半汤有桂麻各半汤的证啊,对不对,什么发痒啊,那桂二麻一有什么一日二三度发热对不对,它都有不同的主证,我们照书生病照书吃药也就好了嘛。如果你真的觉得懒得分的话,那外关透内关你针嘛,三种都包啊。就是大概这样子。所以我们就,在这一条就告诉我们,如果他的病邪和元气相抗衡有那么持久,那就麻黄汤发一发ok,那脉当然是要偏浮紧,人要偏无汗才能这样子做。

 

大青龙汤概述

接下来我们要讲一个很猛的方,讲到大青龙汤啊,这个很猛的大青龙汤。

【7.7 】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我们先来看条文好了,他说第七条,他说"太阳伤寒,脉浮紧, 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燥者,大青龙汤主之"。同学啊这个地方其实我们用的桂林本跟宋本是有一点不一样的,我们桂林本"太阳伤寒,脉浮紧"这个地方,宋本是写"太阳中风,脉浮紧";桂林本第八条写"太阳中风脉浮缓"这里,宋本是写"太阳伤寒脉浮缓"。其实我觉得对宋本的写法是蛮头大的,因为临床上看到的状况比较像桂林本写的,比较没有那么像宋本写的,所以说不定真的是宋本那边有错啦。

 

但是呢,因为宋本的这个伤寒和中风的位置跟我们这本是颠倒的,所以读宋本的人就会看到,中风的人脉浮紧,伤寒的人脉浮缓,这是怎么一回事啊?因为我们不是开宗明义是,伤寒的人脉浮紧,中风的人脉浮缓,那怎么这里是倒着来的?于是呢,为了要帮宋本合理化,历代就开始发明所谓的“三纲鼎立”说了,“三纲鼎立”说就是因为这个地方的文字有点怪怪的地方,所以就形成“三纲鼎立”说,三纲鼎立说就是说,风伤卫,桂枝汤证;寒伤营,麻黄汤证;风寒营卫两伤,大青龙汤证,这样子。其实大青龙汤证跟风寒营卫两伤真的没有什么关系,他就是严重的伤风或者是伤寒,然后包住了、里面有热,所以那个跟营卫两伤不太有关系,只是呢,因为宋本写成那样,所以他就会说,宋本是故意在告诉你,中风伤寒脉、伤寒中风脉,变成这个人两种都中,所以才会两种症状都有,就这样子。所以就会在后代对伤寒论的临床分析就会发现说,其实啊,张仲景自己讲的只有两条腿,就是风伤卫跟寒伤营,那个第三条腿是义肢啊,可以拔掉,我就觉得可以拔掉。就是,大青龙汤不要以风寒营卫两伤来理解它,大青龙汤证你就看着它的证,然后去看它那个方,就会觉得很容易理解了啊,没有那么可怕。

 

那大青龙汤证它是"太阳伤寒脉浮紧",听起来很理所当然是不是啊;然后呢"发热恶寒,身疼痛";接下来更加理所当然对不对,然后"不汗出",哎呀,完美的麻黄汤证写在上面啊。那就有什么不一样,跟麻黄汤证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多一个"而烦躁"。所以它第一条呢,好像在写一个侦探小说一样,前面所有的线索呢,都让你指向凶手就是你了,麻黄汤,但是呢到最后又出现了,推翻一切推理的解决谜底的证据啊,伤寒论有时候,我觉得张仲景是那种,有点像名侦探柯南的作者的那种人,他的文笔上有一种推理的味道。所以前面这一串呢,都是跟麻黄汤证紧紧扣合的,所以你如果在临床上面找大青龙汤证的话,你就要从看起来是麻黄汤证的嫌犯你去找啊,对不对?就是你先要在临床上很清楚的辨识出,哎,这个人的疾病框架好像是麻黄汤的框架,那这个麻黄汤框架里面,可能会有一两个大青龙带着麻黄汤的面具,那就要把它揪出来这样子。那要怎么样揪出这条龙的尾巴呢?就是这条龙会烦躁的啊。

大青龙汤病机解——麻黄包白虎

那它的病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大青龙的病机就是啊,这个人受的伤寒的那个寒很大量,就是把他的体表的邪气束的紧紧的,寒气把体表束的紧紧的,当然也可能包含说,这个人的卫气本来就很强悍。然后束得紧紧的时候呢,他的身体里面的,抵抗疾病的那个抗热反应就被这股寒气包在里面一点都发不出来,就是变得好像,柴禾在灰里面那种闷烧的感觉,这种闷烧的感觉呢,它会以一种比较暧昧的方式去呈现他的身体感。那这个地方张仲景讲的"烦躁",是大青龙汤它的闷烧的区块是比较是属于那个要用石膏的白虎汤区块。那白虎汤我们知道是肌肉在产热,那肌肉这个肉这个区块就已经不是营卫的区块了,比较是阳明的区块对不对,所以这个典型的大青龙汤证,你也可以说他是另外一种太阳阳明,他是太阳伤寒包阳明,可以这样想,因为他就是麻黄包白虎,而且是double的麻黄包白虎,就是他的寒气很重才包得住白虎,一般寒气不重包不住白虎,白虎就全面热化了,然后外面的麻黄就被白虎挣断打透了。

 

