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世界傻眼,沂水春秋墓文物修复全过程曝光!

 RK588 2017-05-17


历时2年之久的沂水纪王崮春秋墓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已通过验收!

  2012年春节前夕,沂水天上王城景区管理委员会在崮顶修建水上娱乐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了部分青铜器及其残片,通过少数残片推测,此处应为一春秋大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沂市文物考古队、沂水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经过考古工作者半年多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一座春秋时期诸侯王级别的墓葬,呈现在公众面前。该墓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墓葬保存完整程度国内罕见。该墓最大的特点是建在险峻的崮顶上,在同时期属首次发现。将本应单独置于墓室之外的车马坑安排在墓室之内,且处于与椁室相对应的位置;墓葬出土了大量成套的乐器,对研究乐器、乐理以及它的铸造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规模较大,结构特殊,是山东近年来东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出土的器物量大而精美,且有两件青铜器上有较长的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对周代历史和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墓室航拍

  车马坑

  墓葬出土玉人

  自大墓发现伊始,省考古所即联合陕西考古研究院、沂水县博物馆成立了《沂水纪王崮春秋墓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工作组,启动了青铜器的保护修复工作。2014年5月,项目组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要求,开展实施这批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

  该墓共发掘出土186件青铜器,由于长期埋藏于地下,受到地下水、酸碱盐以及外力的影响,大部分器物锈蚀、矿化,“粉状锈”较严重且有蔓延趋势,部分器物残破呈碎片状,已处于濒危状态。为了尽快保护好这批珍贵文物,项目组针对文物存在不同病害采取了相应的保护修复措施。补配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均以传统修复工艺为主,并融合现代新材料和新工艺,严格按照 “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展,且兼顾该批青铜器的历史、观赏及艺术价值。“平面”文物遵照最少干预原则,利用专业工具雕刻、塑形有机材料镶嵌支撑展示,小件器物量身订购存放盒并添置干燥剂,初步为文物保存、展示提供了基础条件,为今后进一步科学保护奠定了基础。

鼎修复前

鼎修复后

敦修复前

敦修复后

鬲修复前

鬲修复后

铺修复前

铺修复后

罍修复前

罍修复后

舟修复前

舟修复后

  近日,受山东省文物局委托,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等单位7名专家学者在沂水县博物馆召开了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验收会。

  与会专家在现场考察了该批青铜器保护修复效果,查验了保护修复档案及结项报告,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质询讨论,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结项验收。同时要求在今后的展示和保管过程中,做好日常养护,并进一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多学科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