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信备考2017】学科篇——历史:关注学术前沿,回归基础教材

 Jacky_1702 2017-05-17

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更好地为全省高考考生备考迎考提供帮助和服务,近期,省教育厅组织专家,从考生饮食营养、心理调适学科知识复习等多层面,以及从学校、教师、家长等各角度,就保障考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备考迎考提出了指导与建议。今天为大家编发历史学科备考的注意事项。


作者简介

史海燕——江苏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近年来在《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前,高三历史教学即将由二轮进入三轮复习阶段,这是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如何在复习中取得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高三教学实践经验,谈谈相关的复习策略。


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命题方向


笔者认真研究了近几年全国各地尤其是江苏的高考试题,发现高考历史命题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


一是命题视角新颖独特,例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从经济视角考查政治的需要;第21题利用“抑商”的反面——“惠商”来组织史料,改变了以往“抑商”的传统命题思路。二是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即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主干知识的掌握。三是重视考查基本能力,特别是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阐释事物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选用史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例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选用的史料有俗语、诗歌、方志、通令、图表、文献史料、学者评论等。五是突出考查社会热点问题。


关注学术前沿,了解史学动态


高考历史命题人员多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专家,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的某些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因而喜欢将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成果渗透在命题中。近几年在史学界广泛流行的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等新观念在高考试题中都有体现,同学们要经由教师点拨,理解这些学术观点。


例如,考生可以试着用多元史观评价孙中山: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革命史观), 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现代化史观),是中国近代文明的建设者(文明史观),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社会史观),是影响亚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杰出政治家(全球史观)。


研读《考试说明》、把握复习范围


《考试说明》是江苏历史高考命题的依据,要准确把握《考试说明》,凡是《考试说明》中没有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删除,而对于其中表述变化的内容要迅速适应,对于增加的内容要高度重视。例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第24B题考查的与李时珍相关的内容就是2016年《考试说明》中新增的考点。此外,还应更多关注《典型题示例》。《典型题示例》展示了题量题型的大致比例,同学们能够从中感受高考试卷的题量和题型的分布,也可从中窥视高考命题的走向。


全面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部分同学在复习中喜欢采用“题海战术”,这样做的一个弊端是容易造成高考中的基础知识题失分。因此,在第三轮复习中仍然要注重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回归教材不是对一、二轮复习的简单重复,其主要目标是查漏补缺,巩固前期复习成果,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准确化、系统化。回归教材要突出全面性,即结合《考试说明》,将教材中的考点通览一遍,恢复已经淡化或有所遗忘的知识点,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对重要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灵活运用。


重组教学内容,重构知识体系


一轮复习是基于教材、基于模块构建知识框架;二轮复习是基于专题对教材、模块进行整合,形成前后贯通、全面系统的网络状知识结构; 三轮复习则要立足“通史+专题”的思路重构知识体系,即按通史体例整合知识点,按专题体例深化知识点。例如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阶段特征”这个知识点的复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考生可以先以时间为序整合出大概的发展线索:雏形出现→拓展→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再分别从原因、表现、影响等角度构建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等知识点的结构,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立体的知识体系。


关注社会热点,提升思辨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非常重视对热点问题的考查,因此同学们要高度关注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例如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科学素养、国际意识、责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反腐倡廉、中国梦、社会转型、文化多元问题、一体化问题、科技教育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同时要处理好热点与教材的关系。高考不会脱离基础知识,无论考什么热点,设问都是指向教材的,因此对任何热点问题的分析最终都必须回归教材,进行“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和“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具体地说,要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就某一热点问题,研究其可能从哪些角度设问,涉及哪些知识点。以热点问题为背景的试题,设问的角度大都很小、很具体,这就要求考生在回答时一定要注意“就事论事”。


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复习的最后阶段,必须强化习题训练,同时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科学的答题方法。例如,做选择题时,考生可以分为4个步骤——


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创设情境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试题的要求,即要回答什么,怎么回答。


回归知识点 将题干中提取的有效信息与课本或所学知识“挂钩”,借助课本或所学知识进行选择。


正向选择 凭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


逆向排除 找出并排除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


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做到“四要”“四不要”:一要认真审题,不要草率作答;二要依据并利用材料作答,不要偏离材料或摘抄原文回答;三要注意弹性回答、留有余地,不要用没有伸缩性的语句答题,防止记忆不清表述错误;四要注意行文的规范,不要随意作答。组织答案则力求做到“四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和规范化。


与此同时,最后一阶段复习的重要工作就是整理错题、循环纠错。错题对考生来讲就是财富,就是分数的“增长点”,考生一定要把搜集到的错题再仔细地做一遍,认真分析出错原因,定期翻看,加深印象。


来源:《江苏教育报·高中生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