  那这样子,白虎不能挣脱外面这个寒气的麻黄汤证,就是麻黄包白虎的时候会出现张仲景说的这个"不汗出而烦躁"。另外一个不是这么典型的这个条文但是也非常接近的,就是麻黄汤证那个寒气太大,包住了你身体里面肺的热,那这个就是sars,就是sars,就是肺部的热被包住。那如果它包住的是白虎证汤的肌肉的热呢?他就会如同张仲景讲的这个状况:烦躁。说这个烦躁,我们说这个大青龙汤你要分辨的话,在麻黄汤证的框架里面你要去找,"三干"或者是"三烦",如果它包住的是肺里头的热,它就会,那个肺里面的热就会被这个寒气压住,因为肺也是属于被寒气压住的地方啊,所以这个热不会那么轻易让你发现,他只会让你觉得烧,不一定让你感觉到肺在热。那这样子被压住的那个肺热,它会找一个出口来告诉你:我在热。怎么找出口,就是眼睛干,鼻子干,嘴巴干;就是麻黄汤的主证结构里面嘴巴干。那你千万不要说,麻黄汤咽干者不得发汗啊,等着吧,吃小建中汤,那就死啊!那个大青龙汤那个干是这个嘴巴这个地方比较干燥,麻黄汤不能发汗是喉咙里面干,还是要分一下。如果你不容易分的话,你要分辨说,那个干到底是少阴不足的喉咙干,还是肺部有热的嘴巴干,如果你不能断定的话,你就找一些其他的辩证点。比如说,他的舌苔多半是黄的,而且他吐出来的痰啊——如果一个人刚感冒吐出来的痰就是黄黄的痰,代表他是有热的;那如果这个人感冒了15天之后吐出来的黄痰那不一定哦,那有时候是烧完在排脓啊,那个不一定是有热。所以一感冒就有黄痰,有一个病叫做大叶性肺炎,它的吐出来的痰就是铁锈色的,那就是大青龙汤证,铁黄色或者铁锈色的痰都算,一感冒就有黄红痰、铁锈色的痰。从这些这些角度,黄舌苔、黄痰,或者眼睛干、鼻子干、嘴巴干,去在麻黄汤的框架里面找到一些燥热的迹象,这样子你就感觉得出,哦,这个是肺里面的热被麻黄汤证的那个寒气压住了,所以产生现在一个大青龙汤证,那这是一个不标准的大青龙汤证,就是SARS的这种肺热不是标准的大青龙汤证。张仲景写的这个是标准的大青龙汤证,就是当你肌肉里面的热被包住的时候他会呈什么现象。我觉得烦躁这两字在这里面用的真的是非常好。看这个烦躁感,就首先你要问他,说,怕冷啊,脉是浮紧,又没有汗。有没有怕冷?我觉得好冷;那你心烦不烦啊?他说:烦。大青龙汤证!但是万一他这两天刚好是在办离婚怎么办?就是其他因素要先去除掉,要确实是无端端的心烦,无端端的心烦。

 

那,象是在历代医家乃至于现代有一些学者,在看待中医这一条的时候,会觉得很不能接受。他们说人类是有修养这个东西的,那这个人如果修养很到家,万事不烦怎么办?就是如果你去山上给星云法师看病,你问他烦不烦,他就会跟你讲:不会烦,我已经没有、五十年来没有烦过了!那怎么办?那没关系啊,心不会烦身体还是会烦嘛,就是大青龙汤证那个烦,幸好不止是心,其实心都会觉得烦,就是你会有意识的感觉到好像什么事都,发生的就是不太合你的意的那种感觉,那就是烦的感觉;另外一个感觉就是啊,手脚会烦,大青龙汤那个"躁"字,就是在标示手脚烦、那个不自主的烦。其实古时候写"烦"这个字,就是一个火旁边一个象形文字的"人头",就是火烧头就是烦,里面一定要有热才会烦,这个热如果在手脚的话就会有手足烦的现象,那手足烦的现象啊,心烦手足烦有其一就可以了。手足烦就是,像我得麻黄汤证的时候啊,我觉得,我好乖呀,坐在飞机坐在床上,一动也不动,就是像个死人一样。可是呢,当我得大青龙汤证的时候啊,坐在床上的样子就完全不一样啦,就是,放哪里都觉得不够舒服,这就是手足烦,因为不断的身体在换姿势,那你看到这个东西就知道这就是所谓的"烦躁"。所以心烦或者是手足烦都可以,他标示着里面有热被这个寒气包住了,所以呢,就用大青龙汤来把他的这个里热跟表寒一起打掉。

 

那大青龙汤的结构我们来看一下啊,麻黄六两,哇,大青龙汤我们说和完整的越婢汤差不多啊,就是比越婢加桂枝汤,桂枝越婢汤少个芍药、多个杏仁。因为大青龙汤它是这么重的寒气把你压得死死地,还要芍药干吗,是不是这样的?就是,芍药是一个收敛药性的药,这时候我们我们需要要的是把大片的寒气打出去。就是麻黄汤的寒气是好像是一丝一丝这样钻进来的,大青龙汤的寒气是一整块就这样砸下来的,所以你要整块把它打掉,芍药这种会让药性比较收敛的药就去掉。那有麻黄、有桂枝、有甘草、有杏仁,好像本身是一个麻黄汤结构在里面,当然麻黄特别多,我们待会儿再讲。那甘草放二两,比麻黄汤多,好像是桂枝汤甘草的量,因为它里面有一点点桂枝汤结构,因为他有生姜大枣,也就是有这个调和营卫的。用生姜大枣就会知道啊,它在发邪气的时候,会是呈面状这样打出去,麻黄汤证的这个发邪气是一丝一丝的,这样穿出去的,是呈整面这样推邪气的,就像一栋,一个城墙一样这样的挡出去的,就是调营卫的效力在这边,而且姜枣会让这个药性啊,发的比较缓,就是呈现整个面然后发地比较缓。如果你不放姜枣用大青龙汤的话往往一发就死人,就是,不放姜枣的大青龙汤会让人狂汗脱阳,就是很奇怪,就是,有姜枣跟没姜枣有差很多。那,所以我们姑且看它是麻黄汤的主结构里面,加上桂枝汤的调营卫的结构,这是第一个看法。

因为它有里热对不对,所以就要加石膏,这个石膏他说加如鸡子黄大。我们一般加大青龙汤的石膏不会加桂林本这样写鸡子黄大,就是鸡子黄大太小了,不能用。我们临床上的大青龙汤,石膏都是不管你要煎一帖0.3或是0.1的剂量,差不多一帖下去石膏是,通常是、一定是一两以上起跳,就是现代剂量的一两。因为石膏它要超过30g比较能够有石膏的力道,太少好像不太有感觉,但是你也不用说石膏一定要特多,也没必要,因为这不是白虎汤证。所以有一些版本是写说是,石膏是"鸡子大",那大青龙汤的石膏如果是放鸡子大就差不多,就是鸡蛋大。我从前放大青龙汤买石膏都是买现代剂量的二两半,那是我外婆害的。因为我外婆哦,她是一个做菜非常要求完美的人,她去市场买鸡蛋一定挑最大的鸡蛋,所以我在家看到的鸡蛋都是很大颗的,所以用这个鸡蛋的size去比我就放到二两半。那后来呢,看到一些伤寒研究家说,汉朝的鸡不象现在这种鸡,下的蛋比较小,所以,应该是现在一量到一量半就好了,就是,那个蛋是小的鸡蛋,那这样子的话,大家折中好了,开个现在的2两差不多了,一两半到2两半之间啊.

 

我为什么要特别说这个石膏的重量呢?就是麻黄跟石膏其实会产生一个互相的拮抗作用的。就是你石膏放的多——象我们上次有讲到说,苍术跟麻黄的比例对不对,就是苍术放得越少,跟麻黄就会越发汗,那苍术的比例越高就越不发汗对不对,就是有这样的现象,就是那种脾胃系的那种药,苍术类或者石膏类,跟麻黄都会有这样的互相的这种作用。那石膏呢,我们来说一个比例哈,就是,有一个汤剂叫做麻杏甘石汤,治肺热干咳的,还有喘的,那麻杏甘石汤里面它是麻黄四两搭配石膏半斤,半斤就是八两。从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到说,其实,不是其实,麻杏甘石汤这个方喝下去啊,虽然麻黄那么多,有些人还是会有一些心悸,但至少麻杏甘石汤喝下去不是一个发汗药。那麻杏甘石汤里面很单纯嘛,麻黄石膏甘草杏仁,那甘草杏仁都跟麻黄不太会有拮抗作用,所以你就会知道说,八两石膏跟四两麻黄加到一起这个人不太会发汗,那你就知道它们这两种药物,它们差不多石膏2麻黄1的时候刚好就可以对消灭它的发汗力。那在大青龙汤里面,石膏如果我们姑且算现代剂量的二两,倒算成0.3的话,可能就是汉朝时候的五六两,就姑且说汉朝时代的六两。那汉朝时代的六两的石膏它就可以抵消掉麻黄3两的发汗力,所以剩下的麻黄发汗力就是三两麻黄的发汗力。所以就是在有石膏的结构之下,又要让它发汗发的透,那麻黄就要加量,这是一个基本的药法。

 

所以大青龙汤的这个发汗力呢,基本上是跟一帖麻黄汤是蛮接近的,但是大青龙汤的发汗感,跟麻黄汤是不一样的。因为大青龙汤吃下去啊,不是发一种汗,是发两种汗,就是石膏会发白虎汗,麻黄会发太阳汗。也就是石膏虽然会掣肘、会收住麻黄的发汗力,可是如果这个人有里热的话,石膏会把他的里热挤出来变成汗,就像是用,同样用二两石膏煮一帖白虎汤吃下去,你里热越多、汗就越多,里热越少、汗就越少;就是石膏就是你身体里面越热汗就越多,就是把它排掉这样子,所以石膏发白虎汗,麻黄发麻黄汗,就是这样子的一个结构。所以它在发汗的时候,你如果光吃麻黄汤发汗,你那个汗上来是一阵热的感觉,然后汗出来你会感觉到,我要发汗了,对不对。可是大青龙汤呢?麻黄发汗的感觉是一阵热,白虎发汗的感觉是一阵凉,那所以你在发汗的时候呢,那个发汗就会来的有点无影无踪、无厘头啊,所以大家青龙汤吃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就是你有的时候,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在发汗了,所以这是一个,就是吃的时候那个剂量要控制得比较精确。

 

那大青龙汤呢,我是已经不建议吃科学中药了,因为它是一个很猛的药剂,科学中药那种小量啊,也不知道吃到多少克才会有、可以用啊。当然,有同学他们家小孩生病得大青龙汤证,他就给他吃科学中药就好了,所以我不能说,科学中药一定没有效。只是呢,我的经验是这样子,就像刚刚下课有同学问我说:“老师啊,我们说这种麻黄汤什么的都是很猛的药,所以原则上喝一碗就够了,所以就乘以0.1来买药,煮一碗来喝就好了,那可是万一喝一碗下去还没发,好像就还要再去煮第二帖,那如果我们乘以0.3呢,那通常都是有2碗以上是要浪费掉了,那怎么办呢?”我就说:“不然煮0.2好了”,就是煮个两碗出来备用,那你喝了一碗可能不够有效,第二碗再喝两口,如果已经有效的话,就可以倒掉,这样子浪费度比较低。那大青龙汤的话我蛮建议用煎剂的,那煎剂的时候是这样子,比如说我会放现代剂量的二两石膏,你要等比例减量也可以,不减量也可以,就是石膏多一点少一点还好。那如果你得了大青龙汤证,要吃大青龙汤发汗的话,我会这样想哦,我在说我的经验,就是我不知道汉朝的人是不是啊,比现在的人要身材小一点,比如说麻黄六两我们都乘以0.1的话就是六钱对不对?我如果一碗大青龙汤,我在得大青龙汤证的时候,我喝一碗大青龙汤,如果里面是6钱麻黄的话,当然我也不愿意石膏放的太多了,那就是鸡蛋的尺寸还不对,就是,发不出来。我的身材的话,我要喝到那一碗汤里面有麻黄8钱的时候我才发的出来。那如果我是算179公分的话,各位同学你就知道,如果你们比我矮一些些的话,你们就乘以0.1大概就发得出来,那如果比我还大只的呢,其实我也没什么大只啦,对不起!忽然看到助教所以就(众笑),就是可能要多一点。所以比较身体,就是自己觉得身体比较壮实,就是如果你平常啊,卫气就很充足,平常常常运动,就是卫气很够,那你这个时候你要发出来就比较艰难,那你麻黄就要放多一点,所以大概就依这个比例。那喝的时候要很小心,就这样慢慢喝,慢慢喝,慢慢喝,然后石膏汗跟麻黄汗混在一起的时候,你发汗的感觉不会那么清楚,会觉得皮肤微微有一点湿润了,然后,那个微微有一点湿润的感觉过去之后,你会忽然发现,哎,我的手脚不乱动了,然后呢,再接下来的感觉呢,就是当你去小便的时候发现,怎么这泡尿要尿这么久都尿不完?因为膀胱变得很无力了啊,因为大青龙汤到底是重剂量的麻黄剂,它还是会损伤我们的阳气的啊,所以通常吃完大青龙汤,证解掉以后我们要吃一点这种补充能量的药来修复我们的什么排尿机能,或者就有人会心悸或怎么样。

 

那,像张仲景在这个书上写大青龙汤啊,他就会说"温服一升,取微似汗"。这个"取微似汗"的确蛮有意思的他这个写法,因为啊,好像大青龙汤在发汗的感觉跟麻黄汤的感觉是有点不一样,大青龙汤的汗就是黏黏的,继续发的,大概一下不会很多的样子,但我说这话不是绝对啊,只是我有过这样的经验。那大青龙汤很怕你汗发得太多,那你看桂枝汤是又要喝粥又要温覆对不对,麻黄汤是,只要温覆不用喝粥对不对,大青龙汤是不必喝粥也不必温覆,它根本有一点白虎汤的调子。但是他一出汗,如果汗比较多的话,你就要用温粉去敷他。那温粉是什么呢?古时候汉朝时候是"粉"这个字就是"分米为粉",所以那个时候"粉"比较单纯就是炒米粉,就是米的粉,那你把米粉炒过以后敷在身体表面当作痱子粉。原来我会觉得说,这有什么用,能止汗吗?那等到我吃了广东粥被束住之后我就觉得,哦,米粉很厉害啊,它很能止汗啊。因为如果你觉得不够力道的话,那你可以用中国人止汗的痱子粉,就是用麻黄根牡蛎壳一起磨粉那种,那这种就确确实实有止汗的力道啊,只是麻黄根很臭,还是米粉比较可爱啦。基本上你不要喝太猛了啊,就是要慢慢喝,然后不要让汗太多。他说"一付汗出,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如果你再敢喝第二付就有你好看的了,就会"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啊。那他这样子讲,实在是太轻松了,就是临床上面第二帖大青龙汤喝到死人的,还是蛮容易见到的,所以,这个重要的是要,喝到刚刚好。

 

其实我觉得在台湾生活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遇到一次大青龙汤证,还是有。那,你们同学,如果你们帮人家开药啊,那个对方不是学伤寒的,药单不要留在他家啊,千万要小心,“好药到箱包”,不得了!那这个,就要小心。那我们看他那个条文本身,他说"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就是如果他不是有那么多的寒气,他的脉是没有绷得那么紧的,然后流得出汗的,那他怕的不是寒而是风,那代表他中的邪气不是这个种类啊,不是寒邪,那这样子的话千万不可以吃。他说,如果你没有被那么重的寒气包住而你用了大青龙汤,你一喝下去就脱阳了,就会"厥逆,筋惕肉瞤"。“筋惕肉瞤”的话呢,轻的就是那个,你的肌肉会觉得自己在跳,那这样子的程度其实用真武汤还可以啦啊。那严重的呢?“筋惕肉瞤”是什么呢?就是各位同学在家里面都做过打蟑螂的活动吧,那蟑螂半死不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动作啊?就可以想象什么叫“筋惕肉瞤”啊,就是在里面抽搐着啊。那"此为逆也",就是这是不合乎道理的乱搞,就是没有到这种标准的大青龙汤证,你怎么可以乱给他下大青龙汤呢!就是这个药不是可以轻松用的。那当然刚刚说的麻黄“九禁”啊,大青龙汤也是适用的,就是要小心。至于说搞到“筋惕肉瞤”,也有人说其实人的肌肉属于脾啊,然后抽筋是属于肝,所以,不一定只有肾阳虚才这样,可能是肝脾肾都被它搞虚了,会有这样的现象。那一般呢,我们的经方学习者,就是,如果遇到大青龙发过头,基本上我们是用真武汤来收拾的,就是真武汤如果有同学吃科学中药要记得,就是买外面的真武汤,5克真武汤要再加1克炮附子啊,就是因为外面的真武汤炮附子放得比较少,就是,加了炮附子比较像张仲景的剂量。

 

那但是呢,在日本啊,当初那个日本的这个,用经方来扫平日本医学界的那个吉益东洞的小孩,吉益南涯,那这个吉益南涯就说,其实他比较赞成说是用茯苓四逆汤,茯苓四逆汤,后面会教到的一个方,基本上就是四逆汤加茯苓嘛,他认为茯苓四逆汤比较好用。然后后来日本有一个经方家叫做汤本求真,汤本求真在临床就说,当然这个大青龙汤证医到坏也不是常常见到,但是茯苓四逆汤一用就很有效。所以就是说,所以现在就是,中国这边是那个黄元御在他的伤寒论里面,他加了一句"以真武汤救之",然后后来中国的张璐啦、程应旄啦、方有执啦都赞成啊。哎,不对啦,我这是讲的什么疯话,就是方有执跟程应旄好像不是在黄元御之后哦,应该说这些医家都赞成是用真武汤救,那黄元御把这些都写在他的书里面,这样子。所以呢,同学要用真武汤或者用茯苓四逆汤呢,都可以,就是药的路数是差不多的,就是都知道一下,但最好是不要发生。但是不要发生就是以我们现在台湾人这种阳虚程度,有时候啊,这个大青龙汤一用之后,就会有这种排尿不顺畅,小便清清白白、滴滴答答这种现象会出现,那个感觉其实有点是,好像你在尿尿,可是你如果不看的话不知道自己尿完了没,就是那地方木木的,笨笨的,这样的应该情况呢,就用真武汤来收工。

 

大青龙汤啊,像是美国的倪海厦院长他就用大青龙汤,他就会是麻黄只用三钱,就是他用0.1的剂量跟结构,然后他就会杏仁跟麻黄一样多。因为他认为说杏仁跟麻黄一样多,刚好可以补充那个麻黄已动的这个心阳,这样子,然后他的麻黄用3钱的大青龙汤呢,其实那个大青龙汤的结构上会比较像是,治疗sars的大青龙,就是比较不像是治这个麻黄包白虎的大青龙,可能他的对治的主证会微微有点不一样。而倪海厦院长他对大青龙汤有一个说法,就是他说,如果是一个人比较虚,不能耐受这么多麻黄的话,他是用三味药来代替麻黄,他用的三味药是荆芥、防风、浮萍啊。那我看他在网络上写说他会这样来代替样,我也觉得,啊!很有道理!就是,荆芥这味药,它是一味把血液中的风邪逼出来的药;防风呢,是应该把肉里面的风邪逼出来的药;浮萍呢,是一个在人体的最表层开汗孔,让汗流出来的药。也就是麻黄它从里边穿到外面的这个力道,它荆芥做血分那一段,防风做肉里那一段,浮萍开皮肤表面那一段,那这样子三段来开,其实会比较安全,所以这样也是一个很让人尊敬的思考方式。那这个呢我们就知道,是大青龙汤的主结构啊,那如果他是闷到肺的话,像sars的话有时候会用到的。

之后有一个让人理解上面比较辛苦的第八条,这个第八条是应该临床上,比较少见到的的大青龙汤证。

【7.8 】  太阳中风,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他上面写说"太阳中风,脉浮缓,身不疼"。到这里听起来,好像是桂枝汤证对不对,他是中风嘛,可是呢,中风也有轻跟重,就是,如果你原来是一个桂枝汤证的中风,风伤卫对不对,但那个风邪还是会有一些量的差距,当这个风邪的量,太大太大的时候,他会产生一个,跟桂枝汤证不太一样的感觉。就是本来呀,桂枝汤证的人,他的身体不一定会有那么重的感觉,可是它混到你的卫气里面那个风邪的量大到一个超过极限的时候呢,这个人的身体会多出一个身体感,叫做"身不疼";因为是,这些"身不疼"已经在标识说,进来的邪气不见得是寒邪,但是也有一派的人就说,寒邪已经弥漫到全部都塞住也是不会疼,这是另外一派的说法。因为,同学要记得,以宋本来讲,它是写"太阳伤寒脉浮缓",所以就是有寒邪在里边,那我们看桂林本的话就是风邪,所以身不会疼。“但重”,他就只是重,就是这个风邪的量压到什么境界呀?压到好像有鬼来压床的感觉,就是有这么大的量就会有这样的身体感。然后"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这个,其实啊,伤寒论里面有很多很多证都会身体重的,什么"身重不能转侧"啦什么什么,所以要拿身体重当作一个标识点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它跟很多其他的证都挂到,比如说真武汤证会不会身体重?那也很重啊!那,所以他要如何让我们察觉出来,它并不是那些其他的身重呢?那我想啊,这个"乍有轻时"是一个不错的标识方法,怎么讲呢?就是,首先你要用大青龙汤,它一定这个风邪还在表层对不对?至少还在太阳区块,如果已经是什么少阴病,你用大青龙汤就会死人的对不对,那就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风邪在表层,而它这个风邪在你的表层很多很多,一般呢,我说这个病很少遇到,为什么?因为一般如果你的太阳区块已经塞满了高密度的风邪呀,以我们这样放眼望去,茫茫人海一般台湾人的体质,直接就踏破楼板摔到少阴去了,就是,不太会在太阳能够撑得住啊,就是膀胱跟肾的这个脏腑关系啊,不一定太阳会那么的坚牢啊,我们的太阳不一定有那么的稳,大家都气很虚啊,我们南方人。但是如果果真有一个人他的太阳很强很强撑得住呢,就是他真的没有掉到少阴去,那他就会体会到一种“身重乍有轻时”的感觉。就是说,当你的太阳够强,那么多的风邪来你都挡住,不让它掉进底层,不让它摔到少阴去,那这个人的抗病能力其实是有一个力道的。那在我们人的元气跟病邪都不是那么稳定的东西,都是流动的东西对不对?这个人的身体跟病邪在相抗的时候,就像你看那个拔河比赛,势均力敌还没有分出胜负的那个状况,有的时候向这边拔一点,有的时候向那边拔一点,跟比手腕是一样的,那就是当我们的身体,要赢的时候啊,这个人就会感觉到什么?哎,身体比较轻一点,然后快要把对方扳过来了,就是那样的一种身体感。就好像现在看的连续剧还是武打片的,好像前阵有一个叫什么十面埋伏的很难看的电影,那什么章子怡中了很多飞刀,早就该死了嘛,又爬起来讲话,就是这种死不干净的感觉。如果你的身重是一点轻的时候都没有的话,那你要赶快注意一下他脉是不是已经沉掉了,就是已经掉到少阴去了;但是偶尔还有轻的时候,他可能他的脉就是一直维持在浮缓的状态,他那个病气一直没有掉到少阴去,但是量很大。所以呢,他就要,用大青龙,不是主之,是"发之"。就是大青龙汤本来的力道呢,是要发挥在这个外寒包内火的状态的。那这个"发之"就是说,如果你用大青龙汤呢,去把这一团邪气,因为这团卫气受邪的这个邪气的重量很大,所以呢,你要用那么大力道的汤把它推出去,那这个大青龙汤寒热药都有,所以它推出去的时候你的身体的感觉不会太偏寒,或者太偏热。最重要的是大青龙汤有这股力道很稳地把这个邪气推出去,所以就是 "发之"。这是一种解释方法。

也有人呢,是把这一条啊,跟这个,像大陆的刘渡舟先生还有几位,他们是把这一条跟杂病里面的另外一条合看,因为杂病里面是拿大青龙汤跟小青龙汤在治溢饮的,就是你的身体这个多余的水分啊,满出来流到手脚四肢叫做溢饮。就是,如果你这个人的水气、水邪散到了手臂,可能你这个人的手臂就觉得,哇!又酸又重很难过,因为那都是痰,那就要用大青龙汤来发这个,因为麻黄系的药在去水方面有它独到的功能。就是我们现在治感冒这个层面来观察的嘛,你等到治水肿的时候麻黄有另外一个领域可以开发的啊。那就是用大青龙汤去治这个溢饮,就是手臂特别酸痛,特别重。所以也有人会说,既然大青龙汤这个麻黄剂对于治水那么有用,因为龙是水神嘛对不对,对于治水这么有用,那会不会呀,其实这个人他会身体那么重,是因为他的伤风里面夹着湿,就是他是被湿气压得动弹不得的,那这个病机我们也不能否定,因为如果你被湿气压得身体重、动弹不得的话,一样是大青龙汤来发之,所以,理路也是通的,所以这两种解法,我们都可以被接受。

 

那另外一种解法是说,啊,前面一条已经说了,大青龙汤是烦躁身疼什么什么,那这里又讲说“身不疼”,那“疼”我们不要算了好了,但是呢,无汗、烦躁都要有,这样就可以辨认得出来它是大青龙汤证。啊,这个说法,我现在很坦诚,这一条第八条大青龙汤证我还没有遇到过,所以我不太能知道哪一家的说法是绝对的对,所以我只能够,这么粗糙笼统的把三派的说法都跟同学讲,那,看我们将来谁能够有幸遇到啊,好不好?等到遇到的时候,就会让那个人去找法师啊,他说鬼压床,(众笑)那你就….。那这个地方呢,我们大青龙汤的理解,我们大概就是理解到这样。

小青龙汤概述

接下来一点短短的时间我们要把小青龙汤做一个开头,因为小青龙汤的主结构啊,我们要跟大青龙汤做比对,才会比较容易理解。小青龙汤啊,因为我们现在条文我先不细讲,因为条文我们等到下一堂课,等到教本草药味的条文我们一起来讲,小青龙汤我们先这样子来讲。

【7.9 】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我们说,同气相求啦对不对,小青龙汤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我们一般《伤寒论》讲到心下都是指胃对不对,只有这个地方的"心下"不是胃,是指肺里面。就是只有这个地方的“心下”不能说是胃,因为如果是胃里面有水气的话,那是苓桂术甘汤而不是小青龙汤,所以这个地方的心下呢,不算是胃里面。他就是,讲的是这个人啊,常年因为他体质的关系,所以他的肺里面都积着一点死水,也有人说小青龙汤这个水不是肺里面的积水,是渗出物,就是什么渗出性肋膜炎那个渗出物,因为小青龙汤的确对这种渗出物这种病很有效;所以总而言之就是身体里面有死水,就是没有用的水放在那边。那寒邪进到身体,穿过我们的体表,穿过我们的肺的时候,一般如果他肺里面没有堆着这些水邪的话,它可能它就继续往血脉、继续往骨头去钻,它去找它的同类,它好居住的地方,可是如果它在钻过肺的时候有看到,哎,有游泳池耶,观光圣地啊,大家赶快来玩耍,那,就都全部聚在肺里面啦。

所以当你的肺里面有跟这个寒气同类的东西的时候,往往呢,这些寒气就全部聚到你的肺里面了,肺里面那团死水呢,就变成塞满邪气的水,那这个时候肺就再也受不了。原来死水放在那,大家装不知道、装死没事,就像我家里面那么乱七八糟我都放着装没事啊,那这个肺受不了,然后就狂咳嗽了。通常小青龙汤越有效的时候,就是这个肺里面死水越多,它的邪气就越会全部都聚集在肺,这个人的咳嗽就会咳得非常猛烈,这样的时候小青龙汤就会特别好用。那如果这个人的肺里面的水气只有一点点,那它还有病毒就会觉得这个地方游泳池太小了,我去找别的地方玩,那小青龙汤就不会太有用,就是这样子,也要水气够多才行。基本上小青龙汤是某一种体质的人特别会有的,那我们下次会讲,就是某一种水毒体质的人感冒特别会变成小青龙汤证,所以之后再来讲怎么预防这个小青龙汤证。

 

但是呢,一旦有小青龙汤证出来了,这个人就会狂咳嗽,或者是,咳到你平躺下来会咳得更凶。这个狂咳嗽的咳法,一定是什么样的?它一定是,比较有稀痰的,因为你的肺里面是死水嘛,然后遇到了病邪,它开始变成稀稀的痰,然后顺便把它排掉,所以你咳的时候,大概会有那种,白透明的痰或者是白泡泡痰、或者是鼻涕,然后咳出来那个痰吐到水里面,很快就会化掉,因为它跟水还很接近;然后你咳的时候一定会有那个“he lao、he lao(音)”那种声音你知道吗!那像那个麻杏甘石汤的那个肺干干的咳嗽咳起来就像鸡娃娃在叫一样啊,就是那个,不一样啊。就是小青龙汤的咳嗽就咳得稀里呼噜的啦,痰饮很多,所以这是一个辨症点。那另外就是,那如果说小青龙汤如果带黄痰怎么办?那没关系啊,小青龙汤可以加石膏啦;就是,因为它主要是这个水邪为病,那万一是热水还是水邪呀?对不对,治法差不多,只是要清热而已。那,这个地方是对于小青龙汤证的一个最基本的认识。

 

    那我要跟同学讲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在用小青龙汤的时候啊,一定要首先首先要注意到一件事情啊,就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就是小青龙汤跟前面的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特征,这个非常不同的特征同学看这个方剂啊,不知道有没有发现?

 

就是,首先小青龙汤是因应着很多不同的情况有加减法的嘛。那它在很多情况是轻轻松松麻黄就可以拔掉不要了,就是,没有麻黄的小青龙汤一样是小青龙汤。也就是小青龙汤有些药味都可以换掉换掉,可以换掉的就不是它的主轴药味嘛,对不对?所以呢,半夏也可以拔掉,然后麻黄也可以拔掉,就是不换掉的药是桂枝、甘草、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就是,这个桂枝、甘草、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这个才是小青龙汤的主轴结构。就像这个变形金刚,你拆小青龙还觉得不好玩,你去拆小柴胡看看,小柴胡啊,那个加减变化你把它拔掉拔掉,最后剩下什么?柴胡跟甘草,就是小柴胡拆到只剩骨架就只有两味药,其他全部都是外挂。

 

那小青龙汤它的主轴结构是桂枝、芍药、甘草。那我们说桂枝、芍药、甘草,其实甘草放三两啊,比桂枝汤、麻黄汤都多啊,3两甘草其实它再跟干姜会产生那个甘草干姜汤结构出来。就是,那,桂枝、芍药、甘草,我们知道桂枝、芍药从动脉运行到静脉,由甘草为它定出一个中轴方向的时候,其实这个运行本身是,能够驱赶病邪的对不对?它对病邪是有排斥力的嘛,我们说肉桂树方圆多少公尺之内长不出其他的树,根本就是隔空发劲,对不对?就是它的驱邪的动力在桂枝这味药里面就具足了,麻黄是可以不必的。那麻黄不必,还是说就不一定要发汗的意思对不对?另外一件事就是,这个汤里面没有姜枣。同学要知道学桂枝汤那个基础,同学记不记得?桂枝芍药如果没有姜枣来入营出卫,桂枝汤也不能发汗啊,对不对?桂枝汤的发汗是建立在,由姜把桂枝的力道再排出去的,对不对,所以,没有姜枣代表这个药根本不走营卫。不走营卫的话,没有麻黄所以麻黄那个发汗路径就没有了,不走营卫那桂枝汤的发汗路径也没有啦,对不对,同学有没有看到?这两个发汗的路都没有了!0001

 

那你再看第三件事,看它的喝法。它煮成三碗,然后呢,就每次喝一碗,每天喝三碗。哎,前面所有的发汗剂都写说:如果喝了一碗汗出了,就千万不要喝第二碗,对不对?就是桂枝汤开始每个汤都乖乖地这样子讲,那怎么这个汤就不必了?可见呢,它在使用上面它就完全不具有发汗剂的用法,那真正的小青龙汤它就不是一帖发汗剂!

 

我们上次在教半夏的时候跟同学讲过这个谜底对不对,就是当你半夏是用生的半夏、或者是滚水涮过的那种,还算嫩的、嫩煎半夏,那这样子的话,小青龙汤那个半夏半升,半碗半夏下去,那我说过,你如果是用全生的半夏你可以放1/4碗。如果是热水烫过的那种、张仲景说洗过的半夏要放他说的半碗,如果你是用制半夏就是药局买的那种半夏片,那请至少放一碗以上!就是,半夏加到那么多的时候,小青龙汤就会出现一个很美好的特征:就是,半夏把这个水就搬到别的地方去了,就是,肺里面的水被转移到膀胱去了,小青龙汤就是,从尿解。那小青龙汤从尿解的时候呢,是它的副作用最少的时候。那,怎么样副作用大?就好比说,黄成义老师那边的朋友就跟我讲说:“老师说冬天之外的季节最好不要用小青龙汤,因为是发汗药,然后吃了会有点伤元气;或者是南投那位皮字开头的先生他也说,刚感冒的那几天呢,就用葛根汤挡挡看,葛根汤打不干净了,后来、三天以后再用小青龙。所以,当他们临床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们都是基于他们一个很正确的观察,那个正确的观察就是,如果你买外面科学中药的小青龙汤,你吃了就会有一点麻黄汤的调子,你知道吗,就会发汗而解;但是,效果不会好,不会好。为什么不会好?其实大家看图说故事就知道为什么不会好了,就是肺里面一兜水在这边、病邪也都聚集在肺里面这一兜水里面,那你在皮表发汗有什么用?就那一兜水,水里面的邪气还在这里呀,你皮表发汗有什么用?对不对,根本没有关系嘛对不对!我们说病邪还没有真的入到阳明大肠里面,不要让他拉大便,因为没有用对不对,因为病邪没有跟大便在一起。那病邪都堆在肺里面的积水里面的时候,你在外面不管怎么发汗、开营出卫、入营出卫、发营卫的汗、发血脉的汗,那有什么用?病邪又不在那里,所以小青龙汤它当然不会是一个发汗剂,它就是说用一种方法,让这个肺里面的水邪能够转一个地方然后排掉,那才能发挥小青龙汤的作用。

 

    所以,小青龙汤在临床上面,历代中医如果不是非常龟毛地要求半夏的用量要足的话,小青龙汤用起来吆,副作用就会很多。小青龙汤因为有这种副作用,其实不要说副作用,就是没有副作用的小青龙汤它也到底通常是有麻黄的,那麻黄吃久了人会虚呀,是不是?那人阳虚的时候不是水更不能代谢嘛,那去痰的根本就是要你的水代谢健全,对不对,所以小青龙汤也不是多能久吃的药。比如说象大陆近年来的这些经方家们,他们比较会说,小青龙汤吃完一两帖之后呢,接下来就用苓桂朮甘汤收工比较好啦,苓桂朮甘汤,这是方法之一;我自己不喜欢用苓桂术甘汤,因为我总觉得苓桂朮甘汤的那个心下,跟小青龙汤的心下是不一样的心下,就是苓桂朮甘汤是治疗胃里面的水肿比较有意义,小青龙汤的水在肺,我自己喜欢用来收工的药,是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条文里的苓甘五味辛夏仁汤。就是小青龙汤里面有些会伤元气的都拔掉,剩下干姜细辛五味子结构跟茯苓甘草半夏,这样子,这个结构我很喜欢用,就是小青龙汤去不干净的那个肺里面的痰,那个方子还能去得蛮干净。但这都是下堂课再来说,因为这里还有偏寒化、热化的问题,就是那个结构其实很干燥,除非你身体的那个痰够冷,否则的话会烧得太热,那先姑且不论。

 

   但是呢,在我们这堂课的最后5分钟,我还要说就是说,小青龙呢,现在的、历代临床使用它,有几个使用它的技巧,其中一个技巧呢,就是用用小青龙汤把那个咳嗽镇住,之后用别的方剂来去化痰。比如说,民国初年张锡纯发明一个从龙汤——就是跟随在小青龙汤之后的方;或者是,大陆的这个,说是用苓桂朮甘汤、或者又有人用这个,刚刚我说的那个,苓甘五味姜辛夏仁这样两个方剂;也有人主张是补强脾胃、化湿能力的方子。

就是,一个是去除掉,就是用用就换掉,而这个用用就换掉值得考虑的就是,他们用的小青龙汤是什么小青龙汤?是汗解小青龙汤、还是尿解小青龙汤?如果你是从外面买科学中药小青龙汤,那个是汗解小青龙汤,汗解小青龙汤是小青龙汤里面的垃圾,就是,很不适当。另外呢,就是叶天士用小青龙汤要去除它的这个问题对不对,叶天士是怎么样呢?根本就把麻黄跟细辛拔掉,那这样子的话汗解也无路了对不对,只能打内仗了,这是一个方法。

 

我所喜欢的方法是,有一位近代的经方家,叫做范文甫,或者叫范文虎,这个范文甫呢,他就是用半夏独大小青龙汤,就是他的小青龙汤就是,半夏用三钱,然后其他都只放几分这样子,就是半夏独大其他少,那这样子副作用就非常低。所以我建议各位同学呀,你们如果在家常得到小青龙汤证,就是咳嗽这样,一感冒就咳嗽、狂咳嗽这种,你们不妨呢,用半夏独大小青龙汤法;就是呢,半夏多很多都不太有关系,反正有这么多痰要打,那,你如果还想小青龙汤回来,对不对,你吃3克4克小青龙汤没准可以放,再加1克半的半夏,像范文甫那样的半夏独大,其实范文甫的放法根本就是半夏是其他药的5倍以上,是其他药5倍;就是小青龙汤1瓢掺半夏1瓢,这样太离谱了啊,小青龙汤1瓢掺半夏半瓢,以上,这样子的话它的副作用会减到最低,那吃小青龙汤的时候人就比较不会虚掉。不然的话呢,如果是用我们一般习惯性的这种半夏,没有让它的药性足够的小青龙汤的时候,它就吃成一种会比较伤元气的发汗剂。因为是这样子,我们中医的方子都是「有病则病受之」,如果你是得大青龙汤证、如果你是得麻黄汤证,你吃对了药,那你吃了大青龙汤之后元气恢复,吃麻黄汤之后元气恢复,可是这些药如果是用错了地方,那就会打伤你的元气,就是“有病治病、无病杀人”,这个事情是经方的一个特色,啊!

 

所以我们的小青龙汤就是确保它不要打偏掉,不然的话就是伤人。所以我们今天是从最粗浅的一个角度、从一个大框架来审视小青龙汤,同学从这样的话,一方面比较学会怎么使用它,一方面的话,你看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它们的服用方法、加减、药味变化,慢慢在转一个方向变到小青龙来啊,这其实是一个,很过瘾的过程,你不觉得吗。张仲景他会觉得说,你们这些初学乍练的侦探呢,一个个都智能不足,但是我带你们来做推理的游戏啊,就是跟着张仲景这样子想、这样子想,渐渐地好像真的有一点推理的能力啦,就是大概有这种感觉。那我们就下个礼拜休息一次,我们下下礼拜再见啦!

 

婆婆巫整理-小兔兔校-yiyiyi二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